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今年是基建工兵参加本江大赛50周年。50年前,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命令,基建工兵15团、3团、14团全体官兵从遵义、江油、渡口(现登化)赶往东北老工业基地3354本溪参加本江大会战改造,1971年6月22日,三大队(团

军令如山。基础工程兵第三支队发扬部队优良作风,严格执行命令,组织部队及时保证质量,完成了坚强任务。(鲍景明收藏)

本溪——第二故乡

张熙年

50年前的今天,迎着灿烂的阳光,我们从祖国西南四川跑到东北本溪,作为我们的第二故乡,充满了喜悦。党中央、毛主席发出了“彻底改造本江”的呼吁,于是我们在这里安装了锅炉台,在这里建了工厂,战斗现场人沸腾,车来人往,挥舞铁锹镐,火车头响了起来,干部战士们无怨无悔,热得又冷,汗流浃背。在这里,将士们相依为命,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在这里留下了我们的青春,留下了我们的梦想,值得我们的热爱,值得珍惜。(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生活)50年过去了,大多数战友离开了本溪,部分战友留在本溪本江。现在我们脸上刻了很多皱纹,我们的头发之间沾了一些白霜。50年过去了,我们心中仍然有那个第二故乡,本溪本江,你好吗?你能平安无事吗?我亲爱的黄璐,你还在吗?

以前的黄楼(三段驻地)——现在用作本江建设公司办公楼

我喜欢黄璐

公元1971年6月22日,载着基建工兵1营3营(3团)官兵的官兵从四川江油出发北上,直达东北煤铁的城市11本溪。

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命令,三团全体官兵前来参加本钢大会改造战。

在黄楼前,三段篮球队的照片

军列一降,本溪站红旗飘扬,鼓声嘈杂,鞭炮齐鸣。列队前往营地的官兵也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少先队员们手舞足蹈,欢迎的口号此起彼伏。此时此刻,三段官兵深深地感受到了军民御水之情,深深地感受到了参加本江会战的责任和意义!

进入本溪后不久,成立了3个基础工程兵队。原来属于一个队的三大队(三团)归三个队管辖,三团机关的驻地也自然地转移到了分离机关,三团机关搬到了文化宫后面的一栋楼里。这座建筑物的外墙是黄色的,人们习惯称它为“黄楼”。

在此期间,我先后在机关宣传股和组织股工作,自从搬到黄楼后,与黄楼结下了不解之缘。

黄楼分为四层。第一层和第二层住在警察通和司令部的各股票室。第三层住在政治处各股份室和司令部的军务股。住在4楼的是物流处各股票室。

黄楼有我尊敬的首长。例如:政委王治祖、副政委李飞川(后政委)、团长陈华善(已去世)、副团长公开院(后团长,已去世)、政治处主任彭齐芬、加增智、王学智、侯熙伟。

当年3团宣传部工作人员在黄楼门前拍照。

我喜欢黄璐。黄楼有严肃紧张的工作氛围和活泼愉快的生活情趣。特别是到了周末,大家都抛开工作疲劳尽情地玩。那时没有电视,娱乐项目单一,大家玩得最多的有扑克、“保皇”、“级”、“拱猪”等多种多样。有一次保皇出了一张牌,我清楚地记得当时和政治处主任彭齐芬吵架,脸红了,现在想想,真是可笑、有趣、可笑!

我喜欢黄璐。黄楼门前的左边是我们团部的篮球场。晚饭后,大家纷纷来到球场上,三人一组,自由地为伍。

打起”半篮"。在当时,我们三团的篮球队颇具势力,经常邀请驻地周围的厂矿、企事业单位的球队打比赛。夜幕降临后,球场的灯光一开,四周站满了观众。我们的团长和政委也经常亲临球场观看比赛。

▲作者张希年在黄楼门前球场留影

我爱黄楼。黄楼门前右侧,是我们机关食堂。食堂分干部灶和战士灶。我们这些穿四个兜军装的干部,都要凭饭菜票打饭,一个月的伙食费也就十二、三元钱,主食大都是东北的二米饭。七四、五年,当时全国上下生活比较困难,饭菜里能见到块猪肉,就像是过年吃上了饺子。政委王治朝讲的一件事,至今令我难忘:由于生活艰难,他家属不止一次地到食堂倒出的烂菜堆里捡出还能吃的莱叶子。现在想一想,真的令人动容,让人感慨万分。

我爱黄楼。五十年过去了,当年我们这些血气方刚的官兵们,现如今大都双鬓染白,进入老年行列,有的竟先自离世了。我牵挂的首长和战友啊,你们都好吗?我眷恋的黄楼,你的模样变了吗?如今还有你的身影吗?

▲1974年11月18日,是严寒风雪交加的一天,基建工程兵第三支队迎来了苦战两年建成的本钢第二炼钢厂出钢庆典,这是钢厂外的典礼会场。(包静明收藏)


作者简介

张希年,山东招远人 1968年8月入伍任三支队三团宣传股干事、副股长、组织股股长、营教导员。1984年转业,任市运输集团公司政工书记,2007年退休,2010年离岗。

1.《【本溪家乡高中作文】本溪——第二故乡》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本溪家乡高中作文】本溪——第二故乡》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704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