本文介绍了“第三届数学文化征文比赛”
数学史视野下中学数学教学的思考
——阅读《数学文化漫谈》感觉
作者:林静
作品编号:048
摘要:随着数学课程的改革,数学史是数学文化重要组成的生力军。数学史如何与数学教授深度融合是教师要思考的课题。信息技术的出现提供了将数学史融入教育的有力工具。本文通过研究数学史在信息技术工具的支持下更好地融入数学教学的策略,研究中学数学教师如何通过信息技术选择、目标、战略地将数学史纳入数学教学,发展自己的专业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数学史信息技术中学数学教学
葛文华教授等待的《数学文化漫谈》一书介绍了很多有趣的数学史,这是一门研究数学概念、命题、数学方法、思想起源和发展以及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关系的学科。美国著名数学家M克莱恩强调数学史是教育的向导。目前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普遍扎实。大多数学生认为学数学是背公式的定理,只要不断做题,数学就是枯燥的数字。学习数学的最大作用只是为了帮助计算和升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教育)产生这种认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主要因素与教师的信息素养有关。如何将数学史融入中学数学课堂,使学生了解数学定理的生成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指导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数学多元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工具。
一.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相结合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数学史充分反映了数学概念、知识的形成背景和发展过程,能鼓舞学生理解数学是什么样的“有用”。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葛文华教授等待的《数学文化漫谈》里有趣的数学故事。例如莱布尼茨和康熙皇帝的故事,马克思、恩格斯和数学的故事,诺贝尔奖和数学的故事,战争
(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数学是人创造的,所以对数学的理解要随着人类原始思维的发展而进行。但是教材由于篇幅、结构等因素,往往只会显示数学知识,而不会反映其漫长而复杂的推理过程,学生们如果不不断地进行观察、实践、交流、推理、总结、归纳,往往只能对知识知道原因。葛文华教授等待的《数学文化漫谈》里七部经典数学题鉴赏展示了包含丰富而深刻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数学史,数学发展史上有很多转折点,学生学习数学课程有困难。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信息技术在第三部分的文化艺术中向课堂展示数学文化鉴赏,宏观上认识中学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合理融入数学史,发挥数学接地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论证数学家榜样,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葛文华教授等待的《数学文化漫谈》里的第一部分提供了灿烂的中国古代数学,但由于教师上课时间有限,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等信息技术简要叙述数学家人生旅程的故事。要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欲望,关注学生的精神、个性、态度和完美人格的形成,不仅要学习数学家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要学习数学家探索的精神,孜孜不倦、坚韧不拔、不怕困难、追求真理的精神。为了使学生面对困难的问题知道困难,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探索数学知识,他们为学科发展和推进带来的卓越贡献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二、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融入数学史的问题
随着HPM的发展,数学史的教育意义已经引起了教师的关注。HPM是History an的Pedagogy of Mathematics的缩写,是专门研究数学史和数学教育之间关系的组织。HPM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数学史和教学法、数学史、学生认知发展法、以数学史为基础的教学设计、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多元文化数学等。但是,如果教师只用语言和文字向学生传达数学史,效果当然不理想。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可以直观生动地展示数学史,融入数学课程,或者通过展示数学史展示数学知识。
三。将数学史融入中学数学教学的策略
(一)整合教学资源,创新教学设计
如果老师下定决心整理中学数学教科书上的数学史,《九章算术注》、《海岛算经》、《孙子算经》、《增删算法统宗》、《委加派尔》、010-333330数学定理、公式、经典名等原型,包括欧拉定理、峰公式、杨辉三角形、子映射、纳米、概率索萨、毕达哥拉斯世界、费马定理、费马实数、子映射三大几何难题、单元二次方程的几何解法-赵始源的方法、华拉贾美老师在教授中将数学史资料
构、专题等方式融入数学史的发展历程以改善数学课堂提高教学质量,认识数学发展的历史和规律提升数学素养。(二)加强师资培训,丰富融入方式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师与学生更方便地利用网络资源组织学习内容,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家如何实验如何归纳猜想如何证明的全过程,让一些难以直观呈现的数学实验或模型的演示更加成为可能,让学生感受数学中让人心旷神怡、啧啧称奇的和谐美、对称美、奇异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升创造力。
1.运用视频创设情境导入融入数学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比如无理数这节内容时融入数学史上的第一次数学危机的介绍,希帕索斯撼动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万物皆数”,甚至被下令投入大海献出生命的故事会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在漫长的研究中不断地质疑验证推理证明最终得出。再比如等比数列的教学时以介绍古代印度国王奖赏国际象棋发明者的故事创设学习情境引入,学生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未知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对学生来说既是在学习数学知识,又是在体会历史文化。这样的情境取材于数学史,又准确地反映数学的本质,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和学习的热情。
2.运用ppt与几何画板在课堂例题融入数学史名题引导探究学习
课堂上运用ppt可以节省教师的板书时间,也可以加入网络资源扩大课堂容量。比如勾股定理的发现,教师可运用ppt展示葛斌华教授等著的《数学文化漫谈》中提供的巧妙的双色弦图,再介绍和弦图相映成趣的青朱出入图,还有总统伽菲尔德的证法与毕达哥拉斯拼图的联系在数学课堂融入数学史名题,不仅能增强民族自豪感,也是应对中考的要求。以福建省中考试题为例,2017年以前福建省各市中考自主命题,从2017年开始全省统一命题后这两年每年都有一题以数学史为背景的考题。2017年福建中考第20题以数学著作《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为背景,2018年福建中考第8题也以数学著作《增删算法统宗》中的“绳索量竿”为背景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2019年福建中考第8题还是还是以数学著作《增删算法统宗》记载的一道题考察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2016年厦门中考第14题和2016年莆田中考第16题都以三国时期的数学家刘徽为题引,分别以近似公式和“出入相补、以盈补虚”的勾股定理证明方法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归纳类比的能力,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2015年莆田中考第16题以波兰数学家谢尔宾斯基地毯的制作方法为背景考察考察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纵观全国数学中考试题,以杨辉三角,秦九韶公式、割圆术等等为素材的历史名题也常见其中。教师在课堂中引入歌德巴赫猜想,古希腊三大几何难题等历史名题,而在解题时通过几何画板引导学生经历,发现,动态探索,也许能象数学家陈景润的恩师一样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延伸学生的认知视野,诗意展示数学的内涵。
3.运用电子白板融入数学史开阔学生的视野
电子白板可以以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概念与表象的联系。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活动,比如可以借助电子白板展示现代人制作的勾股水箱,引导学生讨论并鼓励学生课外继续思考属于自己的证明方法。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沉浸在探究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的乐趣中,让课堂学习不仅局限在学习一个定理而成为一次富有探索精神的数学之旅,丰富了数学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再比如在学习黄金分割内容时,葛斌华教授等著的《数学文化漫谈》中提供了生活中的黄金分割案例,教师可以通过电子白板介绍古人利用黄金分割在历史建筑上的发明与创造,展示小组活动汇报,这样既能弥补课堂中数学史渗透不足的缺陷,又能有力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独特的学习方式。
4.运用微课等多元化方式渗透数学历史
微课不但适合在移动学习时代传播知识,也更加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借助大量丰富网络资源拓展数学史知识渗透,也可借助微课开设数学史讲座或安排校本课程,甚至举办数学史微课制作竞赛,数学史演讲比赛,指导学生制作富有数学史趣味的手抄报,举办数学知识竞赛,布置与数学史有关的任务或作业等研究性学习活动融入数学史,渗透数学人文价值。
课堂融入数学史,还应该注意综合考虑语言历史或数学因素力求简单易懂,才能加深对数学知识相关概念、公式、定理和数学思想的理解。基于“互联网+”的背景下,通过整合数学史教学资源,加强师资信息素养培训,数学教师通过加强和改进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灵活应用视频、ppt、几何画板、电子白板、微课等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导入、课堂例题、探究数学题的解法中促进数学思考,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展现数学的魅力和内涵,在实践中探究方法让数学史的内在价值发光发亮,让全社会的人看到数学史对于数学知识教授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汪晓勤.HPM:数学史与数学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2]葛斌华,梁超,武修文:数学文化漫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3]沈丽霞.数学史与中学数学教育[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P3
[4]徐冠中.数学史在数学课程中的文化价值[D].西南大学,2006
[5]蒲淑萍,汪晓勤.教材中的数学史:目标、内容、方式与质量标准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3):53-57
相关链接>>
相聚于网络,相知因数学,相交为征文——第三届数学文化征文活动通知
第三届数学文化征文比赛评委简介
第二届数学文化征文比赛通知
第一届数学文化征文活动文章集锦
已发文章>>
001 莱布尼茨、二进制和伏羲卦图
002 美学视角下的数学教学 —— 读《数学的美与理》有感
003 数学基础与黎曼猜想 ——《数学简史:确定性的消失》读后思考
004 数学与文化并重 知识与兴趣同行 ——“算筹记数”教学思考
005 数学是多维度的艺术——读《数学家的眼光》有感
006 从掷骰子到阿尔法狗:趣谈概率
007 中学数学中分类思想的教学与拓展
008 守门的秘密
009 探数学文化,启数学之美——以高中数学《割圆术》为例
010 基于数学史视角的高中数学教学思考
011 我是怎样读《几何原本》的
012 相映成趣的两座数学桥
013 HPM视角下的数学概念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设计
014 极限定义新讲:动态定义与静态定义
015 把握思想方法,自主提升数学素养 ——读《让知识自然生长》有感
016 读北大张顺燕教授《数学的源与流》的几点收获
017 中国古代数学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响
018 数学阅读锦上添花,实践成果领航数坛新征程
019 提高概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020 温故建构新知 论证生成巧思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的探究
021 读《学好数学并不难》有感
022 体验经典证法 渗透数学文化 ——以“勾股定理(第一课时)”教学为例
023 数学文化 文化数学 ——融合数学文化的中考试题的品析与启示
024 善用数学文化 灵动数学课堂 优化育人途径
025 基于数学文化的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026 数学中的美—— 读《数学文化中的美育渗透》有感
027 利用“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028 海伦公式
029 《镜花缘》中的数学“缘”
030 基于认知发展的数学理解教学 ——读《数学教学心理学》所思所行
031 做一位有文化的数学教师 ——读《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所感
032 向下扎根,追寻成长
033 运用读思达进行中考文化类试题解题策略研究 ——以2021福建、北京中考试题为例
034 2021年中考中的传统文化试题
035 数学文化阅读课——《圆周率的历史》
036 小学低年段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思考 ——读张齐华老师《用文化润泽数学课堂》有感
037 五光十色的数学之《数学及其历史》观后有感
038 小折纸,有大历史 ——可以写入教材的“一刀剪”最大精确五角星折法
039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数学文化情境试题的考查研究 ——兼评2020年高考数学文化试题
040 浅谈《怎样解题》对教学的指导
041 如何让数学文化浸润常态化课堂教学——读顾亚龙《以文“化”人》专著有感
042 中学教材和中考命题中的数学文化探析
043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民族文化自信
044 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策略
045 第二章 探索图形的规律——火柴棍里的数学文化课堂实录
1.《【初中数学课作文】基于数学史视角的中学数学教学思考——阅读《数学文化漫谈》感觉》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初中数学课作文】基于数学史视角的中学数学教学思考——阅读《数学文化漫谈》感觉》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660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