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秀丽的广西,住着长江、汉、辽、苗、东、蛐蛐、毛南、回柏、京、李、水、蛐蛐12人和睦相处的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美丽的民俗习俗,朴素含蓄、勾结、温柔如水、温柔如水,或者豪爽地上天。(莎士比亚)。

人生真正的徒步旅行是山水背后的风景,体验动人心的传说,了解民俗背后的千种情趣。(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生命)今天,狗仔队和大家分享了广西最美丽的十大民俗习俗。

1、德埃梅菲尔德

位于云南、广西和贵州三省交界处的隆林各族自治县是百色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广西苗族文化保存最完善的县之一。德雅乡地处云贵高原边缘,根据严峻的生存条件,苗民只能在石头缝隙种植作物。但是,在中国数以百万计的农村市场,德雅球场鼓励着一件事。(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序著)。这里有原汁原味苗族传统生活的常态,这里是广西最壮观的原生态苗族服装展厅。

2、董歌。

这是从春秋战国时代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历史的同族大曲,同语被称为“伽罗”,是目前在中国发现的最完美的多声部、武志辉、无伴奏的民间合唱形式,在国内外音乐界享有盛誉。广西的同族大师主要来自广西州市三江东寨县梅林乡、扶摇乡、梁启超乡在龙江一带的东寨和河池市罗清水拉族自治县的东村。根据音色的不同,可以分为男性队、女性声带、同性队、男女混合声带等。2006年被宣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最具特色的中国民间音乐艺术之一。在多性思维、多性形态、合唱技艺、文化内涵等方面达到的水平很少。

ail&_iz=31825&index=9" width="640" height="397"/>


3、敢壮山壮族歌圩



广西素有“歌海”之誉,以歌咏志、以歌传情是壮族历来的传统。据统计,广西85个县、市中,已知有40个县、市有歌圩,共有642个歌圩点,大部分分布在桂西左右江和红水河流域的河池、百色、南宁地区。据壮族创世经诗《布洛陀》记述,布洛陀是壮族的“祖公”,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创世神。相传农历二月十九是布洛陀的诞辰,位于广西田阳县百育镇六联村那贯屯的敢壮山被视为布洛陀的圣居。每年从这一天开始,来自广西红水河流域、右江流域等地区数以万计的壮族群众便携带香火祭品,自发前往敢壮山,祭供山上的布洛陀神位,并以唱山歌、舞狮子、抛绣球、打陀螺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体活动纪念布洛陀,一直持续到农历三月初九,千百年来从未间断,形成了壮族最盛大的祭祖歌圩。2005年,《布洛陀》和壮族歌圩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敢壮山布洛陀始祖文化遗址景区定为广西民族风情旅游示范点。


敢壮山壮族歌圩被评为中国保留至今规模最大、最古老的歌圩,广西歌海之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壮民族文化特色。


4、苗族坡会


每年农历正月初三到正月十七,是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苗族举办坡会的时间。坡会当天,来自各乡镇村屯的苗族同胞身着盛装,汇聚一堂,举行丰富多彩的集体娱乐活动。坡会的内容有祭祀神灵、祖先,禳灾祈福以及吹芦笙、跳踩堂和斗马、斗牛、斗鸟、斗鸡、对歌等娱乐、游戏、竟技活动。2006年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5、那坡壮族风情



世居于广西百色市那坡县的壮族,有一个叫布壮(自称“敏”,俗称“黑衣壮”)的特殊支系。这个只有几万多人的壮族族群生活在大石山区,以黑为美,住的是古老的干栏式木结构瓦顶楼房,有着奇特的饮食、婚丧习俗,擅唱山歌,热情好客,被誉为“壮族的活化石”。那坡壮族保留着最为传统、最具特色、最有内涵的壮族服饰、语言、歌舞、民居、生产生活方式和婚诞礼仪,独特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特质在流逝的时光面前透射着眩目耀眼的光芒。2005年,那坡壮族民歌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城厢镇龙华村吞力屯定为广西民族风情旅游示范点。



6、南丹瑶族风情



在广西河池市南丹县的里湖、八圩两个瑤族乡,聚居着一个有着几万人口的瑶族支系—白裤瑶(自称“朵努”,因族中男子常年着白裤,故俗称白裤瑶)。白裤瑤至今仍遗留着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阶段的社会文化信息,其服饰文化、婚丧文化、歌谣文化、寨居文化、陀螺文化、铜鼓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2005年,甘河白裤瑶民俗旅游村定为广西民族风情旅游示范点。



7、瑶族打油茶



油茶是瑶族的一种传统食品,以广西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最为正宗美味。打油茶的工具、原料、制法、喝法都非常讲究。工具是一只特制的带嘴的小铁锅和一把小木棰。原料有未经加工的优质绿茶和葱、姜、蒜、芜荽、盐以及肉骨汤,佐食有油炸山芋片、油氽花生米、豆腐果和糕点心等。制法也非同寻常:烧热铁锅,加少量素油,待油热透,推入葱段、姜片、蒜头熬香,放入用清水泡开泡软的茶叶,用木棰反复敲打,将茶叶打碎打透后再加入肉骨汤,加适量盐,俟烧滚,倒入小碗,撒上葱花,加入佐食,便可饮用。恭城有顺口溜:“一杯苦,二杯夹(当地方言,意为涩),三杯、四杯圩油茶。”在恭城,家家户户都会打油茶,喝油茶不分季节,不论早晚。


8、彝族火把节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是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彝族的传统节日——火把节。当天中午,身着艳丽服饰的彝寨青年男女聚集山顶给布谷鸟送饭,祈求人旺粮丰,随后开展抹黑脸、打磨秋等娱乐、竞技活动。夜晚是火把节的高潮,人们或点燃火把照天祈年,除秽求吉,或烧起篝火,纵情高歌,欢快起舞。火把节是彝族传统文化中最具有标志性的象征符号之一,充分体现了彝族敬火崇火的民族性格。



9、游彩架



游彩架是广西南宁市宾阳县特有的民间传统游艺活动,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由在广东做官的宾州武举人李若珠从广东佛山传入,时称游彩飘,民国20年(1931年)改称游游彩架。宾阳彩架以构思奇巧、设计惊险、造型优美、色彩艳丽见长,表演主题亦古亦今,传统经典和创新节目相映成趣、异彩纷呈,视觉效果奇佳。游彩架是:历史悠久、独具特色、声名远播的民间游艺活动,广西人引以为豪的“拿手好戏”。富于变化的惊险造型中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精巧技艺,艺术功力令人叹为神奇。


10、壮族天琴弹唱



天琴,壮语称“鼎叮”,是壮族古老的弹拨弦鸣乐器,形制独特,音域宽广,音色圆润明亮,可独奏、合奏或为歌舞伴奏,也可一人或多人边弹、边唱、边舞。主要流行于广西西南部与越南交界的崇左市龙州县、宁明县及防城港市一带。其表演最大的特色就是演奏者手抱天琴,脚摇铃铛,边弹边唱。2003年,一度濒临失传的天琴弹唱在龙州县金龙镇双蒙村板池屯被广西音乐人抢救发掘并进行了改良创新。壮族天琴弹唱口、手、脚并用,唱、弦、铃兼顾,姿态生动,极具壮味、乡味、野味,极富艺术感染力。弹唱者佩戴脚铃,随弹唱节拍晃动,在中国民族乐器表演中仅此一例。2007年,壮族天琴艺术公布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更多旅行资讯,欢迎关注“BoZai游记”和波仔一起去发现广西的美景!

1.《【广西民俗文化初中作文】广西旅游不能错过广西最美的十大民俗风俗。你最喜欢哪个?》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广西民俗文化初中作文】广西旅游不能错过广西最美的十大民俗风俗。你最喜欢哪个?》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711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