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戚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治风先治血,血族风自动熄灭。

2.人患的病很多。医闹的病程少。

3.世界上只有未知的疾病,没有不治之症。

4.看到肝病,知道肝脾转移,首先要做实际脾脏。

5.就是纠正,所以消除邪恶,消除邪恶就是纠正

6.陆部补充存折。

7.少年弥补,经常吃苦。

8.心主血,脾通血,肝肠血。

9.狂怒伤肝,五指花火。

10.上空(著名医生)治了美病,不治之症已经病了。

11.副业医生,鲜明账簿.不治病就不能知道五部,怎么能和孟子的夜行不一样呢!

——青王青任《医林改错》

12.慢则治其根本,急则治其标志

13.治疗急性疾病要有胆识

14.慢性病的治疗要好好遵守

——恶美中

15.风是万病之路

16.疼痛行不通,通则不痛

17.六部用作通用

18.行为欲大,志欲圆,心小,胆子大

19.胃用桶补充,脾脏心不在焉地运输

20.留下一毛钱津液就有生气了

21.不是杨祥就是杨毅

22.凡药能驱邪的,都可以更正。可以弥补虚拟人,可以留下邪恶.可以看出这一点,……。为什么朋友申奇和讨厌尼托黄仔。

——莫斯《研经言用药论二》

23.丈夫的病要用腹泻的方法补充。有病要腹泻,作为补充的道理要腹泻

——程兴宣《医述药略》

24.必须先数的时候,不要惩罚天空和地面

25.空气聚在一起就堵,空气散了就通了

26.因为是痛苦的休息,所以有时会以气力分散

27.因此,治疗疝气必须先治疗气体

-金翼部落

28.恶在脾胃,阳气不足,阴气残留,中韩肠就会腹痛

-英子?五四

29.宣言天子必须有体验别人宣言的人,古人必须有团结,今天宣言者一定会厌倦自己。

大医生尽心尽力。

30.不知道容易,不足以说是胎衣不下。

31.学习知耻的地方,方志艺不精。

32.熟读王淑华比林证好。林证很多,王叔华也要熟读。

33.医学从“伤寒论”开始,但并不容易。从后世分类开始,如果从李继开始,将面临巨大的困难。

34.要治病,首先知道病,知道病,商量药,开药的人会战胜患者。知病,遂一、二用,及数千药为通神;不知道病,差异很大,头晕。

35.站久了伤骨头,久坐伤血,长时间清醒,长时间打筋,长时间躺着受伤。

36.养生动人,良心宁静

37.维修和没有人故意知道。

38.疾病虽然很久了,但还是可以完成的。不能用语言治疗的人没有接受那个手术。

39.医学是仁人之术,必须有仁人之心。

40.学习不博,就不能通过那个变化;思想不完善,蜡烛就微弱。

41.药是治病的器具,可以祛病杀人。未知的话,不要用,小错误是易治疗,大荒谬的关系生命。因此,医生在药物方面不能不精密。

42.可以说,读重庆书,要在什么字都没有的地方找字,什么地方都没有,方毅也能读。(莎士比亚)。

43.阴平壤秘方,精神是统治。

44.用药困难,识别证困难。

45.博学,审问,慎重思考,明辨,诚实地做。

46.义耳精,学问贵,知识卓越,心贵,事业贵,专业性贵,马贵,法耳差不多还活着,耳耳纯,齿灵,效用敏捷。如果对此有所了解,医术的纰漏就完成了。孔子,论语,健康。

47.说了三次假,处方抄了死人三次。

48.腹泻不需要治疗,饿得一天比一天西沉。支撑痢疾,饿伤寒。

49.肿块小,站出来就好。

50.不服龙药,胜于中游医。

51.吃药不禁忌,徒劳地使用医生的手。

52.久病成了好医生。

53.春天遮住秋天,寒冷结冰,没有疾病,没有痛苦。

54.百洛神不露,韩洛发不露。

55.青春痘要结,麻要排出。

56.强水的主人治理阳光,益佛的源泉消除阴影。

57.靴子餐具,消化鞋。

58.善阳子必从音中求量,量得音调,生物化学无穷无尽。善阴者必从阳中求音,阴得阳胜和泉水无穷无尽。

59.人是天地的气体,天上的阳气是气体,地上的阴气是血,所以气体总是残留,血总是不足。第——周阶段& lt格致舆论& gt

60.看痰,休息痰,看血,

61.见汗不出汗,有热不攻击热。

62.气喘吁吁,不呼吸,不要炼油涩涩,

63.乐趣很明显,方面是义中之杰。

——明李仲子《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

10个问题

64.问韩烈汗,问了三次头,问了四次。

65.五道饮食六道题胸,七个聋人八口渴,都问辨;

66.九问九病十个原因,兼药忍受了机器的变化。

67.女人特别是月经期间,可以看到晚期闭关崩溃;

68.儿科再加几句话,天花麻疹都会接受检查。

——清镇卫生院《医生实在易问证诗》

6

9.凡医者之于病人,必事事体贴,如若身受之,而后用药无误

70.医之为道,全在身考。

——清·徐灵胎《慎疾刍言·用药》

71.暴眩为风火与痰,渐眩为上虚气陷(陈修园'医学实在易')

72.土虚木必摇(尤在泾'静香楼医案')

73.肝风上升于巅顶,原属阴亏;

74.痰浊弥漫于中宫,多因脾弱.(王旭高'王旭高医案')

75.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内经'至真要大论')

76.无虚不能作眩(张介宾'景岳全书')

77.无痰则不作眩('丹溪心法')

78.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天人和一。

79.见病医病,医家大忌!

80.病有标本,多有本病不现而标病见者,有标本相反不相符者,若见一证即医一证,必然有失。唯见一证,而能求其证之所以然,则本可识矣。

——明·周慎斋

81.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

——清·喻嘉言《寓意草·先议病后议药》

82.病经议明,则有是病即有是药,病千变药亦千变。

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素问·至真要大论》

83.张景岳注云:“必伏其所主者,制病之本也。先其所因者,求病之由也。”

84.有诸内必形诸外,观其外可知其内。

——清·周杓元《温证指归·望色论》

85.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张仲景

86.舌以候元气之盛衰,苔以察病症之浅深。

——清·俞根初《重订通俗伤寒论·伤寒脉舌》

87.辨舌质,可诀五脏之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浅深。

——近代·曹炳章《辨舌指南·辨舌总论》

88.观舌本,可验其阴阳虚实;审苔垢,即知其邪之寒热浅深也

——清·章虚谷《医门棒喝》

89.谨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者独行。

——《素问·标本病传论》

90.张景岳注云:“病浅者可以兼治,故曰并行。病甚者难容杂乱,故曰独行。”

寸尺弱,勿汗

91.寸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阳;

92.尺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阴。

——清·程钟龄《医学心悟·医门八法·论汗法》

93.汗也者,合阳气、阴精蒸化而出者也

94.汗之为物,以阳气为运用,以阴精为材料。

——清·吴鞠通《温病条辨·汗论》

95.阴虚之热者,宜壮水以平之;无根之热者,宜益火以培之.

——《景岳全书·寒热》

96.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

——《医学心悟·三消》

97.内之证或不及其外,外之证则必根于其内。

——现代·明坚《医林掇英·外病求内在之根源》

98.治外感如将,治内伤如相。

——清·吴鞠通《温病条辨·杂说·治病法论》

99.治外感如将,贵在猛峻;治内伤如相,贵在圆通

100.癥者征也,瘕者假也。

征者成形而坚定不移者是也;

假者无形而可聚可散者也。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妇人规·癥瘕类》

101.癥瘕与积聚异名同病。

癥者,有形可征,坚硬不移,痛有定处,病属血分;

瘕者,聚散无常,推之可移,痛无定处,病属气分。

积·聚

102.积者积垒之谓,由渐而成者也;

103.聚者聚散之谓,作止不常者也。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杂证谟·积聚》

104.积血聚气

105.积者,推之不移,成于五脏,多属血病;

106.聚者,推之则移,成于六腑,多属气病。

——清·程钟龄《医学心悟·积聚》

107.木热则流脂,肝热未有不见痰者!

108.心肾·虚寒虚热

109.取心者不必齐以热,

110.取肾者不必齐以寒;

111.但益心之阳,寒亦通行,

112.强肾之阴,热之犹可。

——唐·王冰《素问·至真要大论》注文

表·里

113.病在于表,毋攻于里,恐表邪乘虚陷入于里也;

114.病在于里,毋虚其表,恐汗多亡阳也。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辨治***论》

115外感法仲景,

116.内伤法东垣;

117.热病用河间,

118.杂病用丹溪。

——明·王纶《明医杂著·医论》

119.呕苦知邪在胆,吐酸识火入肝。

——清·李用粹《证治汇补·胸膈门·呕吐》

120.胆热移脑为鼻渊;

121.肝热转肺为鼻痔。

——清·王旭高《环溪草堂医案·诸窍门》

122.心肾·虚寒虚热

123.取心者不必齐以热,

124.取肾者不必齐以寒;

125.但益心之阳,寒亦通行,

126.强肾之阴,热之犹可。

——唐·王冰《素问·至真要大论》注文

127.表·里

128.病在于表,毋攻于里,恐表邪乘虚陷入于里也;

129.病在于里,毋虚其表,恐汗多亡阳也。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辨治***论》

130.呕苦知邪在胆,吐酸识火入肝。

——清·李用粹《证治汇补·胸膈门·呕吐》

131.胆热移脑为鼻渊;

132.肝热转肺为鼻痔。

——清·王旭高《环溪草堂医案·诸窍门》

133.肚腹三里留

134.腰背委中求

135.头项寻列缺

136.面口合谷收

----四总穴歌

137.凡血枯经闭者,当求生血之源,源在胃也;

138.而呕血吐血者,当求动血之源,源在脏也。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杂证谟·血证》

139.右脉不足,补气药多于补血药;

140.左脉不足,补血药多于补气药。

——明·汪石山《石山医案·营卫气血论》引朱丹溪语

141.诸见血,身热脉大者难治,是火邪盛也;

142.身凉脉静者易治,是正气复也。

——元·朱丹溪《丹溪心法·吐血》

143.凡治血证,须知其要;

144.而血动不由,惟火惟气耳。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杂证谟·血证》

145.一切不治之证,总由不善祛瘀之故。

——清·唐容川《知证论·吐血》

146.朱丹溪: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

147.气实者气必喘粗,声音壮厉;

148.血实者血必凝聚,多痛且坚。

——清·徐灵胎《杂病源·虚实》

149.学医从《伤寒》入手,始则难,继而大易,从杂症入手,始则易,继而大难。

150.瘀血化水,亦发水肿,是血病而兼水也。

——清·唐容川《血证论》

151.血不利则为水。

——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

152.安谷则昌,绝谷则亡。

——明·李宗梓《医案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引语

153.后天资生,纳谷为宝。

——张锡纯

154.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

155.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

156.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杂证谟·肿胀》

157.别阴阳于疑似之间,

158.辨标本于隐微之际;

159.有无之殊者,求其有无之所以殊;

160.虚实之异者,责其虚实之所以异。

——元·朱丹溪《丹溪心法·审查病机无失气宜论》

161.谨守病机,各司其属。

——唐·王冰《素问·至真要大论》

162.痰)在肺则咳,在胃则呕吐,在心则悸,在头则眩,

163.在背则冷,在胸则痞,在胁则胀,在肠则泻,在经络则肿,在四肢则痹。

——清·林佩琴《类证治裁·痰饮论治》

164.肥人气虚多痰,瘦人血虚多火。

——清·程芝田《医法心传·医宜通变论》

165.百病多因痰作崇。

——清·汪昂《汤头歌诀·礞石滚痰丸》

166.痰为诸病之源,怪病皆由痰成。

——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痰饮源流》

167.怪病是痰,十居***。

——清·裴一中《言医》引朱丹溪语

168.湿邪为病,缓而难知。

——清·吴刊安《伤寒指掌·湿症合参》

169.不明脏腑经络,伸手动手遍错

夫病之一物,非人身素有之也,或自外而入,或由内而生,皆邪气也。擨气加诸身,速攻之可也,速去之可也。

——张子和《儒门事亲》

170.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留而不去,其病则实。

——王旭高《王旭高医案》

171.欲知病之难易,先知病之深浅。欲知病之深浅,先知病之部位。

——宝辉《医医小草》

172.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药者所以胜病者也。识病,则千百药中任举一、二种用之且通神;不识病,则歧多而用眩。

——喻昌《寓意草》

173.谚云十个医,十个法,此言不然,病者只有一个病,自当只有一个法。

——陆九芝《世补斋医书》

174.凡治病治遗使邪有出路。宜下出者,不泄之不得下也。宜外出者,不散之不得外也。

——周学海《读医随笔》

175.考古人用药,有攻病保躬两途,攻病则或凉或温,当取其偏,保躬则适其寒温,宜用其平。

——程杏轩《杏轩医案》

176.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

——先秦 扁鹊 见《医述》

177..善为医者,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

--------唐 孙思邈-

178.不读本草,焉知药性?专泥药性,决不识病;假饶识病,未必得法,识病得法,工中之甲。

--------金 张子和《儒门事亲 卷十四治病》

179.仲景诸方,实万世医门之规矩准绳也,后之欲为方圆平直者,必于是取则焉。

--------元 朱震亨《局方发挥》

180.医不贵于能愈病,而贵于能愈难病;病不贵于能言医,而贵于能延真医。

--------明 张景岳《景岳全书》

181..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致其得。

--------清 刘仕廉《医学集成》

182.医是讲学不是市道,故商贾贸迁之术无一书之传,而医家言则汗牛充栋。

--------清 陆九芝《世补斋医书》

183.医之事岂易言哉?非讨论而悉其源,无以施临证之功,非临证而着其效,无以验讨论之力,二者未至,不足言医也。

--------清 张文燮《医效秘传 张序》

184.学医从《伤寒论》入手始而难既而易,从后世分类书入手初若易继则大难矣。

--------清 陆九芝《世补斋医书》

185.《内经》无论真不真,总是秦汉间书,得其词组,即是治法;《伤寒论》无问全不全,茍能用其法以治今人病,即此亦已足矣。后学能识病,全赖此数书。

--------清 陆九芝《世补斋医书》

1.《【中医名言集锦】185个中药名言》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医名言集锦】185个中药名言》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840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