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国际政治舞台上亲切的一幕。

10月1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了视频会议。在过去的十多年里,这两个人分别培养了世界第二和第四大经济体的领导人,并进行过数十次面对面交流或隔空通话,这次会面注定是特别的。(大卫亚设)。

上月底,德国举行了联邦众议院选举。媒体评论说,没有执政16年的默克尔参选,德国即将进入“后默克尔时代”。

这次看,山高水长。

视频、习近平与德国总理视频会议

互相认识

在这次会晤中,习近平回忆了2009年访问德国期间与默克尔的会面。

默克尔于2005年11月就任德国第一位女总理,51岁的她成为该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理。

12年前,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接受默克尔邀请,首次访问德国。这次访问的时间相当有独创性。当时,以默克尔为首的联盟党在大选中刚刚获胜后,首次连任德国总理。

2009年10月12日,习近平在默克尔举行了首次会谈。他首先对登船表示祝贺,并谈到了特别的一天,即——前一天的10月11日。正是中德建交37周年纪念日。

第二天,10月13日,默克尔特别旅行陪同习近平参加了第61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开幕式。

中国是2009年第61届法兰克福书展主宾国,是场外巨大的宣传支柱。(数据映射)

主宾国主题馆中,10厘米正方形的活字排列在中央。(数据映射)

可能是巧合。12年后的同一天,习近平主席与担任总理16年、第四个任期即将卸任的默克尔举行了视频会晤。

习主席说,中国人讲义气,我们不会忘记老朋友,中国的大门随时向你敞开。

默克尔总理回答说,十多年来所有交往的记忆都是新的。

在这次会晤中,习近平主席谈到了孟子的名句——。“人是认识的,但可贵的人在心里。”他说,这句话是对我们多年来深交的良好解释,也是过去16年中中德关系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经验。

与独家视频、习近平、默克尔视频见面:中国人的沉重定义,中国的大门随时敞开

因为分开很难,所以互相认识很贵。

是默克尔物理学博士。2013年9月,G20圣彼得堡峰会期间,习近平总理会见了默克尔总理,并说他是物理学博士。我在《牛顿力学三定律》中联想到如何更好地推动中德关系的发展。一是牢牢把握中德合作的“惯性”,二是通过深化务实合作提高中德关系的“加速”,三是减少两国关系的发展。

2021年10月13日北京人民大会堂,视频会晤现场的中德两国国旗。(本台中央广播记者石胜拍摄)

尊重

作为欧洲“发动机”和“稳定主播”的领导人,默克尔们想了解中国,正在努力阅读中国。

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首次以中国国家主席的身份访问德国。他在《法兰克福汇报》发表的签名文章中说:“友谊是建立在尊重、信任和包容的基础上的,国家交流也是如此。”当前,全面深化中德关系需要的不是利益和共同目标,而是勇气、心和视野。" "

默克尔对此深表同意。她在与习主席的会谈中表示,德国方面理解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面临的各种挑战,“知道中国不能适用德国的标准”。

2017年7月,习主席再次访问德国,默克尔总统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说:

“在漫长历史长河中思考问题,这是中国的伟大传统。”她还多次表示,我们应该尊重中国,它走的是一条不同于西方的道路。

△2006年5月,默克尔首次访华,在上海参观并乘坐磁浮列车前往机场。当时磁浮技术是中德技术合作的新领域。(图/视觉中国)

尊重,一直是中德交往的关键词。

2014年3月访问德国时,习近平主席归纳了中德关系保持持续稳定发展的三点原因,排在第一的是,不断增进相互了解和政治互信,始终尊重对方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这是关键。

一个多月前,今年9月10日晚,习近平在同默克尔通话时说,中德关系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就,根本原因在于双方相互尊重、求同存异,注重合作共赢,推动优势互补。

共赢

近年来,中德领导人保持了高频次的互动交流,这一现象在国际政坛并不多见。

有一组数字:默克尔担任德国总理16年以来,先后12次访问中国。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与默克尔先后6次通电话。去年以来,两位领导人先后4次共同出席中德欧、中法德、中德法欧领导人视频会晤或视频峰会。

习主席评价,这种频密高效交流“为中德、中欧关系发展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

△德国北部的汉堡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也是中欧班列的重要枢纽。(图/视觉中国)

上次通电话,默克尔表示,近年来德中、欧中关系发展有很多值得总结之处。

这次视频会晤,习主席总结出了一条鲜明经验——

中德本着互利合作精神,发挥两国经济互补性,实现了共赢。这证明,国与国之间完全可以避免零和博弈,实现互利共赢,这是中德关系应该牢牢把握的主基调。

德国是一个以制造业闻名的外向型经济国家。中国市场与德国技术互补,中国速度与德国质量联手,这种共赢不仅推动了中德两国的自身发展,也为世界经济作出了极大贡献。

△2021年9月28日,中欧班列“上海号”成功首发,目的地是德国汉堡。该趟班列主要装载服装鞋帽、玻璃器皿、汽车配件、精密仪器等外贸货物。(图/视觉中国)

默克尔深知,不仅德国在经济领域需要与中国合作,而且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单边主义等全球挑战时,德国、欧盟和整个国际社会也都需要与中国合作。

习近平强调,中德两国要做合作共赢的示范者、中欧关系的引领者、新型国际关系的推动者、超越意识形态差异的合作者。这应当是双方下阶段推进两国关系共同努力的方向。

方向

中德关系在中欧关系中发挥着“领头羊”和“稳定器”的作用。

10月13日,在与默克尔总理的视频会晤中,习主席指出,双方应该从更广阔维度看待中欧关系,客观全面地相互认知,理性平和、建设性地处理差异分歧。希望欧方坚持独立自主,真正维护欧盟自身利益和国际社会团结,共同致力于解决和平与发展的世纪难题。

要坚持独立自主,不要被带偏了节奏,这是对于欧洲未来发展的箴言。

△2014年7月,默克尔总理曾专程到访四川成都。这是她正在观摩大厨做宫保鸡丁,对川菜表现出巨大热情。(资料图)

今年4月7日,习主席在应约同默克尔总理通电话时说,中国发展对欧盟是机遇,希望欧盟独立作出正确判断,真正实现战略自主。

三个月后,习主席在中法德领导人视频峰会上再次强调,希望欧方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多积极作用,真正体现战略自主。

在10月13日的视频会晤中,默克尔重申,我一贯主张,欧盟应独立自主地发展同中国的关系。

△2021年9月6日,德国慕尼黑,“中国制造”新能源概念车型亮相首届慕尼黑车展。(图/视觉中国)

汽车,是德国的支柱产业,也是中德合作的重要领域。

习近平主席在与默克尔总理会谈时曾以汽车为喻:发展中德关系,好比驾驶一辆汽车,必须看得远,才能安全和顺利。只要我们双方充实燃料,握好方向盘,中德合作之车一定能既跑得快,又开得稳,驶向光明的未来。

明年是中德建交50周年。在这次特殊的视频会晤中,习主席说,双方关系发展何去何从,保持正确方向至关重要。

△2021年9月3日,以“开创未来”为主题的第17届柏林灯光节开幕,约70处地标建筑被光影点亮。这是柏林夏洛滕堡宫。(图/视觉中国)

两年多前,在一个主场外交活动现场,习主席曾经这样感言:“在当今世界行走,恰似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作为各国领导人,我们没有退却的理由,只有前进的选项。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口,愿我们都能不负使命、不负时代。”

这是大国领袖的胸怀与担当。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回忆默克尔对华交往:能感觉到你对中国的兴趣

监制丨申勇

主笔丨龚雪辉 郁振一

视觉丨陈括 张晶

编辑丨王从越 于明立

1.《【写合作的名言警句】市政新闻通过特别的视频会议,为习近平“老朋友”讲述了这句中国名言》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写合作的名言警句】市政新闻通过特别的视频会议,为习近平“老朋友”讲述了这句中国名言》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865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