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教学论文是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研究成果在写作上的表现,简单的说,就是教师将平时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或研究进行了总结,并综合运用综合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以下是本站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论文范文》,希望帮助到您。

【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拓展其视野, 提高其综合素质, 文章就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习惯的养成进行了探究, 提出了具体的阅读教学策略, 包括激发阅读兴趣, 培养阅读习惯, 提升阅读质量。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 阅读习惯; 阅读教学;
  兴趣是人前进的动力,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 他们识字量不多, 让其独立阅读是十分困难的。这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学生对阅读有了浓厚的兴趣时, 其阅读能力才会得到提升。良好的阅读氛围对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非常有帮助。
  一、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教学过程中, 引导学生对阅读学习产生兴趣是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教师要善于抓住一年级学生的个性特点, 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升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 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活泼的教学氛围, 帮助学生迅速进入作品, 更好地理解文字描述的内容, 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例如, 教师在讲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乌鸦喝水》时, 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与课文相关的小视频,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一年级学生营造具有真实画面感的文章内容, 强化其语文阅读体验的同时, 还可以加深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需要合理利用语文课的教学平台, 一年级学生的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插图,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插图去想象课文的场景,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也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图片进行文章的表达和想象, 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培养阅读习惯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能读书。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会使学生受益终生。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可为其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语文教师的职能不仅是教会学生知识, 还要从小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了, 这时就需要让学生知道怎么阅读, 如何阅读, 教给他们阅读的方法。只有这样, 阅读兴趣才能一直保持下去, 对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年级的小学生语文阅读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初读, 要求学生可以认识并且在汉语拼音的帮助下能够独自完成一篇文章的阅读。第二部分就是品读, 要求能够在无障碍朗读下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 在阅读中深入地思考文章的中心内涵, 并仔细揣摩。培养一年级语文阅读习惯需要从这两方面入手, 教师在拼音及生字的教学上, 要夯实学生的基础, 教会学生汉语字典的使用方式, 进而帮助学生完成品读。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品读方式, 品读方式大致分为朗读和默读,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安排, 帮助学生克服品读的障碍。例如,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清晨早起的时候, 选择朗读, 通过大声地朗读提升自己的发音能力及理解能力, 在新接触一篇感兴趣的语文读物时, 可以选择默读,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提升阅读质量
  提升一年级小学生的阅读质量, 可以从阅读方法及阅读量两方面入手, 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方式, 并且阅读量要适当, 坚持学生的主体性来提升其阅读的质量。
  一方面, 教师要培养学生边阅读边思考的能力。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独立阅读前, 提出相关问题, 这个问题的作用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激发学生的探索欲, 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方向,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需要将答案告诉学生, 而是让学生独自寻找答案, 教师最后进行总结, 让学生自由提问, 由教师进行解答, 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
  另一方面, 为学生合理安排阅读量。教师需要根据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逐渐增加阅读量,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 由于汉字的积累量及理解能力有限, 阅读内容以短小精悍为宜, 内容简单易懂, 可以插入大量图画来保证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条件为其制定相关的阅读计划, 定时向学生推荐符合学生的课外读物, 如《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等, 教师可以指导家长与学生共同阅读, 每天保证一定的阅读量,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帮助学生养成一定的阅读习惯。
  四、结语
  随着国家教育的不断完善, 人们对阅读也越来越重视起来, 阅读习惯的养成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小学阶段正是人生起步期,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尤为重要, 但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不能独立完成阅读这件事情, 此时, 需要学校和家庭进行有效的引导, 使其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从而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浅谈小学生汉语拼音学习的障碍和对策】

  摘要: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一年级新生来说更是他们识字写字、阅读的基础。可是纵观学生的拼音学习情况却不尽人如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这不少问题。形成学生学习障碍的原因是什么?老师教学时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呢?
  关键词:汉语拼音障碍对策
  汉语拼音对一年级新生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他们进入学校后学习时间最长(约一个半月时间)的内容,是他们识字的一块“敲门砖”,阅读的一把“金钥匙”。笔者在长期低段语文中,发现一年级学生在学习汉语拼音时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学生读声调第二声(阳平)、第三声(上声)调值不到位,如上声的特点是音高最低,音长最长,而有些学生却读得音长较短,读成比较高的调子。
  2.平舌音、翘舌音的读法混淆,前后鼻音分辨不清,导致读不到位、不准确。
  3.学生对形近的声母、韵母分辨力低,如b和d,t和f,p和q,ei和ie,iu和ui。
  4.部分整体认读音节掌握有困难,如yuan、yue、yun、ye等当作一般音节来拼读。
  5.学习j、q、x与u相拼省写u上两点的拼音规则后,学生干脆把n、l与u相拼也省去u上两点。
  6.拼读韵母是ian的音节有困难,相拼时往往把介音去掉,直接与an拼,如l──i──an,学生错误地拼成lan。
  7.韵母iou、uei、uen在前面加上声母进行拼写的时候,应写成iu、ui、un,而很多学生却仍把中间的字母拼写上去。再如以“i”开头的韵母,如拼写时前面没有声母,应把“i”大写,如“业”应拼成“ye”而不是“yie”等等。
  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类:
  1.方言环境的影响
  宁波属于“吴方言区”,学生平时在家庭、社会上听到的都是地道的“石骨铁硬的宁波话”,在这样的方言环境中生活,天长日久,其听觉神经就会对这种方言的感知比较熟悉和固定,如果要学习普通话的正确发音,其听觉神经则往往显得反应迟钝,不能准确地分辨出读音。这也就是学生虽然在反复听老师发音,但仍然发不准的原因之一。
  2.拼音自身的影响
  此类障碍主要有:
  (1)汉语拼音是一种抽象的表音符号,它难读、难记、易混淆、易忘却。一年级新生要在约一个半月时间里学会声母、韵母、声调,既能准确地拼读音节,读准音调,拼读又要一定的速度,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2)发音部位,如“软腭”、“硬腭”、“齿龈”等名词术语比较深奥,对于初入学校的小学生来说,实在难以理解。而有些发音部位学生又不易观察到,造成发音不准确。
  (3)形近的声母、韵母比较多,给学生分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b、d、p和q这四个声母,仅因半圆位置不同而导致发音不同,而半圆的位置与声母本音之间又没有本质联系,给学生识记造成一些困难。
  (4)为什么把yuan、yue、yun、ye等16个音节称为“整体认读音节”?这样编排到底有什么规律呢?这些对小学生来说都过于抽象和深奥,令他们难以理解,只能靠死记硬背,影响了记忆效果。
  3.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影响
  由于小学生是“直嗓子”,气息调控不够灵活,从而造成声调把握不准。而且小学生对事物的感知不够精细,容易出现对形近的声母、韵母分辨力低以及拼读时丢掉介母的情况。学生拼写困难也与视觉记忆缺陷有关,造成在记住单个字母以及字母在拼音中的次序时有困难,常把词中字母的次序颠倒,如把“hui”拼成“hiu”,把“tou”拼成“tuo”.
  4.教师课堂教学的影响
  有些教师自身普通话就不准,发音没到位,当然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学时以机械识记字母、教师示范发音、学生跟读为主,教学手段单调,一本书讲到底,这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说简直是煎熬,影响了他的听课注意力,这真是“学生学得被动,教师教得无奈”。
  那么,教师应该采取哪些有效的对策来提高拼音教学效率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抓心理,寓教于乐,激发学习兴趣
  据研究资料表明,小学生注意的稳定性7—10岁儿童只能保持20分钟左右,注意力不能持久,这就需要教师遵循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上课时采取各种有效方法,巧妙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教学内容上。例如“编一编儿歌、猜一猜谜语、做一做游戏、演一演比一比”等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来来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拼音的积极性。
  笔者在教学复韵母“ai、ei、ui”时,设计“快乐大转盘”、“接力小火车”、“邮递员送信”这三个游戏。在教学生读拼音时我用“接力小火车”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对他们的掌握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及时矫正发音;接着在学生读会的情况下,笔者利用拼音卡片让学生玩“邮递员送信”的游戏;在复习巩固阶段则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玩“快乐大转盘”的游戏。这样每当学生注意力要松懈的“关口”,笔者都设计了一个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刺激学生兴致勃勃地学下去,忘记了精神上的疲劳,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这样学生在欢乐轻松的气氛中完成拼音教学任务,熟练掌握“ai、ei、ui”三个复韵母的正确发音。
  在多年拼音教学中,笔者发现当拼音作为符号单独存在时,因抽象学生识记存在一定的困难,可一旦把拼音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它与学生熟知的生活密切联系之后,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会学得快快乐乐,记得轻轻松松。例如,在教“zhi chi shi ri”这一课时,有的学生读这些整体认读音节时总是分开拼,纠正几遍效果都不太理想。在课后笔者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方法:看来一味用教师范读、学生跟读的方法难免单调枯燥,怪不得学习效果会打折扣。于是我另辟蹊径,抓住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听故事的特点,编了一个故事:“zh是妈妈,i是他的宝宝。有一天妈妈带着宝宝去逛街,宝宝很调皮,被精彩的外面世界迷住了,悄悄地离开妈妈,结果迷路了。宝宝找不到妈妈,也找不到回家的路,急得哭了。后来在警察叔叔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妈妈,小i紧紧地抱着妈妈说,妈妈,我要永远和您在一起,再也不离开您了。”听了这个故事,学生们都知道整体认读音节不能分开拼,然后举一反三,自然记住了“chi shi ri zi ci si”。
  整体认读音节表的最后九个音节(yi wu yu ye yue yun yuan yin ying)读起来没有什么规律,许多学生只能靠死记硬背的方法记忆。今天好不容易记住了,默写正确了,可过了一段时间又把“知识还给了老师”,这种情况让笔者头痛不已。后来我试着把音节顺序改变并加上声调,突然惊喜地发现它可以变成一句有趣的句子“yīn yí yè yǔ,wú yuán yuè yún yǐng”,即“因一夜雨,无圆月云影”。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我特意搜索到一幅与此句相配的图片,问学生:“图片上画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地上湿漉漉的,好像下过雨,夜空漆黑,连月亮和云朵都没有。”于是我趁机出示句子“yīn yí yè yǔ,wú yuán yuè yún yǐng”让学生拼读记忆。就这样,通过“看看——拼拼——读读——背背”这几个环节,学生轻松记住所编的这句话,自然就牢牢记住那9个整体认读音节。由此可见,教师根据拼音教学的需要,合理地将有关内容渗透在故事情节之中的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可以巧妙地化难为易,激发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兴趣,从而强化拼音教学。
  二、巧放手,引导参与,让课堂动起来
  新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要有主动学习的愿望,强调学生要喜欢学习,有兴趣学习,从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在拼音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放手,善于引导、挖掘,孩子们的表现欲就会得到完美的体现。拼音字母中形近的比较多,如f—tb—dp—qn—ml—i—j等。为了让学生分清这些字母,记准记牢,在教学中笔者让学生观察字母形状自己编歌诀来辅助记忆。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智慧的火花四溅,例如:“伞柄朝上fff,伞柄朝下ttt,一扇小门nnn,两扇小门mmm,一根小棍lll,小棍带点iii,i带尾巴jjj。”这样就赋予字母以意义,使抽象的符号化为具体的语言,分清了并记牢容易混淆的字母。同时训练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语言积累,更重要的是在实践过程中给了学生展示的机会,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低年级小学生特别活泼好动,针对这一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肢体、手势或课堂上的实物进行“手舞足蹈”,充分让他们展示自我。笔者在教学拼音时就启发学生自己编“汉语拼音手指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食指和大拇指围成一个圆形表示“o”;用蜷曲食指和弯曲大拇指表示“e”……在教学“b—dp—q”这两对最容易混淆的形近声母时,笔者让学生动动脑筋,怎样用手指来区分它们的不同,从而帮助自己记忆?没想到学生的小小的脑袋里竟然闪现着那么多智慧的火花,小小的躯体里竟然蕴藏着那么丰富的表现力!他们用食指和大拇指围成一个圆形,与左右手掌配合,根据的圆形的不同位置表示“bdpq”。这些活动既使学生大脑从多方面进行分析综合,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奋点,使学生学得轻松愉悦,从而提高了拼音教学的效率。
  三、教方法,举一反三,培养拼读能力
  拼音教学以掌握音节为重点,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教学生掌握声韵成音的规律,熟练掌握拼音的方法,从而达到掌握学法、举一反三的目的。整体的音节是由声韵母这些零件组成的,因此,既要从整体的音节入手,又要进行零件的分析与教授,这样才能避免学生囫囵吞枣,死记硬背。课文中最早出现音节拼读的是第3课“ba”,因此这一课也可以称为“拼读音节起始课”。笔者在教学时,先指导学生看懂拼音方法图(小姑娘在推卡片),最后演示声母“b”和单韵母“a”两音相碰成一个音节“ba”,接着听老师范读,感悟两拼音音节拼音方法“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然后让学生练习拼读,体会拼读方法。教三拼音节时,采用“三拼音,要记牢,中间介音别丢掉”的歌诀引路方法,就能变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同时教师要巧妙合理地应用课本,新课程教材图文并茂,教材中安排了意境优美的情境图,把学习内容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教师要充分利用图画教学生掌握拼音要领,采用连读、对比类推掌握直呼技巧,加快拼读速度,提高拼音效率。同时结合教材中出现的短语、句子和儿歌的拼读练习,形成拼读音节的能力。
  四、创氛围,巩固应用,提高拼写能力
  通过一个月左右时间学习拼音并不能立竿见影,必须经常练习,长期巩固。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一个拼音学习的大环境。可以引导学生拼拼学习用品、生活用品,拼一拼同学家人的姓名等。平时要鼓励学生课余多读注音读物,每周交流评选“阅读小标兵”,提高学生的拼音能力,丰富课外知识,积累词汇。在读的基础上,还可以训练学生拼写的能力。可以指导学生每天写一、二句话的日记,写不出的字可用音节代替,写得好的可以奖励小红花。笔者在教学时就要求学生每天读课外读物,并让学生每人准备一本专门的摘记本,取名叫《采蜜本》,把读书时遇到精彩字词句记录下来;每周写一篇看图作文。这样,通过阅读和写作训练,既有利于拼音知识的巩固应用,又让学生在学习拼音的同时还认识部分汉字,把学拼音、识汉字、发展语言结合起来,不但增加了趣味性,及早获得成就感,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1.《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论文范文》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论文范文》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72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