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蝶恋花•春景》,是由北宋时期文学家苏轼任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时所写的一首词作。下面本站就给大家一起来了解下苏轼的经典诗词《蝶恋花•春景》,欢迎阅读!
《蝶恋花•春景》
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赏析】
这是一首伤春之作。作者通过对清新秀丽春景的描绘,既表达了“何处无芳草”的乐观旷达,又抒发了“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感伤惆怅。
上片写暮春之景:杏花凋零,杏子青又小;燕子绕舍而飞,绿水绕舍而流;柳絮纷飞,渐渐稀少,芳草如茵,别有一番情趣。“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两句,一写春去之伤,一写芳草之美,转折之下,苏轼的旷达可见一斑。无论如何,这里所写的春景略显萧索与衰败,这与作者此时的心境是一致的。作者谪居在外,远离家人,难免有孤独惆怅之感。春日本该花红柳绿,却见杏花凋残,柳棉渐少,佳景难觅,心情更糟。
下片写人,描述了墙外行人对墙内佳人的眷顾及佳人的淡漠,这让行人倍感惆怅。这里的“佳人”即代表上阕的“芳草”,“行人”则是词人的化身。行人从墙外的小道走过,听见墙内有佳人荡秋千的笑声,他随即被这欢快的笑声所吸引而用心地聆听。这几句,作者故意“留白”,不写佳人如何之佳,而是隔着一堵不可逾越的墙,只写露出的秋千和佳人的笑声,其它则全部隐藏起来,让“行人”作为读者的引导者,一同去想象墙内的情景。可谓趣味无穷,精彩无限。但一内一外,一墙之隔,近在咫尺却无法看到,墙内的欢笑,墙外的失落,两相对照,词人的失落与惆怅可想而知。“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两句即写这种失落与苦恼。由于某种原因,行人听到佳人的笑声渐渐消失了,此时四周一片沉寂,而行人的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心中还一直回想着佳人及其笑声,并为之苦恼惆怅。“无情”的女子当然不知道,曾经有个“多情”的男子因为它而苦恼。这里的“多情”,有作者的感怀身世之情、思乡思亲之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而“无情”则指年轻女子单纯可爱、无忧无虑,没有伤春苦恼,也没有人生感慨。但正是这种“无情”之人偏偏撩拨起他的思绪,至于何种思绪,作者并未言明,依旧留下了空白。
扩展阅读:苏轼的词作
为了使词的美学品位真正能与诗并驾齐驱,苏轼还提出了词须“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此处的“自是一家”之说,是针对不同于柳永词的“风味”而提出的,其内涵包括: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词品应与人品相一致,作词应像写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其文如其为人”(《答张文潜县丞书》),在词的创作上自成一家。苏轼一向以文章气节并重,在文学上则反对步人后尘,因而他不满意秦观“学柳七作词”而缺乏“气格”。
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是苏轼改革词体的主要方向。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为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扩展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苏轼让充满进取精神、胸怀远大理想、富有激情和生命力的仁人志士昂首走入词世界,改变了词作原有的柔软情调,开启了南宋辛派词人的先河。
与苏轼一样,苏词中也常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这种对人生命运的理性思考,增强了词境的哲理意蕴。苏轼虽然深切地感到人生如梦,但并未因此而否定人生,而是力求自我超脱,始终保持着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
扩展阅读:苏轼的诗作
苏轼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其中又以诗歌最为淋漓酣畅。在二千七百多首苏轼中,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苏轼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一肚皮不入时宜”的态度,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更可贵的是,苏轼对社会的批判并未局限于新政,也未局限于眼前,他对封建社会中由来已久的弊政、陋习进行抨击,体现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识。
苏轼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生活阅历极为丰富。他善于从人生遭遇中总结经验,也善于从客观事物中见出规律。在他眼中,极平常的生活内容和自然景物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如《题西林壁》和《和子由渑池怀旧》两诗。在这些诗中,自然现象已上升为哲理,人生的感受也已转化为理性的反思。尤为难能可贵的是,诗中的哲理是通过生动、鲜明的艺术意象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而不是经过逻辑推导或议论分析所得。这样的诗歌既优美动人,又饶有趣味,是名副其实的理趣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和“雪泥鸿爪”一问世即流行为成语,说明苏轼的理趣诗受到普遍喜爱。苏轼中类似的作品还有很多,如《泗州僧伽塔》、《饮湖上初晴后雨》、《慈湖夹阻风》等。苏轼极具灵心慧眼,所以到处都能发现妙理新意。
深刻的人生思考使苏轼对沉浮荣辱持有冷静、旷达的态度,这在苏轼中有充分的体现。苏轼在逆境中的诗篇当然含有痛苦、愤懑、消沉的一面,但苏轼更多的诗则表现了对苦难的傲视和对痛苦的超越。
苏轼学博才高,对诗歌艺术技巧的掌握达到了得心应手的纯熟境界,并以翻新出奇的精神对待艺术规范,纵意所如,触手成春。而且苏轼的表现能力是惊人的,在苏轼笔下几乎没有不能入诗的题材。
1.《 苏轼的经典诗词《蝶恋花•春景》》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 苏轼的经典诗词《蝶恋花•春景》》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69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