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江湾镇低院小学
2015年4月13日上午,与爱心衣柜工作人员、南昌益路阳光的志愿者及吴元贤志愿者协会志愿者一起来到美丽油菜花的故乡3354吴元来给孩子们送新衣服。离开婺源县,在汽车陡峭的山路上盘旋了一个小时后,我们到达了江湾镇济源小学,举行了为期两天的婺源旅行。
济源小学距离婺源县江湾镇最远的村庄很小,海拔近公里,山路崎岖。村子附近没有企业,交通和网络不方便,耕种刀和火种的日子过去了,收入靠种植粮食和喂猪勉强维持生计,没有其他经济来源。天气晴朗的时候,走在崎岖的山路上,孩子们满身灰尘,汗流浃背。下雨天孩子们在教室里湿透发抖,由于家庭贫困,很多孩子没有自己的新衣服。
位于山深处的这所小学共有3年级、1名教师、17名学生、8名学龄前学生、3名一年级学生、4名二年级学生和2名三年级学生。没有校门,没有操场,只有一个教室的学校,17名其他年级的学生在这个教室里一起上课。女代理教师像水原的山水一样安静、内秀。孩子们都很害羞,教室里很安静。
4月13日,江湾镇大溪小学
上午我们去的第二所学校是大溪小学。大溪小学距离县城约60公里,是婺源县江湾镇大川村最偏僻的村庄,学校要绕山路进去。大溪村民的主要收入也要种粮喂猪鸡,其他经济来源要外出务工,要走出大山去远方。有时间,有机会的时候,农民可以出去打工短时间,出去的话,孩子们只能在家跟着爷爷奶奶。冬天和雨天的话,孩子们上学经常会淋湿,加上山风大,早晚温差也大,各方面的条件也比较困难,山区的孩子们读书很辛苦。一名男代理教师在同一教室教授15名不同年龄段的儿童、6名学前儿童、4名一年级学生、2名二年级学生、3年级学生。孩子读四年级的时候要去大川小学学习。
幼儿园班的香是可爱的女孩,她甜美可爱的笑容可以融化所有看到她的人。赵老师剥下一块糖放进她的嘴里,小糖果塞满她胖乎乎的小嘴巴时,它很可爱!真希望有个爱的衣柜。有了这份爱,孩子们的世界会变得更加温暖,也会有更多的笑容。(莎士比亚)。
4月13日,段新祥茶坑小学
="https://p9.toutiaoimg.com/large/2946/5451723101?from=article.detail&_iz=31825&index=10" width="600" height="403"/>匆匆吃过午饭,离开江湾镇,前往段莘乡茶坑小学。茶坑村地处偏僻,距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距县城70公里。村庄建在一条狭长的山谷中,田地缺乏,村民只好随山开垦梯田进行耕作,田地面积小,但劳动量极大,而且产量不高。村民生活普遍比较困难,村中常年缺水。
茶坑小学校舍是一幢两层的土木结构的房子,因年久失修,已成危房。校点布局调整以后,离茶坑村几公里的大秋岭小学要被撤掉,那里的孩子以后都得步行来茶坑小学读书,所以决定在原址拆掉重建。孩子们上学要途经山谷和田畈,湿气重,山风冷 ,到了冬天很多孩子都容易生冻疮,若遇雨雪天衣服湿了会冻得发抖,让人看了非常心疼。
学生总数22人,学前班7人,一年级10人,二年级5人。代课教师男1名。1间教室。 茶坑小学的旧校舍已经开始翻建,老师带着22个孩子在从村民家借来的一间屋子里上课。这间临时的教室摆满了孩子们的课桌和椅子,孩子们挤在一起显得非常局促。
三月份志愿者为茶坑小学申请冲锋衣时,茶坑小学只有19名孩子,因此也只申请到了19套冲锋衣,但后来又有3个孩子进入学前班。为了安抚这3个孩子,婺源县志愿者协会的阿贵老师事先准备了3辆玩具小汽车送给了这3个孩子。阿贵的举动令人感动,做公益,要照顾到每个服务对象的情绪,感谢细致周到的阿贵老师。在离开之前,乔老师向孩子们承诺,回北京之后会为这3个孩子每人也申请一套防风保暖的冲锋衣,孩子们开心的笑了。
4月13日,段莘乡晓庄小学
“若要盼得吆红军来,岭上开遍吆映山红……”四月的映山红开得妖娆而灿烂,一簇一簇的映山红点缀着秀美的五龙山,让这座山青翠的山有了灵动的色彩,美妙极了。我们暂时忘记奔波的疲劳,忘记了山路的险峻,不知不觉中就来到了地处婺源县段莘乡最偏僻的山区中的晓庄村。这是我们4月13日发新衣行程的最后一所学校——晓庄小学。
上山的公路弯多路陡,交通很不便。原来晓庄村里人多地少,后来县政府在此处修建了晓庄水库,征用了一些田地,生产资料就更少了。虽说有水库,但是剩下的田都是山田,经常因干旱欠收。村民进出大山比较困难,因为生活都比较紧张,很少给孩子们添置新衣,穷人家孩子好点的衣服都是亲友们送的。
晓庄小学坐落在水库边,是破旧的平房,学生总数22人,学前班4人,一年级8人,二年级10人。男公办教师1名。留守儿童大概有一半多,贫困生将近一半。
校舍比较简陋,门窗的密封性也不好,不时有冷风从门缝、窗缝吹进来,冻得我们瑟瑟发抖。现在已经是四月花开季节,很难想象孩子们是怎样在这样简陋的教室里度过寒冬腊月的。
让我们印象最深的晓庄小学的孩子都非常节约,铅笔用到几乎握不住的程度还舍不得丢掉,橡皮更是像黄豆粒大小了还在继续使用。因为小学坐落在水库边,与我们同来的江西蓝豹救援队的吕理事长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安全教育课。下午四点,我们与孩子们依依惜别,结束了4月13日的发放工作。
4月14日,浙源中心小学庐坑岭教学点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婺源庐坑岭小学。浙源中心小学的齐校长带我们前往庐坑岭小学,一路上齐校长如数家珍,向我们介绍起庐坑岭小学。他说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不能算是一所学校,而只是浙源小学下属的一个教学点。
庐坑岭地处偏僻,土地贫瘠,老百姓依靠种地为生。年轻一代则通过外出打工补贴家用,而外出打工的男人在打工中结识了同龄女子结婚生子,所以村子里很多家庭都是外地媳妇,许多外来媳妇回来后无法忍受家庭的贫困,选择离婚或是离家,使得这所35人的学校有80%的孩子都没有妈妈。
2名年轻的女代课老师是附近的村民,也是在齐校长苦口婆心的劝说下才留下来的。这2名女代课老师担负着从学前班到三年级所有的教学任务,校长无奈地说,如果其中1名老师离开学校,这所小学就不能继续开办下去。乡村教师的极度缺乏是这次江西之行感受最深的。
四十多分钟的山路,终于在路的尽头看见了这所小学。崭新的教学楼让我们有点吃惊,仔细了解后得知又是这位校长去年给浙源很多教学点申请到国家配套项目,改善教学点环境,庐坑岭有幸申请到了这个项目,才有了现在的教学楼。
虽然大部分孩子没有妈妈,但孩子们看起来都很活泼快乐,见到我们一点也不认生。穿上新衣服后就叽叽喳喳的在院子里跑着闹着,在这群孩子中,一个穿黄色棉衣的小男孩引起了我的注意。不同于别的孩子,他羞涩,安静,黄色的棉衣上布满了长长短短手工缝补的痕迹。
齐校长后来跟我们介绍了这个孩子的情况:这个孩子叫査家乐,目前在读学前班。在小家乐出生还没满月的时候,家中失火,父亲不幸去世。家乐的母亲是云南人,不忍重负,撇下刚出生不久的小家乐和姐姐离家出走,至今未回。姐弟俩目前由爷爷奶奶抚养。家中唯一的经济来源只靠爷爷在县城打零工,如果找不到事情做就很难维持生计。
小家乐的身世很让人同情,当我们给家乐换上新衣服时,他冲着我们的镜头甜甜地笑了。带着这略带羞涩的,甜甜的笑容,橱子结束了与江西孩子们在这四月花开季节的相约。再见婺源,再见,江西……
————————————
选自/本刊邮箱来稿
摄影/赣青MOJO万杰(南昌理工学院学生)
撰文/爱心衣橱
编辑/王光忠
1.《【作文校园温岭大溪小学的铅笔广场】爱情的衣柜进入吴元山深处,没有妈妈的孩子那么多。》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作文校园温岭大溪小学的铅笔广场】爱情的衣柜进入吴元山深处,没有妈妈的孩子那么多。》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856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