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准备考试】2021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分析16

1、阅读以下资料,根据需要写作。

百事的成就也必须提高警惕。那次失败也一定会很慢。(顺子)

从期待到实施,从希望到成功,原来是人生事业发展的程度。“彭子凯”

所有的事情都要脚踏实地,不违背空想,不集中精力虚省,要以真正的态度脚踏实地地努力。(李大钊)

尽最大努力履行你的义务,你就会知道你到底有多大价值。(列夫托尔斯泰)

真正有才能的人在工作过程中会感受到最高的幸福。(歌德)

如果因为失去太阳而流泪,你也会失去星星。(泰戈尔)

古今中外有多少名人给我们留下了人生格言,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读了上面的六篇文章,你有什么感觉和想法?请在其中两三句的基础上确定立意,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将资料内容和道德结合起来,选择角度,决定立意,明确文体,自己写题目。不要布景,不要抄袭。不能泄露个人信息:800字以上。

[问题分析]:

资料给出了六句名言,甄子的名言强调了职业精神。冯子凯的名言强调要注意行动。李大钊的名言强调做事要踏实。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强调,只有努力,才能实现生活的价值。歌德著名的语录是:工作能给人幸福。泰戈尔的名言是要及时行动。

[任务]

1.如果在其中两三句话的基础上确定立意,首先要选择两三句话,使其意思结合在一起,形成有机的关系,能得到什么观点,这个观点就是立意。

2.写文章的时候要注意,要把选定的句子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如果没有合理的引用,就不能完成任务。

3.“古今中外,有多少名人给我们留下了人生格言,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的说明,要论述读完上述名言后得到的启示。

4.“读了上面的六句话,你有什么感觉和想法?”的具体写作任务,即谈论自己的感情和思考。

[口中的]

1.选择文章,目的是提倡专业精神。

2.选择文章的意思是要脚踏实地,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生价值。

3.选择句子。也就是说,努力工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生价值,获得人生最大的乐趣。

4.选择 句子,意图如下:不要因为后悔而错过机会,要用行动取得成功。

2、阅读下面的资料,根据需要写文章。(60分)

资料1:我国在信息技术领域开发的11万次曙光4000A高性能计算机进入世界10强。以“方舟”、“龙芯”为代表的高性能CPU芯片开发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掌握了产业发展的一些关键核心技术。

数据2:工信部调查显示,2020年上半年,全国30多家大企业的130多家主要基础材料中,32%的核心材料仍然是空的,52%依赖进口。总的来说,我国在工业蚊子、高端芯片、基本硬件、软件、开发平台、基本算法、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等方面瓶颈仍然突出,核心技术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的局面。

材料3:“卡木”令人苦恼,但也是绝地反击的强大动力。既然选择了前进,就只能和风雨一起走。

上面的资料触发了你的什么联想和思考?高三(1)班主题班计划讨论资料2这一现象。请结合资料内容和你的感情和思考,写演讲稿。

要求:选择角度,口的决定,明确的文体,不要设定自制题目,不要抄袭。不能泄露个人信息。超过800个字符。

[问题分析]:

(a)材料分析:

材料1介绍了我国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方面取得的重大成绩。

材料2、介绍了我国“受核心核心技术支配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的现状。

资料3、引用社论说明面临“卡木”的局面,风雨兼程,绝地才能反击。

(b)分解写作任务:

任务1:讨论“核心核心技术从属于人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的现象。写文章的时候要反映出对“核心核心技术从属于人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现象的思考。

任务2:高三(1)班主题班会议。

考生写作时要考虑主题班会这一写作背景。

任务三:文体。演讲稿。

基本构成:标题、开始(称呼、问候语)、正文(重点思考核心技术)、结束(摘要、问候语)。语言:反映交流(间)性写作特色,语言准确自然,注重口语化色彩。

参考建议:

正视不足,承认差距,找到正确的方向,奋力追赶。掌握核心核心技术才不会“卡脖子”。核心核心技术要从属于人的局面,核心核心核心技术是核心竞争力。科技强国

3、阅读以下资料,根据需要写文章。

作为学生,我们会得到这样的祝福:祝你学习进步!那么,我们如何知道自己的语文学习有没有进展呢?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如何判断自己的语文学习是否进步。要求:选择角度,决定立意,明确文体,自己写题目。不要布景,不要抄袭。不能泄露个人信息。超过800个字符。

[问题分析]:

资料仅仅以“如何知道自己的语言学习是否进步”为主题,要求“如何判断自己的语言学习是否进步”。很明显,要想谈论这个问题,不能只用成绩说话。为此,学生必须掌握语文学习的本质。也就是说,语文学习实际上是提高语文素质、语文能力的过程。所有这些都离不开阅读和写作。谈论方法很容易,但根据方法做到了,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进步了?读,读,

写两方面来判断,如阅读时感受更丰富敏锐了,能品味语言艺术了;比如写作时能够驾驭自己从前难以驾驭的题材,能有更丰富的词汇,更精彩的句式;还应该从自己的思维上来思考,如是否能透过表现看出本质,是否能从不同事物中“读”出道理等。而这一切其实都与“积累”有关,

文体:本文可以写成叙事散文,也可以写成议论文,注意文辞流畅,语言优美。

【立意】

1.通过阅读水平是否提高来判断语文学习是否进步。

2.从写作能力是否提升来判断语文学习是否进步。

3.从思考深度是否增加来判断语文学习是否进步。

4.从对语言艺术的品读、掌握中判断语文学习是否进步。

5.从语文相关知识的积累中判断语文学习是否进步。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鲁迅在《故乡》中写道:“我”不愿意“我们的后辈”“都如我的辛苦辗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闫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得”。

黄文秀在扶贫日记中写道:“很多人从农村走了出去就不想再回去了,但总是要有人回来的,我就是要回来的人。”

家乡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很多人热爱家乡,又因为种种原因而远离家乡,家乡成了永久的乡愁。

假如你是鲁迅的后辈周飞,应邀返乡参观访谈,看到“鲁迅"今日的新生活,深有感触,请你以“归来时,我心安处无乡愁"为主题给鲁迅写一封信。

要求 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白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①多则材料,构建“离乡”与“归乡”话题,引导学生书写家乡之变,抒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家国情怀;②主题限定,“归来时,我心安处无乡愁”涉及三个关键词,“归来”“心安”“乡愁”,但“归来”的前提假设是“离开”,因此梳理主题,其实就是梳理两组关系,“离开”与“归来”,“心安”与“心愁”,明了了它们的内在逻辑,则行文逻辑与主旨也明确了;③任务驱动,要求采用书信体,有明确角色定位、对象定位、任务定位、文体定位与内容定位,写作时须综合完成任务。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上海市交警总队披露的数据显示,截止到9月13日,2020年以来上海已查处快递外卖骑手交通违法4.3万起。频繁的交通违法行为不可避免地导致交通事故率上升,既无法保障快递员自身安全,也危及行人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安全。

当今,点外卖已经成为普通民众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2020年9月8日,一篇题为“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的文章迅速刷屏,外卖系统的算法催逼着外卖员疯狂地奔波在路上,外卖员疲于奔命,与死神赛跑。这篇文章引发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和热议。有人认为外卖系统的优化管理提高了效率,让外卖员获得了更多的回报;有人认为外卖员不是“系统里的一个点,而是生活中的一个人”,不能为了赚钱,置生命安全于不顾……

根据以上材料,选取合适的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立意自定,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本次作文为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学生就材料中围绕“外卖员”这个话题所谈及的一些方面来进行写作。材料分为两段。第一段,以官方数据来陈述一个事实:因外卖骑手而引发的交通违法现象不容忽视。这一现象一方面表明点外卖已经成为当下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不可或缺。另一方面,也引发人们思考:为什么骑手会频繁违反交通法规?第二段,聚焦“外卖系统”算法,回应人们的思考。

外卖骑手交通违法现象数量众多,与这种算法不无关系。涉及两方观点:一是从效率与收益方面认可这种算法,二是从人文关怀的角度质疑这种算法。

【参考立意】

规则与效益(不能因为效益而牺牲规则) ;

科技的负面效应(人不应该成为算法的奴隶) ;

学会等待(快递员一味图快的病根来自消费者的评价) ;

人文主义角度(爱惜所有人的生命与安全)。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你关注过校园中的励志标语吗?有的是这样的: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也有的是这样的:

辛苦三年,幸福一生。

不苦不累,高三无味;不拼不搏,等于白活。

还有这样的:

多考一分,干掉千人。

考过高富帅,战胜官二代!

你对此有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1)就学校励志标语的选用向校长写一封建议书。

(2)校团委拟举办以“我喜欢的励志标语”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以参赛者的身份写一篇演讲稿。

(3)根据你对学校励志标语现象的感受和思考,写一则评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审题与立意

(一)关于材料

“高考是最后一节语文课。”本次写作,切合学生的校园生活,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因为习以为常而被“忽略”的现象,对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是一次有效的考查和锻炼,与新高考“一核四层四翼”的命题要求高度吻合。

题目的材料部分,呈现了三类校园励志标语。这些标语“励”的是什么“志”?是怎么来“励志”的?作为校园励志标语,作为学校文化,是否符合“立德树人”的原则?这些问题的答案,应该成为文章品质高下优劣的重要指标。

第一类标语,立足于“家国情怀”,用凝练有力的先贤名言,来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具有开阔的视野和胸襟,是最为恰当的校园励志标语。

第二类标语,激励学生“拼搏”“吃苦”,以换取未来的幸福。这种“吃苦”哲学,初看起来似乎有一定的合理性,缺乏反思力、判断力的人常常会以此“励志”,异化而不自知。这种“励志”标语,最需要引起我们的警惕:其看似“接地气”的外表下,裹藏着的是狭隘的认知和错误的逻辑。它将丰富多元的校园教育、学习生活狭隘地窄化为三年辛苦的应试生活;并且,它的逻辑也经不住推敲:真的是辛苦了三年,就能幸福一生吗?难道高中三年都是“高三模式”吗?高三就只能是“苦”和“累”的味道吗?校园生活中有意义的只有为了考试而作的“拼搏”吗?一言以蔽之,这类标语是浅陋的“应试教育”的鼓吹。

相比之下,第三类标语的粗鄙和荒谬之处就显而易见得多了。在极端的应试教育下,有人将“校园”变成了“战场”,将“学习”变成了“你死我活”的“斗争”。这类标语浓浓的火药味之后,是因粗暴的丛林法则而扭曲的价值观,是内卷的恶性竞争下的极端功利主义。

鉴于高考是“服务选材”的考试,在写作中,根据第二类标语立意,表达肯定和认可观点者,建议赋分不超过48分;根据第三类标语立意,表达肯定和认可。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材料一:

新中国的部分科技成就

材料二:

“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万米海试并于2020 年 10 月 28 日胜利返航。应对极端环境挑战,需要极其先进的设备做支撑。正是科研工作者的严谨求实,造就了“奋斗者”号的成功。“奋斗者”号总设计师叶聪,在深海载人潜水世界“翱翔”近20 年。正是在许多像他这样的人的拼搏奉献下,中国“潜力”一次次被刷新,中国“深度”一次次被突破。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你结合材料内容,以振华中学学生代表的身份,写一篇主题为“弘扬科学精神,增强综合素质”的倡议书,用于学校科技节开幕式上发言。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文题解析】:

作文材料来源于主流媒体关于新中国历年科技成就的梳理及“奋斗者”号海试成功的新闻报道,命题立意高远又贴近考生的实际,立足引导学生关注党领导下的中国发展,关注如何传承科学精神,发展综合素质,体现了思想教育与素养考查的高度统一。

试题在材料的选用方面下足了功夫,所提供的两则材料不拘一格、创新组合,一则以图表形式呈现新中国部分科学成就和意义,暗含敢于担当、造福人类、探索创新等科学精神;一则强调科研工作者严谨求实、拼搏奉献等科学精神,它们都契合当今时代主题,共同传递正向的价值观念。两则材料共同指向当下的时代热点——党领导下的中国科技发展,蕴含着敢于担当、造福人类、探索创新、严谨求实、潜心钻研、不惧挑战、拼搏奉献等科学精神。试题由两则材料构成,预留了较大的写作空间和足够的思辨探析空间,不同层次的考生都能找到可写的角度,有利于对考生进行思维能力和真实写作能力的考查。

命题精心设计前后呼应、环环相扣的写作任务,力求科学合理地对考生的写作水平进行全面考查。本题的任务指令非常具体明确: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你结合材料内容,以振华中学学生代表的身份,写一篇主题为“弘扬科学精神,增强综合素质”的倡议书,用于学校科技节开幕式上发言。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这意味着考生在写作时的“认识与思考”都必须是由材料“触发、联想与思考”而来的,必须是本于材料,源于材料的,凡是脱离材料的“认识与思考”都不符合本题的写作要求。

“结合材料内容”,则要求考生作文内容必须与两则材料提供的思考点凝结在一起,形成密切的联系,不可以油水分离,牵强附会,偏转空谈等。但同时也应注意适当、合理地延展,不宜只停留在对材料内容的肤浅议论和简单叙写上,而要充分考虑材料内容的丰富性、复杂性,要注重分析,增强思辨,不能仅是自圆其说,还要顾及不同的看法,或接纳或反驳,要有读者意识。

“以振华中学学生代表的身份……用于学校科技节开幕式上发言”作为写作任务指令,限定了作者的身份——学生代表。这一任务指令有利于帮助考生聚焦审视表达的主体——“学生代表——我”,也为考生的作文立意提供了支架,便于考生思想的表达与情感的抒发,利于考生完成边界清晰且能自由发挥的写作任务;而且这一任务指令规定了写作特定的情景场合——学校科技节开幕式,暗示参加对象主要为学校师生,写作需贴近这一对象群体,得体地阐述自己对事实与问题的认识与思考,在行文中要注意措辞、语气的把握,语言应通俗晓畅。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老子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说苑·敬慎》记载,周王室的祖庙陈列着一个金人,嘴上贴着封条,背后有铭文,写着"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

《旧唐书·魏征传》记载,魏征有治理国家的才能,敢于直言,唐太宗常常欣然采纳他的建议。魏征也为能遇到像知已一样的君主而高兴,尽力地出谋划策。

苏轼在《衡论·远虑》中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百人誉之不加密,百人毁之不加疏。"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文题解析】:

首先看所给材料,本题材料有四则,第一则,老子的名言,“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意思是,聪明的智者不多说话,而到处说长论短的人就不是聪明的智者;第二则,是《说苑·敬慎》上记载的故事,强调的是“无多言”“慎言”;第三则,是《旧唐书·魏征传》里关于魏征的人物事例,“敢于直言”是其优秀品质;第四则,是苏洵的名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百人誉之不加密,百人毁之不加疏”意思是,知道的就说出来,要说就毫无保留。综合四则材料可知,本次作文围绕“言”与“不言”的话题展开,主要的观点有两个:一是“不言”“慎言”才是明智的选择;二是“敢言”“直言”才是为人之道。考生可以从中选择任何一个角度行文立意,也可以综合两个角度,辩证地分析“言“与“不言”,指出什么情况下要敢言,直言,什么情况下要不言、慎言。总之,“言”与“不言”关乎性格品质,更关乎一个人的品德、操守。

任务要求部分,本题的写作情境是班级读书会,形式是发言稿,文体是议论文,考生要围绕材料展开议论,表达自己的认识、感受和思考,还要注意发言稿的格式。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热搜榜代表最热的资讯,呈现人们搜索的热门话题。今年河南春晚《唐宫夜宴》、皮影戏版《唐宫夜宴》《元宵奇妙夜》等节目相继登上热搜;祁发宝、王焯冉等5位戍边英雄事迹一经发布,持续刷屏;百年党史、两会话题同样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

关注什么,体现了品位追求,彰显了价值取向。在你的“热搜榜”上排在首位的是什么?请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这是一道较为开放的作文题目。材料中的《唐宫夜宴》《元宵奇妙夜》体现的是传统文化的魅力,戍边英雄事迹彰显的是爱国奉献精神,百年党史、两会话题代表的是革命精神和重大时事。任务指令部分进一步指明了写作方向:谈谈“你心目中的‘热搜榜’”上排在首位的是什么,“体现品位追求,彰显价值取向”。综上,学生可以在传统文化、英雄事迹、重大时事、革命精神或其他体现正能量的方面选择写作对象,结合现实,具体深入谈论自己对“热搜榜”的意义与价值的认识和思考,按要求成文即可。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论语》

材料二:“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孟子》

材料三:“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

上面三则材料分别是孔子、孟子、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状态的描摹,你如何看待他们描摹的理想社会状态?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第一则材料是孔子以一个安和、愉悦、惬意、自由的生活场景描摹理想的社会状态,是孔子“仁”的思想、“礼乐教化”之下的和乐的人生状态,是物质充足基础上的精神文明的写照。关注民生民乐,这里有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和谐,有生命质量和幸福指数。

第二则材料是孟子衣食无忧,百姓吃得饱穿得暖的基础上的连弱势群体都穿得好吃得好的具体表现,物质丰富之后还要办教育,教学内容是“孝悌之义”,教化的结果是“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物质的充裕,精神的和乐,小康社会的愿景。

第三则材料是陶渊明的理想社会状态,没有阶级没有压迫,自由平等,怡然自乐,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三则材料都关乎百姓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只要围绕百姓的生活、生命立意就可以。具体涉及人生境界和人生态度的思考,感受生活,感受自然,三个材料都是生活故事,都是生活态度,都是人生。认知生命境界,达成更高的文化境界——和谐、美好。

1.《【高中作文以其中两三句立意】《高考作文准备考试》2021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分析16》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高中作文以其中两三句立意】《高考作文准备考试》2021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分析16》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744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