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恢复扬州大学的“课堂意识”?
(河南省第九师团联盟2019-2020学年下学期高三月份联考)
[写作问题]
请阅读下面的资料,并根据需要写文章。
中国江苏网2月22日消息“上课!“站起来!老师你好!“”学生们好!“昨天,扬州大学迎来了新学期的第一堂课,推出了最熟悉和陌生的“上课仪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大学作为传播、研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之一,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提议从开学第一课开始恢复课堂礼仪的“新鲜”事情引起了师生们的热议。
某报纸对此展开了征文活动:“扬州大学好像找回了‘课堂礼’。”作为读者,尚利这个名字被报社(统一名称《复兴时报》)“我看到扬州大学找回了《课堂礼》”,专栏编辑李明写了一封信,就这件“新鲜”的事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直接讲述自己的经历。
要求:自定义、明确的文体、自制题目、写一篇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抄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
[沈帝分析]
资料中引用的新闻事件是指,在古老而新鲜的话题——学校进行教育活动时,如何将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渗透到小活动、粗心的环节中,使之成为春风和雨、旷日持久、令人难忘的教育“武器”。
首先要正确理解“上课式”现象的内涵:
《上课礼》包含着尊重老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提倡礼仪教室其实只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小步,从上课到生活都要贯彻文明礼仪。
尊重教师、重视教学是传统美德,恢复“课堂礼”这种优良的文明礼仪,有助于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加强老师和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建立和请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上课礼》不是机械的形式,而是包含了尊重老师、重新教导的优良传统。大学教育应该是文明人和专业知识的全面教育。让学生重返课堂不仅是对教育的反思,也是对遗漏的调查,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重视行为文明的细节,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上课前互相问候,重新掌握“上课式”,是为了恢复美好的记忆,重新学习敬畏之心。(学习)。
第二,从文体上看,出席的报社专栏的讨论、立论、反驳论或讲述自己的故事都要有强烈的目标。同时,信的形式和用语要求也不能忽视。这实际上是调查应用文体的写作能力。
[参考书]
立足主题立意。
1.举行“上课仪式”,成为文明人。
2.宣扬传统文化,从“上课意识”开始。
礼仪小步,继承文化大步。
实施文明礼仪从“班级意识”开始。
5.弘扬传统文化必须现实。
僭越的宗旨:
1发扬传统文化,从我开始。(审议不明确,无法抓住对资料重点——的“上课式”的认识,属于编制构想)
2.让“上课礼”被风吹走。(无视任务指导方针的无形要求,违背尊师重教的传统,这是题主主义。)。
我爱老师,我更喜欢平等。(广义主题,有偷换概念的嫌疑是编制构想)
4.提倡礼仪教室,尊师重教。忽视集中在题目上的问题,理解错误。扬州大学恢复课堂礼仪并不是针对不尊重老师的问题,其出发点是传播、研究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5.恢复“上课式”,优化师生关系。(同一本书)
6.加强教师尊重教育,使“课堂式”的形式兼备。(同一本书)
[板文展览]
1.用礼貌的光芒照亮人才的道路
——我看到扬州大学恢复了“上课意识”。
因果逻辑,严谨有理。)。
敬爱的这位编辑:
你好!
最近扬州大学新学期上课时间出现了最熟悉、最陌生的上课方式,引起了热议。对此,我认为,重新掌握课堂仪式是教大学生尊敬老师,——不是重新掌握课堂仪式,而是重新掌握中华优秀的礼仪。我认为,通过优秀礼仪的回归,应该培养学生的精神,照亮他们的成才道路。(简单的引用资料、明确的观点、快速的提问!)。
中国是世界文明的故国,是世界著名的礼仪国家,自古以来,中华儿女就知道礼仪,知道孝道。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之间的交流减少了,礼仪也离我们远去了,大学生好像不用上课了,为什么不是文明越来越没有了呢?(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学生》)扬州大学恢复上课仪式,无疑是对大学的。
生注重尊师重道礼仪的最好教导,这定会使他们的成才之路更加光明。(对比历史与现实,指出文明的缺失,肯定重拾上课礼的意义。)学生注重上课礼仪,不仅是对老师和学业的尊重,更是一个在懂礼重礼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修养的过程。大学课堂,上课礼的重拾使学生明白要尊师重道;疫情期间,中小学生上网课也要穿校服,行上课礼,使学生懂得要热爱并正视学习;居家学习,学校云直播举行升旗仪式,这是教育学生要永保一颗赤诚爱国之心……由此看来,上课礼的重拾实则为优秀礼仪的重拾,而这正是滋养学生心灵,提升修养的法宝。(联系现实进行拓展,论述学生注重上课礼仪可以提升自身修养。)
从注重上课礼到重视礼仪,受益的不止是学生,更是整个国家。在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上,礼仪为传统文化的核心。荀子认为“国无礼而不宁”,孔子曾说“不学礼无以立”,那么,以重拾上课礼为代表的重拾礼仪就显得更加重要。学校教导学生重礼仪,培养出修养好、素质高的一代青年,进而为国家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促进中华民族的复兴。(深入分析,重视礼仪对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意义。)
反观当下,很多中学生礼仪观念淡薄,行为举止不雅,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他们应做的是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能力与修养,日后为国家出力;而不应该是满口脏话,不尊敬师长:因此礼仪的重拾刻不容缓!(联系中学生礼仪观念淡薄的社会现实,指出重拾礼仪的紧迫性。)
我是一名高三生,更是一位中国青年。在我看来,以重拾上课礼为起点,进而加强礼仪教育,于学生可提升修养,于国家可稳固发展,则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可计日而待也!(总结全文,深化观点。)
此致
敬礼!
投稿人:尚理 2020年4月3日
2. 重拾“上课礼” 传承优良美德
(语文匠精评:旗帜鲜明,直说话题。)
肖嘉泽
亲爱的李明编辑:
您好!
我是“上课礼”专栏的读者尚理,在了解到扬州大学重拾“上课礼”后,我感触颇深。对于重拾“上课礼”这一做法,我认为是十分必要的,我们要提倡尊师重教,传承优良美德。
最熟悉的陌生人,这是当代学子对于“上课礼”的看法,甚至还有部分学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上课礼”,这又是何其可悲!“上课礼”,顾名思义,是学生与老师在上课前进行的礼仪,不仅包含着师生之间厚重的感情,同时也承载着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语文匠精评:简析“上课礼”承载的教育意义和文化意义。)
在我们的童年记忆中,一堂课的开始便是学生主动起立向老师问好;而如今,很多中小学却以各种无关紧要的理由不履行“上课礼”,一些大中专院校甚至弃“上课礼”如敝履,认为那是典型的形式主义。所以,此时扬州大学重拾“上课礼”,不仅可以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同时也真正让“大学作为传播、研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之一”这句话落到了实处。(语文匠精评:依次举出当下中小学、大中专院校等上课礼的缺席、敷衍,反例批评负面现象;认同扬州大学复归初心的良好教学方式。)
古语云:“不学礼,无以立。”注重礼节自古便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上课礼”作为一个学子求学中的重要礼节而备受重视。宋濂曾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回忆到: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由此可见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由来已久。所以,重拾“上课礼”,不仅能提升学生对老师的尊重,让他们珍惜师生共同交流学习的机会,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在潜移默化间使学生强化礼仪修养,提升自身素质。(语文匠精评:引用名言和古代经典故事,从时间的纬度来证明“上课礼”的历史依据和时代内涵;并因果论证,关联词严密论述“上课礼”在师生情感交流、学习效率、礼仪修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从另一方面来看,“上课礼”被置之不理、被人轻视的原因源于人们认为它是形式主义,本质上来说是社会尊师重教观念的淡薄;扬州大学重拾“上课礼”的做法恰逢其时,让本应正常而正确的事重新发生,可谓是意义深远。重拾“上课礼”,从更深层意义上来看,是想让学生们重拾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敬畏传统礼仪。从浅层意义上来讲,是对我们当前社会部分媒体热衷于报道师生关系的负面新闻,以增加流量来吸引人们眼球的辛辣批判,是对社会上贬师伤师等不良风气乃至家长殴师、学生弑师等恶性事件的有力回应。所以,重拾“上课礼”,传承优良美德,敬畏传统礼仪,这一行动不仅应该在课堂上发生,不仅只应在大学校园中出现,更应该延伸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更应该在社会中重现尊师重教的风尚。(语文匠精评:追溯剖析淡薄礼仪的本质原因,并从深层、浅面两个角度来高度评价其深远意义,提倡尊师重教,切合主旨,逻辑关系水到渠成。)
屈子曾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重拾“上课礼”,让“上课礼”不再是“新鲜”事,从而完成传承优良美德、敬畏传统礼仪的大业,任重而道远。孔子也曾说过:“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也就是说君子广泛地学习文化知识,再用礼来加以约束,这样他们就不会离经叛道了。(语文匠精评:引用先贤的智慧语录,找到文化皈依的理论源头,增强习作的文化底蕴。)
让我们携手重拾“上课礼”,让美好的童年回忆再现,让美好的心田更加富足!(语文匠精评:排比句式、祈使语气,卒章显志,充满能量感和感染力;文章层次清晰,逻辑性强,在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来进行严谨说理的同时,着重回答了“是什么”,主次分明。)
此致
敬礼!
“上课礼”专栏读者:尚理 2020年X月X日
二、疫情无情人有情,温馨图片引深思
(2020重庆南开中学高三2月测试)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这是这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出现的一个画面:小患者军军经由杨惠琴医生用心治疗,康复出院时,军军向杨医生鞠躬致谢。
这张图片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作文。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解析】
作文材料给出的真实情境是“鞠躬致谢”,杨惠琴面对疫情蔓延的形势,用尽责的工作和全部的爱,赢得了患者的感激。材料通过患者深深的鞠躬,彰显医者仁心、患者至上、不惧危险、勇于奉献的价值观,考生须以材料为基点展开思考和感悟,不得脱离“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这一特殊背景。
本材料体现了这样的价值观:疫情当前,敢于担当、无私奉献、全身心付出的劳动者能够赢得社会的尊重与感激。我们从杨惠琴身上看到的是无惧风险、热爱工作和无私奉献的正能量,因而在行文中对杨惠琴式的“最美逆行者”,及各条抗击疫情战线上的人们的褒扬是肯定要有的。
【写作思路】
考生可以从爱的传递角度,写为众人抱薪者,必为人民所铭记的主题;也可以从医者仁心的角度,来表达无惧被病毒感染的风险,冲锋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不畏生死,不讲条件,守护人民健康,无怨无悔的工作者之责任与精神;还可以从勇于担当的角度,写医护人员、志愿者等工作人员抗击疫情、勇于担责的精神。总之要写自己擅长且有话可说的内容。考生可以站在杨惠琴的角度写,也可站在患者的角度写,还可以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写。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疫情无情人有情。
2.致敬最美“逆行者”。
3.用爱守护,跨过荆棘。
4.用爱打赢这场新冠疫情攻坚战。
5.生命因无私奉献而高贵。
6.心有担当,穿越风雨,春暖花开。
偏题立意:
1.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生搬硬套,随意联系)
2.鞠躬。(只抓局部,忽视整体)
3.论新冠肺炎的预防措施。(忽略要求,跑题)
4.军军是怎样痊愈的?(忽视材料主干,胡乱联系)
【范文展示】
爱在左,情在右,“新冠”奈何
(语文匠精评:从左右的方位来摆放“爱”和“关切”,用文言词汇来创设古雅的写作氛围)
山西古交一中 张俊梅
这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出现了这样一个画面:小患者军军经由杨惠琴医生用心治疗,康复出院时,军军向杨医生鞠躬致谢。这张图片感动了无数人。泰戈尔说过:“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它定睛望着风暴却兀不为动;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语文匠精评:描述画面,简洁清晰;引述泰戈尔的诗句,用“灯塔”来比喻爱的指引和坚定,用“酒杯”来突出爱的醇香和动人,形象鲜明,具有文化的感召力。)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从当初的来势汹汹,到全国许多地方新增确诊病例连续几日为零,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人民在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中所创造的一个震惊世界的奇迹。正因为有无数像杨惠琴这样心有大爱、勇于奉献的医务人员和志愿者及各条战线的工作者们,才构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城墙,抵御新冠病毒的肆虐。他们带给我们的力量,如同一束强烈的光,为我们的社会带来无限的温暖与满满的感动。他们眼中有光,灵魂有香;心怀大爱,勇于担当。因为有许多这样心有家国的人,我们才能穿越风雨,迎来春暖花开。(语文匠精评:概括抗疫现实,点出杨慧琴的大爱情怀、奉献精神之可贵以及其在抵御新冠病毒时的灵魂感召力、品格担当力。)
其实,感动患者、感动社会的不仅仅是杨惠琴一人,而是一群人。(语文匠精评:用关联词完成过渡,从典型个人到普通一类。)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年初一接到组派医疗队驰援湖北的通知后,河南大学各附属医院的医护人员纷纷主动请缨。24小时内,52名医务人员集结完毕,整装待发。截至1月28日,共有30支医疗队、4130人到达湖北开展工作。无数医务工作者倾尽全力守护人民健康,摘掉口罩,鼻梁已被磨破,脸颊的勒痕清晰可见;脱掉防护服,汗水早已湿透衣背;年幼的孩子隔着防护栏探望几天没有回家的护士妈妈……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画面,定格了抗“疫”一线的医护工作者的执着坚守。是他们的默默守护、无私奉献,使更多的患者得到治疗。(语文匠精评:数字举例论证,详细真实;事例分布各个场景,充满画面感和冲击力。)
其实,向这些逆行者致敬的也不只是小患者一人。
湖北恩施利川的残疾菜农秦大安,先后两次自费购买了两千多斤新鲜蔬菜,骑着电动三轮车,从武汉东西湖区跋涉数十公里,将其送给援助湖北的外地医疗专家团队。秦大安是个普通的劳动者,他的生活不算宽裕,身体还有残疾,但他用最朴实的行动,为最美“逆行者”们送上自己的一份心意。(语文匠精评:从医患实例延展到社会各界人士,用普通人最平实的光辉来献上一份最真诚的感恩。)
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这些逆行者们用自己的爱和行动书写着人生最精彩的华章。爱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得穿花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挥,不觉悲凉!(语文匠精评:家国责任,苍生在胸,围绕题目的左右、爱、情来巧用“花”之比喻,一路逶迤,一篇真意。)
爱在左,情在右,“新冠”奈何!(语文匠精评:扣题收束,前后照应,首尾圆合。)
三、不学礼,无以立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二调)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论语》中说:“不学礼,无以立。”《荀子》里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二)我国是千年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今天,“讲文明,懂礼貌”是每个人耳熟能详的标语。然而在我们身边,时不时会出现这样一些现象:图书馆内随便占座;学校食堂买饭不排队;升国旗时交头接耳;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在公物上乱涂乱画;公共场合大声喧哗;随手丢弃垃圾……
上述材料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某中学将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假设你是该校学生会宣传部部长李明,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同学写一封倡议书。倡议大家“践行文明礼仪,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解析】
本题目为多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沿袭2019年全国卷I命制,着重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礼”这一话题。既延续了优良的传统,又重视考生的现实思考,引领考生对当代文明礼仪进行思考:为何要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遵守礼节?试题考查考生的思辨性,材料涉及由古到今对“礼”的认识和思考,切合考生实际,因此人人有感触,人人有话说。
多则材料作文考的是分析、综合能力。基本思路是求同存异,求异即分析,求同即综合。考生构思时要综合材料内容和含义作文,思考材料间的内在关联,确定出一个集中立意,展开议论。所给两则材料,(一)说明重视文明礼节的重要性,无论做人做事还是治国,都必须做到有礼可依、有礼必依、行礼必严、违礼必究,否则人民无法安定生存,做事难以成功,国家不得安宁。(二)“讲文明,懂礼貌”是每个人耳熟能详的标语,然而在我们身边却存在一些不讲文明礼仪的现象,说明外在行为与内心认识的不统一问题,只有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实现人格的升华。我国自古重礼,今所谓“礼”更多的是“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因此要真正使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礼仪教育不可缺少。总而言之,凡是能从材料中选择一个角度围绕“礼”进行立意的,即为符合题意的方向。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文明礼仪从我做起。
2.文明礼仪伴我行。
3.青青校园,文明之路。
4.文明礼仪与时代同行。
5.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6.践行文明礼仪,共创文明校园。
7.践行文明礼仪,争做文明学生(标兵)。
偏题立意:
1.尊九州之礼法,倡华夏之文明。(将关键词换成了“礼法”)
2.道德为立身之本。(将关键词换成了“道德”)
3.歌礼仪之诗,颂华夏之章。(只歌颂,不践行,忽略材料中“践行文明礼仪”的限制)
【范文展示】
1. 文明礼仪从我做起
(语文匠精评:朴素接地气,第一人称真实亲和。)
亲爱的同学们:
《论语》中说:“不学礼,无以立。”我校文明礼貌月活动开展在即,在此,我向大家发出倡议:践行文明礼仪,从我做起。
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瑰宝之一,文明礼仪不仅关乎着个人的德行修养,社会的和谐安宁,也关乎着国家的形象和尊严。为了个人、社会与国家的长远发展,文明礼仪应是我们每个人的处事信条,应是每个人具有的优秀品质。(语文匠精评:引用《论语》中的知性名句,简洁果断;分析文明礼仪的传统内涵和时代意义,并提出中心论点。)
人无礼则不生,文明礼仪展示个人品德风貌。
古人有言:“克己复礼,是为君子也。”文明礼仪曾是古代中国每个君子的人生信念,它包含了尊老爱幼、舍生取义、尊师重道等多个行为要求,内涵丰富。孔融稚子让梨奏鸣了尊老爱幼的悠悠琴音;孟子“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震响了舍生取义的黄钟大吕;韩昌黎一篇《师说》唤醒了尊师重道的悠久传统……我们的先人以文明礼仪为尺度,丈量出苍竹般的有节品格。可令人惋惜的是如今的中华儿女中不乏一些背离礼仪、抛弃文明的人:公共场所随意占座、插队、出口成脏……一系列恶习不胜权举。因此,我倡议从个人角度出发,践行文明礼仪。(语文匠精评:分论一,文明礼仪展示个人品德风貌,引述孔融和孟子、韩愈的事迹、名言,先人先行,德行为范,文化气场辽远。)
事无礼则不成,文明礼仪团结社会力量。
讲文明、有礼仪不仅是坚守个人行为规范,更表现在以礼待人,即对待他人的文明有度上。身处于社会这个大集体中,礼仪让我们每个人都找到自己的坐标,文明让一个个坐标点汇集,绘成和谐的图案。试想一下,若没有文明礼仪,公共礼堂不再肃穆,喧闹成市场;公共设施不再被公民爱护,而成为任意霸占的对象。正是有了文明礼仪,我们社会的各种力量才能有序汇集,推动整个社会发展,因此,我倡议从社会角度出发,践行文明礼仪。(语文匠精评:分论二,文明礼仪团结社会力量,从不同场合来谈礼仪的不可或缺。)
国家无礼则不宁,文明礼仪彰显大国气度。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从古代钟声悠扬的礼仪之邦,到现代社会和平发展新秩序的有利推动者,中国一直是文明对外、以礼待国的大国形象。但是,埃及金字塔上的“到此一游”,美国白宫前的肆意插队、大声喧哗等也给中国挂上了“无礼粗俗”的标签。文明礼仪关乎国家形象,为了祖国的尊严,我倡议从国家角度出发,践行文明礼仪。(语文匠精评:分论三,文明礼仪彰显大国气度,引用古语再次强化礼仪之邦的典范作用。)
亲爱的同学们,展示文明礼仪不能坐而论道,只能起而行之。我希望每个同学都能规范个人的行为习惯,文明律己;遵守社会公共秩序,文明待人;向国际展示礼仪风采,文明立国。因此,我倡议从个人、社会、国家角度践行文明礼仪,从你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语文匠精评:卒章显志,升华主旨,发出倡议。)
倡议人:学生会宣传部部长李明 2020年1月10日
2. 知礼而行,你我共践
(语文匠精评:倡议式整句,铿锵有力)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时代嬗变,斗转星移,可我华夏五千年文明从未断流,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旌旗飘扬在每个炎黄子孙的心中,文明礼仪、道德是非亦如潺潺细流缓缓浸润着我们的心田,可我们是否能用行动践行礼仪呢?
揆诸现实,我们的校园中出现了种种不甚文明之状,君可见图书馆内占坐之行为盛行惹人厌?君可见买饭时队伍杂乱蜂拥效率低?君可见升国旗时交头接耳声响不断?君可见洁净校园被垃圾污染……现象虽微,却折射出我们舍弃了文明礼仪来实现一己私欲的过错。为此我向大家发出关于“知礼而行,你我共践”的倡议。(语文匠精评:一系列的反问句,历数各种场景里舍弃礼仪的痛心行为,发出倡议,开门见山。)
知礼而行,需要谨言。语言是人们情感的外化,曾国藩曾言:“大处落笔,小处着手,独居守心,群居守口。”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做到守口呢?首先,我们要注意说话的场合,孔子曾在子路抒发自己远大的治国之志后,不赞仅笑之,为何?治国以礼,其言不让,老师未允他言而言之,为不礼。在升国旗时、图书馆中乃至自习课时说话,恰似如此,为君子所不齿,为不礼。其次我们要注重出口之言,俗语有言:“恶语伤人六月寒,良言一句三冬暖。”文明礼貌的话说出口,令人如沐春阳之暖,如品清茗之香。多讲文明用语,自己的心灵也会受到涤荡。(语文匠精评:分论一,谨言;引述曾国藩语录,从场合和语气来劝导、教育人们谨言的重要性。)
知礼而行,还需慎行。《荀子》中言:“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古今多少贤人皆以礼闻名,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总理以中华民族特有的大国礼仪,在万隆会议等国际会议上大展风采,让西方列强刮目相待。如今我国新时代领路人也在一举一动之间彰显着大国礼仪,为中外民众景仰。排队不闯红灯,垃圾入箱……看似小事,却都昭示着泱泱华夏的文明礼仪,请慎行!(语文匠精评:慎行;引用荀子先驱名句和周总理的礼仪之剑,说到当下泱泱中华的大国礼仪,古而今,言而行,增强民族自豪感。)
知礼而行,青年先行。张晓风曾言:“少年振衣,岂不可作千里风幡看?少年瞬目,亦可壮作万古清流想。”青年一代是中国的新生力量,是华夏文明当仁不让的传承者,青年有文明,国家才可谓礼仪之邦。当你弯腰捡起垃圾,当你制止一次插队行为,当你等待绿灯,当你……你会发现朗日川青,旧阙洞开,万物明媚可爱。“衰草枯杨,青春易过”,莎翁只是感叹,而我们青年要为文明礼仪奉献自己的一份光热,让轻风吹拂我们校园乃至整个中国!(语文匠精评:分论三,青年先行,引用张晓风的散文笔法,用一组“当”头的时间状语来号召青年为文明礼仪奉献光热。)
《论语》有言:“不学礼,无以立。”我们正因为有了礼仪,有了文明,才得以与万物有分别,礼仪之力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我们心间的清泉不能没有礼仪这轮月辉。
让我们知礼而行,谨言慎行,特在此发出倡议,希望与大家共勉。(语文匠精评:回归材料,因果论证、比喻论证,文采斐然,势不可挡。)
倡议人:学生会宣传部部长李明 2020年1月10日
四、礼礼其理,礼礼其美
2020年高中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预测题:
【作文题】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重视文明礼节是个人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文明礼节绝不是个人的事,它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可是当前有些人认为,进退有仪,那是封建社会的要求,现在社会不必在意繁文缛节;还有人认为,太注意礼节,容易让自己畏手畏脚,失去自己的个性;还有人说,如果生活中重讲礼节,但可能外在行为讲礼节,内心不一定认同,这显得不真,很虚假。
针对这些,你有什么思考?
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对日常生活中礼节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和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解析】
本题属于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所给出的话题“中国传统礼文化”切合中学生核心素养,有现实考查意义。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四点:
1.领会命题意图。材料内容分两层:第一层,旗帜鲜明地提出观点,代表了出题人的考查方向,礼节重要性不容置疑;第二层,针对礼节这一话题,陈述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们的不同看法。注意在这两层连接处,用了一个表示转折关系的“可是”,语意的转折之中,我们能敏锐捕捉到命题人考查的重点在于让考生对这些现象发表看法,不是从个人和国家层面泛泛地谈礼节,还要更多地抓住材料后面所列举的社会现象,有针对性地谈礼节。
2.精准分析材料。材料中列举的三种现象,可以归纳为一些人以种种理由为自己不讲礼节找借口。表面看起来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仔细推敲,理由都站不住脚。同学们要对这些具有迷惑性、欺骗性的现象进行辩证思考和理性分析。
3.确立核心立意。关键词是“礼节”,立意有:明礼修身,礼治天下。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从个人到国家,我们都要注重礼节。弘扬传统礼文化,做一个文明有礼的社会公民。传承创新,让传统礼节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4.紧密联系现实。题目要求中明确指出:“谈谈你对日常生活中礼节的认识与思考”,就是要求考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谈礼节,如果没有结合今天的社会现实,没有针对性地列举人们丢失礼节的现象,是不合主题要求的。从立德树人的角度思考,命题人考查学生核心素养要素内容——礼节,是要学生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并在生活实践中去分辨、认知和思考,从而形成自己更有普世价值的思想情感、道理品质和处世观念。
【范文展示】
礼礼其理,礼礼其美
(谐音双关,音节取胜。)
“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引用材料语句,开篇提出话题,十分醒目。)中国自古便是礼仪之邦,进退有仪,举止得体不仅是我们生活的常态,更是中华民族的标签。可是当下竟有人认为注重礼节让人畏手畏脚,过于封建,过于形式。(对材料中的现象总结概括准确。)这让我们不禁发问:“难道传承多年的中国礼文化真的落后于时代了吗?”(运用关键词“中国礼文化”,提出话题,带出疑问,引出下文。)
人与人交往,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一次握手,乃至一个拥抱,小小礼节多么温情,多么和谐。“进退有仪”是人际交往的必需,我们可以不必像古时那样“三叩九拜”,可以简化礼节,但绝不能省掉相应礼节。(论述辩证客观。)中国礼文化博大精深,大小礼节各有其理。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越是细微处注意礼节的人,越受人欢迎,一个人的文明素养往往在细小的礼节中彰显。(对礼节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表述准确,体现了作者的认识与思考。)
曾国藩曾说过:“人不可俗,但不可不随俗。”(名言放段首醒目,增強了说服力。)礼节就是世俗的外化,是人和人交往的礼仪规矩,是对他人尊重的表现,是行万里路的通行证。(运用三个判断句,对礼节概念和作用进行了准确表述。)冯仑常讲起拜访李嘉诚的经历。70多岁的李嘉诚站着跟他们握手,主动发名片,结束之后他也没有先走,而是逐一跟大家握手道别,在场的每个人都要握到,甚至墙角的服务员,他也专门跑过去握手致谢。守礼,也是一张闪亮的名片。(一语中的。)一个人如果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不受礼节约束,不随礼而随性,他在社会上必然处处碰壁。所谓行礼节“容易让自己畏手畏脚,失去自己的个性”的论调实在荒唐。(就材料中的现象进行有针对性的批判论述。)校园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我们必须端端正正地站着,向五星红旗庄严地行注目礼,这是爱国的表现,能以“束缚手脚,不得自由”为借口拒行注目礼吗?别人在台上演讲时,认认真真地听表示了我们的修养,如果因为“束缚手脚不得自由”,就左顾右盼,则十分不恰当……(紧密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礼节事例,扣住了题目要求。)不注意礼节的结果就是处处不受欢迎。很多礼节,由来已久,约定俗成,入礼随俗,礼毕事成。礼礼其美,这也是中国礼文化的魅力。
礼节的本质是什么?是情意的表达,是情感的沟通,是心灵的碰撞。如若行礼,就一定要礼到心到。没有情意的礼节,自己不舒服,别人也难以感受到诚意。(“礼到心到”的认识与思考非常有说服力。)我们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地铁车厢内行人如织,却举止冷漠;公交车上面对妇孺,却视之不见,争抢车座;马路上撞见倒地的老人,却绕道而行……(再次紧密结合日常生活中礼节事例,扣住了题目要求。)身在礼仪之邦,面对中国礼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缺失,难道不值得每一个人深刻反思吗?明礼节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传承中国礼文化是我们青年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懂礼、行礼、守礼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明礼修身,以礼待人。(提出建议。)校园遇师长,以礼相见;家中有来宾,以礼相迎;陌生人初相逢,以礼相敬……(排比句是小亮点。)
礼礼其理,礼礼其美!(照应文题。)要想做一个高素质的现代文明人,那就从文明有礼开始吧。(发出号召,提出希望。)
五、雏鹰振翅,铭志九霄
(高考模拟作文题及范文)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孔子认为,只有见到财利想到道义,见到危难勇于担当,长期困顿却不忘平生之志的人,方可谓之“成人”。中国古代男女成年行冠礼或笄礼,开始享有成年人的权利,并对婚姻、家庭和社会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材料二:英国孩子到16岁,家长会为他(她)举办“成人礼”。有的仪式安排在祖辈安息的墓地,让孩子聆听关于家族发展的历史,发表“成人宣言”;有的是一场充满挑战的旅行;还有的是学做菜、做家具、盖房子,体会生活的不易。
材料三: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委员建议,以国家立法形式规范“成人礼”仪式,从而加强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和国家观念教育,把仪式特有的庄重感转化为感动和鼓励,使之成为学生的精神力量。
作为优秀的高三学生,你将代表同学们于五四青年节在学校“18岁成人仪式”上进行演讲。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范文展示】
雏鹰振翅,铭志九霄
(语文匠精评:意象充满勃发之力,给人以联想和阅读兴趣)
赤峰新城红旗中学 宋雪冰
亲爱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高三×班的×××。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五四青年节,我们美丽的校园惠风和畅,少长咸集,所有温暖的目光都在见证意义非凡的“18岁成人仪式”。这是属于本届全体高三毕业生的成人礼,此时此刻,请允许满怀激动之情的我代表各位即将步入成人世界的同学们,向为此次典礼做出贡献的各位领导和工作人员表示诚挚的感谢,向与会的各位慈爱的老师和家长表示热烈的欢迎!
还记得高一和高二时的五四青年节,也是在这里,我们旁观了两届学长、学姐的成人礼,那时的我们感到很好奇,还夹杂着难以遏制的憧憬之情。少年人总是对成年人的世界充满向往,盼望着有朝一日也能拥有成熟的脸庞,也能去广阔的天地闯荡一番,通过参与社会事务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而今,属于我们的“成人礼”终于来到了,兴奋之余还多了一丝忐忑不安,踌躇满志的同时也不免手足失措。我们深知,成年人的字典里没有“容易”二字,过了今天,我们要督促自己尽快成熟起来,丢掉在父母怀里撒娇任性的旧习,用尚且稚嫩的双肩扛起家庭的希望,以明快硬朗的实际行动应对未来的一切挑战。(语文匠精评:回忆高一高二的成人礼,提醒思考“成人”的震撼力量,引出“成熟”话题,倡议稚嫩双肩、硬朗行动应对挑战。)
十八岁,多么关键的人生时刻,很多杰出的生命都在这芬芳的年华悄然绽放。十八岁的牛顿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开始了刻苦攻读的生涯,为日后构建经典物理学大厦奠定了基础;十八岁的李世民随父出兵,争讨四方,在战场了磨练出钢铁般的意志;十八岁的金庸创作出人生第一部作品《给投考初中者》,一代报业巨子呼之欲出。他们的十八岁头角峥嵘,我们的十八岁一样摩拳擦掌。十八岁不容辜负,十八岁扬帆起航!(语文匠精评:列举十八的关键时刻里,古今中外的励志楷模如何用决心和行动来诠释了“成人”的内涵,解答了“怎么办”的问题。)
名标青史的大人物固然是我们的楷模,平凡耕耘的长辈同样也是我们的榜样。迈克尔·乔丹就说过:“何必去崇拜别人,崇拜自己的父母就够了。”是啊,从今天起,我们要留心父母的言传身教,要在意他们寻常生活中的默默付出,这些都是我们人生的教科书。为了支撑起幸福的家庭,爸爸起早贪黑地工作,妈妈不厌其烦地操持着家务,他们平凡而辛苦的身影教会了我们如何坚强地生活,如何肩负起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成人后的我们要学会付出,学会担当,学会在必要的时候忍耐,学会在孤独的夜晚独自疗伤。(语文匠精评:由非凡过渡到平凡,当下的我们要感恩、奉献、担当、隐忍,进一步丰赡了“成人”的多重意蕴。)
都说我们是五月的花海,都说我们是初升的太阳,这美好的比喻凝聚着师长们殷切的期望,也警醒着雏鹰般的我们,早日振动翅膀,搏击风霜,将远大志向铭刻于青天之巅、云霓之上。终有一日,我们要化作长空伟翼、九霄骄影。没有伤痛,就不是成长;没有眼泪,就不是诗行;没有波澜,就不是海洋;没有坎坷,就不是远方。远方在等待,时代在召唤,十八岁的我们必将勇敢前行,不畏险阻,牢记初衷,不留悔恨,击楫中流,乘风破浪!(语文匠精评:用美好壮丽的意象来比喻期望和学子,用短句和铺排来增强语势,大气恢宏。)
谢谢大家!
1.《【高中作文情谊之路】2020四所名校联考作文深度阅读|复礼常礼学礼》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高中作文情谊之路】2020四所名校联考作文深度阅读|复礼常礼学礼》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869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