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才刚过去不久,高考的热度已经慢慢下降,但是高考留给我们的记忆,却不会消失。每当回想起自己参加高考的时候,不管过去了多久,总是会让人感慨不已。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手段,已经在中国实行了两千多年。
假如你可以穿越去古代考试,你最想去哪个朝代考试?那么考试内容是啥?你以为都是四书五经?这可就错了,来来,排排坐,让我给你捋一捋中国历史上的考试。
战国秦,在战国时代的秦国,普通人要想往上爬,得靠军功。军功分20级,在战场上砍的人越多,官位越高。这种方式很平等,但是最大的问题是砍人你还得有命活着回来。这制度也成就秦国铁血雄师。
到了汉朝选人,用的是察举制。就是让各地的地方官来考察、推举人才。察举有很多科目,其中最重要的一科是孝廉,选的人也最多,这就是举孝廉。因为当时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而孝与廉在儒家思想有占据重要地位。不过这种方式,很容易形成裙带关系,到后来,好好的察举制,最终徇私舞弊而告终。
到了隋唐,出现了新的选拔制度,这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科举制度。每年安排几个科目的考试,成绩合格的,才有资格做官。看到这是不是终于有了一种熟悉感觉?是不是有一种这才是我熟悉的考试的感觉?在隋朝时,科举科目只有三个:秀才,明经,进士。到了唐朝,暴增到五十多个,稳住别慌,不用你考完。你只需考一个就行了。当时最受欢迎还是进士科,这个科目主要考治国思路和诗赋文章,难度最高。到了武则天时代,武将也开始要考试了,主要是考一些打仗的技能,比如骑马、射箭,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武举。但是此时的科举具有垄断性,能通过科举做官的基本都是大家族的子弟,寒门学子是没机会的。
宋朝,由于赵匡胤就是武将夺取天下的,因为一开始特别防范武将,这就导致后来的重文轻武。宋朝的科举,去掉了乱七八糟的科目,主要科目就剩下进士科。因为特别重视科举,所以开发出了一套防作弊系统,使得以前走后门托关系就能当官慢慢的不好使了。这套防作弊系统就两个措施:一是糊名,就是把名字密封起来,不然阅卷的认出是谁。二是誊录,就是重抄一遍试卷,不让阅卷的认出字迹。这样确实让底层的学子有了希望。
元朝时期,对科举并不重视,90年里就只办过16次考试,而且推出了左右榜制度。这制度其实说白了就是保护蒙古人和色目人,不然元朝朝廷就没蒙古人和色目人啥位置了,当然,当时汉人就算考上了,也很难做重要的官。
明清时期,考试的人越来越多了,选拔方式也越来越严格了。你要是这个时代的考生,首先你得在所在的州县参加院试,通过了可以获封秀才。接着就可以前往省城参加乡试,考中就可以获得封号:举人,举人中的第一名就叫做解元。然后才可以继续参加中央礼部的会试,闯关成功就可以叫做贡士啦,贡士第一名叫会元。状元头衔可不是这时候封的,状元是在最后一关的殿试里获封的,殿试就是进入皇宫考试。通关殿试才说自己是进士出身,进士前三名就是我们熟悉的:状元、榜眼、探花。看到了吧,明清的考试就是一场长征。哦,另外参加院试之前,你还得先通过预备性考试县试和府试才行,
如果你想。。。别慌,坐下听我说。从明朝开始,考试内容也统一了,考生只需要写一遍作文就可以,这种重作文只包含八个部分,每个部分还都有固定格式,也就是有固定模板给你,只需要你按照格式写就行啦,是不是听着简单多了。哦,忘记说了,考试范围是四书五经。唉,别走啊。。
1.《代考试 假如你是古代考生,你想在哪个朝代考试?》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代考试 假如你是古代考生,你想在哪个朝代考试?》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8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