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圈

标题

作文题目(70分)

预测是指事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人愿意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人不同意。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事故。

要求:(1)自制标题;(2) 800字以上。

解释试题

深化创新改革,形成投机风格。

2017年是上海高考改革的元年,社会各界更加关注今年的高考。改革不是对过去的完全否定,而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和优化。今年上海高考语文卷的作文题目延续了近年来形成的沉思风格,被认为是过去的尊敬和传承,但也有新的亮点,令人惊讶。

因为“预测”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考生对这个题目都有话要说,但“话”好坏恰恰是考生不同写作水平的表现。“预测意味着提前推测”,题目首先定义预测。“词典”突出进步性,“推测”具有推理的意义。这意味着做的思维要有一定的依据,要有依据,要没有依据,所以“测量”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但是“推”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这意味着还没有发生。

会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此,对于预测,我们不能不相信,不能全部相信,不能相信某些东西,不能相信某些东西,也不能相信考生要辩证地思考。

再次,为“生活充满变数”的事变创造了至少一种可能性。既然充满变数,有必要预测生活吗?相反,由于充满变数,预测更具挑战性和吸引力。在魔都上海,“变量”和“预测”相互矛盾。上生相克剧。

另外,两种类型的“某人”对预测的不同态度反映了社会的多样性和包容。差异是因为个人性格取向的差异,也是因为过去预测的正确性。“乐于接受者”是预测的主要市场,“无关紧要的人”强迫预测,持续提高质量。在已经列出的两种情况下,还有更具体的可能性。例如,在某些领域,面对不是少数人的泛滥灾害、意图不轨的预测,可能比略微模糊地笨拙,坚决的批评和反驳是更加正确的态度。(威廉莎士比亚,《泰姆派斯特》,《批评名言》)(反驳、反驳、反驳)还有一些更模糊的东西,如“预测”。除了一般接受者外,还有实施者和波长者,以更加积极的方式“接受”,通过目的、阳光或黑暗,展现出大千世界的丰富和复杂。(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以英语发言)。

这个评论体写作问题以“人们对预测的不同态度”为对象。对于这种现象,考生可以肯定、否定、部分肯定或否定。考生在立意的时候,可以对其中一个方面立志,也可以两者结合辩证立意,表现出作者的辩证思维能力。

1.从积极的角度:竭尽全力,遵从天意。现代社会是信息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利用大数据对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做出比较准确的预测。科学理性的预测可以制定短期、中长期计划和计划,并做好相应的计划和行动准备。预测的不断更新和修改可以使预测的结果更加准确。所谓的“生活充满变数”、“不要预测”的观点可能是为自己随波逐流的借口。

从消极的角度来看:生活因变量而美丽。现在的技术比较发达,但生活中处处总是充满各种变数,完全正确的预测是不存在的,是不可能的。(威廉莎士比亚,《泰晤士报》,《科学》)可能有比较准确的预测,但如果生活完全受制于预测,就会变得枯燥无味。(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生活》)更重要的是,媒体或公众对某人某事夸大的预测也会对当事人造成极大的心理干扰,影响别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过分依赖对未来生活的预测,人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无视当前的生活和情感。

3.从辩证思维的角度:偏向一个,可以从“预测”和“变量”并行的角度辩证地谈谈。在肯定或否定“预测”时,文章主体部分在肯定“预测”后,会考虑在特定情况下对“变量”的尊重。同样,文章主体否定“预测”,并在特定情况下兼顾对“预测”的尊重。需要注意的是,文章需要主体部分的偏重。此外,还可以从两者相互影响的角度辩证地谈谈。

读实录

一、标记概述

2017年上海市普通高考(秋季)语文卷审查地点仍留在华东师范大学,继续过去的安排。

今年的评分时间是6月10日至16日。其中十天评分组长10日集中审查了评价权,为正式评价版设定了标准,以确保评价版更加标准和可操作性。(威廉莎士比亚,坦弗林。)正式的审查时间从11日到16日,用了6天。每天的评分时间是上午8:00-11:30,下午12:30-17:00。这段时间各自中间休息了15分钟。评分教师由于质量和数量的双重要求,工作强度很高。

2017年语文阅卷量为49,000多份,评价教师近250名。评审教师通过预备区进行选拔,兼具教学经验和高考评分经验,努力选拔各区的精英人才。特别是作文评分教师的选拔更加严格,要求必须通过华东师大高考作文评分训练才能参加的教师。同时,各区的评分队由各区的教务员领导,评分队都有良好的组织和管理机制。

为了提高评分效率,华东师大今年更新了评分软件,优化了教师的评分过程,同时提高了对评分组长评分现状的即时监控,大大提高了评分效率和效率。特别是在网络安全领域,华东师大进一步加强,所有评分计算机都断网,形成了完全独立的评价系统。阅卷前对所有电脑进行了严格的杀毒处理,确保了评估工作的机密性。

由于语文评分分工明确,评分人员分为现代文、文言文、作文三大组。现代文和文言文又按照题型分为几个小组。作文分为五组,每组设立两名组长。现代文科语文组主要由大学教授和部分区高中语文教员担任。作文组长全部由各区高中语文教员负责。作文组长主要负责对评分教师进行相关培训,监督整个评分过程事务的安排(如作文题目阅卷的重要兴趣、样品解释、问题解决答案的审查)。

分、仲裁卷批阅等。我被分配在作文组。在具体评卷过程中,我们组便有一个教师批阅到一篇记叙文,今年上海卷的命题实际上更利于以议论文形式写作。记叙文很难把握,而且那位考生的文奄主题呈现得相对隐晦,因此,那位阅卷教师感到为难。最后,由两位组长审读之后,给出如下建议:首先,该生能够以较为难把握的文体写作,且整篇文章内容相对完整;其次,该生行文过程中对题目的关键信息有暗合之处,做到了符合题意;再次,该生文章符合记叙文主题表达含蓄的特征。因此,最后给了二类中的分数。

整个阅卷过程体现了很好的程序性。首先,阅卷教师进人阅卷点,开始熟悉样卷,浏览研读,自我把握标准。接着由组长进行分析辅导,使各阅卷教师拥有相对统一的评卷标准,从而保证批阅的公平公正性。之后,进入试评阶段,教师根据标准进入试评,验证标准,体验阅卷过程。为了使标准把握得更加精准,试评时间做了相应延长。进入正评以后,每个教师都摆放好评分标准,认真对照进行批阅。所有试题采用双评机制,以作文为例,一篇作文由两名教师批阅,二者相差6分以内即为合格,否则就进入仲裁,由各阅卷组长完成三评。同时,阅卷中心组对所有操作进行定点、随机、随时的抽查,及时对阅卷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进行纠正调整。

为了使整个批阅过程更具有安全、公平、公正性,阅卷点也做了精细的准备。首先,网上评卷前,所有考生答卷由考试院统一扫描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根据题目进行分割。评卷时,计算机将相应条块随机发放至阅卷教师电脑,一切过程由评卷点计算机分配完成。进入评卷点时,由负责安全的保安严格监督各评卷教师出示出入证件,严防不相关人员进入。阅卷教师进入阅卷点,手机关机并统一装袋,集中收缴,由阅卷组长负责统一送至保管员处,上下午阅卷结束后才由阅卷组长统一领取逐一发还。评卷教师第一天进入评卷点便统一填写了保密协议书,确保不泄露任何有关阅卷信息,不对评卷信息傲任何拷贝。评卷教师不得把评卷的相关资料带出评卷点,试卷、参考标准等都统一回收。在此基础上,评卷教师从进入评卷点大门开始便进入监控范围。每个阅卷点前后备有一个监控摄像头,时刻监视着阅卷人员的一举一动。负责安全监管的负责人时刻紧盯监控视频,这样一来,在摄像头之外更多了一双眼睛的监督。

整个阅卷过程中,我们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6月12目下午,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一行来到评卷点,视察正在进行的秋季高考评卷工作,并亲切慰问参与评卷的教师和工作人员。翁市长指出,高考评卷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考生的切身利益,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全体评卷教师和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高考评卷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认真履职尽责,确保评卷工作公平公正、安全科学,让考生和家长满意,让社会放心。同时,各部门要有效协同、周密部署,严谨、审慎、细致地抓好高招各项工作,确保各环节平稳有序、万无一失。

6月14日下午,来自本市徐汇、浦东、杨浦、普陀、松江和奉贤6个区的6名考生家长代表和部分媒体记者在市教委、市教育考试院的组织下,参观了2017年秋季高考语文科目评卷点,并与语文、数学、英语科目中心组专家座谈。评卷工作的科学、规范、公平、公正,让考生家长们印象深刻,他们普遍表示放心、满意。

高考作文的评阅历来是考生家长们非常关心的话题。2017年上海秋季高考语文评卷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从2009年开始,上海已对数百名资深语文教师进行多轮培训,迄今累计培训了1300余人。通过严格考核,优中选优,最终从中遴选出600多名核心骨干教师,并授予高考作文评卷的“上岗证”,其淘汰率近50%。这600多名核心骨干教师,构筑起上海高考作文评卷工作的“专家库”。同时,作文评卷过程中,还有多重检查、抽查、质检机制对评卷质量予以全程监督。今年的语文试卷体现了高考改革的思路,更能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核心素养。为了配合试卷的变化,语文科目组专门成立了主观性试题评阅组。该负责人介绍,成立主观性试题评阅组后,评卷老师有更充裕、更集中的时间讨论开放性题目,评分更合理、公正,使改革能得到最强有力的保障。

二、考生写作情况分析

2017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从整体而言给了考生相对广阔的写作空间,即关注生活,又需要深入思辨。易于入手,但是要写出有见地、有深度的好文章,则需要考生有深厚的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因此,从整个答题情况来看,该题目较好地体现了区分度。

大部分考生能够紧扣“人们对预测的不同态度”这一核心话题展开思考,审题准确,立意突出,围绕观点做深入分析,文奄展现了较好的思维品质。在阅卷中心组的一再指导下,阅卷教师基本达成了统一标准:一类文要有眼光,敢于打出高分;二类文不是好文章,要紧跟样卷标准;四类五类文要谨慎把握,严格以样卷标准以及考生答卷实际情况把握。因此,本次阅卷过程中,考生的分值分布较为合理。值得关注的是,今年高考作文中有部分学生因为题型的变化而产生审题把握不准,从而导致偏题甚至严重脱离题意。

三、命题预测

2018年高考作文会继续延续上海高考改革元年作文题的命题思路与风格特点,继续海派、思辨下去。

1.预测是必要的,但要基于大量的事实。尽管如此,也只能预测出大致的方向。从近五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的特点来看:其语言表达的简洁是一大优点,应该会继续保留;同时上海高考作文讨论的话题是比较明确的,且偏重一些普世性的、带有一定理性精神的话题,如微光、自由、评价他人的生活等。同时,会有一定的思辨性,给予考生独立思考、自由表达个人见解的语言环境。

2.预测应该是用来指导当下的行动的。上海高考作文偏重深入、独立思考的整体倾向,需要在平日的阅读、训练中,注重对生活、思考中细节的关注,养成深入思考的良好习惯。

3.预测也会有变数。不能完全放弃其他类型的作文训练。写作能力基于个人的阅读理解能力、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平时善于阅读、思考、锤炼语言,无论有怎样的变数,也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总之,此作文题目涉及的话题是我们生活中经常运用的最基本能力,但大多数人在懵懂而不自知地使用这一能力,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极易被人忽略的问题。这两点恰好满足好的作文题目的要求:①具有议论的价值。通过议论某一话题,让人们更加理性地对待它。②新颖而难以套题。因为它是人的诸多能力中易被人忽略的,所以较好地避免了套题情形发生。拙以为,可从此作文题目,尝试总结好的作文题目应具备的基本要求,并以此作为此类作文的衡量标准。

评分标准

上海市高考作文评分细则

一、议论类文体

一类卷(63~70分)

总体标准

能准确理解材料,角度恰当,立意深刻,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有新意,有文采。

补充细则

一类上(68~70分):

符合总体标准并具备以下一项者:

1.能从材料中引发深刻的道理并富有说服力,文采优美的。

2.能从材料中引发深刻的道理并富有说服力,语言朴实无华而有一定功力的。

3.在立意、构思、文体应用等某一方面有创新的。

4.思考角度独特且富有说服力的。

一类中(65~67分):

基本符合总体标准并具备以下条件者:

1.能从材料中引出有深度的道理,但结构或语言等方面略有不足的。

2.在立意、思考角度、结构、文体某一方面有创新,但结构或语言等方面略有不足的。

一类下(63~64分):

符合总体标准并具备以下条件者:

能从题意中引出有意义的道理,角度比较独特,但在结构或语言等方面略有不足的。

二类卷(52~62分)

总体标准

理解材料基本准确,角度较恰当,立意较深刻,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补充细则

基本符合总体标准并具备以下条件者:

有灵气、有新意,但在思想内容、行文结构、语言表达等某一方面有不足的。

二类中(55~58分):

基本符合总体标准并具备以下一项者:

1.有独特的思考,但在思想内容、行文结构、语言表达等某一方面有缺陷的。

2.新意不够,但平稳充实的。

二类下(52~54分):

基本符合总体标准。

三类卷(40~51分)

总体标准

尚能理解材料,角度尚恰当,立意一般,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补充细则

三类上(48~51分):

符合总体标准。

三类中(44~47分):

符合总体标准但有故意拔高(升华不自然)之感的。

三类下(40~43分):

符合总体标准但罗列现象,泛泛而谈,缺乏思考或认识肤浅的。

四类卷(21—39分)

总体标准

偏离材料,角度或立意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

补充细则

四类上(30~39分):

虽基本符合题意,但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空洞,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的。

四类中(25~29分):

参照总体标准。

四类下(21~24分):

符合总体标准但无中心。

五类卷(0~20分)

总体标准

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卷

1.脱离材料。

2.文理不通。

3.全文不足400字。

补充细则

五类上(17~20分):

符合下列一项者:

1.脱离题意,内容单薄空洞但完整成文的。

2.全文不足400字的。

五类中(10~16分):

文理不通、不知所云,有文童之形,而无文章之实的。

五类下(0~9分):

不成文的:9分以下。

经查证为全文抄袭的:0分。

二、记叙抒情类文体

一类卷(63~70分)

(总体标准参照议论文,以下省略)

一类上(68~70分):

记叙类:紧扣题意,感情真挚,寓意深刻、有回味,结构严谨,情节丰富生动,描写生动形象,语言畅达,有文采。

抒情类:紧扣题意,感情真挚,寓意深刻、有回味,结构严谨,语言畅达,有文采。

一类中(65~67分):

记叙类:紧扣题意,感睛真挚,寓意有深度,结构严谨,情节生动,描写具体,语言畅达。

抒情类:紧扣题意,感情真挚,寓意有深度,结构严谨,语言畅达。

一类下(63~64分):

记叙类:紧扣题意,感情真挚,寓意有意义,结构严谨,情节具体,描写较具体,语言流畅。

抒情类:紧扣题意,感情真挚,寓意有意义,结构严谨,语言流畅。

二类卷(52~62分)

二类上(59~62分):

记叙类:符合题意,感情真实,寓意集中,结构完整,情节具体,叙述生动,语言通顺。

抒情类:符合题意,感情真实,寓意集中,结构完整,抒情自然,语言通顺。

二类中(55~58分):

记叙类:符合题意,感情真实,寓意集中,结构完整,情节较具体,叙述清晰,语言通顺。

抒情类:符合题意,感情真实,寓意集中,结构完整,抒情较自然,语言通顺。

二类下(52~54分):

记叙类:符合题意,感情真实,寓意清楚,结构完整,情节较具体,叙述清晰,语言通顺,偶有语病。

抒情类:符合题意,感情真实,寓意清楚,结构完整,抒情较自然,语言通顺,偶有语病。

三类卷(40~51分)

三类上(48~51分):

记叙类:基本符合题意,感情尚真实,有一定寓意,情节结构基本完整,叙述清楚。语言基本通顺。

抒情类:基本符合题意,感情尚真实,有一定寓意,结构基本完整,抒情较自然,语言基本通顺。

三类中(44~47分):

记叙类:寓意基本符合题意,感情尚真实,结构基本完整,情节较简单,语言基本通顺。

抒情类:寓意基本符合题意,感情尚真实,结构基本完整,有抒情色彩,语言基本通顺。

三类下(40~43分):

记叙类:基本符合题意,感情尚真实,寓意肤浅,缺乏思考,结构基本完整,情节较单调,语言基本通顺。

抒情类:寓意基本符合题意,感情尚真实,结构基本完整,抒情不够自然真实,语言基本通顺。

四类卷(21~39分)

四类上(30~39分):

记叙类:寓意虽然基本符合题意,但写人记事却与话题游离,情节不自然,内容单薄空洞,结构不够完整,语病较多。

抒情类:寓意虽然基本符合题意,但抒情不自然,内容单薄空洞,结构不够完整,语病较多。

四类中(25~29分):

记叙类:寓意偏离题意,缺乏情节,内容单薄空洞,结构不够完整,语病较多。

抒情类:寓意偏离题意,抒情矫揉造作,内容单薄空洞,结构不够完整,语病较多。

四类下(21~24分):

记叙类:偏离题意,情节散乱,内容单薄空洞,结构不够完整,语病较多。

抒情类:寓意偏离题意,感情虚假,内容单薄空洞,结构不够完整。语病较多。

五类卷(0~20分)

五类上(17~20分):

符合下列一项者:

1.脱离题意,内容单薄空洞但完整成文的。

2.全文不足500字的。

五类中(10~16分):

文理不通、不知所云,有文章之形,而无文章之实的。

五类下(0~9分):

不成文的:9分以下。

经查证为全文抄袭的:0分。

三、其余文体:

参照总体标准给分

说明:

1.未写题目扣2分。

2.错别字每错1个扣1分,至多扣3分。

3.标点错误多,酌情扣分。

4.文面不整洁,酌情扣1~2分,文面整洁美观,酌情加1~2分。

标杆作文

【一类文上】

得分

69分

预测与立命

“余路还要走多久/你攥着我的手/让我感到为难的/是挣扎的自由”

——赵雷《成都》

2016年,赵雷的一曲《成都》让多多少少被命运刺痛过眼睛的入暗自垂泪:生活的无奈在于你预测到了余路,却还是在挣扎。

面对预测,不难看到生活中的人大都是这种模式:生命的前些年,壮志在心,呐喊“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试图让所有对自己的预测打脸;生命的后些年,放下骄傲,感慨“精诚之至,哀感之灵,自有命数,亦不能为之挽回”,叹息为什么不能对自己的预测随遇而安。就这样,我们周而复始地从“不信预测。不认命”走到“后I每不信预测,认命”,吊诡的逻辑就这样闭合得毫无破绽。

其实,人们大可不必在这两种极端中盘旋。首先,对生活的预测是真实存在的。人类这个物种有一个最根本的特性,就是我们无止境地追求意义,形成理性,这决定了我们这个物种拥有比其他物种更强的理性思维,我们知道要什么也知道要怎样。真相是我们太擅长就现有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推理了。你从小就知道蜻蜓飞不高那要下雨,你敢说对生活的预测都是空穴来风?对生活的合理预测一定不会偏颇太大。

但我并不想说对“准”的预测就要听之任之。哪怕是再合理的预测,都有一个致命的局限性,那就是它只能根据现有发生的一切进行预测,而你是个最大的变量。你素来碌碌无为,而下一刻的你可能做出大善,那么原本的预测就会被推翻,反之亦然。由此看来,就算对生活的预测并无不妥,人们也完全可以自我“立命”,当然前提是不完全脱离预测地异想天开。

然而,道理总是简单,现实总是复杂。如韩寒的《后会无期》中有这样一句台词:“听过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一生。”现实就是。我们中的大多数之所以徘徊在“天命不足畏”和“亦不能为之挽回”的两种极端之间,就是因为在“立命”的道路上受挫了,想的比预测更好,做的比预测更糟。事实上,这份焦虑伴随着人类的终生:不确定的失去。让人恐惧。我们不知道义无反顾地去改变生活里每一次已能预测到结果的事情会意味着什么,我们焦虑这么做是不是会失去更多。但是我们也忽略了另一个事实:不确定的得到,让人兴奋。尝试去突破预测的路上也会有欢笑和掌声。但切忌盲目,天马行空并不是笔者所倡导的“立命”。

仔细试想,如果我们事事根据预测如此理性地过活,那么我们人类跟正在日益兴盛的人工智能还有甚区别?我们之所以成为人类不就因为这一点吗?我们要么真知道水深水浅,要么就以身犯险地去试探,这才是有血有肉的我们。

先哲有言:“命由我作,福自己求。”愿我们都能有勇气地对自己说:“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

◇阅卷组意见: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考场佳作,其亮点有三。

一是立意高远,富有思辨性。作者并不否认对生活的合理预测,主张突破预测,为人生立命,“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二是巧用连词,结构巧妙。几乎每段文字的开头,作者都用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使说理逐层深入。

三是材料丰富,内容翔实。特别是开头引用的赵雷的歌词,既巧妙地引出了论题,又开拓了论题的内涵,还为文章增添了许多诗情。

从题目到立意到语言表达,本文均符合一类文上的标准与要求。故得69分。

【一类文中】

得分

67分

活在当下,莫问前程

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为了更好地生活;有的人则不以为然,希望活出自己闪亮的人生。而在我看来,前路尚未可知,没必要过多的预测,而应当接受生活的馈赠,过好真正属于我们的人生。

对于那些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的人而言,他们并无可厚非。有些人有上进心,为了更好地生活,他们习惯对自己未来的生活做出预测规划,按照既定的轨道来行进。那样做可以保证自己有稳定的生活,还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目己的潜能,为我们的社会做出贡献。

但是,对预测的生活不以为然,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上进心。我们同样希望过更好的生活,但我们更希望能够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来生活,活出自己的精彩,而不是按照预设好的轨迹前行。所以我认为,我们不应该接受对生活的预测,而应该活出自己的人生。

王小波在《黄金时代》中说:“我们不能决定怎么生、怎么死,但我们可以决定怎么爱、怎么活。”的确生活永远是自己的,我想,生活的魅力大概就在于它的不确定性。选择对生活进行预测,的确能降低风险,但是如此,我们也许就不能完完全全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悲伤。所以,或许我们可以试着放开自己被预测所主导的生活,用心生活,让自己的心来主导我们的生活。

不接受对生活的预测,还能让我们对生活有更多的热情,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生机。《宽容》序言中的漫游者,可谓是对预测的生活不以为然的人,对外面的生活充满好奇,不顾守旧老人的阻拦,勇敢地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他放弃了原本平庸但安稳的生活。

努力活出自己的人生,成为了自己的英雄。马可·波罗不愿接受现有的生活而选择外出探险,完成了《马可·波罗游记》,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航海家。所以,不接受对生活的预测,用自己的热情与真心,一步一步摸索着过好自己的人生,能带给我们更多的收获。

当今社会,许多的人为了安稳的生活,宁愿接受对生活的预测而不愿冒险,每目算计着未来的生活,却失去了一份认真生活的本心。而我则认为,前路尚未可知,无论我们未来的生活如何,都是生活给我们的馈赠。所以如今,我们应当努力过好自己现在的人生。

“人生就是一个缓慢被锤骟的过程。”生活有无限的可能,与其小心谨慎地生活,不如努力地过好属于自己的人生!

◇阅卷组意见:作者首先鲜明地指出生活充满无限的可能,不必拘泥于被预测的生活中,应该自己去发现生活的美好。生活好比是一道无解的题,没有准确答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所以我们不应当完全迷信对生活的预测,而应该自己去探索生活,发掘生活中的美好。并进一步指出生活的魅力便在于它的不确定性,而不是一味地接受预设好的生活。并举漫游者不愿接受现有的生活(有所预测的生活)而选择外出冒险,以及马可.波罗不愿接受现有的生活而选择外出探险等例子来论证,很有说服力。最后结合当前生活谈到我们应当努力过好现在的生活,很有见地。

从题目到立意到语言表达,均符合一类文中的标准与要求。故得67分。

【一类文下】

得分

64分

深思慎取

预测是个古老而又现代的概念。它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从不缺席。预测之所以能一直存在,是因为以人类的视角,时间不断向前流动,未来会变成现在,现在会变成过去。在时间长河的流淌中,人们难免会对未来产生好奇心,预测便能满足人们的这份好奇心。你或许能够未雨绸缪,或许能够预告幸福。因而,只要人类历史一直书写下去,预测便会一直存在。

预测有其必要性。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个人在对自己所做之事乃至未来的预测中,找到前行的方向,并在未来与当下的比较中,找到当下需改进之处。同时,个体在对社会和时代发展有了预测后,无论是与日寸俱进还是不走寻常路,都能让个体更加清晰地认识社会,在此基础上明确个人未来发展的方向。

一个企业、团体的发展,更需要预测,不懂得预测,可能只会迎来被时代淘汰的命运。当今社会的科技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但是并非变化之大,让人难以捉摸。正是这无尽的变数,让我们更需要对新技术在包容、理解基础上的预测,以此获得长足发展。柯达公司以传统胶片工艺见长,但在数码时代到来之际,没有预测到其将成为未来主流,日渐被淘汰。而德国的莱卡公司,结合时代特征,在预测新技术和大众喜好基础上,不断更新相机内部结构,精湛的制作、底蕴深厚的文化,使其引领相机行业至今。

尽管预测是必须的,但我们不必也不能盲目接受每一个预测。

有价值的预测才值得被考虑,而这样的预测正需要深思。预测是指在掌握现有信息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方法与规律对未来事物的推论。预测是客观的,而非带有个人色彩的主观表述。预测是有逻辑的,而非无理无由的。没有依据的预测,往往会出现较大偏差。然而,许多人的预测都有强烈的个人色彩,若将其预测作为之后行动的依据,恐怕今后的道路将越走越偏。

预测,更要慎取。思考过后得出的预测,会减小因不加思考凭主观得出的猜想所产生的误差,但误差本身仍是存在的。况且,正因为时间的流动,生活往往变幻莫测,我们现在所做的每一个选择都将影响后续的走向,预测的误差往往会随时间不断改变。预测可以帮助你确定今后的大致方向,它是一份参考、一种指引,但若小到鸡毛蒜皮的事也需要预测,那人便失去了决断的能力、主观的意念。与其将时间浪费在反复的预测中,不如在把握大方向之后,将精力投入到自身的努力上,让生命的舵终究是在自己手中。

面对日渐繁复绚丽的世界,我们必然会听到、受到、做出许许多多的预测,唯有深思慎取,方可走出自己的路。

◇阅卷组意见:文章开篇从历史和人类的大视角出发,指出预测的来历与必要性,开篇大气。接着作者指出,在当今社会环境下,预测对个体和团体的不同意义:个体通过预测,认识自我;团体通过预测,得以生存、发展,既有普遍性,又有一定的时代性。之后,作者从预测的条件和预测什么这两个角度,进一步深入分析该如何进行预测,分析细致而深入。全文条理清晰,层层推进。语言上多用判断词(“是……不是……”)、连词(然而、但是等),增强了文章的逻辑性。

从题目到立意到语言表达,均符合一类文下的标准与要求。故得64分。

【二类文上】

得分

61分

善预可知,善待未知

生活中充满变数,常常转角已是一番新天地。对预测乐此不疲的人,许是贪恋预测带来的掌握未来的感觉;对预测不屑一顾者又许是不愿浪费宝贵时间在未发生的事上,只愿过好现在的每一天。

预先推测生活若是运用得当,由已知推未知便是掌握了未雨绸缪的能力。闻隐约的雷鸣,望苍穹阴云密布,便知倾盆大雨将至,善预者便会早早备伞,以免衣衫尽湿。见道路泥泞便小心谨慎,以防不慎跌倒陷入泥沼;见君王眉间紧蹙龙颜微怒,便懂得鞠躬示敬,言辞不敢造次,有心之人亦是心下一片冰清,以赞美之辞缓和君王心中不悦。

由此我们就司以知道,成功地预测生活,由已知的表象推测可能发生的事件来调整自己的行动,可以让生活驶向自己期望的方向。这应当是我们生活中必备的技巧。

而生活中亦存在许多没有明显已知条件的未知事物,它们神秘莫测,无穷无尽。你也不知道何人会金榜题名,何事会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自己会因何人喜上眉梢,对何物一见钟情,于何处落地生根。瞬息万变的未来总会超乎我们的想象,带来万般感受。若在此时绞尽脑汁地去预测你根本无法预测的未来便是无稽之谈。胡思乱想。更有甚者会去轻信无聊的算命之言来引航自己的生活之舟。这些预测并不具有什么价值,只会虚耗自己的光阴,耗费自己的心神,甚至怀疑生命的意义。

面对这些充满许多不确定性的来知,最好的方法不是预测,而是去探索如何以平常心对待。因为生活中的未知为我们带来的惊喜或是悲痛,都会给生活增添色彩,让本是空白的生命画布,从空洞变得丰富又美丽。

凭着对未知的渴求和期待,再坎坷的路,也要劈风斩浪,冲破道道雨幕、重重雾障,如此定能拨开云雾,窥见日月的光辉。

我们用已知来预测生活,让生活更加顺畅美丽;面对未知时,更要用最大的勇气以及最平和的心态去享受,迎接未知生活所赠予你的神秘之礼。

◇阅卷组意见:都说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本文便是如此,作者紧紧围绕题目“善预可知,善待未知”展开论述。善预可知——预先推测生活若是运用得当,由已知推未知便是掌握了未雨绸缪的能力,这里的“善"是“擅长”;善待未知——以平常心对待充满了许多不定性的未知,这里的“善”是“好好地”。可以说,作文题目架构起了全文的框架。本文思路非常清晰,首段引述作文材料,对乐于预测和不屑一顾的人的心态进行了分析,接着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阐述有价值的善于预测和无价值的胡思乱想,以及两种行为带来的不同结果,结尾总结全文,呼应题目,结构相当完整。作者的文笔较好,但也存在一些瑕疵,比如有些句子前后不够连贯。有些地方略显辞藻堆砌。

【二类文中】

得分

58分

预先与推测

预测这个词,似乎耳熟能详,好像隔三岔五就能从耳边飞过一般。但预测的原意是预先推测,那是否生活中每次听到的预测都符合这个意思呢?我看未必。

对“预先推测”的前两个字,不必过分深究。预先,肯定是提前,准确地说,是在明确知道答案以前。不会有人在知道答案后再来一句“我预测”,除非故弄玄虚,不然不免要贻笑大方了。那么重点就在于后两个字:推测。那么什么是推测呢?我认为,是带有严密逻辑、有依据且有一定把握的猜测,才可谓推测。

耳熟能详的预测,每天的天气预报应该是其中的典型。或许有人问,这算什么预测,这只是对已知结果的告知罢了,这话应该是基于天气预报的高度准确性。的确,天气预报的准确度高达95%以上,因为那是基于航天卫星拍下的气象云图,由观察员进行十分精密的分析后得出的。天气预报要对一座城市的百姓负责,当然需要准确。而高精准度,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可靠的卫星云图。所以说,可靠的证据与数据也是预测成功的必要因素。

另一个必要因素,我认为是预测者的经验。电视上往往能看见军事专家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关系的种种预测,他们的观点有力而难以辩驳,不仅是因为他们手上材料的质量,也因为他们对各国家、各地区之间关系的精到理解。即使只是推测,他们也会根据以往的历史来判断,从而增强自己观点的说服力。

预测不是猜测,不能空穴来风。彩票、抽奖这类毫无依凭的东西,不能称作预测,只能称作赌运气。而股票,即使运气成分极高,也有市场行情作为依据。能算得上是一种概率极低的预测。

但预测终究只是预测,即便逻辑再精密,证据再可靠且充足,也会存在一定的变数。一有变故,终会有误差。天气预报很准,也有失手之时。还记得2016年某城市的天气误报,让多少人在炎炎夏日体会了一把“落汤鸡”的感觉。天气预报尚不能百分之百准确,何况别的预测呢?

预测是预先推测,既然是推测,就必须有个说明。好让他人知晓。一旦预测被人奉为真理,保不准会酿成大错。

◇阅卷组意见:作者首先对什么是“预测”进行了概念界定,认为它是指带有严密逻辑、有依据且有一定把握的猜测。在此基础上探讨预测成功的必要因素:有可靠的证据与数据以及预测者的经验。接着作者辨析了预测不是随便猜测,不是赌运气,完善了预测的内涵,也回应了开头提出的问题。最后作者补充论点,认为预测终究只是预测,即便逻辑再严密,证据再可靠且充足,也会存在一定的变数,因此对待预测,不能奉为真理,否则可能酿成大错。总体而言,作者的观点明确,思路比较清楚,语言也比较流畅。本文存在这样几个不足,首先是题目叫“预先与推测”,而行文中对“预先”几乎未加阐释。其次是文章基本停留在阐述“预测如何成功”的层面上,若能展现思维的多面性和层进性,就更好。另外作为观点的佐证资料也比较单一,没有为观点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这一点也存在改进的空间。

1.《【深思而慎取高中作文】2017年上海高考优秀作文报告》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深思而慎取高中作文】2017年上海高考优秀作文报告》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803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