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新房555
今天在网上查资料的时候,偶然翻到一篇关于“陕西西乡镇起义机器厂”照片的帖子,打开看看,啊?原来是兴旺的第三期部队军工厂,现在却如此惨淡和废墟。
陈峰机械厂原是三期部门中电液伺服阀、航空电动伺服的军工厂。我于1979年10月被工厂派去学习“三坐标液压剖面”的使用和改造技术。
这家工厂位于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萨哈坎。这是我第一次单独出差,地点只是表明,到达陕西汉中沙汗火车站后,工厂的班车正在接机。
完全不知道这个萨哈汗的确切地址在哪里,也不知道坐哪趟火车。幸好我邻居的二姐在天津站客运段工作,请她帮我买票,了解旅游情况。买了票后,我不知道你去哪里,太难找了。这是山沟里的小站。
然后在天津北京下车后在北京西安签火车,下车后在西安萨哈汗签火车,请详细说明。(大卫亚设,Northern Exposure)大概会在第三天上午到达。啊,太远了。麻烦。
我父亲在单位,经常外出,那时已经转了一半的中国。记得代表轻工业部到广东、广西、湖南、贵州、四川、陕西等地酿酒厂调查。这次旅行就是半年。有丰富的出差回来的经验,有详细的交谈、买票、坐车、住宿、问路等知识,不仅在那时,而且在今后我的工作中具有非凡的意义。
中秋节第二天出发了。上午7点多从天津东站坐火车,9点多到达北京站,立即登录西安的火车。签名很顺利,但当天的车没有卧铺,只能是硬座。车上人很多,没有空位,有些人只能站在过道上。幸好能有座位。不然怎么能忍受20多个小时。
这次汽车上发生的偶然相遇是偶然的,很难说清楚,但还记忆犹新。我座位对面坐着两名空军解放军士兵闲聊时,发现来北京要收费。其中一个人说着天真的话,感到亲切。他家住在西区,离我家不远,还有我一次,我家对面院的小球(外号)是他的中学同学。不知不觉间拉近了我们的距离,熟悉了我们谈论的内容。火车开着,边说边笑,这时窗外的天空已经黑了。车厢里的人减少了很多,安静了下来。睡意袭来,靠在窗边轻轻闭上眼睛打瞌睡。
火车在太原站停了下来后,两个年轻人坐在我旁边的空座位上。穿着铁路工作服,手里拿着白色帆布套件。其中一个人最终在说天真话。引起了我的兴趣,扫除了睡意。闲聊时他说我两岁,他是天津人,爸爸是天津动力机械厂。60年代,全家人和父亲一起调到了山西。现在家在临汾,他在太原铁路工作。巧的是,他在天津时的房子是三段动力建筑,离我家只有一条路。他的小学、中学很多同学提到,都是我的邻居。就像在异乡遇到老朋友一样,我会把带着的月饼送给他。他咀嚼着月饼,连连点头咕哝着,果然说天津的月饼好吃。这时候,加上那个军人,来自不同地方的三个天津故乡开玩笑,引起了周围坐着的游客的羡慕。(威廉莎士比亚。)。
不知不觉车到了临汾,这个故乡要下车了。好像还有话没说完。互相牵着手,互相。
夜深了,火车一直开着,车厢里不时响起鼾声。
天慢慢亮了,火车已经在陕西大地上行驶了。车停在大山旁边的一站,把头伸出窗外看,是火山站。两分钟后,火车继续往前走,经过渭南后,火车进入终点西安站。旅客们下车后,在站台上道别,匆匆离开车站,结束了这20多个小时的奇遇。(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离别名言》)。
从西安火车站出口出来,立即去签去萨哈汗的车票。不得不硬座票,下午5点多开车,全天候才能下车,但还是要坐一夜。
要从车站出来找个地方喂船。我早就听说西安的羊肉饺子很好吃。
"640" height="387"/>在离车站不远处,看到一家,是国营的饭店。带着高兴地心情进了去,一股浓浓的羊肉味扑面而来,屋内摆着五六张掉了漆的方桌子,桌边放着三三两两的木条凳。十几个人,捧着蓝边大海碗正津津有味的吃着。
旁边有站着等买的,有买后抱着大海碗在一边,正往碗中掰着馍。
当走近漂浮着黑沫沫,盛着羊肉汤的大锅时,一群苍蝇撞了过来,转身再看一眼屋内,成群的苍蝇当空飞舞,桌上残羹剩饭,地上筷子肉汤,食欲已消失无影无踪,迅速跑了出来……这就是留给我对羊肉泡馍的第一印象。(好在2001年再去西安时,此种场景已经是彻底改观了)
出来后,找了个相对干净的小店,简单吃了点,算是填饱了肚子。
看了看手表,离开车还有六个多小时,在街上漫无目标的溜了一阵,去了车站候车室。候车室内人不算多,排放着几溜长条木头椅子,找了个靠边空地坐了下来。坐了一会儿,困意来了,那就睡会儿吧。将手提包拉锁口靠住椅背,用绿挎包带打结拴住手提包两个提手,手表揣进内衣,头枕手提包,怀抱挎包压于身下,(那时西安的治安还是挺乱的)就这样似睡非睡,迷迷糊糊躺了大约四个多小时。起来后,活动了下身体,精神好多了,准备着还有一夜的熬头。
总算等到了检票,随着人流走进站台,直奔车长车厢,去那碰碰运气,能否补到卧铺票。上车后找到车长办公处,不错,排到第二个。车开出一战后,开始补票,拿到一张上铺,今晚可以躺着睡一觉了。拎着包找铺位,放好携带东西,在靠窗口的小座坐下。凝望着窗外掠过的一幕幕田野……天色渐渐的要黑了。
此时肚子感到了饿意,起身去了餐车,要了个菜一碗米饭,又打发了一顿。溜达回铺位,此时列车员跟了过来,指着我的上铺,问道:“这是你的吗?” 我说:“是”他说:“拿票来,换票”我立即拿出票,换好票后他又说“再找不到你,铺位就给卖了”此时才想起父亲讲到,坐卧铺,上车后要换票的,不然人家以为这是个空位,将这个铺位卖给别人的。
车厢中的灯亮了,在走道上溜荡了会儿。走回铺位,脱了鞋,爬上了上铺。坐在铺上,弯着身子,低着头,脱去外衣。拉过来被,慢慢躺下,将被盖好,这才长出了一口气。虽然空间小了点,但是可以躺着睡觉的啊。火车驶过宝鸡,翻越秦岭,从阳平关转弯,向着安康飞奔……这都是梦中的事了。
天渐渐的亮了,列车缓缓开进了汉中车站,下车的人还挺多,车厢中空了近一半的铺位。停了大约五分钟后,又继续前行了。
过了固城、洋县、五堵门,列车员过来,换了车票,并告诉:前面就是沙河坎车站了。在走道上活动一下身子,随后从行李架上,取下行李,拎着走到车门口,静静地等着。
车停了下来,随着列车员走下火车,站在地上深深地吸了口,沙河坎那新鲜的空气。我的身体仍像在火车中摇晃摆动,没等缓过神来,列车已经开走了。忽然想起,赶快找到出站口,找到接站的班车,不然……
立即环视了一下车站,正面有三间平房,背后铁轨旁就是山,两边无遮无拦,什么也没有。这出站口在什么地方啊?车站一个打旗的人,见我在此发愣,走了过来,问我:去哪?我说:在哪出站?他挥挥手,笑道:随便。我立即说明:要找出站口,那有接站的班车。他笑了笑,右手一指,是那个吧。定睛一看,在平房的边上,停着一辆大客车。马上谢过,跑了过去。这是一辆方头昌河牌大轿子,是三机部内部使用的。
找到学习班的接待人员,递过学习通知书,其看后,连说:欢迎,欢迎,并送上了车。
大客车沿着山间公路,向着山沟中的秦峰机械厂驶去。
— 沙河坎学习记忆
行驶的班车,在崎岖的山间公路上颠簸着飞驰,两眼望着窗外那陌生的山区景象。随是秋中时节,这里仍是新鲜又好看。
汽车驶过大桥后,就要进入厂区了。车上厂里的人们陆续在各自的小区下车,最后班车在一座小二楼前停下。厂里的接待人员将我们领进去,安排我们住在二层房间。
此时已有大部分学员到了,没等我们安顿好,就纷纷过来问候。大家相互通报了各自单位,除少数外,绝大部分都是来自三机部系统内的工厂,又都是搞设备的,大家是共同的专业,自然有共同的语言。
有些人听说我是天津井冈山机械厂来的,纷纷打听从他们那调到我们厂的人员情况。因为我们厂的飞机专业骨干人员,基本上来自全国系统内各大厂,那才真叫做:我们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
印象最深的是来自哈尔滨122厂的宫靖忠,打听他的同事边学慧(当时是我们车间的工艺员)情况。从交谈中我得知边工在老厂设备圈内,是一个人品相当的好,很受人们尊敬的,在业务方面是一流的。为了照顾家而调回天津的。后来边工从生产车间调到设备科,回归其老专业。在其退休前的年月中,在工作中给与了我很多帮助。
第二天,学友们基本都到期了,学习班开课了。
这是我保留至今的学习资料
虽说“自动仿形仪”当时在国内是先进技术,但其仿制的原件在我们厂我们的车间使用,对其有所了解。听课时比其他学友理解的快。
学习是紧张的,但生活还是挺好的。要知道在当时吃饭不仅要钱,还要用粮票的。为了保证每天都能吃到肉,其厂里是贴了钱的。招待所食堂做的炒猪肝,那是相当的好吃(人们肚子里缺油水)。遭到大家的哄抢,晚到的就吃不上。为此大师夫就每天,早早去镇子上买猪肝。那年代大家生活都是很艰苦的,虽说镇子上人多点,不是赶场日,宰一头猪也要卖上多半天,那猪肝的数量可想而知了。四天后镇上的猪肝被我们吃的断货了。
记得一次,那天傍晚天特别的黑,一个上了岁数的老学友在过门口前排水的阳沟时,没看清铺在上面的石板,掉了下去。好在沟不深,水不多,只是湿了裤腿和鞋子,人没事,虚惊了一场。
学习期间记得是星期天,正逢赶场日,我们也去凑凑热闹。镇子的路两边,蹲满了摆地摊的农民,卖菜的、卖米的、卖油的、卖……的。当地的农民很苦,大多没有现钱,有的用布兜拎点米,换点醋用竹筒带回去。
同去的几个人走散了,逛了一会就独自回去了。在回来的路上,路边有几个十多岁的小孩,手捧着几个微绿带毛的东西。好奇的问是什麽?是杨桃。问是哪来的?自己在山上摘的。因为没见过,问能吃吗?剥了皮吃。怎麽卖?一毛钱一个。我买了五个,吃了一口,那酸甜劲,那鲜美味,后来再也没有吃到了。因为那是纯天然,野生的。
原定二十天的课程,因为那年年底国家要给工人调工资,大家心里长了草,都要求早点回去,课程压缩到十五天。
这是当年学习班全体学员与老师的合影
在这次学习班期间,参观了在城固县的“运八”飞机工厂,在那山洞的车间内,安装着当时很先进的设备。
在城固县城老街上,品尝了用老汤煮的抻面。在汉中市最大的饭店,花了三元八角吃了一条二斤多的糖醋鱼。
去了勉县的武侯祠。当时武侯祠很荒凉,是一个中学的校舍。找到一位历史老师给我们当讲解,介绍武侯祠的人文历史。告诉我们这个大圆土堆是诸葛亮墓,这棵大树叫旱莲,花开时宛如大大的荷花,特别漂亮,而且世上独一无二的。那远处的山,就是定军山。走近院子后面一座房子,推开破门,里面挂满了蜘蛛网,看来是好久没人进了。用树枝剥掉蜘蛛网,看到几个满身厚厚灰尘,没有了头的泥塑像。那位老师指着中间一尊说道,这位就是诸葛亮。看到今天的景象,不由联想起三国时期……
临行前,又去镇上赶了一次场。
买一桶11斤菜子油、10斤江米(此处不用票),三斤黑木耳,一马桶包橘子(天津不好买,两毛八1斤,我要的全是青皮的),这可是满载而归。
学习班结业了,踏上了回家的旅程。记得大约是十一点多到达火车站,买去西安的402次,沙河坎站12:10分发车,转天早上6:46到达西安。
现保留的当年购买的《旅客列车时刻表》
只有硬座的票,不过就十多个小时,夜里打个盹,天亮后就到了。候车室里,人渐渐的多了起来,但买票的没几个。经询问得知,在本线路坐火车没人检票、查票,只有像我们有地方报销车票的人才买票。啊,在此真正体验到什么叫人民铁路了。
候车室大门打开了,人们涌上站台,火车吼叫着驶来,渐渐的停靠在站台边。车上人挺多的,我们按座号找到位子。
刚安顿好,一声长鸣,火车启动了,向着西安驶去。
这是趟慢车,沿途基本上站站停。过了汉中战后,陆续上了好多背着200多斤大麻包的老乡,车厢中人满了,座椅下走道上,堆满了麻包。他们是到城里去卖大米的。当时粮食虽然还是统购统销,但私下已经有了自由交易。农民可用手中大米换点现钱,城里人也可调剂着碗中粗粮的比例(现在的人们为保健康,可是以多吃粗粮、杂粮为上的)。但政策上还是不允许的呀。
列车飞奔着,望着车窗外,欣赏着美丽的景色
天色渐渐的黑了下来,晚6点火车在阳平关东站正点停下。上下完人后车厢门关了,但火车迟迟不开。虽然是深秋时节,由于车厢内人员太多,温度渐渐的升了起来,人们的情绪慢慢的躁动起来。为什么不开车?怎么回事……各种各样的疑问猜想在车厢中传播着。此时列车广播发布了消息;由于前方线路发生事故,本次列车发车时间等通知,请旅客耐心等候。随之车厢中闹声一片。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天色黑了,人们的情绪开始平静下来了。
大约11点多,列车启动了,开起来了,车厢中温度慢慢的凉快了许多。20多分钟后,火车由阳安线驶进了宝成线,在阳平关站停下。
列车要在此更换车头,调头反向行驶
在阳平关站大约停留了半个小时后,列车广播又想起了,由于前方线路发生事故,本次列车发车时间等通知,请旅客耐心等候。车厢中又是一片躁动声。此时车外不时有上下行的列车通过,我们的车为什么不走呢?有消息灵通的人,打听到,在前方的一个山洞内,一列货车脱轨,压断了枕木,铁路工人正在抢修。由于我们这趟车是路局内的,要让路局外的先行。我们只能是等待,再等待。
阳平关站的宝成线与阳安线交口处
天就要亮了,列车依然静静地躺在阳平关车站。大约7点多钟,火车再次启动了。约走了1个来小时后,在高潭子站停了下来。
火车在高潭子站,车又不动了。大约是上午9点多了,人们开始找东西吃了。这趟车上没有餐车,带的食品已经卖完了,只还有点水供人们饮用。因为这趟车第二天早上就到西安,绝大部分人都没有准备食品。好在我临行前将手中剩下的6两陕西地方粮票,买了6块核桃酥点心(陕西粮票在天津是无法用的,只能用掉)。我和同行的两位西安学友每人只吃了1块核桃酥,留下一半备用。这是一个小站,站上没有食品供应。没有吃的人们只能喝水先充充饥了。
10点多钟,火车一声长鸣,又开起来了。大约半个小时后,在一个小站停了下来(此站在大山半腰处,站名不记得了)。由于当时宝成线是单线运行,只有车站是双线,我们的车停下,让出线路,以便路局外的列车通过。此时列车广播,要停留大约30分钟。那些饥饿的人们跳下列车,一股人流向着山下小村冲去,想在那里买点吃的。
一会儿,人们返了回来,只是跑在前面的几个人手里捧着点吃的回来。要知在那个年代,一个贫穷的小山村杂货铺,能有多少可吃的东西卖。跑慢的只能空手而归。
车上喝的水也没有了,车厢中的温度升上来了,烦躁的人们现在只能是在无奈中期待着……
火车在大山中钻山洞,盘绕着,走走停停,缓慢着向那前方行进着。大约下午5点多前方就要到达秦岭车站了。
大约下午5点半左右,火车行进速度降了下来,列车驶进了秦岭车站。
车停下来了,煎熬着的人们蜂拥着涌向站台,寻觅着可吃可喝的食物。无奈由于全线车辆晚点,站上那点可供食品,早被前面停靠该站火车上的旅客扫荡空空。人们还得忍着,再忍……
好在20分钟后火车就开了。听经常跑这段的人讲,火车运行的前方,将进入著名的“秦岭展线”。
据资料讲,从杨家湾车站到秦岭隧道南口直线距离只有12公里,但升高却达600米,把6公里线路沿清姜河在悬崖峭壁的山湾上反复迂回盘旋,“展”长到27公里。在任家湾到杨家湾之间,线路以30‰的极限坡度急速爬升,更是以3个马蹄形、1个螺旋“8”字形的迂回展线上升817米,远远看去,桥隧相连的铁路线上下3层地嵌悬在崖壁上,为我国铁路正线坡度之最,蔚为壮观。
这次铁路事故改变了,应该夜里通过变成为白天走这一段,使得我看到这一人间奇迹,以弥补因铁路事故,造成晚点带来的烦恼。现在就让我们慢慢地欣赏吧。
火车现在是从秦岭向下走,列车不停地制动,伴随着刺耳的刹车声,呼啸着像似脱缰的野马飞奔。窗外景物快速向后抛去。
列车正行走在第四层展线上,依窗注视着外面的风景,啊……
看到了,在对面山腰夹缝处,那就是第三层展线铁路。
车依旧是绕着山,钻着洞行走着,晃荡着驶进了青石崖车站。
青石崖站虽小,名气却大。车站的线路两端均在涵洞里,面临万丈悬崖,三面环绕青石峭壁,地理位置十分险要。青石崖站是宝成线上海拔最高、坡度最大、曲线半径最小的车站。车站建成后,刘少奇、贺龙、聂荣臻、邓小平等多位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在此驻足。
列车从青石崖车站开出后,车厢晃动的更厉害了。
由于弯道小,车厢倾斜着,扭动着,后节车厢从通道看不到前节车厢。坐在车厢中时而左右摇摆,时而前后晃动,凝视着窗外风光,如同在看3D电影。
忽然窗外映现了夹在两山中的高架桥,那是秦岭展线的第二层铁路。
列车驶进观音山车站,暂短停留后,继续向前运行。
在观音山车站附近可以看到三层铁路重叠的场面。
在任家湾和杨家湾之间的线路以30‰的大坡度急速爬升。
列车驶进了杨家湾车站,天色已经暗了。车停下,又是一段漫长的等待。
此时又感到了饿意,将仅有的,唯一的,剩下的半块核桃酥吃掉。因为前面快要到宝鸡了,那面吃的喝的肯定有卖的。
车外天已经黑了下来,等待的时间对我们来说,有些麻木了。
车又开动了,车上的人们似乎有了就要熬到头的感觉。可能是人们饿的,可能是人们累的,可能是人们……
车厢中渐渐地安静了。车轮与铁轨那有节奏的咣铛铛声,伴随着鼾声,一阵阵漂浮在耳畔。
半夜时分,车厢中陆续发出了躁动声。睁眼望去,那些背大米上车的农民,一个个将大米麻袋,从座位下拉出,拽到车门处,等候下车。
火车在宝鸡车站停下,大批的农民,有男的,有女的,还有上了年纪的弯着腰,驮着大麻袋,分头向着站台两侧散去。
突然三个车站人员,拉了辆排子车,迅速出现在他们中间。一个看车,另两个分头拽扯着驮大米的人,将麻袋拽到车上。他们是在逮私运私卖大米的。要知道,那个年代粮食是统购统销的,自卖大米可是违法的。
农民当时是很苦的,车站的人也是知道的,但奉上面的指示,不能违抗。二十多分钟的尾追堵截,百八十人只抓到两个,拉着车回去交令了。
火车又开了,凌晨五点多钟到达西安站。车没有停靠在站台,在停车场停下,车门打开,使人感到阵阵凉意。由于没有站台,下车时只能一个个往下蹦。这些饥寒交迫的人们还要在铁轨中走上一里多地,我好在有两个西安的学友帮助,总算走出了车站。
本应一夜,十一个多小时的行程,却在饥渴、烦躁、等待中走了三十四个小时。虽为不幸,但有幸看到“秦岭展线”铁路奇观,也是一种自我安慰吧。
出站后,在两个学友的带领下,很快找到旅馆登记处(那年代住店要凭单位介绍信,由登记处统一分配的)。谢过一路照顾后,两人各自回家。记得大约排在六七个,等到8点开始办理时,后边已经排出40多人了。20分钟后,分配我的住处,是东大街上的西安饭店。随后在旁边的小饭馆要了4两包子,1碗汤面(要面汤时,服务员说没有,我指着盛好放在桌上面汤,要这个。告诉我,这叫汤面)。一阵风卷残云,包子、汤面全没了踪影。一天来的口渴、饥饿,总算有了了解。
拿着登记处给的单子,在西安饭店被安排在三楼上一个5人房间。
安顿后,立即去火车站购买车票。三天内的卧铺票没了,无奈,只能买第四天的了。(180次 西安8:27发– 转天早上5:00到北京)
接下来的时光怎么渡过,不知所措。在大街上游荡时,偶见有去华清池的车。只是听说过华清池是个好玩的地方,随之蹬车而去,以打发一下时间(当时还没有旅游的概念)。车很快出了西安城,颠簸着行走在公路上,尘土不时在车后飞起。
车在华清池门前停下。下车后,看到公路旁的水沟冒着淡淡的热气,旁边蹲满着嬉笑,忙碌的洗衣服妇女。还有些卖土特产的小贩。在售票处买了张门票(门票的价钱不记得了),步入了这个当年皇家园林。
华清池亦名华清宫,位于西安城东临潼区骊山北麓,自古就是游览沐浴胜地.
唐代华清池是帝王妃嫔游宴的行宫,每年十月到此,年终返回。泉水内含多种矿物质和有机物质,沐浴对理疗皮肤很有帮助。
贵妃池,是海棠汤的俗称,因供杨贵妃沐浴而得此雅称。池内平面呈一朵盛开的海棠花,是唐明皇作为爱情的礼物赐给杨贵妃的。
记得在园内有一排平房,内有浴池,可供游人洗浴。由于票价不高,好多人坐在长椅上排队等候。由于我最烦排队,所以就没有享受这温汤之浴。
华清池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就发生在此,华清池内仍完好的保留着当年蒋介石行辕旧址五间厅。
1936年12月12日凌晨4时许,张、杨带兵对华清池形成包抄之势,酣睡中的蒋介石突闻枪响,仓惶在两名侍卫搀扶下从华清池五间厅后窗逃跑。
蒋介石从华清池五间厅逃命于此,就藏匿于这虎斑石后的石洞中。
〈蒋介石藏身处〉顺着锁链再向上爬10米的一个石缝,就是当年蒋委员长藏身的地方。
民国时期1946年3月,胡宗南为纪念蒋介石这避难之所,在这里建亭纪念,名为“正气亭”,新中国成立后改名“捉蒋亭”,在1986年西安事变50周年前夕,易名“兵谏亭”。
从华清池出来,在等车时,听说在不远处,新开了个秦始皇兵马俑的地方。经打听,有去那的小客车,随机乘车去也。车行了一会,买票的指着路旁的一座土包说,那就是秦始皇陵。
秦始皇的陵墓,在他13岁刚即位时,就下令为其修建陵墓。修建时间长达37年之久,分为内外两城,内城方形,外城长方形。陵园南部是墓葬区,今墓冢为四方锥形,底部南北长515米,东西宽485米,高55米。
车又开了一会,右转后驶向兵马俑博物馆,在门前广场停下。一个硕大的半圆形屋顶建筑呈现在面前。进馆还是要买票的(门票价格忘了,但比如今那是便宜多了),当时在馆内只准看,不准拍照的。
兵马俑博物馆位于西安临潼区秦始皇陵东1.5公里处,地处西安市以东30余公里的骊山北麓。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从葬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1974年3月,陕西临潼县的村民在秦始皇陵东1.5公里处打井时,意外地发现了许多碎陶人,经考古工作者探测,这是一个长方形的秦代兵马俑坑。按照被发现的时间,它们分别定名为一、二、三号坑。这一发现震惊中外,1975年国务院批准在一号坑原址上建一座占地16000平方米的博物馆,并于1979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
一号坑兵马俑按实战军阵排列,俑坑的东端是一个长廊,站着三排面向东的战袍武士俑,每排70件,共210件,手持弓弩,他们是一号坑军阵的前锋部队。长廊的东边有一排面向南的武士俑,是右翼,北边有一排面向北的武士俑,是左翼。两头有一列面向西的武士俑,是后卫,他们手持弓弩等远射兵器,担任着整个军阵的警戒任务。在11个坑道里列着38路面向东的纵队,每路中间都排列着驷马战车,陶俑全部身披铠甲、手执长兵器,他们是一号坑主力部队。
只有身临奇境才会感悟到场面壮观,气魄宏大,古人的才能与智慧。无愧于世界第八大奇迹。
秦峰机械厂 <wbr>- <wbr>我曾经去过的地方(6) 走出展厅,来到卖纪念品柜台前,买了上面这张兵马俑参观简介及一枚椭圆梅花形红色纪念章,内有“秦俑”两字,可惜这两年弄丢了。
在乘车返回西安市区的途中,路过半坡遗址,由于当日回来时间已晚而没能参观,今日想来甚感遗憾。
半坡遗址位于西安市东面的半坡村,是一个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距今已有6000多年历史,属于仰韶文化。
第二天上午去位于南门的西安碑林博物馆,想看看被誉为“中国最大的石质书库”。沿着东大街走到鼓楼,环视着这座始建于明朝,经过清朝重修的古建筑。
秦峰机械厂 <wbr>- <wbr>我曾经去过的地方(6)
而后顺着南大街溜达到碑林。不巧当日博物馆休息,没能得以观看,甚憾。
在南门外边闲逛时,见到父子两个拉着一个平板车,在吆喝着卖柿子,走过去一看,啊,是一种小柿子。记得在新闻电影中看到,当年西哈努克来西安时,吃得就是这种小柿子。
秦峰机械厂 <wbr>- <wbr>我曾经去过的地方(6)
这种柿子,是临潼特产,叫火晶柿子。个头不大,皮特薄,类似于今天我们常吃的小西红柿。卖价一毛钱一个,买了两个,吃到嘴里,那是相当的甜。柿子是老人家自家树上摘得,人家卖的都是熟透的,用手拿,劲略大点就会破裂,要带回天津给家人尝尝鲜,可难了。随后向卖柿子的老人家讲明缘由,能不能第二天给我挑点硬些的便于携带,老人家答应后,说定明天下午还在此见。
当时西安城墙可以上去游览,漫步在城墙上,领略着古城的风韵。
秦峰机械厂 <wbr>- <wbr>我曾经去过的地方(6)
在一个大殿里有古铜镜展览。
秦峰机械厂 <wbr>- <wbr>我曾经去过的地方(6)
这些古铜镜虽年代久远,但镜面依旧可清楚照见人得面容。
第三天下午,按照头天的约定,带上了随身的铝饭盒,去买火晶柿子。卖柿子的父子已经仍旧在原处叫卖着。老人家将事先准备好的略硬一些的柿子,一个个码放在饭盒里,装了整一盒。付完钱,道谢后,返回饭店。
第四天早上,收拾好行李,直奔火车站,列车准时从西安站开出了。在车上将盛火晶柿子的饭盒盖打开,将装有在沙河坎买桔子的包敞开口,由于车上热,以防把它们捂坏了。一路顺利,第二天早上5点到达北京。出站后立即买了到天津的车票。
到家时,父母上班还走了,见到带回来的油、江米、木耳……十分高兴,这些东西在当时可还是紧缺物品。小妹坐在床上搂着桔子,吃着柿子……看见他们如此高兴,一路的累意荡然无存……
2001年的春节前有幸又去了次西安,游了大雁塔,瞻仰八路军办事处。西安这一古老的城市,可游可看的还有很多地方,有机会还是要去的。
1.《【西乡写景作文400字小学四年级】36年前西乡——我去过的地方》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西乡写景作文400字小学四年级】36年前西乡——我去过的地方》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846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