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使人成为人,使自己成为自己,促进学生的完全自由成长。”
从南到北过千里,从普通乡村教师到京城闻名遐迩的著名校长,夏包峰继承了他的教育理想,一直在“路上”。作为北京中学校长,经过4年的不断探索,他以“做人,让自己成为自己”的人格教育为基础,创造了基础课程、拓展课程、潜力课程相融合的立体化课程结构,让学生学习、学习共存、学习创新、学习创新,让学生真正享受学校、自由成长。
在最近由中国教育智库网主办、校长主办的“基于核心素养提高班主任能力高级研修班”上,北京中学校长夏包峰以“享受学校”为主题,分享了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来的独特的治教理念。
以下内容用转包棒口述整理。
班主任是学生精神成长的主要关怀者,也是最需要掌握教育规律的人。班主任的核心素养中最重要的是与孩子的心相呼应的能力。这种能力不在于技巧,而在于心灵和心灵的交流。我一直在和学校老师沟通一个想法。与孩子交流要削弱技巧,开阔心胸,提高教育的敏感度。
目前我们一直强调“核心素养”。我认为,核心素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培养孩子具体某些方面的能力,我们要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待和思考,不能成为碎片化的分割,不能采用头痛医头和脚痛治疗脚的教育方式。(莎士比亚)。
同样,管理学校、班级也要具备整体思维。作为校长,我不重视学校获得的各种荣誉和表彰。我关注的是学校的师生们能否快乐健康地成长,真正享受学校。
所谓享受学校,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学校能获得精神上的快乐,而不是痛苦、个性的发展,不是压迫,而是心胸宽广、狭隘、愿望的实现。(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教育)这就是享受学校的内涵,也是我一直为之奋斗的目标。
教育实践最应该改变惯例
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如何使人成为人,如何使自己成为自己,促进学生的全面自由成长。(约翰f肯尼迪,教育)多年来,我们的教育一直强调以人为本,可以用行动实践,但总是摆脱这种精神。(莎士比亚)。
对学生来说,“三心”是很高的荣誉,但在“三心”评价过程中,相互竞争会使原来纯粹的同学关系变得复杂。我认为中小学阶段应该改变这种成人化竞争方式,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爱的种子。
所以我主张,学校里所有类似的等级都应该从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变成人与标准,也就是与自己的竞争。大卫亚设,Northern Exposure(美国电视),学校名言)这样,同学之间就可以成为合作者,从而将竞争意识转变为团队意识,同时刺激发奋力。
我们在教育实践中经常说“加强常规,改革创新”。我们在教育实践中最需要的是改变惯例。有些惯例制约人的发展,坚持这种惯例,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完全不相符。我们老师应该经常反思在教育实践过程中需要改进哪些惯例。
学校制定对学生的具体要求是必要的。但是有时候我们太完美主义,有些要求太严格,制定者自己都做不到,怎么能用这些要求孩子呢?
养孩子的习惯是好事,但孩子不是成年人。教育工作者要知道什么习惯是孩子能接受的,什么习惯是强行强加给孩子的。孩子的身心发展还处于不成熟阶段,我们从事教育的人不能忘记这一点。
例如,很多学校主张学生要排队、做操、走路整齐,培养孩子排队的习惯和集体意识,我们发现孩子们从幼儿园开始排队,一直排到初中、高中,他们进入社会后?为什么我们的孩子离开学校后会按照自己的方式,把学校的守则和规范抛在脑后?(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教育》)养成习惯不是看孩子们监视,而是看他们摆脱导演后的行为。(约翰f肯尼迪)。
所以,如何使人成为人,如何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如何让性的美根植于孩子的心中,我们需要认真思考。
我特别欣赏“教育即将成长”这句名言。教育是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命力量顺利成长,我们所做的是给孩子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约翰f肯尼迪)。
为了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首先班主任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所有学生都是积极进取的。所有的孩子都想得到称赞和认可,必须在信任的基础上发现深刻的特征,尤其是孩子的才能。最后,通过支持和引导,让孩子成长为有用的人才。
我认为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现在人、智慧、龙、音乐四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我们的教育是让孩子们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共存,学会创新,学会生活。
以个性、经验、联系帮助学生学习
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学会学习?要从个性化、体验性、接触性三个方面入手。
为了创造个性化的学习,我们在北京中学制定了工作制度。与其他学校不同,北京中学的徒步班根据学生学习方式分为自学、进修、辅导、授课四种不同的班级类型。
p>自修班没有老师参与,完全靠学生自学,研修与导修老师只起到点拨和答疑的作用,讲修则是像正常班级一样由老师授课。学习期间,孩子们可以根据自身条件灵活在四种班级之间进行调整。让学生自修并不意味着老师就可以清闲自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由牵引者变成了支撑者,通过制作微视频、自修教材等为自修的同学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为自修学生“保驾护航”。除此以外,学校还通过学科微信群与专业课程建设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志趣追求。
体验性学习能有效解决学生的学习效率,陶行知先生教导们要教、学、做合一。学校要把经费花在离孩子最近的地方,花在课桌椅、学具、孩子的学习与实践上。只有让孩子不断实践、创造才会真正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联系性学习要在整体的框架下进行,如果说某个知识点是一棵树木,那么无数个知识点所串联起来的知识结构就像是一片茂密的森林,先让孩子对这片森林有整体的认识,最后再对应各个树木之间的关联。通过联系性学习,学生们会具备发散性思维,提高了学习的宽度与广度。
让学生学会共处,做到心中有他人
想让孩子学会共处,首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这更多体现在心灵上。为此我们赋予孩子更多的自由,释放他们的天性。当然,自由同样意味着责任,只有在潜移默化的责任意识培养中,孩子们才能对他人负责,对自己负责。
做到心中有他人要具备集体意识,懂得集体的规则。我们在学校的集体管理中提倡“变规定为约定”,把学校硬性的规定变成学生之间主动遵守的约定。由学生们自行草拟、制定校园公约。当孩子成为了约定的制定者,那么他们就要对约定负责。
校园的民主建设、塑造集体精神、实施跨界交流、举办公益活动,都是让孩子学会共处的手段,最终目的是让孩子们做到心中有他人,只有这样才能做最好的自己。
先要体验生活,才能学会生活
让孩子学会生活,要先明确生活的态度、提升生活品味,从建立信心、养成习惯、拥有爱好、涵养气质、提升能力等几个方面入手。
学校每周有两节舞蹈课、两节话剧课,学校为孩子提供提升、展示自己的舞台,在话剧课上,学校只提供场地,其他如灯光、编剧、音效、舞台背景全都由孩子们自行设计安排,这在无形中锻炼了孩子们的综合能力,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潜能。
另外,北京中学将课间操与体育课合并,保证孩子们每周都有五节体育课,每节课的时间不少于一个小时,体育课打破班级限制,通过体育项目划分小组,篮球、足球、羽毛球……让孩子参与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运动,在保持运动量的同时培养运动的习惯与技能。
让孩子学会生活需要孩子体验生活,为此北京中学会定期举行露营、攀岩、乡村实践等一系列活动,通过这些让孩子自己感悟生活的经验与智慧。
有实践的机会,才有创新的动力
让孩子学会创新,先要让孩子有充足的积累。
北京中学从阅读、诗词、讲座、中英文表达等几个方面确定了需要学生完成的量化指标,让学生利用零散时间完成知识积累。同时,鼓励开展各种社团活动,另外学校还定期组织同学去全国各地进行中华文化寻根之旅,西安、河南、成都、重庆……大半个中国都留下了孩子们的足迹。
实践是创新的来源,创新的动力则是孩子发自心底的对科学的热爱,这种热爱需要我们去支持、去保护。我鼓励孩子们自己创建微信公众号,将自己的创新成果和对生活的感悟发布出来。在学生自建的微信公众号上有小说、随笔、实验、设计等各种内容,孩子们在这种自由、活跃的氛围中相互交流、吐露心声,我也会经常转发孩子们的原创作品,用这种方式支持孩子。
我一直认为,只有提供实践、创新的机会与平台,才能保证孩子源源不绝的创新动力。
信任与机会是教师享受学校的基础
如何让教师享受学校,我要做的是为他们打造一个轻松、愉悦、舒展的工作环境。当学校的老师以快乐、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面对学生,那么必然会产生温暖的力量来感染孩子。
爱、尊重与机会,是衡量教师幸福感的几个重要指标。在学校中,教师该如何获得更多机会?
教师获得机会的前提是具备领导能力,不仅要领导学生,同样要领导同事,最关键的是要成为“领导的领导”,当教师说服校长将自己好的建议和理念付诸实施时,这就是所谓领导了你的领导。
要具备领导能力,首先要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还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
让教师享受学校,在为教师营造良好工作环境的同时,领导还要充分信任教师、支持教师外出学习交流、鼓励教师教学创新、想方设法调动教师积极性。
只有让教师在学校中有获得感、幸福感,把教书育人当作事业和使命,这样教师才能真正享受学校。
夏校长不仅关注当下,同样着眼未来,在未来学校、未来课堂建设和发展上有着非比寻常的敏锐眼光和先进理念。想亲耳聆听夏青峰校长对未来的教育的真知灼见吗?
11月19日,夏青峰校长将以“未来教育课程建构”为主题,在教育部基础教育领域唯一的公益校长大会——第二届学校(基础教育)创新发展研讨会上与大家共话未来。
推荐文章
○独家 | 清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晓阳:反思应试教育,高招不能再唱过去的歌谣
○独家•深度 | 新高考风云变幻,六省市校长“达”者喜、“穷”者忧
○独家·高考风云 | 钟秉林教授:新高考改革不能应试化解读(上)
○独家·高考风云 | 上海市格致中学张志敏:应对新高考改革,校长没必要焦虑
| 总策划:安 飞
| 作 者:金星宇
| 编 辑:校长派
校长智库教育研究院
| 更多内容请关注:校长派微信公众号
1.《【校园公约名言】北京中学校长包峰:享受学校,让教师和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中全面成长。》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校园公约名言】北京中学校长包峰:享受学校,让教师和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中全面成长。》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794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