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光明日报

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再次被推向历史舞台。马克思赞成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的主张。“现代社会所向往的‘新制度’将是‘古代有形社会高级形态的复活’。”欧洲文艺复兴,我国清代300年学术思潮的“以复古为解放”,都可以说是这种“复活”。历史表明,传统的“复活”都肩负着时代的使命。目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出现同样肩负着新时代的文化使命,而不是“只有药方才是古代的丹”。

1.实践“旧国家新生活”

与传统的“一种高级形式的复活”的异曲同工是我国哲学史冯友兰提出的“救国申命记”的命题。他解释说,所谓的“救国”是祖国,即中华民族。所谓“新生命”,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是保持“救国”(即中华民族)的“同一性和个性”。同时,我们要促进新时期的变化和发展,即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旧国申命记”意味着“新旧结合”,“旧的具有生命力。不是博物馆里陈列的样品。(阿尔伯特爱因斯坦,Northern Exposure(美国电视剧),“新的东西也有中国自己的民族特色。”

今天,我们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是在“申命记”中种“旧坊”,在“旧坊”中中立的“申命记”。一方面,文化的新变化和发展证实了中华民族的主体性。另一方面,中华民族的主体性规定了文化的新变化和发展。这实际上意味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这种高级形式的“复活”。如果这个“复活”用我们的文化方针来表达,那就是古代用于现在,展现新的东西。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换和创新发展。就是让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适应当代文化,与现代社会和谐相处。很明显,新时期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践踏了“旧邦申命记”的历史使命,这正是我们的文化方针所要求的。

2.坚持中华民族的立场

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中华民族的“基因”、“文化血脉”、“精神命脉”、“独特精神标志”的高度,是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的特殊价值。文化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灵魂,能否坚定文化自信是关系到国运兴衰、文化安全、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强调在“西化”思潮不断动荡的中国大地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然具有重要意义。就是确立和坚持中华民族的立场,建设中国精神、中国价值观和中国力量。

在道德价值建构方面,我们不能盲目地成为西方道德价值的应声虫。在文艺创作中,我们要反对“让西方尊贵”、“让西方美丽”、“只有西方”、“中国化”。在哲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中,不能将西方理论观点和学术成果视为“唯一的规范”,任意裁剪中国的现实。我国人民必须坚持在我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的优秀文化传统和优秀道德价值,坚定自己的文化自信和精神独立。可以说,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动荡中站稳脚跟的重要基础。确保文化安全,重视中华民族的独立性,提高中华文明的辨识度,是新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根本意义的历史使命。

3.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当代价值的重要体现,也是其重要使命之一。中华文明延续了几千年,具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以这一价值体系为中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要提倡和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否则就没有生命力和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生来就是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世界,有老百姓日用时不知道的价值观。”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核心价值观是抽象程度高的范畴,但不是从西方抽象出来的,而是抽象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生活,所以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只有在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和深刻的滋养。

“历史和现实表明,抛弃或背叛自己的历史和文化的民族不仅不能发展,而且很可能上演历史悲剧。”坚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自己的根本,抛弃传统,抛弃根本就等于切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从这个意义上说,参与构建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其固有血脉、实现当代价值的必然要求。

4.鼓励和促进新的做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使命是从现实性有力地促进新时期的新实践。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提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在治国理政实践中自觉接受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例如,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显然,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尊重自然精神的传承转换。他援引《管子》中的“政兴在顺民心,政诉被逆民心废除”,强调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他引用小哲的话,“除了去民欢的病,比如福心的病”,说明全面从严治党,提倡反腐要以人民为根本,为人民消除地弹。(威廉莎士比亚、温斯顿、战争)他引用吕本中《官箴》的内容,引用“官场之法,只有三件事,青、神、勤”,要求领导干部担任官场,青、谨慎、勤。他还引用了孔子的名言。“政治家,程度。那个身体是对的,没有命令就行。他身体不正,虽然不跟随。”为了政治,首先要端正政治家自己。

传统文化的古典社会语境有一个令人憎恶的特征,就是理论和实践的脱节。新时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和理念转化为实践和行动,一方面体现了新时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实践的转化。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台词。

命的现实责任和历史担当。

5.为人类和世界贡献中国智慧

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类情怀、世界意义和当代价值,显著增强文化凝聚力、文化影响力和文化感召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的重要表征,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人类和世界所担负的重要使命。正如费孝通所说,“中华文明的结构和机制,在漫长的岁月中,经过一代代先人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积累、完善,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当成熟的协调模式”,“充分体现了古人高度的政治智慧和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积淀的深厚内涵,对于世界和全人类,都是一份宝贵的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激活其内在的强大生命力,让中华文化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化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一带一路”倡议,强调“协和万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有力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为全球治理贡献出独特的中国智慧。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在当今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中的突出贡献和生动实践。

6.滋养和丰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还有一个重要使命,就是以之营养、丰富、巩固和创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古代”与马克思主义不是对立的关系,马克思曾说过,人们“不应该过分地害怕‘古代’一词”。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就有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赢得世界历史性的意义,就在于它“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共产主义是从人类知识的总和中产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就是这方面的典范”。毛泽东也强调:“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可以说,正确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改造与创新,同样,丰富、巩固和创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也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与滋养。作为世界文明重要一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应为共产主义、为马克思主义作出自己的理论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提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这些论断,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进程中开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正确方向。我们相信,沿着这一正确方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定能更好实现传承发展、更好践履新时代使命。(作者:马建辉,系红旗文稿杂志社研究员)

1.《【列宁的名言潜移默化的】新时期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列宁的名言潜移默化的】新时期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775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