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曾说过一句名言:“世界军事史上第一个铁律——不要攻击莫斯科。””蒙哥马利说这番话的原因是,他本人作为英国军事专家,自自己的国家崛起以来----甚至自英国王国成立以来----在他们的历史上只出现过三个危险的敌人。一个是拿破仑时代的法国,一个是希特勒时代的德国,还有一个是前苏联。三大劲敌中,后者占领了莫斯科,前两人都倒在莫斯科的城墙下。
但是相比之下,拿破仑打败莫斯科和希特勒折叠的结局完全不同。1812年夏天拿破仑进攻莫斯科时,这位法国皇帝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好的军事指挥官之一,将61万大军士兵分成三条路,准备直接率领主力军队直奔莫斯科。(威廉莎士比亚,Northern Exposure(美国电视剧),战争)俄罗斯元首图库佐夫率领欧洲最落后的24万俄罗斯军队,带领俄罗斯军民进行了坚实的碧清夜,并在撤退中进行了有限的反击。但是当年俄罗斯10月开始下雪,缺乏补给的法军在当年10月19日被迫撤离,离开俄罗斯时天下无敌的拿破仑只剩下3万大军,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时刻就此结束。
相比之下,拿破仑在莫斯科门前坚持了仅仅四个月,希特勒却在莫斯科郊外坚持到了1944年,整个军队直到1945年才完全崩溃。两人同时从6月夏天开始进攻俄罗斯,拿破仑坚持了4个月,希特勒坚持了4年。而且希特勒进攻苏联之前,苏联经历了两年半五年计划,综合国力和德国差不多,战争初期军队的数量和质量和德国差不多。
拿破仑因强击而变弱,希特勒因强击而变强。为什么希特勒看起来比军事天才拿破仑强大得多?
当然,这里有很多复杂的因素。大多数人可以看到拿破仑和希特勒在战术上是不同的。希特勒的闪电战使苏联没有站稳墙,1941年从波兰向莫斯科运送粮食比1812年容易得多。
然而,一些不为人知的情况是,法西斯德国在1941年差点陷入与拿破仑相同的境地,当年遭到溃败,但一些非常偶然的因素阻止了苏联人完成这一壮举。
事实上,与1812年拿破仑失败的那个冬天相比,1941年法西斯德军遇到的莫斯科寒冬并不特别冷。根据古德里安战后回忆录,莫斯科在当年11月24日左右开始下雪。他的军队没有穿冬装,但这完全是德军自作自受。上帝已经帮了他们很多。要知道,1812年拿破仑进攻莫斯科时,雪比德国人早来了一个半月。约翰肯尼迪,《美国电视剧》,前情提要)而且,在有关莫斯科的天气记录中,几乎每隔30 ~ 50年,10月初就会下雪。
从这个角度来看,莫斯科当年的寒冬并没有偏爱苏联人,而是帮助了德国军队。大雪提前一个月下就阻止了德军的闪电战,莫斯科附近早早组织了坚壁清野,使德军无法夺取物资,同时在远离莫斯科的方向预先设置了防御,使德军连莫斯科的影子都看不见。
即使雪不早,早期崩溃的苏联军队仍然受到抵抗军民联合的德军的攻击。1941年11月7日,苏联人面临亡国,冒着德军炮火在莫斯科红场举行了大规模阅兵式,士兵们接受检阅后立即奔赴前线。他们很快击败了德军,12月6日进攻莫斯科的德国第二装甲军团司令古德里安队长被解职。进攻莫斯科的战争的失败不仅意味着德军速战速决计划的结束,而且对德军来说更大的危险正在逼近。
1812年拿破仑大军撤退时,本来想暂时在后方温暖的地区躲避冬天,寻找食物,但军队因军事撤退行动而四分五裂。因此,希特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很少允许德军撤离。即使数十万精锐部队在斯大林格勒被包围歼灭。1941年,战争势力的德国人面临这样的危险。
莫斯科保卫战是苏联元帅朱可夫一生中最经典的战役。他回忆说,战后回忆说,12月6日,苏军西方军队在莫斯科南北两侧发动进攻,相邻的加里宁和耶利哥地区的兵力准备参与包围,朱可夫准备部署轰炸机随时拦截撤退的德军。(威廉莎士比亚,《美国电视剧》,战争)如果一切顺利,就能迅速歼灭德军,在整个战线上进行大反击。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准备追击的苏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降雪,不得不停止进攻,德军得到了喘息的机会。(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战争》)(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战争》)在这场雪前,苏军眼睁睁地看着德军稳步地向后方移动,开始沿路布置阵地。苏联军队推迟后,德国有机会在整个战场上进行调整,展开后续的第二轮进攻计划。第二年年底,当朱可夫重新开始准备从莫斯科方向进攻德军时,德军的碉堡已经非常坚固,造成了朱可夫元帅生涯中最惨重的失败,这对德军将战争推迟到四年起了重要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德军可以坚持四年,莫斯科的暴雪没有帮助苏联人,而是帮助德国人。
1.《【蒙格玛丽的名言】朱可夫最强一战:在德军灭亡前阻止了从天而降》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蒙格玛丽的名言】朱可夫最强一战:在德军灭亡前阻止了从天而降》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787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