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奇里

要理解高考作文的命题和意思,首先要知道为什么要高考,高考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中国是传统文明古国,执行文采史、策采史的国家政策已经有1200年了。不同时代的人才筛选标准、国家招生要求、命题官代表国家参加招生考试的意愿决定了“高考作文”的内容。

1056年北宋。苏轼参加了礼部主持的进士考试,当时欧阳修是主任考官,试题为《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考试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取得共鸣,进入国家权力机关。当时欧阳修主持考试的目的也很明确。就是为了调整,在民间真正有实践能力、有才能的人主持国政。那时的人才标准有两个。第一,对问题的理解是否符合主流价值观。第二,应试者是否确实有天赋。

苏轼的应试很成功,他的成功除了在于他文采出众外,还在于他对时代脉搏的把握和考官的心。(威廉莎士比亚、斯图尔特、成功)首先,虽然当时北宋贫穷,国力衰退,但北宋一直崇尚儒家,尊重文人。被评价为当今文人最羡慕的时代的考生,面对这个问题,自然要权衡时事,从轻量刑,给予奖励的人给予慷慨的评价,才能以大宋为仁德治理天下之风。(威廉莎士比亚,温斯顿,序著) (第二,主任考官欧阳修不喜欢涂粉,涂华丽华丽的体文,所以欧阳修在读苏轼的答卷时,被苏轼清新的文章、层次鲜明的结构、新的论证所吸引。新鲜文风符合主任考官的心理期待。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保证大方向的正确性,符合老师的口味,加上文章中展现的个人才能,自然成绩不容小觑,名列第二。

王安石刚主持新政时,得到宋信宗的全力支持,经常群像一拍即合,不听从别人的劝告。改革是当时国内最大的事情,皇帝和宰相不能扩大口才,又是个大问题。因此,某开封部主任考官,题目出来了。“陈武帝以团团团平定东吴,但富坚因团团而灭亡,春秋时齐桓只相信观众而称霸,燕王芳只信任儿子而败亡,同样的团团团,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目的是动员考生的智慧,向当权者发出声音,提醒当前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醒拯救生命的意图。

1904年清朝。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第二次考试是各国的政治预科政策,一共得了5道题,第二次第三题是“日本变法初期,雇佣西方人,国家日益强大,埃及使用外国人一千多人,最后失去了财政审判的权利,国家萎靡不振。详细说明得失良策。”在那风雨飘摇的日子里,主任考官和当权者看不到未来的希望,在追求国家强盛的出路探索中也只能利用考试形式。尽着曾经辉煌的王朝最后的力量向世界呼喊,但遗憾的是,这一呐喊像朴风一样呼喊,再也无力穿越千年。(莎士比亚)。

1933年,民国。国立北平大学论述题目:“世界和人生是两个问题吗?如果是两个问题,应该有什么关系?“旧世界死了,新世界诞生了。重新探索世界与人生的关系,似乎能进一步激发对未来生活的热情和期待感。

自古以来,“高考”作文以反映社会状态、解决社会问题为要旨,文章上层人士、作文者必须关心时代,从当代的社会问题开始,关注时代,把握时代的微妙征兆,弘扬社会的主旋律。同时,我们也要考虑独立个体的成长,研究、发掘、揭示事物人性之间的联系,充分锻炼个人的思维能力,考虑历史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结合正确的想法。

高中孩子进入身体和心理的快速成熟期,在思维中形成强烈的反抗意识,调查一个孩子在高中是否成为人才的重要方面就是对孩子辩证思维能力的考察。国外大多数国家在进行人才测试时,会把这种能力带到母语作文中来考虑。试题本身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化、信仰、政治主见和民主氛围,除了对基本人性的描述和探索外,还有对抽象符号的深刻解释。

以下是国外的两个例子。一个是法国。法国的高考被称为高中毕业会,简称BAC,参加毕业会的法国学生的第一门考试科目是哲学考试,三线1,考试时间为4个小时。法国哲学考试的形式通常与命题论文相似。2015年法国高中考试写作命题如下。

文科

1、尊重所有生物是道德义务吗?

respecter tout trevivant 3360 est-ce undevoir moral?

2.过去的经验塑造了现在的我吗?

Suis-je ce que mon pass a fait de moi?

理科

1.艺术品总是蕴含着什么道德?

une uvre d ' art a-t-elle toujours un sens?

2、政治可以不受真相的约束吗?

la politiquechappe-t-elle-l ' exigence de vrit?

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大多追求个性解放的个人自由主义,浪漫的法国人在艺术品味、真理探索和哲学修养上一直以务实的态度指导本国学生的学习和写作。

第二个是美国。美国的高考被称为SAT,即学术评价考试,这个考试成绩只是大学录取的参考标准之一。美国SAT的作文题目都是严肃的议论。因为一年有7次考试机会,所以每次讨论的内容可能会有所不同。往年的作文试题内容涵盖文学、艺术、运动、政治、技术、科学、历史、及时等方面,但考生不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背景知识。主要考察学生的讲道理能力,即提出观点,用各种具体论证手段进行分析的能力。

因为在国内申请大学并不困难,所以他们的重点是把自己的思考写成文字。

理且清晰地表述出来的能力,因为这是未来进入大学学习时必需具备的能力。

2016年6月份美国SAT作文题目(三选一):

作文题一 在你试图说服他人时,“听”是否比“说”更为重要?

提示:在任何良好的对话中成为中心,不是看你的嗓门是否比别人大,而是看你能否静听不同的观点。倾听他人的观点,特别是那些你不同意的观点,总是能 让你获知更多。花尽可能多的时间去倾听别人必须一吐为快的意见,即使你很是确定自己的立场。了解和 尊重他人的立场,是说服人们接受你的立场的第一步。

作文题二 有没有可能保持双重忠诚?

提示:忠诚,几乎是我们跟朋友与所爱的人的关系的基础,但我们的忠诚总是无望地纠结、妥协。尽管我们想要为真实信守忠诚,但我们永远无法逃脱对立的 忠诚造成的冲突的要求。我们具有的忠诚对不同的人们来说可能是相抵触的;我们对家庭的忠诚与我们对朋友的忠诚可能是相抵触的;我们的个人间的忠诚可能跟爱国职责是难以融合的。

作文题三 人们是否过于看重那些现实的想法或活动?

提示:人们注重实用的教育、能赚钱的工作和有用的产品。他们常常抛弃他们觉得不现实的或不能 即刻见效的想法和项目。确实,实用性能带来物质的回 报,然而,尽管如此,不讲实用性可能从其他途径使人富足。而且,现今的实用产品和活动可能很快过时,而那些现在看来不现实的东西可能有朝一日证明是很有价值的。

从题目来看,他们考核的目的是明确而单一的,与社会无关,与政治无关,似乎也没有高大上的自然、人性、生命……所有的命题均围绕某个特定场合的特定的辩题,重在考察学生的思维广度和理解深度。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种命题要求是受国别、文化、社会环境所影响。正如国外的高考考试成绩只占最终考核的一部分一样,他们的作文所起的作用与我们国内的作文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中国的高考制度决定了高考作文的重要地位,尽管还有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为高考缓释了一定的压力,但是我们依然有“得作文者得高考,得语文者得天下”之说,而他们没有。所以我们的作文考核被挂接在高考中,使得写作只能一次定输赢。命题者不得不将立意设置得更为分散,主旨看起来更为模糊,以便于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上给学生最大的自主权。这对出题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这种对主题的模糊性就使得在对学生的评价上存在偏差,会存在很大的偶然性,无法反应学生真实的写作水准。

中国人的读心术普遍要高于外国人,与作文中多了一个阅读材料,要求作者自行立意不无关系。从模糊的几个分支中去揣摩出题人的意图,然后尝试着靠近出题人命题的核心。这种类型的长期锻炼使得从事者更容易学会彼此之间的相处,人际关系也会显得更加和谐。凡事利弊两陈,从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会忽略问题的多种可能性以及自我的认知和创新,使得思维局限在某个范围内,无法突破。学习习惯最终会反作用于生活习惯,进而扩大延伸,导致最终出现盲目崇拜、逢迎附和、精致圆滑等恶习,并逐渐形成一种文化症候。当然,这种效应并不是普遍存在的,因为人天生就具有自我纠正意识和批判行为。

从某个角度来看,谁为高考的作文出题,谁很容易就能决定一个考区的高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学什么?怎么学?高考作文的指引方向直接决定了人才的培养内容和质量。所以,出题的人自身非怀有深刻见解,底蕴深厚的涵养,远见的卓识,伟大的理想,颇有报复的雄心壮志不可。

那么,在当下多元化发展的时代,作为通识性的考量,高考作文应该考什么?我认为当前的高考是为了按照兴趣分类与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为大学选拔人才,以便大学能有针对性地替国家或社会继续开展人才的后续培养教育工作。所以高考作文的命题考量可以分三个层次进行描述:

第一,对知识的把握,对语言的运用,对文学的积累层面。高考是对语文知识累积结果的一个测量,孩子们苦读寒窗12载,是否已经能准确地运用语言的修辞手法、描写手法组句;是否对名言警句、名段美文的识记能达到默写的程度;是否有除课本知识以外的丰富的文学积累。这是对语文基础的考察,这个基础关乎字、词、句、段,是为后续人才发展作基本考核。

第二,对概念的理解,对关系的把握,对问题的看法层面。高考同样也是对个体思维成熟度的一个测量。面对题干,学生是否能准确找到立意并诠释立意,学生是否具备人文和社会情怀,将作文与现实联结起来,是否具有辩证的思维能力,能看到问题的多个方面。这是对语文作用的考察,这个考察有利于语文作文在人才成长时的引导和指向性作用的发挥。

第三,生活态度,认知深度,视野广度,成长质量层面。人之所以为才,应不局限于文字运用本身。所以,从作文的内容是否能反映出个体对世界、生活、生命的认知,判断个体三观的确立,是否符合社会主流,判断个体的思维能力是否具备一定的深度。这才是高考作文作用于人才遴选的最主要的功用,选拔具有基础支撑和发展潜力,具有积极人生观、正确价值观、宽泛世界观的学生进入大学继续学习深造,并最终成为社会栋梁之才。


下面以2015年山东卷高考语文作文阅卷标准来看立意:[i]

作文原题

  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藤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开的。

  有个小孩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结果把自家庭院里丝瓜肉豆的那些纠结纠结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

  父亲看了好笑,就说:“种它们是挑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他们长大,摘下瓜和都来吃就好了。”

  要求:1、选准角度,确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作文立意

立意角度比较多,专家组从三个方向,归纳出九个立意角度:

从孩子的方向,有三个角度:

(1)探求事物和探求真理,追求创新;

(2)质疑权威,挑战前辈;

(3)追求新鲜事物和创新事物的过程比获得结果更重要或者并重,由此引申出反对功利化对待事物,主张理想化。

从父亲的方向,有三个角度:

(1)抓住本质,分清主次,抓大放小,明确目标

(2)顺从自然规律,顺从客观规律,反对破坏,让其自由生长,引出社会规律、历史规律

(3)结果(比行为、方式、手段更重要)

从材料整体来看,有三个角度,或更多

(1)寻求孩子、父亲都能满足的做法

(2)长辈应该如何引导教育孩子,让其更好地成长(谈父子关系)

(3)乡谚三次谈到分辨(值不值得分辨、如何分辨、在社会上哪些应该分辨哪些不应该分辨)有用和无用、价值、求同存异、相伴生长、人生的借力等。


评分标准

在评分标准的指定上,内容方面以“题意”、“中心”为重点,表达方面以“文体”,“语言”为重点,发展等级评分以“有文采”,“有创意”为重点,从命题、立意、文采、创意等规定了高考作文的评价标准

(1)评分等级

从思想内容、表达、发展、扣分等四个方面,试卷评分分为五类:一类卷60-53分,二类卷52-46,三类卷45-36分,四类卷35-26分,五类卷25分以下

(2)等级划分标准依据

一类:内容上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包括以上9个角度。具体:首先,无论选孩子还是父亲,都应该兼顾另一方,对另一方有所提及和分析,以保证对材料引用的完整性,使文章更有说服力,论证具有辩证性。其次,论说不能停留在一个层面,适宜转换角度,深入一步;最后例证不但新鲜而且饱满。文体规范,不能相混,语言流畅有文采。

二类:内容上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包括以上9个角度。论证和观点有不同程度游离或不当,在论证中兼顾另一方不够,辩证性较差,问题规范,结构不同程度松散,字体清楚。

三类:内容基本符合题意,立意有含混不明确处,定位不准确,观点有一定自相矛盾或混乱,例证陈旧或不充实,不恰当。表达基本符合要求,文体有一定交叉,结构松散,字体不清。

四类:内容偏离题意,含宿构文章(与材料毫不相干),内容虽提及材料但与作文无关。例证与观点相悖或无例证。文体混乱,表达不清。

五类:完全脱离内容与材料,宿构作文,抄写考卷现代文段落

扣分标准

少题目扣2分;错别字一个扣1分,重复不计,最多扣3分;抄袭、怀疑抄袭,按异常卷提交。部分抄袭,大量抄袭,800字有一半以上抄袭,最多给20分;抄袭没写满,400-600字,10-0分。无抄袭,不足字数,少50字扣1分;600-400字,得25分左右。200字以下,10-0分。只写题目得2分。


正如不温不火的高考改革一样,高考作文也需要改革。窃以为,高考作文应在大致保持当前的考核形式前提下,有所更动。出于对学生写作水平不可能单从一次考试就能做出判定的考虑,建议写作从语文考试中分离出来,高三一年内可组织两三次全国性的作文考试,增加作文的频度,拉长作文的时间,作文形式可分设命题,单独立意,也可根据材料由孩子自行选准角度。这样既能考察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也考察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同时又给予他们在不同命题下的材料组织、结构设计和论点陈述的更多的机会,我感觉会更务实一些。另外,从弘扬传统文化,重视母语地位,强化母语训练来说,也是有益的。







[i] 内容来自2015年山东省高考语文作文阅卷专家组意见

1.《【往年高中会考作文题目】冬爸爸教授作文系列的33-高考作文的命题和立意。》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往年高中会考作文题目】冬爸爸教授作文系列的33-高考作文的命题和立意。》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664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