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偶然在朋友圈上看到了这样的截图,有人发了这样的微博,内容不长,这里录了全文如下。

看了女儿初二的语文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p126,肺都要炸了。“无违师父,净正人,妾女也道。“这样的文章要反复朗读给学生听,注释和课后的练习题也不引导学生反思,不要讨论这句话的问题。这计划将中国的未来引向何处?这打算怎么毒死男孩?编辑,审查,操纵叔叔。

首先,微博中有一个地方要指出明显的表达错误,其中说的人教版实际上应该是副编版。因为现在中小学的语文、历史、政治三种教科书都是教育部组织人马统一编写的。

然后说说这个微博上说的问题。“武为夫,以顺为正人的人,妾之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不要违背丈夫,要以服从为最大原则。意思是“这是女人要遵循的基本道路”。

这的确是个大问题。今天全世界都遵循男女平等的基本准则,这么直男癌,女人不要违背丈夫,以服从丈夫为最大原则,真是个大问题。(大卫亚设,Northern Exposure(美国电视剧),女)最近,不是新东方的俞敏洪老师应该因为类似的不当言论向所有女同胞郑重道歉吗?(大卫亚设)。

教材有这样的问题,竟敢公然宣扬这样的价值观,这是“将中国的未来引导到哪里?”是。这打算怎么毒死男孩?单击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等等,这个微博博主说:“不管发生什么事,先怀疑再说吧。”就像签名一样,我也需要先怀疑。

这段原文是什么?

第二语文教材P126为《孟子》两章,其中第一章编辑为《富贵不能淫》,内容摘自《孟子滕文公下》中的一段。

景春说:“公孙渊,张仪不是大丈夫吗?愤怒和诸侯害怕,安居天下。(这句话。)

孟子说:“怎么能成为大丈夫呢?儿子没学会礼貌吗?丈夫的王冠也是,父亲的生命;女人的婚姻、母亲的生命、送的门,都是“去女人家一定要谨慎,不违背老师!”训诫说。顺正者,妾女也道。住在天下宽敞的住处,树立天下本位,行天下大道。得地和民众得到其原因。不能如愿,一个人走那条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叫大丈夫。”。

这是对话。对话的两个人中,一个是景春,另一个是孟子。对话要讨论的问题是,什么样的人可以被称为大丈夫。

很多朋友对文言或《孟子》本身不熟悉,所以我可以整理这段对话,使其易于理解。

对话中提问者景春是谁?景春和孟子同时代是战国时期的纵横家。

景春的问题是“公孙渊,张仪不是大丈夫吗?”他说:“公孙渊,张仪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说。

公孙燕、张仪又是怎么样的人?大多数人都知道,战国时期外交史上有这么著名的人物——苏和张仪,两人都是纵横家。张仪、周秦和六国结盟,远郊近工各击破,是连横的。苏秦与张仪的主张正好相反,他跨越六国,力主六国联合对抗秦国是合宗。这也是纵横家名字的由来。

但是,为什么景春没有提到苏秦,而是提到了战国时期的另一位纵横家公孙燕?后世研究表明,当时苏秦死了,所以是公孙渊和张仪辉煌的时候。

景春使用了反问句,还使用了“诚实”一词,可见他对公孙渊、张仪的推崇。作为纵横家,景春、公孙燕、张仪这样的“三观”算是典型的鱼找鱼,虾找虾。

当然,景春做出这样的判断也有他的理由。就是“怒火中诸侯害怕、安居、天下灭”。"他说,当公孙燕、张易两人发脾气的时候,王子很害怕,如果他们安静(不发脾气),世界就会和平。"。”

孟子如何回应景春这个观点?

孟子首先问:“能成为大丈夫吗?”还使用了反问文句。这怎么能叫大佬?

还有孟子说“儿子没有学礼貌”,你没有学过礼仪吗?

孟子从当时的一般礼仪开始。男人成年后,即男人举行加冕礼时,父亲要给他训导。女人出嫁的时候,妈妈也要给她训诫,这样警告她。“到了丈夫家,一定要尊敬,一定要小心,小心不要违背你丈夫。以服从为最大原则是基本妇道。单击

在这里,孟子在男子惯例时首先说了“父亲的生命”,但没有说父亲是如何熏陶儿子的,而是关注着“女人的婚姻”、母亲是如何在“生命”这部分展开的。

来说。

为什么孟子说“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这种“以顺为正”的做法,是“妾妇之道”也?其潜台词是什么?

公孙衍、张仪之流,虽然在景春看来能“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是真正的大丈夫。但在孟子看来,这些人的所作所为,是典型的“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

这里孟子是做了一个类比,把公孙衍,张仪等人比作妾妇,把君主比作“夫子(丈夫)”。是说公孙衍,张仪这些人只知道像妾妇无条件地顺从丈夫一样,一味地巴结顺从迎合君主的喜好,没有任何人格和操守可言。

事实是不是如此呢?事实的确如此。战国时期的这些所谓纵横家,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只问利害,不问是非,他们完全从一己之私出发来考虑问题,把个人的叱咤风云,荣耀与光环置于最高位置来考量一切问题。

比如,苏秦就有这样的名言:“人生世上,势位富厚,盖可忽乎哉!”人生在世,金钱和地位这两样东西,怎么能太不在意呢!

显然,孟子在这里用这样的类比,充满了对景春所言的公孙衍、张仪之流的鄙夷之情。因为这些人缺乏独立的人格思想,只是妾妇之臣。

以上谈“妾妇之道”这部分,可以视为是孟子对景春提出的观点的强烈否定。那孟子所主张大丈夫应该是什么样的人呢?


孟子就一个大丈夫应该具有怎样的特质,提出了三点见解。

其一:“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这又是一个比喻,朱熹在《四书集注》中对此有非常简明的注释:“广居,仁也;正位,礼也;大道,义也。”

这几句话的意思就是大丈夫应该住在“仁”这座天下最宽广的房子里,要站在“礼”这个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要要走在“义”这条天下最广阔的大路上。

仁、礼、义是儒家三个最主要的道德规范,也是大丈夫人格的基本思想内涵。孟子形象地说:“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仁是一座房子,它的门是什么呢?就是礼。门前有一条路,它是什么呢?就是义。

其二: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得志”与“不得志”是常有的人生际遇,但是不是得志便可猖狂无道,或不得志就自怨自艾呢?在孟子看来,不应该如此。大丈夫得志之时,应该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而不得志之时,则要独行其道。

这两句合在一起,就是我们大家熟悉的孟子的名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绝不会因为穷达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为人之道。

其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这是我们大众最为熟悉的话语,以致很多人认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是孟子所说的大丈夫。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

能在“富贵、贫贱、威武”这样相对极端的情况下,不改变自己的志向,依靠的是什么?当然应该是“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要做到“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然后才可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所以,孟子所说的大丈夫志向,应该三位一体的来理解。而不能单独抽出其中的一句来说,那样是有失偏颇的做法。

这样,我们弄清楚了孟子所论述的大丈夫的基本内涵,再和景春眼中的那些所谓“大丈夫”比较,就知道两者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了。那就是孟子强调的是大丈夫应以“道义为先”,而景春眼中所谓的大丈夫则是“利益为重”。

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知识分子做过分类。公孙衍、张仪这一班所谓知识分子被称为“禄仕派”,而孟子这一派知识分子被称为“义仕派”。有独立不迁的人格,能够以天下为己任,能够以道事君,以德抗位,有阳刚之气,有浩然之气,正是孟子所定义的大丈夫。

读经典,不能从书本中来,到书本中去,从纸面上来,到纸面上去。要用经典观照现实,看今日之现实,有多少“肉食者”,有多少知识分子能具有孟子所倡导的大丈夫人格,能有自己独立的判断与思考,能够以德抗位,能够不阿谀奉承,不趋炎附势呢?

孟子说:“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天下政治清明的时候,君子得志,“道”因之得以实行,天下黑暗,君子守“道”,不惜为“道”而死,没听说过牺牲“道”来迁就王侯的)

观乎今日之天下,“以身殉道”者稀,而“以道殉人”者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今天读《孟子》,学习他所倡导的大丈夫精神,不仅对于男子而言,也对于女子而言,都仍然有极为强烈的现实意义。

回到对这个微博所言内容的评判上来,简而言之,其观点不值一驳。但为什么我还要花这么大气力来说一说呢?

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说:“华风之弊,八字尽之:始于作伪,终于无耻。”

对某些人而言,“作伪”的最基本手段是什么?就是断章取义。

那么我们吃瓜群众该如何擦亮眼睛,避免被这种断章取义的鬼把戏所迷惑呢?

简而言之,就是要有强烈的语境意识。

首先要有强烈的文本语境意识。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任何抛开篇章主旨,抛开具体语境,孤立地抽出某几句话肆意曲解的行为,都是“作伪”。读《背影》,非要谴责朱自清父亲不遵守交通规则,读《愚公移山》,非要批判愚公没有创新意识,均属于此类。

其次要有强烈的历史语境意识。不能拿现代的各种观念来衡量古人。那种以上帝的全知全能视角来评价古人,以此来抬高自己,贬低古人的做法,是典型的历史虚无主义。如果是无意为之,则是无知,是愚蠢,如果是有意为之,则是无耻,是邪恶。

【附一】

事实上,微博作者所说的教材对“妾妇之道”缺乏引导这一判断也没有任何依据。稍稍用点心思翻一翻《教师教学用书》,就知道在教参中,关于“妾妇之道”这个解释得非常清楚明白。老师在讲解的时候不会遗漏。之所以不在课后练习中作为重点出现,原因很简单,本文重点不在于谈“妾妇之道”,而是在谈“大丈夫人格”。

【附二】

写完这篇文章后,发现部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在微博上对此事给予了及时的回应,截图如下。



【附三】

本文不为任何一方站台,仅仅代表我个人的独立判断。我个人觉得《孟子二章》中的这一章在编写时与其命名为“富贵不能淫”,不如命名为“此之谓大丈夫”更为合理。因为只有后者才能涵盖全文内容,而前者则不能。

1.《【景春名言】毫无例外,师父!以纯为正人的人,也要批判妾的道理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景春名言】毫无例外,师父!以纯为正人的人,也要批判妾的道理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795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