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努力的苦读,把你的实力全部发挥,所有关爱着你的人,都会为你祝福、祈祷,努力备考,相信你会考出满意的成绩,考入理想院校!以下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2017自学考试《中医学基础(一)》高效试题及答案》 供您查阅。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在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答案)

  1.古代哲学精气概念的产生是源于:

  A.水地说 B.五材说 C.元气说 D.五方说E.人体之精说

  2.因情志刺激,突然出现下焦胀满,甚至小便失禁。此因:

  A 恐则气下B 悲则气消C 惊则气乱 D 喜则气缓 E 怒则气上

  3.痰与饮的主要区别是:

  A 热者为痰,寒者为饮。

  B 得阳气煎熬而成者为痰,受阴气凝聚而成者为饮。

  C 浓度较大,较粘稠者为痰;浓度较小,较清稀者为饮。

  D 色黄者为痰,色白者为饮。

  E 以上都不是。

  4.在温病学方面,创立以“三焦为核心”的辨证论治方法的医家是:

  A朱丹溪 B吴鞠通 C吴又可 D刘完素 E薛生白

  5.与语言、声音、呼吸的强弱有关的是:

  A营气 B卫气C宗气 D元气 E谷气

  6.下列不属于津液的排泄途径是:

  A汗B尿 C粪D呕吐物 E呼气

  7.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脾为:

  A阴中之阴B阴中之阳 C阴中之至阴 D阳中之阴 E阳中之阳

  8.“肝火犯肺”是属于:

  A子病犯母 B相克 C相乘D相侮 E母病及子

  9.与情志抑郁最为关联的是:

  A心神不足 B髓海空虚 C肝失疏泄 D肝升太过 E神不守舍

  10.肾在液为:

  A涎 B唾 C尿 D泪 E涕

  11. “泻南补北”法适用于:

  A肾阴虚而肝阳亢 B肾阴虚而相火动 C肾阴虚而心火旺

  D心阴虚而心阳亢 E以上均不是

  12.下列不是津所布散的主要部位的是:

  A皮肤 B孔窍C肌肉D关节 E血脉

  13.易使人出现各种血证的是:

  A 风邪 B 暑邪C 燥邪 D 火邪 E 寒邪

  14.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

  A.上午B.下午 C.前半夜 D.后半夜 E.以上都不是

  15.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适用于:

  A.实寒证 B.实热证 C.虚寒证 D.虚热证 E.阴阳两虚证
  16.在五行生克关系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木克土 B.火生土 C.金生水 D.金克木 E.水克木

  17.在阴阳失调病机中,阳偏衰以哪脏为根本:

  A心 B肝 C 脾 D肺 E肾

  18.“一源三歧”的三条经脉是:

  A冲、任、带 B任、督、带 C冲、任、督 D督、冲、带

  E督、冲、跷

  19.少阳经在头部经过的部位是:

  A头后部 B侧头部 C头顶部 D前额部 E全头部

  20.脾之华在:

  A毛 B唇 C发 D 面 E爪

  21.“血之府”是指:

  A心 B肝C脉D冲脉E任脉

  22.与呼吸关系最密切的两脏是:

  A肺与心 B肺与肝 C脾与肺 D肺与肾E心与肾

  23.被称为“水谷之海”的是:

  A脾 B小肠C胃D大肠 E三焦

  24.下面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的是:

  A饮食 B六淫 C七情 D瘀血 E疫疠

  25. “用热远热,用寒远寒”是指治疗用药应注意:

  A因人制宜 B因时制宜 C因地制宜 D治标E以上均不是

  26.内湿的产生与哪一脏的关系最为密切:

  A 肾B肝 C肺 D心 E脾

  27.胃与小肠上口相接处为:

  A贲门 B阑门 C魄门 D幽门 E吸门

  28.《素问·水热穴论》称“胃之关”是:

  A肾B脾C肺 D膀胱E三焦

  29.“大实有羸状”的病机应属于:

  A虚中夹实B真虚假实 C真实假虚 D虚实夹杂 E虚证

  30.“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属于:

  A反治 B正治 C治标 D标本兼顾 E以上都不是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在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出2至5个答案)

  1.属于“金元四大家”的是:

  A刘完素 B朱丹溪 C李东垣 D张景岳 E张从正

  2.“土爰稼穑”是指土具有:

  A生化作用 B滋润作用 C承载作用 D收敛作用 E受纳作用

  3.根据《素问·五运行大论》观点,五行中某一行之气太过,则:

  A制其所胜B侮所不胜 C已所不胜轻则侮之 D五行相克E已所不胜侮而乘之

  4.阴阳偏盛的治疗原则是:

  A.补其不足 B.损其有余 C.虚则补之D.实则泻之 E.损者益之

  5.过劳包括:

  A 劳力过度 B 劳神过度 C 房劳过度D 安逸过度 E 饮酒过度

  6.胆又称为:

  A 中精之府 B 孤府 C 清净之府 D 中正之官 E 元神之府

  7.营气的生理功能:

  A化生血液 B调控体温 C温煦脏腑 D抗御外邪 E营养全身

  8.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是:

  A致病广泛,变化多端 B直接影响内脏 C发为情志病证

  D影响脏腑气机 E七情变化影响病情

  9.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

  A主动 B收引 C凝滞 D重浊 E为阴邪,易伤阳气

  10.气虚可进一步导致:

  A 血虚B 血瘀 C 出血 D 水停E 津泄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阴阳偏胜,主要是指“邪气盛则实”的实证。

  2.五行中,土为木之所不胜,金为木之所胜。

  3.张从正倡“相火论”,用药以寒凉为主,后世称之为“寒凉派”。

  4.脾属阴土,故喜润而恶燥;胃属阳土,故喜燥而恶湿。

  5.“益火补土法”,目前临床上多指温心阳以补脾阳的一种方法。

  6.寒性收引,指寒邪伤人可使气机收敛,腠理、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

  7.“重阳必阴,重阴必阳”,即是阳损及阴,阴损及阳的一种病理改变。

  8.临床见肌肉消瘦、四肢运动无力,主要责之于肝气血不足。

  9.“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其原理在于膀胱能贮尿排尿。

  10.六淫致病,易合邪伤人,多自肌表、口鼻而侵入。
  四、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阴阳:是对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它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概括。它既标示相互对立的事物和现象,又可标示同一事物内部对立着的两个方面。

  2.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

  3.格阳:又称阴盛格阳。指阳气极端虚弱,阳不制阴,偏盛之阴盘踞于内,逼迫衰极之阳浮越于外,使阴阳不相维系,相互格拒的一种病理状态。

  4.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

  5.通因通用:指用具有通利作用的药物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实证。

  五、简答题(每题4分,共12分)

  1.营气和卫气有何异同?

  答:同:都来源于水谷精微,均由脾胃所化生。

  异:营气性质精纯,富有营养,卫气性质剽疾滑利,易于流行;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属阴,卫属阳。营气有化生血液和营气全身的功能,卫气有防卫、温养和调控腠理的功能。

  2.肺主宣发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1)呼出体内浊气。(2)将脾转输来的津液和水谷精微上输头面诸窍,外达皮毛肌腠;(3)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并控制和调节其排泄。

  3.如何理解“风性善行而数变”?

  答:①善行,是指风邪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性。如行痹的关节的

  疼痛游走不定。

  ②数变,是指风邪致病具有变幻无常,发病迅速的特性。如风疹发病时此起彼伏,发无定处等。

  六.论述题(每题6分,共18分)

  1.试述脾与胃的关系。

  答:(1)同居中焦,通过经脉的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

  (2)共司水谷的消化、吸收和转输。

  ①胃主受纳,脾主运化,纳运协调。

  ②胃主通降,脾主升清,升降相因。

  ③胃为腑,属阳土,性喜润而恶燥;脾为脏,属阴土,性喜燥而恶湿。燥湿相济。

  (3)病理上相互影响:脾为湿困,运化失职,清气不升,可影响胃的受纳与和降,出现食少,呕吐、恶心、脘腹胀满。反之,饮食不节,食滞胃脘,胃失和降,亦可影响脾的升清与运化,出现腹胀、泄泻等症。

  2."如何理解“津血同源”和“血汗同源”?有何临床意义?

  答:津液与血液,都源于水谷精微所化生。同时,津液能变化为血液,血液也可以变化为津液,二者互相转化。故曰“津血同源”。津血同源,而汗为津液所化,汗出过多则伤津液,津液伤损则血液必虚,故曰“血汗同源”。临床意义:如临床上病人失血过多时,脉外之津液大量渗入于脉内,则形成口渴、尿少、皮肤干燥等津液不足之症,因此,对于失血和血虚的病人,不宜用汗法。故《灵枢·营卫生会篇》有“夺血者无汗 ”,《伤寒论》有“衄家不可发汗”和“亡血家不可发汗”之诫。若津液大量损耗时,不仅渗入脉内之津液不足,甚至脉内之津液亦可渗出于脉外,形成血脉空虚、津枯血燥和津亏血瘀等病变。因此对于多汗夺津或津液大亏的患者,不可轻易地使用破血,逐血之峻剂。故《灵枢·营卫生会篇》有“夺汗者无血”的告诫。"

  3.试述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答: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有以下四点:

  1、湿性重浊。重,即沉重、重着之意,湿为水类,有一定的重量,所以湿邪致病,多有沉重重着的感觉。如头重如裹,周身困重,四肢酸沉等,浊,即秽浊,指湿邪为病,可使分泌物、排泄物增多而秽浊不清。如湿病面垢多眵,下痢粘液脓血,小便浑浊妇女带下过多等。

  2、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性类水,故为阴邪。水湿之邪重

  着粘滞,侵入人体,留滞不化,易滞留于脏腑经络,阻遏气机的升降。脏腑经络阻滞,气机不畅,故常见到胸闷脘痞、胀满等症状。外感湿邪,最易损伤或阻遏脾阳,导致脾阳不振,水湿内停,易见腹泻,水肿等症状。

  3、湿性粘滞。粘滞。即粘腻阻滞之意,湿邪犯人,其粘滞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指分泌物或排泄物多表现为涩滞不爽,如大便里急后重,小便涩滞不畅等;二是指湿邪为病多缠绵难愈,病程长,易反复等。

  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湿邪为病,多见于下部的症状,如下痢、带下、淋浊、下肢水肿等。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 A 2 A 3C 4B 5C 6D 7C8D9C 10B11C 12D 13D 14D 15C 16E 17E 18C 19B 20B21C 22D 23C 24D 25B 26E 27D 28A 29C 30B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ABCE 2 ACE 3 AB 4 BD 5 ABC

  6 ACD 7 AE 8 BCDE9 BCE10 ABCDE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 √2 ×3×4× 5× 6√7× 8×9× 10√

1.《 2017自学考试《中医学基础》高效试题及答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 2017自学考试《中医学基础》高效试题及答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85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