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1933年,吴敬隆准备报考清华大学植物时,父亲皱着眉头问:“学这个有什么用?”问。当时很少有人对植物学感兴趣,他回答不了爸爸,单纯地认为他爱花草,想做标本学好。

植物志不仅记载植物“户口簿”,而且还是研究植物的仓库。长期以来,我国没有自己的植物地,如果想知道在我国生长的植物,就不得不翻阅国外的资料。

抗战时期,清华大学迁至云南。在昆明,吴京融在草包里用旧木箱和羊流油建造了标本室。从1939年开始的10年里,他系统地整理了3万多张植物卡。1959年,我国编纂了《中国植物志》,这些小卡片成为了基础材料。

2004年前后,四大科学家接力、126卷、5000多万字、9000多幅黄巨著《中国植物志》本都出版了。由此,我国正确掌握了植物资源的基本价值,改变了中国植物主要以外国学者命名的历史。“中国植物学界终于站起来了!“当时接近90岁的年纪,平时说沉默寡言的话的吴京融豪迈地说。

从编委到第四代主编,吴京融完成了《中国植物志》 2/3的编纂任务。他发表和参与的植物新分类群1700多个是我国发现和命名的植物中最多的植物学家。“为了学他,不要为了千秋争一天。"这是吴景荣治学的座右铭。"做学问必须平息,要做“大”事,不要看眼前的小利益。“吴正英说,弄清楚我国高等植物的数量似乎很简单,但只有静下心来努力研究,才能做好。

吴景荣是中国植物的“活字典”。1983年,他去视察英国。大英博物馆有过去在中国采集但至今未能鉴定的标本。他用放大镜观察后,流利地说出了各植物的拉丁学名和科、属、种、地理分布、记录的文献等,当地英国专家赞叹不已。

了解植物资源家园的底部有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吴敬容还建议国家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种质资源”,促进了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008年1月,由于对植物学研究的杰出贡献,92岁的吴京融获得了2007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说。“爸爸问我学植物有什么用。那时我无法回答,现在我可以回答。”

2007年,他应著名文史学家林继儒老师的邀请担任了《中华大典生物学典》主编,即使眼疾严重,每天也工作3个小时,制定了大战的基本框架。2012年春节的前一天,他身体不适住院,在病床上对国内学生说。“很遗憾,事情开始了,我好像做不完。”“2013年6月20日,中国植物的《活字典》、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吴景荣因病在昆明去世,享年97岁。

《人民日报》 (2021年4月02日版本12)

1.《【名人名言为学】为了学问,没有他,不要争千秋,争一天。(孔子、论语、教育)》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名人名言为学】为了学问,没有他,不要争千秋,争一天。(孔子、论语、教育)》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802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