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应用文写作是高职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应用文是聋生走向社会的必备技能,提高聋生的理解和语言运用能力,帮助聋生进行3763沟通和交流,更好地融入社会。但是现实中,高职聋哑人不喜欢应用写作,应用文笔能力弱,掌握困难等问题普遍存在,应用文笔在高职聋哑人教育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因此,聋生的实际写作能力状况与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存在一定差距。

支架式教育是比较成熟的教育模式。因为紧靠聋人学生最近的发展地区,积极提倡聋人学生在经常、合作、探索的氛围中学习,广泛应用于写作教学。(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教育) (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这有助于聋生克服应用文写作障碍,激发学生对应用文写作的兴趣,提高应用文写作质量。目前,应用文笔中对支架型教育的实践研究在语文学科中广泛开展,但对职业教育特殊教育领域的实践研究很少。

本论文创造性地开展了在高职聋哑人应用文笔教学中的实践研究,首先阅读和分析了国内外大量支架式教学和语文应用文笔教学的文献和资料,得到了应用文笔教学方面的理论支持和帮助。再次,笔者对就读于自己所在的职场学校、广州大学J市政技术学院的高职聋哑学生进行了观察和问卷调查,通过这种方法实地调查和了解了学校高职学院聋哑人应用文笔教学的现状。再次,逐步分析高职聋哑人应用文笔目前存在的问题,寻求对高职聋哑人更有针对性、更实用的应用文笔教学法。、、最后,从高职聋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作者在应用写作教学中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职聋生应用写作教学的不同阶段和应用写作教学的不同阶段应用支架式教学,最终发现在支架式支架理论的指导下,各种教学支架在写作教学的不同阶段应用可以体现一定的实用性和可取性。学生的应用写作积极性有效提高了。得到明显的优化。

关键词:支架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聋生;应用文写作教学

引言1研究背景

应用文写作是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应用文笔教学,学生可以掌握应用文笔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全面提高语言文字能力,不仅能满足社会进步的需求,还能满足自身发展的客观需求。

高职聋生由于听力障碍,写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滞后。长期的应用文写作教学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教学方法很容易流于灌输知识,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削弱了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应用文笔在高职聋哑人教学中更为突出。例如,教育设计和建青生没有区别,聋哑学生对特殊学情的关注不足。因为教育内容与聋生的工作、生活的需要等没有紧密结合,所以应用文笔在聋生眼里变成了一种艰难而沉闷的活动。

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特殊提升计划(2014—2016年)的通知》中明确提出“深化特殊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培养就业能力为导向,加强残疾人高等职业学校教学特色”、“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聋生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提高聋生的整体素质,使他们融入主流社会,适应社会和工作岗位的需要。因此,高职聋生的语文教学应进行积极的改革和探索,教师应结合聋生的特点,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也进行了一系列的课程建设和改革。教育部颁发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制定强调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基本要求,提高课程质量。”“改革教育方法和手段是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高职教师要在聋生语文课程教学中贯彻和渗透国家课程改革的理念。这也是聋人教育和普通教育有共同点的表现。

21世纪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迅速前进,城市发展日新月异,聋人在自己的圈子里从事劳动的情况将成为历史。聋人的就业面越来越广,工作能力要求必须逐渐提高。高职院校聋生毕业后整个就业劳动过程中充满了以语言文字为主的信息、资料的阅读和表达,其中应用文是学生在工作中更多接触的部分,聋生应用文笔的能力直接影响他们的职业发展。在高职聋生的语言应用写作过程中,作者发现高职聋生不喜欢应用写作。他们能掌握的应用写作种类很少,简单的句子可以模仿,但发现写作形式不规范,内容不全面,结构松散,逻辑不强,聋生的实际写作能力与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存在一定差距。

笔者一直在反思如何利用教学理论支持下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聋生语言能力和语言水平的发展。(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语言》)在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指导下,高职聋哑人应用文笔教学研究是笔者为解决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进行的运用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的研究。

非典型教育(scaffolding)是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教育模式之一,它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密切相关。这个模式的核心是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筑师,教师是整个教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和帮手。教师通过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将学习管理任务逐步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自身。教师设立的支架应该是“近期发展区”,即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的距离,教师通过支架将学生吸引到一定的问题状况中,让学生独立探索,进行分组交流。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技能,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设。

当前建构主义理论是我国当前的进步

行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依据,而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作为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核心教学模式之一,目前关于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其实践研究已经在语文学科中广泛开展,但是在职业教育中的特殊教育领域的实践研究却很少。

因此,,本文针对支架式教学的特征,并结合高职聋生应用文写作的特点,创新性的将支架式教学具体应用于高职聋生应用文写作教学中, 通过构建“支架”,帮助聋哑学生逐步克服障碍,不断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同时通过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支架式教学,并为广大高职教师在其他学科课堂教学提供可行性参考和借鉴。本文研究通过支架式教学在高职应用文写作的。。。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支架式教学研究最早在1976年由美国心理学家大卫·伍德(David Wood)提出,于20世纪末传入中国,21世纪初开始应用于教学。近年来,随着支架式教学模式与教学结合的研究不断深入,支架式教学逐渐被应用于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研究。而支架式教学在高职聋生应用文写作教学方面的研究却鲜见报道笔者通过收集与本研究相关的大量文献资料,进行阅读、整理、分析文献内容,提炼文献的主要观点,梳理与本研究相关的学术文献,掌握了高职聋生应用文写作支架式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打开百度APP看高清图片

  1. 支架式教学研究


1976年,美国心理学家大卫·伍德(David Wood)指出,支架式教学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或新手可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或实现他们的目标,但是如果没有其他能力更强的他人的支持,他们将无法实现这些目标。 [ []

1979 年,卡茨登(Catzden)提出,支架式教学在教育和教学领域具有“普遍适用性”。 例如,在普通班级学习活动中使用支架式教学,不仅可以取得显着的活动效果,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它的“最近开发区”中的经验和能力得到充实和改善。[。[]

1994 年,Donato 提出支架是一种情境,即知识储备丰厚的专家或者教师提供的一种支持情境,知识储备缺乏的学习者在这种支持情境中努力学习,使自己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得到提升。[[]

1994 年,斯莱文(Slavin)提出,脚手架教学是教师指导教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掌握,构建和内化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以便他们可以进行更高层次的认知活动。[[]

2005 年,罗杰·阿兹维多(Roger Azevedo)等人研究了支架式教学与自主学习之间的关系。 他们使用跟踪日志来发现,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他们可以为学生提供基于情境的帮助。 这些基于情境的帮助包括老师为学生提供的支架式支持。[[]

支架式教学法于20世纪末传入中国,21世纪初开始应用于教学。支架式教学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一直受到关注。1997年,何克抗教授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等方面,介绍了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较为成熟的几种教学方法,介绍了教学实践过程中的起源、定义和五个具体步骤。他认为,这五个具体步骤包括搭建支架、进入情境、自主探索、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

吴和贵在《支架式教学:有效教学的生长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探索与研究》[[]一书中提到运用支架式教学确实可以实现学生认知和情感的同步发展,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里·汤普森(Terry Thompson),王牧华,陈克磊 《支架式教学: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一书中探讨了搭建教学脚手架的若干基本教学原则;确定了搭建教学脚手架活动的四个一般性条件:教学重点、弹性教学、教学反馈和学习责任;介绍了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五个步骤:演示、分担、援助、维持和调查,为教师搭建教学脚手架提供了程序性步骤和教学技巧。

1.2.2支架式教学应用于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研究

近年来,我国教育工作者对于支架式教学模式与教学结合的研究便开始不断深入,也产生了一些相关理论与教育实践研究的结果。其中支架式教学应用于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研究笔者以“支架式教学”、“应用文”等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搜索能查到26条结果,以英语教学居多,占22篇,其中期刊12篇、论文10篇;其次是语文应用文写作占4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解读,本论文认为支架式教学在应用文教学实践中的研究可以分为2类。

第一类是关于支架式教学模式与策略的研究。刘杰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与课堂教学》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与课堂教学》一文中提出,支架式教学的操作程序包括“搭脚手架,进人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等五个步骤。呼泽文、朱健强、刘红在《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职语文写作应用文模块教学中的实践策略》一文中提出,支架式教学的操作程序包括“搭脚手架,进人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等五个步骤。呼泽文、朱健强、刘红在《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职语文写作应用文模块教学中的实践策略》中提出支架式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搭设和教学重点、内容、情境相关的能不断攀登的脚手架,让学生能自主,学习并建立知识认知体系。侯丽在《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的支架式教学模式创新与应用》中提出支架式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搭设和教学重点、内容、情境相关的能不断攀登的脚手架,让学生能自主,学习并建立知识认知体系。侯丽在《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的支架式教学模式创新与应用》提出引入支架式的教学模式和理念,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支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使学生能够在应用文写作的过程中沿着“脚手架”逐步登攀。

第二类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顾影在《支架式教学法在初级汉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第二类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顾影在《支架式教学法在初级汉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指出教师在写作教学中搭建相应支架可以帮助初级水平学习者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有效探索新知识,获得新技能,帮助降低学习任务难度,从而激发学习者的写作动力和兴趣。朱亚平在《支架式教学在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指出教师在写作教学中搭建相应支架可以帮助初级水平学习者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有效探索新知识,获得新技能,帮助降低学习任务难度,从而激发学习者的写作动力和兴趣。朱亚平在《支架式教学在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论文中指出,将支架式教学运用到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是一种更为有效的应用文写作教学方法,支架式教学在应用文写作上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有效,其中创设情境和评讲例文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写作支架的构建。陶行知的教育观点,建构主义在生活写作教育中的运用!

1.2.3高职聋生应用文写作教学相关研究

笔者在知网搜索“聋生应用文写作”关键词,共出现6条结果,都属于期刊。其中只有两篇是目前关于高职聋生应用文写作的教学研究非常少。可见,支架式教学对于聋生应用文写作的研究非常少。如

总的来说综上所述,“支架式教学”的理论研究受到教育界、学术界乃至社会上的高度关注,不少研究者积极参与支架式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不断补充着支架式教学理论体系。

另外一方面,从教学的角度来看,为了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形成一系列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将支架式教学应用于应用文写作教学,为当前一线教学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为解决当前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到了一个合适的途径。另外另一方面,对于学聋生来说,培养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不仅能提高他们使他们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帮助聋生与人沟通交流,更好地融入社会。,而且还能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1.3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1.3.1研究的内容

  1. 把握广东一线高职院校在聋生应用文写作实施中的问题。本文在笔者所在的华南地区唯一一所高职聋校发布问卷,集中把握聋生应用文写作教学在高职的现状。
  2. 以上一章节高职聋生应用文写作教学实施的具体问题为研究方向,分析支架式教学用于聋生应用文写作的和可行性。
  3. 研究高职聋生应用文写作支架式教学的课堂组织与教学过程设计。
  4. 研究支架式教学如何搭建有意义支架,并把搭建何种形式的支架实践于应用文写作教学之中。
  5. 跟踪把握学生的应用情况,总结出支架式教学在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对学生写作现状的改变及实践效果。

1.3.2研究的意义和创新

培养和提高聋人学生的实践写作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这个过程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有效和持续的“学习”,而且关系到教师的合理和适当的“教学”。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和指导者,其教学方法的正确性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至关重要。 支架式教学法在实际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将通过构建“支架”,帮助聋哑学生逐步克服障碍,不断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

(1)针对支架式教学的特征,并结合高职聋生应用文写作的特点,设计出适合应用文写作的教学支架,支持教师的“教”。

  1. 本研究旨在将支架式教学具体应用于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将不同的教学支架应用于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各个阶段和应用文写作课堂的各个环节,在具体的案例分析的同时,探究其对应用文写作教学的作用。
  2. 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研究,为支架式教学的更近一步完善提供一下思考,同时也为广大高职教师提供一下参考和借鉴,甚至可以推广到其他学科课堂教学。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国内专门研究支架式教学应用于高职聋生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相关内容极少,本文关注支架式教学如何提高高职聋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希望本研究的成果能为关心高职聋生语文教学的人提供可行的参考。

1.5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很多专家学者对支架式教学在高职聋生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实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笔者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渠道,认真收集并查阅了这些文献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找出高职聋生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笔者在此基础上对支架式教学在高职聋生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现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二、问卷调查法

笔者设计了支架式教学在高职聋生应用文写作中实践前和实践后的问卷,向广州大学j市政技术学院的100名高职聋生发放问卷。通过对问卷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笔者就高职聋生在应用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通过成因的分析和研究,得到相应的结论。

三、案例分析法

以广州大学j市政技术学院为例,根据真实的案例、支架式教学在高职聋生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实践中遇到的难题、校内课堂诊断问题的整理以及课后的反思探索,记录这些真实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找出难题的原因和规律,寻找解决的方法。从而把支架式教学合理地应用到教学案例的设计实施中,并以实践案例为载体,对教学实验前和实验后的学生作品进行对比分析,使读者能具体直观地感受到支架式教学运用在教学实践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四、现场观察法

观察广州大学j市政技术学院支架式教学在高职聋生应用文写作教学的课程实践,从中了解广州大学j市政技术学院支架式教学在高职聋生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情况。

五、数理统计法

通过取得的数据,按研究目的、内容进行分析,运用教育统计学知识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 支架式教学在高职聋生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相关问题概述

2.1支架式教学相关问题概述

论文的研究是通过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职聋生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因此对支架式教学和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概念界定有助于为后面的实际应用提供指导和方向。

1.支架式教学

“支架”一词最初源于建筑域,“指的是建筑楼房前搭建的脚手架,用来提供建房时间必要的支撑,在楼房建成之后,就将其移去的一种设施”。伍德(Wood)、布鲁( Bruner)等人最先将这一建筑术语借用至教育教学领域,他们将“支架”描述为“同行、成人、或有成就的人对学习者所施予的有效支持,这种支持能够帮助学习者完成不可能的任务。[支架”一词最初源于建筑域,“指的是建筑楼房前搭建的脚手架,用来提供建房时间必要的支撑,在楼房建成之后,就将其移去的一种设施”。伍德(Wood)、布鲁( Bruner)等人最先将这一建筑术语借用至教育教学领域,他们将“支架”描述为“同行、成人、或有成就的人对学习者所施予的有效支持,这种支持能够帮助学习者完成不可能的任务。[]

支架式教学最初源自于苏联的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国内外大多数研究者对支架式教学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建构主义教学思想。 他们强调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和启发性作用,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知识。任何学习活动都是学生与教师、与同伴进行社会互动的情景中促进其高级心智功能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不能把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仅仅留给机遇,任学生自然发展,而应承担必要的责任。。

根据欧盟“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的有关文件,支架式教学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概念框架是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就需要事先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19

可以看出,脚手架教学模式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判断学习者的实际发展水平,然后搭建一个支架来支持学习者的持续发展。 教师应使用特定的脚手架方法来搭建脚手架,并最终为了发展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能力逐渐地撤回支架。

2.支架式教学理论依据

理论依据亦可称为“指导思想”或“理论基础”,是支撑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石,是教学模式赖以建立的基础,决定这教学模式的独特性和方向性。支架式教学模式主要来源于建构主义理论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1.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起源于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相关理论。皮亚杰(Piaget)曾经从认知的发生和发展的角度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皮亚杰认为,概念性知识无法传播,只能根据儿童青少年自身的经验来构建。皮亚杰(Piaget)之后,一些学者对认知结构的性质,认知结构的发展条件以及个人主动性在构建认知结构中的关键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特别是在1970年代末期,当以布鲁纳为首的美国教育工作者向美国介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思想时,他们极大地促进了建构主义理论的发展。维果斯基强调了活动和社会互动在人们先进的心理功能发展中的突出作用。此外,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正确理解教育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也具有重要意义。在1980年代中期,以冯·格拉斯菲尔德(von Grassfield)为代表的建构主义者明确提出了建构主义理论。从那时起,建构主义理论被广泛使用,并逐渐应用于教学过程之中。

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主要包含三方面: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

  1. “最近发展区”理论

上世纪,前苏联心理学家N.C.维果茨基(1896-1934)在文化历史发展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 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即“儿童青少年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在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维果斯基认为,在测定儿童青少年智力发展时,应至少确定儿童青少年的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青少年现有的发展水平,一种是潜在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应从儿童青少年潜在的发展水平开始,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支架教学中的“支架”应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建立,支架的作用是不断地指导学生的智力从一个层次向另一个更高层次发展。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为"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促进青少年的智能发展提供了心理学依据,从理论上给予教学实践很多深刻的启示:教学的本质是激发学生的潜能,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学是一个相互交往的过程,评估学生应建立动态模式;应拓展因材施教的内涵,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中锤炼自我。

教学支架(梯子)

现有水平 最 近 发 展 区

3.社会建构主义

社会建构主义源于维果茨基的研究,特别是受到其社会文化观和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影响。它并不像个人建构主义那样认为知识的生成只是单纯个体的内部事件,而是强调社会互动、文化工具和合作对塑造个体学习和发展的关键意义。社会建构主义源于维果茨基的研究,特别是受到其社会文化观和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影响。它并不像个人建构主义那样认为知识的生成只是单纯个体的内部事件,而是强调社会互动、文化工具和合作对塑造个体学习和发展的关键意义。在社会建构主义者看来,认知活动主要是在社会共同体中展开的,并借助语言和基于语言的相互沟通来维持。

3.支架式教学的操作程序

操作程序即教学的逻辑步骤或环节。它是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以一定的逻辑关系优化各种教学因素而形成一种合理教学结构的过程。。支架式教学的逻辑步骤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搭建手架、进入情景、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支架的搭建要遵循三大原则:搭建在最近发展区,

教学生不能学的东西和教他已经能独立地做的东西都是同样徒劳无益的。也就是说,教学要在“最近发展区”内进行才是比较合适的,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又不会相同,怎样能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的标尺是什么?

(4)如何搭建教学“脚手架”?

教学“脚手架”是联系已有知识和新知识的桥梁,是由“现有水平”达到“潜在水平”的阶梯。虽然最终梯子要撤掉,学生能不能达到“潜在发展水平”,不能完全依赖梯子的作用,但梯子搭建的好坏,直接影响学习的学习状况。梯子搭建得好,学生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如何搭建梯子,怎么搭建好的梯子?

发展即教学,教学即发展。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好的。其实创设教学活动,在多年的应试教育中,教师和学生已经普遍逐渐忽视了学生各种动手能力,抱着一种寒窗苦读,硬着头皮也要把书啃下来的心态,把学生的考试成绩凌驾于一切之上。但从学生的发展来看,这是不利的。通过创设活动教学情境,搭建教学支架对于学生对知识的短时记忆可能相对传统的教学来说要低些,但与传统的教学相比能明显提高学生的长时的记忆。从发展心理学来看,长时记忆的提高对个人的发展受益终身的。

通过实践,笔者认为创设教学活动情景,搭建教学支架还有以下下几方面的优点:

(1)学生的学习热情高,主动参与度高。创设教学活动的课堂中,学生认为这是一件非常“好玩”的事情,学习热情高涨,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地投入其中。有些平时课堂上从不发言的学生也被这种氛围带动。

(2)促进了师生的交流,师生关系非常融洽。“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在这里,教师的作用不着重于“传道”,也不着重于“授业”,而是着重于解惑,而“道”和“业”可由学生自我亲身实践中去理解,去领悟。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情景中,教师的作用似乎不那么重要,却又是非常重要。说教师不重要是因为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可以没有教师的参与,完全由学生独立完成。而教师的作用又非常重要是因为教师通过设置疑问,使学生有“惑”,并能在学生“惑”解不开的时候,及时地给学生做出解答,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点睛”的作用。教师从讲台下走下来,已经变得不那么像教师,更像是学生的朋友。朋友式的交流、朋友式的相互探讨,更是一种轻松式的学习。

(3)克服了学生不动手做的惰性,使学生习惯手脚并用地去思考。“不动手”可能会为一种习惯,更可能会成为一种惰性。“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大多是源于不肯动手去做。教学过程如果只是一味地以传授知识为主,必然会导致学生会有种不愿意动手的惰性,听讲远比自己动手做容易得多。久而久之,学生的动手能力会越来越弱化。“高分低能”由此产生。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活动,让学生动手去做、去思考,可以让学生在知中行动,在行中去认识新知。学生边知边行,边行边知,从而习惯手脚并用地去思考,不仅能提高认知能力,还能提高行动能力。

(4)能促进学生的潜意识学习。潜意识学习是相对有意识学习而言的。每节课上对章节的的知识学习就是一种有意识的学习,这种学习的目的性强,效率高。而潜意识学习是潜移默化的,对有意识学习来说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更为重要的是,潜意识学习的作用在很多地方是不可估量的。例如:“申请书写作”这一节中,通过活动有意识地学习如何申请的过程,而对于申请书写作等方面的知识的掌握都是一种潜意识学习。这种潜意识的学习为后面其它应用文写作知识的埋下了伏笔,更利于后面应用文写作的有意识学习,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对于学习的看法,皮亚杰不再把学习仅仅归结为对外部现实的被动复写,而是认为个体行为或内容的学习只能在已存在的一定水平的认知结构内发生.皮亚杰则把发展理解为一个具有自己内部规律的独立过程,一个内部的自我建构的过程,平衡化因素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习只是认识发展的一个方面,从属于主体的发展水平,虽然可以为认识的发展和智力结构的锻炼和分化提供材料,对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和加速作用,但是不可能成为认识发展的源泉.

2.2应用文

关于“应用文”的概念,学界尚无统一严格的定义,不同的学者和书籍往往有不同的归纳和概括。我国香港的陈耀南教授在《应用文概说》一书中说:“应用文,就是应付生活,用于实务的文章,凡个人团体、团体机关相互之间,公私往来,用约定俗成的体裁和术语写作,以资交际和信守的文字,都叫应用文。”

目前较通用的概念是是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人民群众在日常工作、生产和学习中办理公务及个人事务,或沟通关系所使用的具有直接实用价值、使用惯用格式的一种文书”。[[]

作为一种“应用”文体,应用文与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文学作品相比,有着自已独特、鲜明的个性。实用是它的根本属性,固定的文体格式和处理程序是它的特点。

应用文写作教学

应用文写作兼具工具性与实用性特点,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目前,应用文写作教学作为高职聋生基础且重要的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为学生构建课程知识系统,将其与学生的职业能力紧密连在一起,充分激发其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发挥主体作用,并能通过各种学习和练习,使学生全面了解应用文的基本常识,能根据实际的需要较熟练的撰写常用应用文,有效地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本文研究的是高职聋教育中的应用文写作教学,对于高职聋生来说,应用文种类很多,不一定要一一学会,应按照方便校园生活,对接专业和就业岗位需要学习。应用文写作教学要求做到教会聋生书写文章格式准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语句通顺。应用文写作教学,学生要学会谋结构、谋内容、谋语言。

  1. 支架式教学应用于高职聋生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2. 高职聋生应用文写作存在的弊端

语文写作知识不扎实

手语制约书面语发展

  1. 支架式教学模式应用于聋生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可行性

第2章高职聋生应用文写作教学现状分析

2.4高职聋生应用文写作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笔者所在的广州大学j市政技术学院是华南地区唯一一所招收健听学生和聋生的全日制高职院校,目前在校聋生共142人。142名聋生分别在信息与人文系的计算机专业和建筑艺术系的电脑美术专业学习。由于笔者是一名在职研究生,在研究期间,执教年级从二年级到三年级,有充分的教学实践,也对他们比较了解,这样也便于笔者在教学活动中获得研究信息。

1.调查目的

本次问卷调查目的在于根据聋生对应用文教学情况的反馈收集数据,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量化分析、研究,以便了解高职聋生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论文的研究思路。

2.调查方式

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安排在大二的上下学期、大三的上学期。每学期安排24学时,每周2学时,共12周。为了深入了解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现状,笔者立足于本校实际,选取正在学习应用文写作的二年级和三年级共104名学作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104份,收回有效问卷104份,回收率为100%。

2.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聋生对应用文写作学习兴趣及主动性;学生对应用文写作教学态度;应用文写作课堂互动交流、分组学习;应用文写作评价方式;应用文写作练习,迁移能力情况。

表1.聋生对应用文写作学习兴趣及主动性调查问卷统计表

通过对表1进行分析发现:(1)聋生对应用文写作兴趣不大。其中,兴趣一般和不感兴趣的学生占到72%,有31%的学生感兴趣,其中仅有8%的学生对应用文写作特别感兴趣,这说明多数的学生缺乏写作的兴趣。(2)聋生对学习应用文写作主动性不足。有74%的学生在学习中是处于被动的,主动的学生只有26%。(3)高职聋生的语文功底不深,写作基础薄弱,文字基础差,缺乏写作训练是他们在写作中遇到的困难。有89%的学生均存在这其中的困难。

表2.学生对应用文写作教学态度调查问卷统计表

通过对表2进行分析发现:(1)聋生对学习的态度持较为消极,有82%的学生都以学校、老师为中心,认为在教学中,学生自己处于被支配的地位。(2)老师仍以自身为主题控制着教学活动,表中可以看到只有13%的学生有个人见解时能够在课堂上得到表达,课后表达观点的学生也只有22%,学生的主题地位不明显。(3)在写作过程中,有超过86%的学生都在老师的安排或者影响下完成,自主性不高。

表3.应用文写作课堂互动交流、分组学习调查问卷统计表

通过对表3进行分析发现:(1)在聋生的应用文写作教学中,老师与学生互动少,交流少,只有31%的课堂有交流,经常交流的仅9%。(2)在写作教学中以老师讲为主,较少采用分组学习、互动活动。只有23%的教学中有采用分组学习,其中90%的老师惯用自己主讲的方式教学。(3)学生还是希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给机会学生交流,有60%的学生认为需要给予交流的时间。

表4.应用文写作评价方式调查问卷统计表

通过对表4进行分析发现:聋生应用文写作的评价方式以老师评价为主,90%以上是仅有老师评价,自我评价、同学相互评价等其他评价方式很少。

表5.应用文写作练习,迁移能力情况调查问卷统计表

通过对表5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对应用文写作练习不够,以课堂学习为主,课后复习、学习都很少,愿意自主在课外学习每周超过1小时的仅有8%。在有老师辅导线的应用文写作每周超过1小时的也只有40%。另外,社会实践中也难有应用文写作练习的机会,85%的学生在课外实践中是没有接触到应用文写作的机会,这是一个实践练习少的原因。

2.2 应用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成因分析

1、课堂教学效率低

教师手舞足蹈满堂讲,聋生似懂非懂全程“听”,练习答案全由教师写,学生依葫芦画瓢都照抄。课堂教学目标落实片面,重结果轻过程。教师对聋生自主学习引导不足,聋生学习兴趣不高,无法理解应用文写作概念,无法运用应用文写作语言,利用应用文写作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就更难了。

2、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脱节

聋生的应用文写作教学,教学内容往往不贴近聋生的生活,没有充分利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导致他们在写作时无话可写,无话想写。教师选择教学范例不谨慎,范例不够新颖,太冗长,不真实。

3、课堂互动式学习不够,合作学习较少。教师往往是与全班学生及少数学生个体之间有互动,学生个体之间、学生群体之间的多维立体式互动比较欠缺。由此,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了思想上的交流,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缺少了学习他人优点及发现自己缺点与不足的过程。长期的结果可使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和创造力受到束缚,使他们失去了学习应用文写作的兴趣。

4、评价方式比较单一,没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目前,聋生应用文写作的评价往往只是通过课后作业和考试来检测,教学缺少更加合理的标准及评价方式。这些传统的评价方式并不能全面地、准确地反映聋生对应用文写作能力的掌握及运用的实际情况。像能让聋生自我反思并改进学习方法的自我评价方式,以及通过相互切磋能激起聋生写作能力提升的互评方式均没有很好地运用起来。从而,聋生会错过了自我反思、自我改进、自我提高的机会;也错过相互学习、相互竞争、相互进步的机会。

二、学生自身原因方面

1.文化基础较差

高职聋生高考目前属于单考单招,生源来源为高中随班就读学生和特殊学校高中生。聋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招生时更是能够受到特殊照顾, 相比普通生,他们录取分数偏低,语文基础更差。有极个别学生残留了小部分听力,有的学生植入了人工耳蜗,对言语学习有所补偿,所以基础稍微好点。大部分聋生致聋较早,听力的完全缺失严重阻碍了语言能力的的发展,而语言能力的落后就制约了聋生的思维能力。即使是高职阶段聋生,其写作能力也不容乐观。聋生写作普遍特点是词汇量都很少,语序混乱,语句不连贯,内容简单,结构松散。

2.语言输入的困难

聋人书面语学习的输入主要决定于教师手语和用手语对书面语解释的能力,决定于周围同学的书面语水平,同时还决定于语言的转换水平。教师使用的中国手语与聋生的地方手语、自然手语存在差异,因而教师有时和聋生沟通不顺畅。其次,手语是视觉语言,书面语是声音语言。手语是用形象的手势比拟具体的事物或特点,大部分的内容带有很强的形象性、直观性,难以表达抽象概念,句子成份也有很多省略。手语和书面语交叉使用,转换困难,语言输入难度就很大了。

3.学习缺乏明确目标

这是聋生在学习上普遍存在的特点, 学生在学习上缺乏目标。有的对写作有一定的兴趣,但是对写作缺乏持久而稳定的热情,有的对写作态度敷衍,写作时东抄西拼,应付了事;有的是厌恶写作,回避写作,不按时完成练习与作业。他们往往对公共课程的关注度低,花在学习写作上的时间非常少。

4.练习不够,迁移能力较差。学习的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学习知识、获得技能的影响。迁移能力的核心在于对知识的熟练程度,这就需要不断地练习。目前课堂学生动手写作练习的机会和时间都偏少。写作练习实践的不足导致聋生不能对应用文写作知识的充分熟练,也就导致迁移能力差。

二、高职聋生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斯大林指出:“语言是同思维直接联系的,它把人的思维活动的成果、认识活动的成果用词和词组成的句子记载下来,巩固下来,这样就使人类社会中的思想交流成为可能了。”19叶圣陶认为:“思想和语言是分不开的,想心思得靠语言来想,不能凭空想。可以说,不凭借语言的思想是不存在的。”


20]叶圣陶.认真学习语文.叶圣陶集.第13卷.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11.180

对关键问题的突破

通过对深入分析,笔者发现,在高职聋生应用文写作课堂的建设中,有几个问题是比较关键的,包括聋生自主探究意识与能力的培养问题,聋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培养问题,学生学习活动的支架搭建问题。为对这些问题进行突破,笔者围绕着全部问题展开支架式教学课堂建构的行动实践,具体就是把应用文写作教学课堂主结构和支架式教学五个环节,支架搭建相结合。具体教学模式结构图如下:

引入—示范—模仿 —评价反馈 — 迁移拓展。

  1. 引入是指教师应先让学生愿意共同参与思考解决问题,而不是只做一个旁观者。
  2. 示范就是当学生有意参与问题解决时,教师应先示范正确的问题解决方法。然后交由学生来解决。但必须先简化问题,让作业的难度对聋生而言不会太难,但也不可以太简单而无挑战度。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让学生持续地主动参与思考解决问题。这包括适时地给学生回馈,不仅让学生知道自己思考的方向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也应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解题方式为何不正确。
  3. 模仿。如果学生在模仿阶段无法解决问题时,教师应再简化问题,以控制学生的挫折感。
  4. 评价反馈是

维果斯基强调儿童青少年从与一位比自己知识更渊博的人互动过程中建构其所处的社会所重视的智能。而成人在与儿童青少年互动的过程中,会将其所处社会所重视的智能传递给儿童青少年,此其为架构。在教学过程中,架构有六个步骤,分别是引入 (recruitment)、示范 (demonstration)、简化作业 (simplifying the tasks)、维持参与 (maintaining participation)、给与回馈 (feedback)、及控制挫折感 (controlling frustration)等。

引入是指教师应先让学生愿意共同参与思考解决问题,而不是只做一个旁观者。当学生有意参与问题解决时,教师应先示范正确的问题解决方法。然后交由学生来解决。但必须先简化问题,让作业的难度对儿童青少年而言不会太难,但也不可以太简单而无挑战度。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让学生持续地主动参与思考解决问题。这包括适时地给学生回馈,不仅让学生知道自己思考的方向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也应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解题方式为何不正确。当然,如果学生无法解决问题时,教师应再简化问题,以控制学生的挫折感。

支架式教学应用于高职聋生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意义

3.1支架式教学满足高职聋生的能力要求

3.2支架式教学可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首先,教学要把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学习内容的趣味性与实用性。在支架式教学中,要通过各种支架的搭建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及原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搭建学生喜爱的学习支架,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比如创设情境支架,就是学习新课时,运用有趣的情境进行导入,学习重点难时,采用媒体式支架这种强化的形式来加强学生对重难点的直观感受,不会被“难”掉了兴趣。

3.3支架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支架式教学首先转变了“教”与“学的认识。教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课堂中运用原来的经验联系新事物,自己去探究新事物,建构对新事物的认知能力。学生要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过程就是 “我参与,我探究,我自信”,而且新事物的获得将支持学生向更高层次攀升。

3.4支架式教学可以培养师生、生生互动能力

支架式教学互动的过程包括师生之间的和生生之间的互动。支架式教学的互动性要求老师必须成为学生活动的一部分,但是教师只能引导和支持,不能主宰和支配。生生互动在聋生课堂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聋生语文基础都有差异,以各自经验为基础建构的同一新事物也可能反映了事物的不同方面,思想的碰撞就有思想的火花,也使得个体对事物的认知更加全面、充分。而且在小组讨论中,表达自己的理解就是思维的再次构建。生生互动也能让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让知识经验共享更广。

3.4支架式教学契合应用文写作的教学特点

  1. 高职聋生应用文写作支架式教学的课堂组织与策略

支架式教学应用于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意义

教师策略 创设情境策略 自主探索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多元化评价策略引发思考

课堂结构 导入 示范 模仿反馈 修改 迁移拓

学习支架 问题支架 问题支架提纲支架

任务支架 图表支架

多媒体支架

问题支架 图表支架

多媒体支架

4.1 支架式教学

4.2支架式教学课堂组织的基本环节

4.1.1支架搭建

  1.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聋生学习动机

动机是引起行为的原动力, 而且能维持已引起的活动 。在学习中它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主观因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

支架理论指出,学习者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才能主动建构知识,并将在外部接受到的各种刺激和情感体验内化至认知体系当中,原有的认知结构也因此得到改变。对此,教师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就可为高职聋生搭建紧贴其“最近发展区”的支架,促使高职聋生理解和掌握单一枯燥的学习内容,并唤起已有生活和知识体验,全面调动高职聋生参与应用文写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应用文写作教学效率。相关研究指出,教师在创设支架时可将教学内容和日常学习生活相结合,达到“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的教育理念。同时,教师也应该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更新应用文写作参考例文,从众多案例中寻求适合学生的范文。【7】

学校是高职聋生除家庭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主阵地,因而可从校园生活中选取应用文写作素材,如迎新晚会邀请函、借用展览厅申请书等,创设紧贴现实生活的情景支架,能让高职聋生自然就轻松提笔。

二、搭建高效支架,完成应用文写作任务

应用文写作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的教育观念应紧贴高职聋生学习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运用多元教学方式,最大限度调动高职聋生参与应用文写作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部分应用文写作任务高职聋生只需独立思考后就可完成,但部分应用文写作任务则需教师指导或和应用文写作基础能力较好的高职聋生协同合作才可完成。此时应用文写作教师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就可结合高职聋生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之处搭建支架,帮助高职聋生高效完成应用文写作任务。教师搭建支架应充分考虑高职聋生差异,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使教学紧贴高职聋生学情,提高写作教学效率。[20]教师主要可从以下方面搭建支架:

(一)问题支架

所谓问题支架,即设置调动高职聋生大脑思维的层次性问题,引发高职聋生深入思考。问题支架要服务于应用文写作教学内容,应在重难点部分设置问题,能引起高职聋生注意,将难度较大的问题设置为阶梯形式小步骤,使高职聋生在逐步完成中掌握知识与技能。例如教师设置“热爱生活和应用文写作”主题时,大部分高职聋生生认为,每日上学、放学、回家,三点一线的生活没有什么新鲜感,因而无话可写。对此,教师通过设置以下问题支架培养高职聋生细心思考和勤于观察能力。

1.我的电脑忘记在教室,有不认识的同学帮我交到了门卫室,我想写信感谢,那这感谢信怎么写? 2.家庭经济困难,怎么申请资助?3.亲人生病了,怎么写信慰问?4.东西掉了,怎么写寻物启事找回来?5.作为班长,怎么写个通知通知开班会?6.想在闲鱼上卖东西,怎么写广告词推销?

通过思考上述问题,高职聋生明白,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都适合写到应用文写作当中,只要发自内心地热爱生活,品味生活以及做善于发现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有心人,那么就能在看似平常的生活中找到独特的应用文写作视角,提高应用文写作水平。

(二)范例支架

所谓范例支架,即涵盖特定学习目标和主题的学习成果。教师在高职聋生学习新知之前为其提供范例,有利于拓宽其思维和视野,高效完成学习任务。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范例即符合应用文写作训练标准和要求的写作案例,可以是凸显某一训练点的写作片段,也可是完整的优秀写作,或有针对性的教材课文、高职聋生佳作以及教师自创范文等。毫无疑问,优秀的写作案例能调动高职聋生内在情感,有效缓解因应用文写作产生的压力与焦虑,启发应用文写作思维和灵感,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指导高职聋生掌握正确应用文写作方法,提高应用文写作水平。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就可以此为切入点,为高职聋生搭建范例支架,让高职聋生写出中心明确和条理清晰的应用文,提高高职聋生写作水平。[18]

  1. 多媒体式支架

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通过形象的图画、声音、动画、字幕等直观媒介向学生展示学习的内容。教学中,若能充分利用这一点,变静为动,变抽象为直观,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帮助聋生更好的理解知识。搭建现代化的学习支架,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教学形式,创造更好的教学情景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利用网络技术,

课堂是否有效,还要看是否能强化学生的感知体验。在学生经历了知识的探究过程之后,在师生概括、形成知识点之前,一般应采用媒体强化的形式来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直观体验。媒体式支架(也称“强化型支架”)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 语言交际支架。

手语在高职聋生的语言教育和认知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11]。聋生的第一语言是手语, 但是手语的语序与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语序存在较大的差别。比如说,

所以,聋生在应用文写作中使用准确的书面语难度高,聋生的文章中普遍出现写作词句不通顺的现象。聋生应用文写作教学应牢牢把握住“语言教学”这个中心, 搭建语言交际支架。但是这个语言教学不仅仅是口语,应该还包括肢体语言,也就是手语。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口型,讯飞同步传译的方式是非常必要的,但对手语这种语言形式也不能忽视和排斥。笔者认为,应用文写作教学实质就成了聋生以手语为媒介来学习应用文写作的过程[12]。因此, 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有部分内容应该是“语言训练”, 以手语为教学媒介帮助聋生理解, 以手语和应用文写作书面语言互译的形式帮助聋生区分两种语言, 同时提高运用两种语言的能力。

在高职聋生应用文写作练习中, 必须充分尊重和信任聋生, 鼓励他们大胆在课堂上共同分享应用文写作学习成果。让聋生先用手语讲解, 然后再用应用文书面语言写下来。手语转换成书面语不顺畅的地方,老师可以选出典型例子进行对比讲解。对的例子要及时给予鼓励表扬,保护学生的写作热情,错误的例子及时订正,这样既能提高他们应用文写作水平,也能帮助他们增加词句储备。

(四)其他支架类型

支架涵盖的类型,除了上述的支架,还有工具、活动、思维等支架类型,同样广泛应用于写作教学当中。其中工具支架即为高职聋生提供可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的环境和教学工具,如微信群、QQ群、电脑等,还有图示组织、教学图片等各种辅助性工具。活动支架即通过角色扮演、游戏等完成教学,能帮助高职聋生打破以往无话可写现象。思维支架即在应用文写作活动过程中借助相应的思维方法实现特定思维目的。例如,教师设置“感谢”应用文写作主题,应用文写作教师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可结合高职聋生学情、应用文写作目的、应用文写作任务等选取相应的支架,促使高职聋生快速进入应用文写作状态,提高应用文写作质量。

(五)自我调控支架的补充

搭建自我调控支架的目的是为了使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能够达到和谐统--。在此笔者要求学生准备一一个记录袋,该记录袋用来记录学生写作过程与发展。教师要求学生把每次写作练习的初稿和修改稿,及相关的评价量放入袋中,记录自己写作过程与问题,帮助自己不断反思和提升。这种方法既可以帮助教师发现问题,并提出针对该问.题的解决方法。学生可以建立自我调控支架,培养学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策略。以此来促进学生主动纠错,而不是被动被要求地改错。

4.1.2支架式教学的操作环节

一、在老师指导下的独立探索

在支架式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搭建好的支架中进行独立探索, 教育给与适当的指导。在学生独立探索的初期,教师一定要给与适当的指导,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可以增加学生独立探索的支架。聋生习惯于教师的讲授学习,但是如果教师在讲授时,这里的学生听,经常仅限于在行为上表现为认真听讲的姿势,聋生往往没有在自己的脑海里构建对知识的理解。所以教师引导下独立探索学习比起传统的讲授学习,更能让聋生积极主动思考,促进聋生自己主动构建知识的习惯。

二、在老师指引下的小组学习

在维果茨基对最近发展区的解释中,为学习者提供帮组的人有两类,老师或有经验的同学。

支架式教学还重点强调协作学习,即除了教师讲授外,还需要聋生相互沟通协作,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相同事物因不同人的文化程度、生活经历、价值观等的差异而形成不同认识。协作学习可使个人认知趋于多样化和全面化,高职聋生在合作交流中通过耐心聆听他人观点并反思自身存在的不足,再加以完善自身学习体系。与此同时,大家在集体交流中互帮互助,分享各自学习成果,并分析和解决学习困惑,提高学习效率。之后教师将高职聋生划分为若干小组展开教学,高职聋生相互启发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使思想和思路都更为开阔。协作学习以高职聋生间为支架,相互取长补短,发展高职聋生思维,增强高职聋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增强高职聋生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对于高职聋生存在的个性差异,要给予包容和理解,培养高职聋生团队合作与人际交往,在提高高职聋生应用文写作水平的同时形成民主、和谐、平等的班级氛围。[19]

三、在老师把控下,组织综合的课堂评价。

评价也是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即根据课程目标和应用文写作要求判断聋生作品和应用文写作过程,帮助聋生完善作品,提高应用文写作水平。教师通过应用文写作评价能改进自身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调整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支架式教学十分注重高职聋生学习过程,教师开展写作教学时,可结合高职聋生写作内容制定相应的成长记录,通过收集和高职聋生应用文写作有关的的资料了解其学习过程,并在此基础上紧贴高职聋生最近发展区,使教学方案更为有效。基于定性角度分析高职聋生应用文写作时,需将考试结果和日常课堂表现相统一,站在客观角度描述高职聋生进步和不足之处,提出有利于高职聋生发展的建议,第一时间将评价结果反馈给高职聋生。其次还要注重运用激励性评语,激发高职聋生应用文写作积极性。评价要高职聋生自评、教师点评相结合。当前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评价写作时要适当放手,让高职聋生自主评价,因为只有高职聋生自己才能明确自身的不足,而教师则在此过程中给予高职聋生鼓励,之后师生共同协商探讨,提高应用文写作水平。

总之,支架式教学以高职聋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核心,强调高职聋生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主体,体现教师组织和引导作用。写作是应用文写作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应用支架式教学时应结合高职聋生学情和已有知识经验,引导高职聋生从现有应用文写作水平逐渐朝着高层次水平过渡,打破以往应用文写作内容空洞和毫无章法的状态,在提高写作教学效率的同时,为培养高职聋生应用文写作综合素质奠定坚实基础。

4.2 支架式教学模式下的应用文写作教学过程设计

一般情况下,教学过程设计必须考虑老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设计,教学内容及结构的设计、教学媒体、教学反馈和形成性练习的设计等主要部分。

支架式教学模式一般由五个环节构成:搭建支架:围绕学习主题,按照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求建立概念框架;进入情境:教师创设一个能将学生引入热情讨论的问题情境;探索:教师为学生确立目标以后,让学生独立探素。探素过程中,首先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行分析最后,随着探素的深入,教师逐渐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协作学习:教师通过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与协商的形式搭建信息交流的平台;评价:效果评价是反原则的重要体现。学习的数果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学生、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

因此我们的教学设计可以在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指导下,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教学内容和环节,教学媒体、教学反馈和练习都考虑进来。

应用文写作教学过程设计

支架式教学对高职聋生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启发

第5章 支架式教学在聋生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案例

5.1案例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目前,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就为聋生开发了校本课程,在应用文写作这个模块,我们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请假条、感谢信、申请书、启事、通知、邀请函、广告词的写作。

应用文是人们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为了处理实际问题而写的一篇文章,并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格式和语言特点。应用写作课程涵盖的内容很多,每一种文种都涉及到主题、材料、结构、语言。然而,应用文的程式化,应用文语言的朴素、严谨、庄重,应用文不讲故事、不文学,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总之,这门课容易给学生留下枯燥的印象。

如果我们在课堂上千篇一律讲授、灌输各种应用文知识,可以想象学生的上课状态和教学效果会有多差。笔者在综合考虑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写作水平、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就业倾向等多方面因素,为他们选用一些常用的、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而且篇幅一般不会太长的应用文范文和写作背景材料。比如在“借用活动场地金申请书”就有必要讲,曾经有老师认为申请书是中小学生都会写的,过于简单,应该排除在授课内容之外。其实不是这样的,笔者每年参与学校各类社团活动场地申请书工作,无论是申请理由

,都需要几经修改才能合格。可见,没有经过学习训练的高职聋生并不会写申请书,而写申请书又是他们在大学申请奖助学金时必须完成的任务。所以, “助学金申请书”的教学很有必要。

二、教学对象分析

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聋生课堂一个班级人数在 30人左右。通过观察和了解,发现学生大多写作能力不高,对应用文写作兴趣不大并且有畏难情绪,对提高写作水平没有信心。在课堂上,少数学生学习习惯较好,几乎所有的课都能认真听讲,无论哪种教学方式他们都愿意积极参与,剩下的绝大多数学生的表现与教学方式的选择有很大的关系。直接讲授的教学方法最不受学生欢迎,不管是不是用 PPT,基本上都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们总会有隔阂感和茫然感。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笔者尝试了运用支架式教学模式,实践下来发现课堂的参与度增加,学生的情绪也最为高涨,课堂整体气氛比较热烈,学生往往能够快速融入支架,进入自己的角色,主动完成写作任务。支架式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聋生独立探索表现积极,特别是完成任务后很希望得到老师的反馈。不管是小组内部,还是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互动都明显加强,这也有利于学生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会对他们的知识建构提供多方面的帮助。另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特别是平时课堂表现自评、互评和学习活动本身竞争性加分刺激,他们的情绪就能被充分调动起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可见,一方面,多数高职聋生本身没有特别强烈的求知欲,不太适应枯燥的教学模式,他们一旦感觉课堂无聊,一般不会用意志力去强迫自己听课,而是自动“屏蔽”教师的讲授。另一方面,如果他们不介意写作课,他们愿意参与课堂活动,并容易被有趣的课堂活动吸引。

三、教学目标分析

5.2案例教学过程

一、把握学生最近发展区,导入新课

1、让学生自己思考他们了解什么,利用学生已有架子

支架理论认为,在实际的支架下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吸收和寻找正在学习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一定的意义。如果原有的经验不能吸收新的知识,就会导致“适应”的过程,即对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改造和重构。学生是在不断的“同化”和“适应”中为实现新知识的意义搭建支架的[8]。

在导入课文这个环节,本人寻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刚学完的感谢信、慰问信这两种礼仪类文书和同为书信格式的申请书进行区分。本人截取三种文种的正文内容,让学生来选择对应的标题。通过这个简单的“最近发展区”调取,来让学生获得初步成功感,并对激发他们对“潜在”发展区,申请书这种新文种的好奇,然后顺势进入老师下面搭建的支架。

二、把结构支架与内容支架相结合,运用信息化手段

聋生较于健听生的形象思维更加发达,直观形象识别更加敏感。基于这些特点,在对聋生进行教育培养的过程中,微课程这一新兴的教学方式就能够搭建起一个较好的教学平台。

微课程可以通过设计,对传统课堂教学中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点进行归类总结,并且将这些难点打散重构,视角更为广泛,直接的提供解决题的策略,方便实用,以小步快跑的方法使聋生掌握相关知识。其次,微课程可以较好地适应聋生抽象思维的先天缺陷。抽象思维的理解依赖于形象思维的长期积累,微课程具有具象化的特点,在课程中可以通过增加动画和后期特效等形式达到生动有趣,浅显易懂的教学效果。聋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学习如何对抽象进行理解和认知。根据笔者的观察,微课程的教学模式还可以提高其自信心,激发聋生对与生活和学习的巨大热情和创造力,使他们自立自强,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这也是正好符合教育的最终目的和最高目标。

在这一步教学过程,本人让学生观看三次2分钟的微课视频,然后尝试填写申请书每一部分的写作要点。利用图表给学生建立清晰的支架,而且此步也把结构支架与内容支架很好的结合起来。

三、迁移受阻,选用适当的“支架”

为了解决学生在概念上的困难,教师应该提供一些适合学生学习的模式,这是一种可行的写作方法。莫言先生曾经说过:“但对于一个初学写作的人来讲,模仿不是耻辱,而是一个捷径,或者说是一个窍门。”毫无疑问,范本中必须包含如何构思的信息。然而,事实上,教师普遍认为范文对学生的构思没有帮助。为什么?经过仔细分析,我们可以找到答案。一篇范文其实是一个全信息体,可以“范例”多个方面,既可以“范”构思立意,也可以“范”谋篇布局, 还可以“范”遣词造句,等等。学生的困难在于如何在如此丰富的信息中关注和领悟到其中有关构思方面的信息。因此,要解决范文对学生构思帮助不大这一问题,老师需要对范文进行必要的教学处理,将其他看上去十分丰富的信息果断地过滤掉, 保留有关文章基本内容和基本组织方面的信息。

课堂讲练:请根据范文,完成表格

把握聋生起点,引入课文,搭建问题支架

开展小组合作,教师示范,搭建多样化支架

学生独立探索,学生模仿,搭建提纲支架

及时有效反馈,学生修改,搭建支架

激发, ,拓展迁移,撤销支架

这里的教学处理过程,实质上就是将“范文”转化为对学生的构思能进行针对性支持的“支架”的过程。转化的要领是,根据文章的体式特点,提取关键的结构要素,形成能对范文进行解构的支架,并以此作为学生学习构思的基本支架。

上述课例就是这方面的一个样例。课例要求学生学习的是“申请书”的文章体式,其关键是让学生写出的文章能“依照申请书的格式”,并用“适当的承接词建立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因此,在构思阶段,主要致力于这两个问题的解决,其他问题暂时悬置。为此,老师从范文《职工困难补助申请书》丰富的信息中提取出“申请的事情”“申请的理由”“申请的要求”和“结语” 四个关键性结构要素,设计成相应的表格,从而完成了范文到构思支架的转化。

需要注意的是,文种不同,提取的关键要素不同。这种由范文转化而来的学习支架,能极具针对性地支持学生的构思过程,帮助他们在基本内容和基本组织两个方面都“想清楚”。

  1. “理解支架”与“运用支架”相结合

我们知道,写作课强调的是学生的写作实践,因此学生对支架的运用尤为重要。一节写作课是否成功,关键不在于老师教了多少或讲了多少,而是学生会了多少;不是部分学生会了多少,而是所有学生会了多少。教师不能满足于自己“教过”,更应该追求所有学生“学会”。走到运用层面是写作教学成功的必经之路。

对于一节写作课而言,学生会运用构思支架才算有效。但是,要达到“迁移”的学习目的,还需学生“内化”支架,而“内化”的前提条件是真正“理解支架”,即所谓的“知其然, 知其所以然”。那么,在展开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处理“理解支架”与“运用支架”的关系。 有两种基本解决思路:

(一)从“理解支架”到“运用支架”,强调先“知” 后“行”。

本人的课例是以第一种思路展开教学环节的。课例有三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初步感知”,教师启发学生思考“申请书”五部分的基本思路,旨在让学生产生困惑,产生寻找帮助的需求,为理解支架做铺垫。第二个环节“从微课中提炼‘关键性结构要素’的写作方法”, 教师通过对“关键性结构要学生课堂练习作业”内容的呈现与讲解来促进学生对支架的认识和理解;再让学生通过将范文《职工困难补助申请书》转化为支架的过程,来体验范文作者所经历的思维过程,从而比较深刻地领悟和理解支架的功能和意义,为运用支架做充分的准备。第三个环节“运用所学知识,填写构思图表”,这是这节课的关键环节,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支架完成文章构思的过程。三个教学环节,清晰地形成了从认识和理解支架到运用支架的教学思路。这种课型的特点是, 学生能在充分理解支架的基础上运用支架,但不足是学生运用支架的机会和时间有限。

(二)从“尝试理解支架”到“运用支架”,着眼点是“用”,将“理解支架”寓于“运用支架” 过程中,做到知行合一。

1、本人课例的最后一步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头脑风暴,编写申请书写作口诀,这里也是学生逐渐脱离老师的支架,当学生的能力已达到潜在发展水平,也就是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在预期目标上进行独立学习了。

2、这里介绍一个体现这种思路的高职广告词写作课例。课例要求学生构思一个有关商业广告的广告语。第一个环节,教师用广告构思图表呈现广告;第二个环节,给学生另外一些广告词,让学生将其中关键信息填入构思图表中;第三个环节,学生运用广告构思图表构思自己的广告词。其中第三个环节为主要展开环节。

第一环老师节提供的广告词构思图

第二环节学生填写广告词构思表

步骤:学生先看广告,自己捕捉广告词,然后完成对广告词构思的分析

第三个环节学生根据老师给的视频创造一句包含广告构思的广告词

与“申请书”课例不同的是,教师并没有通过讲解来促进学生对支架的认识,总体上是着眼于运用,整个课堂的展开过程概括为:教师示范运用构思图表—学生尝试运用构思图表—学生运用构思表。这种课型的特点是,学生有充分的运用支架的机会和时间,但对于支架的理解只能是在运用过程中通过反省等思考方式来进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以这两种基本思路为基础,扬长避短,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形成多种形态的课型,有效地解决学生构思困难的问题。

五、 基于支架的“个体思维”与“集体思维”互动

由于构思阶段学生面临困难最多。因此, 在这一阶段教师应调动各种资源强化对学生的支持。这些资源既可以来自教师,也可以来自教材,还可以来自学生。这些支持作用的充分发挥,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学生有机会充分呈现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状况,否则教师无法了解学生到底是哪里需要帮助。构思支架可以在这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因为借助支架,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可视化,就能充分表达自己对于知识意义的理解。以此为依托,教师就能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提供针对性的支持;学生就能相互了解,进行有效的交流和互动。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构思学习的交流中,学生在思维方法方面的相互学习和借鉴十分关键。学生记录自己的写作思维历程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思维历程显性化的过程,这不但有利于学生在思维方法上相互借鉴,也便于他们在思维遇到问题和障碍时相互帮助。教师推进学生基于支架学习构思的过程,实质上是“个体思维”与“集体思维”互动的过程。 根据时间上的先后关系,可以将这样的互动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先进行“集体思维”,再进行“个体思维”;另一种反之,先进行“个体思维”,后进行“集体思维”。前一种的优势是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加快学习的速度;后一种的优势是可以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深化学生的自主反省。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学情进行选择。从一般意义上说,在学生自主打开写作思路有困难的情况下,教师在全班先进行“集体思维”比较有利;当学生有了大量的“集体思维”经历,并已将这些经历内化,便可以考虑进行“个体思维”, 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从本文所展示的课例的第三个教学环节中, 我们可以看出老师选择的是后一种互动类型。这一环节是学生基于支架完成构思的关键阶段,其中包括三个清晰的小环节:1. 让学生填写出“申请的事情”和“申请的理由”,然后组织交流与分享, 有问题及时修改;2. 填写“要求”和“表明申请的态度”; 3. 点评,包括以小组为单位的学生互评和教师的点评。整个教学环节进行了两次从“个体思维” 到“集体思维”的互动。从改进的角度讲,这一环节可能选择前一种互动类型效果会更好。 开头一个环节可以运用“集体思维”的方式讨论,这样做可以提高效率。一方面学生在选择“申请的事情”时具有方向感,另一方面学生可以相互共享思考的结果,从而降低后面填写构思图表的难度。后面填写“理由”和“申请的态度”的小环节也是如此。

总之,两种思维互动的类型,各有优势。实际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根据需要将它们组合成更长更为复杂的思维互动链条,层层深入,扎扎实实地推进学生的构思学习。由于篇幅所限,笔者只能结合课例从教学设计、整体教学实施和重点环节推进三个层面来讨论构思阶段写作学习支架的设计和运用问题。毋庸置疑,对于这一问题的探索和研究一定还有不少的方向、不小的空间,有待于我们继续思考与拓展。

具的教学设计

5.3研究结论与教学启示

根据高职聋生写作现状和写作要求,将支架式教学应用于写作教学的各个阶段和应用文写作课堂的几大环节,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积极性,增强体裁意识,优化写作策略。在支架理论的指导下不同教学支架在写作教学的各个阶段的应用中,都能体现出一定的实用性和可取性。 尤其是在正文构思阶段,教学支架帮助分解任务难度,提供写作引导促进学生正文构思和正文支架的形成。其次,在效果评价阶段,通过自我调控支架和交互式支架采取除教师单一评价外的多元评价方式。一方面增强学生主动性,提高鉴赏能力,另一方面减轻教师繁重的工作量,从而促使写作教学评价更有意义。在教学运用中,教学支架没有明显区分界线,它们各有所长,互相补充,一个问题的解决中可能会用到多种形式的教学策略。所以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创造性的综合运用教学支架,这样的写作课堂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学生的访谈记录的内容来看,教学支架应用于应用文写作教学也有一定的优越性,尤其是在学生写作积极性,学生对应用文写作课的期待性上看。同时,该写作教学法的实践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自由抒发心声,有助于发散性思维的拓展,建立的成就感,对学生应用文写作动机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再次,通过课后写作任务的布置和测试,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写作水平都以一定程度的提高。尤其是在写作教学课堂积极参与,敢于发言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写作积极性也有相应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在写作构思阶段,学生在谋篇布局、构思方面有较大进步。在应用文写作内容方面,知道如何审题、列提纲。写作检查,效果评价阶段,学生的主动性越来越高。针对教师所提供的评价量表,字数不够极少出现,标点符号,写作格式等方面的错误也越来越少。

5.4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写作教学各个阶段和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中,不同形式的教学支架在应用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在独立写作阶段教学支架的使用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实在独立创作这一环节,关注的重点在于学生个人的思考与对应用文能力的运用,如何利用教学支架丰富独立写作阶段的教学环节,还值得更多的思考。鉴于笔者理论知识和研究时间有限,且从教时年较短,缺乏足够的教学经验,不足以将各个形式的支架更深入的运用在写作教学的各个阶段。

其二,本次实践研究是根据笔者所工作的学校和班级的实际情况展开的,研究容量不大,只有100名学生,而且仅限于广州大学j市政技术学院,代表性不够广泛。研究时间有限。对于高职聋生生应用文写作现状问题不能穷尽,解决方法也只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在各种形式的支架如何更好的指导和运用于应用文写作教学上还不完善。其次,课堂教学上如何克服学生趁讨论的时机闲聊,按怎样的标准分组,充分发挥学生所长,如何避免学生写作过程中出现抄袭范文和同伴习作现象等,也应得到相应的改进。在今后的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提高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调控能力,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更好的帮助学生提高应用文写作水平和写作策略。

笔者相信,随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的深入,以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丰富课堂教学环节的支架式写作教学能充实体现有不同交际目的和明确语篇特点的应用文写作教学,对高职聋生应用文写作教学策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结语

高职聋生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应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作为教学中心、发展中心,注重应用文写作课程的系统性;重视应用文知识的整体建构;注重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运用支架式教学,采用以学生为中心、整体建构、协作交流等教学设计原则,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为一名在职研究生,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将支架式教学与应用文写作相结合运用在聋生写作课堂上效果显著。在写论文的过程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案列总结了将支架式教学与应用文写作相结合运用的实际操作建议,主要有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导入新课;结合信息化手段,把结构支架与内容支架相结合;迁移受阻,选择适当的支架;理解支架与运用支架相结合。

本文研究中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由于个人教学时间、教学经验等因素的制约,所以对于支架式教学应用于应用文的写作教学,还需要足够的时间慢慢去实践,帮助学生在应用文写作课堂取得最大的收获。本文比较完整地结合支架式教学理论设计了应用文写作教学设计,但是这只是一个初步的设想与实践,对于支架式教学应用于应用文写作的具体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以及不同的文种应用文写作教学等问题,还需要今后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去完善与修正。

参考文献:

[1]吕爱杰.学习支架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高师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为例[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2]陈少夫.应用写作教程(第三版)[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

[3]罗永妃:《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在高职聋生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教育与职业》2013年第4期。

[4]钟启泉.课程与教学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谈微姣:《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途径探析》,《职业教育》2016年第1期,第74-75页。

[6]谭鼎莎.高职高专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反思和探索[J].职业时空,2010,6(04):69-70.

[8]洪皓. 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8.

[9]谢庆;梁贵书;葛玉敏;《建构主义支架教学法应用中的两个关键问题研究》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11期

[10]王业梅.《提高聋校中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教学策略,》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1.2

[12] 汪碧寒.《支架式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高专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有效性》人文之友.2019

[14]侯洁.对应用写作案例教学实践效果的思考及探索应用写作[J]. 应用写作.2010.5

[15]张立华.大学应用文写作教学方法探究长春 [D].长春理工大学200

[16]李小林,论高职院校应用写作实训教学模式的建构教育业[J]. 教育业.2019

[17]陈军.聋校语言教育研究[M].北京:艺术与科学电子出版社,2008

[18]季佩玉,李宏泰.聋校语文教学200问[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

附录 A

高职聋生《应用文写作》写作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学生卷)

亲爱的同学:

您好!

此次问卷主要针对广州大学j市政技术学院特教班级学生进行调查,只是想了解你在《应用文协作》课程学习中,対学习内容、学习兴趣、学习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填写此份调查问卷。本问卷旨在调查高职聋生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现状调查,本调查中的答案没有对错之分,并且采用匿名的方式进行,你的答案会

受到严格的保密,请您能按实际情况作答。

年级: 性别:

1.你对学习应用文写作( )。

A.很感兴趣 B.感兴趣 C.一般 D.不感兴趣

2.你对应用文写作学习的成功体验情况是( )。

A.经常 B.偶尔 C.几乎没有 D.从来没有

3.你现在学习应用文写作常常是( )。

A.很主动 B.比较主动 C.有点被动 D.很被动

4.在应用文写作学习中遇到困难,你的解决方法( )。

A.求助老师 B.自己独立思考 C.请教同学 D.放弃

5.希望应用文写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

A.一堂课全部是自己讲授

B.少部分时间让学生参与学习,大部分时间自己讲授

C.大部分时间让学生参与学习,教师穿插指导

D.无所谓

6. 对于学习应用文写作,你的态度是( )。

A.除了老师讲的以外,我会花课外时间去加深对所学应用文写作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B.老师教什么,我就学什么

C.高兴时就学,不高兴时就不学

D.无所谓

7.教师在上课时是否经常与你们交流?( )。

A.经常交流 B.有时交流 C.几乎不交流 D.从不交流

8.就你已有的应用文写作学习经历看,课堂上出现学生与教师对问题的理解不一致的时候,教师往往选择( )。

A.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B.建议学生课后再与教师交流意见

C.当即否定

D.不予理睬

9.在应用文写作课上,你赞同( )。

A.老师上课就讲

B.老师先让同学们以小组的式交流讨论、相互启发、先解决能解决的问题、先改正能改正的错误,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或有争议的问题,再提出来让全班同学讨论,老师解答

C.让学生交流讨论是浪费时间

D.老师想怎么讲就怎么讲

10.应用文写作课堂中,老师会经常组织一些活动吗?( )。

A.经常会 B.有时会 C.很少 D.从来不

11.在学习应用文写作过程中( )。

A.我总是向自己提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帮助我理解主要内容

B.我觉得通过反复解题来记忆应用文写作知识是学习应用文写作最好方法

C.按照老师的安排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应用文写作的方法

D.想怎么学就怎么学,没想法

12.在一周中,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你通常花多少时间用于课外应用文写作学习?( )。

A.大约两小时 B.大约一小时

C.大约半小时 D.基本上不花时间

13.你对目前教师所采用的课堂教学形式( )。

A.很满意 B.满意 C.基本满意 D.不满意

14.在以后的应用文写作学习过程中,你希望教师( )。

A.确保充足的交流时间 B.给予一定的交流时间

C.不给交流的时间 D.无所谓

15.你的写作成果通过哪种方式被评价()

A.老师评价 B.自我评价 C.同学评价 D.其他


1.《【支架教学应用于初中作文】支架理论在应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支架教学应用于初中作文】支架理论在应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668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