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议论文

关于议论文是什么,我们可以得到以下认识。议论文是对一定的社会问题直接议论和讲道理。它有明确的议论对象,那就是社会生活中需要正确认识的任何事物或需要解决的问题。议论文没有集中于对这些事物或问题的具体描述,而是集中于对这些事物或问题的冷静分析、论证。议论文的作者运用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这些事物或问题,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即提出见解或主张,阐明原因,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读者提高认识,接受教育,接受作者的主张。由此可见,议论文中反映的内容、大象、采用的表达方法、其组织形式各方面都有不同于其他文章风格的独特特征。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不等。一开始只知道事物的具体表面现象,获得了感性认识。然后,经过心灵的思考作用,粗采丰富的感性物质,消除虚伪,并据此通过其、表、内的改造和制作,形成概念和理论体系后,上升为理性认识。(威廉莎士比亚,温斯顿,)文章是客观事物反映在作家头脑中的产物。不同种类的文章,他们直接反映的内容重点不同。有的注重直接反映具体的感性,有的注重反映对事物的理性认识。记叙文和叙述性文学作品反映了具体的、有感觉的人物、事件、景物等,通过这些事物的再现,揭示了社会生活的本质,表达了作家的思想感情,说明了一定的生活道理。议论文反映了作者在分析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人物、事件、现象后得到的理性认识,是事物的本质、规律。当然可以。议论文也是以感性素材为基础,在文章中插入感性素材,以表达理性内容的服务。

议论文是对某一议论对象提出看法或主张,说明理由,使读者信服的文章。它的基本特征是议论的说服力。

议论文中展开议论是以说服读者为目的的。无论是讨论什么问题、什么事物、在议论中表达什么观点、提出什么主张、说什么道理,反驳别人的什么观点都是为了达到说服读者、说服读者的目的。说明文的基本特征是解说性,如果要用“什么”向读者解释说明的对象,议论文的基本特征是说服力,在思维类型上要回答“为什么”,要讲道理说服读者。“艺声道”说明文以“说明说明”为成功。议论文以“说服别人”为成功。(《文章例话》)这解释了议论文的基本特征。

议论文不仅要论述对某一议论对象的看法,表达作者的态度(即观点),还要阐明为什么提出这种看法,为什么持这种态度。解释“为什么”的这个过程是证明的过程。

一个完整的证明必须由论题、论点和论证几部分组成。这几部分正是构成议论文特征的要素。他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任务。

一、知识摘要

1、讨论论文特点。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它不像说明文以生动的叙述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不像说明文着重介绍或说明事物的形状、性质、原因、功能等。总之,议论文用道理说服人,记叙文用鉴定人,说明文用知识教导人。

议论是作家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分析和评论阐明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和表达自己主张的方式。

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可以在很多文体中运用,但具体的运用方式不同。记叙文或说明文的议论一般以叙述、描写或说明为基础,引起作者的认识、感想,直接表达作者对人物、事件或某事物的评价,从而提高文章表达效果。议论论文的议论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形式进行,包含论点、论据、论证方式的诸多要素。

逻辑推理包括前提、结论和推理形式三个要素,其中前提等于议论的论据,结论等于议论的论点,推理形式与议论的论证方式相一致。议论和逻辑推理虽然有共同点,但也有差异。第一,在认识过程中,逻辑推理有前提,在前提下得出结论。议论是根据现有结论(论点)选择前提的目的是找到“证明”,即证明论证的依据。第二,从逻辑结构来看,议论(论证)的结构往往比推理复杂。如果议论(论证)只包括一个推理,论证就是这个推理的形式。但是论证过程中往往不是单一推理形式的运用,而是由一系列不同的推理形式组成的,论证的论证方式是论证过程中所有推理形式的有机总和。(威廉莎士比亚,温斯顿,论证,论证,论证,论证,论证,论证,论证)。

议论文的内容具有理论性,结构具有逻辑性,语言具有概括性,议论文的基本要素如下。论点,即作者对论述的事物或问题的基本看法或主张、论点不仅是正确的,而且要求明确的东西,即肯定、否定、宣传、主张、反对、态度必须非常明确论据,即证明论点的理由和依据。论据一般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任何论据都要能确凿准确地证明,论点是以论据为基础的,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论证,即利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如果论点是“解决”的话。

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那么论证就是解决"怎样进行证明"的问题。



2、 议论文的种类

议论文的范围很广,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⑴一般性政论文。即对社会或生活中某些问题发表看法、提出见解的议论文。如《中国人民寻求救国真理的道路》、《理想的阶梯》、《怀疑与学问》等等。

⑵评论。即评述某一问题或事件的论文,包括思想评论、文学评论等。如《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工作的大小》,《怎样丢掉学生腔》等。

⑶杂文。即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的文艺性论文。它具有短小、活泼、锋利、隽永的特点,是一种战斗性很强的文体,其中包括杂感、随笔、杂谈等。如《论雷峰塔的倒掉》、《从三到万》、《"友邦惊诧"论》、《大自然警号长鸣》等。

⑷讲演稿。就形势或其他问题,在集会上发表的讲话,演说稿,如《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最后一次讲演》等。

⑸读后感。即指阐述阅读一定材料或作品之后所得感受的文章。如《读后感两篇》、《读孟尝君传》等。

⑹序跋。序,又称"引子","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图,编辑体例及过程等,列于书前的叫序,列于书后的叫"跋"("后记)。有些序跋重在议论作者有关主张,有些则侧重解释和本书有关问题,后者可归入说明文,如《<自然.生活.哲理>序》



3、 议论文的论证方式

即议论文论证观点所采用的基本方式,一般分为立论与驳论两种。

⑴立论。是就一般的事件或问题正面阐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立论主要通过以下形式表现出来。①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简明概括地反映在文章的论点和关键语段中;②论点、论据与论证形成一个整体,由此体现出作者的基本主张和总的思想倾向,如《想与做》。《谈骨气》等。

⑵驳论,就是通过反驳错误或反动观点,从而树立起自己的正确的论点。

反驳的方法

1)、反驳的方法,就是批驳论敌(论战对手)的言论的方法。其实,反驳也是一种证明__证明论敌言论的错误。证明的各种方法,一般也适用于反驳。

反驳的目的是驳倒论敌的论点。反驳可以直接驳论点;也可以从驳论据或驳论证方式入手,揭露论敌的言论缺乏逻辑依据,不能成立。

①反驳论点

⑴、用事实反驳

用确凿的事实反驳对方的论点,是揭露各类谎言,批驳一切谬论的有效方法。这是例证法在反驳中的运用。

②、用道理反驳

用道理反驳,既可引用科学原理、生活常理证明敌论的错误;又可用分析法去分析、揭露敌论的错误;还可用反证法__证明与敌论相对立的论点是正确的,从而反证敌论的错误。

③、用归谬法反驳

归谬法也叫引申法,就是先假定敌论的论点是可以成立的,然后按照它的提法引申推论下去,得出一个荒唐可笑的结论从而达到驳倒它的目的。

⑵、反驳论据

a、反驳事实论据

如果对方以假乱真,采用虚假的事实论据来证明其论点,一般可能运用例证法直接引用事实加以驳斥。这种以真乱真的方法,能够有力地反驳对方的虚假论据。

b、反驳理论论据

对方的谬论是违反客观真理的,它所采用的理论论据不可避免地要露出破绽,可以运用分析法揭露其理论论据的错误。或者运用归谬法,暂时假定对方的论据是真实的,但从论据推出来的结果却充分暴露其虚假、荒谬,从而连同对方的论点一起推翻。

⑶反驳论证方式

反驳论证方式,就是揭露对方论证过程中的逻辑错误,指出其论据和论点之间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论据推不出论点。一般有如下几种方法:

a、 指出对方违反推理规则

由于论证过程中论据与论点的内在联系,实际上就是推理关系,因此,论据必须合乎逻辑地推出论点。否则,就不能推出。

b、 指出对方转换论题

指出对方不是围绕论题组织论证,而是转换别的问题进行论证,将原有的论题丢在一边。前后不一,偷换概念,答非所问等,都属转换论题的表现形式。

c、指出对方循环论证

指出对方论据的真实性要靠论点来证明,而论点又要靠论据来证明,这样来兜圈子,论证当然无效。

如何入手进行反驳,应视实际情况而定。如果对方论点明显荒谬,有把握一驳就倒,可以直接反驳论点。如果对方论点颇有迷惑性,或不易直接驳倒,则要分析其论据的虚假、错误,或论证方式违反逻辑推理形式,选择容易批驳的地方,乘虚而入。而且,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方式亦可以结合进行。



4、 议论文的一般结构

议论文的一般结构

分析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因为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议论文的整体结构大体分为三部分:①提出问题(引论),文章开头部分,引出文章要论述的中心问题;②分析问题(本论),是议论文的主体部分,即运用充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的部分;③解决问题(结论),即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部分。也可以把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分为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在论证过程中,常见的结构形式有下列四种:

⑴并列式。这种结构形式的特点是几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构成平行、并列关系的是各分论点之间或几个论据之间,并列关系的顺序安排较为灵活,一般最重要的放在前面,从形式上说,几个层次或段落可以标明次第、顺序。如《俭以养德》一文,立论部分从三个方面论述节俭的必要性和意义:①不节俭就会影响工作;②不节俭就会产生不良的群众影响;③奢侈会导致犯罪。这三个方面的关系是并列的,是分别从"精力"、"影响"、"后果"三个角度来说的,并用"其一"、"其二"、"其三"等词语标明。

⑵层进式。文章各部分或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其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如《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一文,文章提出论点后,围绕中心论点展开层层论述:先阐明错误不可避免的道理,再进一步论述对待错误的正确态度。在论述对待错误的正确态度时,又先指出错误并不可怕,再论述要想成就事业,就不能畏惧错误。这样层层深入地充分论证了中心论点。

由层进式又引申出一种"起承转合"的结构形式。"起"即开头破题,引出论述的问题;"承",即承接开头,对论述的问题加以阐述;"转"是从各个角度证明论点;"合"即最后进行归结,《读孟尝君传》一文就是采用这种结构形式的。

⑶总分式。即论证的层次之间是总论和分论的关系,或先总分后或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再总。这要根据需要而定,例如《谈骨气》一文,采用的是总-分式结构,在总说部分,引用孟子的话,提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个中心论点,然后分别从文天祥拒绝降元,不食嗟来之食,闻一多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等三个方面――举例论证。《起点之美》一文,从总体上看,采用的是"分-总"式结构。文章先论运动场上的起点之美,再论人生中多种起点之美,最后归结全篇:阐明起点之美属于每个人,起点之美也是人生的一种优胜。《理想的阶梯》一文采用的是"总-分-总"的结构。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主体部分从三个方面分别设立分论点展开论述:"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结尾部分,紧扣中心,总结全文:"奋斗,是改变现实的杠杆,是亿万人民共攀四化高峰的坚实阶梯。"这种先总后分再总的结构形式,可以使人获得概括而清晰的整体印象,收到浑然一体的效果。

⑷对照式。两种事物(或意思)之间的关系是一正一反,或通过正反对比明确是与非,或通过两个方面的对照突出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这种结构方式往往能收到对比鲜明,是非清楚的效果。如《发问的精神》一文,第一部分提出论点;第二部分先从正面展开论证,列举牛顿、瓦特、释迦牟尼、孔子等由于好问终于取得伟大成就的事例,证明发问的重要性;第三部分再从反面展开论证,指出"何必多问"这个论点的错误,这样正反对照论述,既强调了发问的重要,又解除了对于发问的一些片面想法,使文章的说服力、针对性更强。

至于驳论文章,一般结构形式是:摆靶子-揭实质-论危害-作结论(正面论点)。例如《驳"实惠"论》一文,基础上是采用这种结构形式的。

5、 议论文的表达方式

议论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议论,但也需要记叙和说明等。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不同。第一,记叙是从属于议论的需要,是为议论服务的。比如《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为了阐明作者反封建势力的观点,采用了以议论为主,夹叙夹议的写法。其中关于"白蛇传"、"蟹和尚"的故事是记叙,雷峰塔成了"镇压的塔"是议论;法海被玉皇大帝拿办时的逃跑是记叙,针对法海变成"蟹和尚"又进行了议论。文章边叙边议,记叙为议论服务,议论以记叙为基础。第二,议论文中的记叙要力求简洁和概括,以把事实记清楚为限,不能作过细的记叙或描写,如《事业篇》一文,仅用100个字,列举了12个人物;《说"勤"》一文,用了近200个,列举了五个事例,这些名人和事例,记叙极其概括,只要能说明论点就足够了。至于一篇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议论的比例常不一样,那是根据写作需要而定的,如《读一位共产党员的遗嘱》与《壮丽人生的最后闪光》两篇读后感,前者三分之二是叙,议只占三分之一,这是因为此文主要是向读者介绍"遗嘱"内容,使人了解后从中受到深刻教育;后一篇则主要是议,叙的成分很小,这是因为文章就"遗嘱"的内容有感而发,阐明观点,有褒有贬,故以议论为主。

说明在议论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往往是议论的前提和基础,议论文中表明的态度和主张,需要说明对什么事理或事物表明的态度和主张,议论文中为了证明观点的正确,需要摆事实,这些事实同样需要进行说明,但议论文中的说明同记叙一样,也是从属于议论,为议论服务的。以《大自然警号长鸣》为例,文章开头叙述作者听新闻广播,由此引出东北虎数量锐减的具体说明,再由东北虎进而说明多种野生动物受害的情况,又由野生动物说到大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这一系列说明都是为分析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原因和提出必须破坏生态环境的人作坚决斗争的主张作好了铺垫。如果没有前边一系列的说明,后面的议论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总之,议论文中的记叙、描写、说明等等才是议论的需要,是为加强议论的说服力服务的。



二、 学法点拔

研究中心论点有哪些表现形式,对分析和把握中心论点有重要作用,中学语文课本中,中心论点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

⑴指示型中心论点。指示型中心论点,是指中心论点直接表现于文章之中,即可以在文意中直接划出表现中心论点的现成句子,如《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一文的中心论点是"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作风。"《想与做》一文,在第一部分第三层提出了中心论点:"无论什么事情,工作也好,学习也好,'空想'和'死做'都不会得到进步。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起来。"

⑵包孕型中心论点。有些议论文,不能在文章中直接找到作为中心论点的句子,只能通过认真阅读文章,领会分析其内容,才能归纳出中心论点。这种融汇于文章论述中的中心论点,习惯上称之为"包孕型中心论点"。例如《短论两则>。这两篇短论,都是评论报纸中用词不当的,两篇写法大致相同,先是直截了当地举出语病实例,接着细致地分析这一语言事实,引用有关资料加以证明,并找出病因,作出推论,最后提出解决这类问题的主张。从全文中找不出直接表述论点的语句,因此,只能通过对全文的分析概括才能全面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譬如《论"基本属实"》一文的结论是:"'基本'这个词基本有用,但不是到处可用。"这句话并不能全面把体现文章的论点,因为此文写作目的在于通过一个实例,把这类语病普遍存在的严重情况揭示出来,实质上点出了一种不切实际的文风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如果"基本属实"仅是个别语言现象,就没有写专文来加以评述的必要了。

2、怎样辨析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分析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即辨析议论文要表明的主要见解或主张,说中心论点而不说论点,只是相对分论点而言的。在没有分论点的议论文中,论点与中心论点是一致的。在有分论点的议论文中,论点与分论点是不一样的。中心论点起统率分论点的作用,分论点是中心论点的分支,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在分析中心论点时,必须注意明确这一点。例如《理想的阶梯》一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分论点有三个:①"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②"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③"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三个分论点是并列关系,分别侧重从目的、态度、意志三个方面深入论述了中心论点。那么,又怎样辨析和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呢?

⑴属于指示型中心论点的文章,中心论点一般出现在以下一几个地方:①从标题看。一般说来,议论文的题目和中心论点的关系有以下几种:第一,题目本身就是中心论点或含有中心论点,如《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俭以养德>等,标题就是全文的中心论点。第二,题目提供了提炼中心论点的范围,如《谈骨气》一文,中心论点是:"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此论点已包含在题目之中了。第三,题目含有比喻义,先找出其比喻义,再根据比喻义去找论点,如《理想的阶梯》,"阶梯"一词,显然用的是比喻义,比喻的是什么呢?文中说:"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显然这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第四,题目是问句式,其答案便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如《怎样去掉学生腔》,文章在回答题目的问题时指出:要丢掉学生腔必须要言之有物,短而精,这就需要观察、总结和想。这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第五、题目由两个概念或两个以上的概念组成,搞清概念的含义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就不难找到中心论点。如《想与做》的中心论点是:"一事不做,凭空设想,那是'空想'。不动脑筋,埋头苦干,那'死做'。无论什么事情,工作也做,学习也好,'空想'和'死做'都不会得到起步。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这个中心论点,既诠释了概念,又概括了想与做的关系,《怀疑与学问》的中心论点是"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实为怀疑与学问的关系)②从开头看。有相当一部分议论文,往往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例如《说"勤"》一文,开头便引用俗语、名言,提出中心论点:"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③从结尾看。有的议论文,在前面摆事实讲道理的基础上最后收篇时得出结论,这个结论便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如《论求知》,文章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求知的目的;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求知的方法;第三部分(结论部分)归纳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是的各种缺陷,从而鼓舞人们去求知。"《哨子》一文也属结尾提出论点一类。④从议论过程看。一篇议论文,出于说理的需要,在初步展开议论之后,才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如《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文章首先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形势,指出巩固胜利是长期的、艰巨的任务,然后从阶级斗争的新特点,革命队伍内部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整个无产阶级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三个方面具体分析革命胜利后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在此基础上才提出两个"务必"的中心论点,又如《想与做》,文章开头两段先分别列出"只会空想,不会做事"和"只顾做事,不动脑筋"两种表现,第三段对两种表现作概括评析,第四段对后一种表现作具体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无论做什么事情,'空想'和'死做'都不会得到进步,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

⑵属于包孕型中心论点的文章,一般可从归纳段意、层意入手,然后再归纳出中心论点,如《大自然警号长鸣>,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引子,引出作者的话题――东北虎。第二部分分三层:①说明我国东北虎的数量已变得十分稀少;②说明野生动物也在减少;③说明大自然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形。第三部分①指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原因;②指出我们在保护生态环境上所取得的进步;③指出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和破坏者之间存在着一场尖锐的斗争;最后一部分点明全文主旨,号召人们跟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势力作斗争。在归纳各段段意的基础上可以提炼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指出我国的自然生态环境已遭到严重破坏,再破坏下去,其后果不堪设想;要求人们坚决制止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行为,防止生态环境继续恶化。



3、怎样分析议论文的论据

⑴论据的种类。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正确的理由和根据,任何论点,只有被充分的根据作证明后,才具有说服力。没有根据的论点,即使正确,即使深刻,也不能说服别人。所以作者在表明自己观点和态度的同时,必须提出充足有力的根据。比如赞成什么,为什么赞成;反对什么,为什么反对;肯定某种事物好,好在哪里;认为某种现象不好,根据是什么。这样才能做到有根有据,以理服人。作为论据的材料,一般分为两类。

① 确凿的事实。包括概括事实,具体事实和数据等。例如《理想的阶梯》一文,为了证明第一个分论点:"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列举了马克思、诺贝尔的事迹,为了证明第二个分论点,"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列举了爱迪生、鲁迅、巴尔扎克的事迹,为了证明第三个分论点:"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列举了伽利略、布鲁诺、高尔基、华罗庚的事迹。大量事实,充分证明了论点,因而有极强的说服力。其中第三个分论点的论据,伽利略、布鲁诺是概括事实,只用了一句话。另外,在阐述"时间的流逝是无情的,可怕的"时,文章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三分之一要睡去,再除去幼年玩耍的时间,学习与工作,大约只有三十几年,一万多天,虚度一日就等于耗费生命万分之一。"这段文字,运用了数字论据,能引起人警醒,从而从反面证明了应珍惜时间。

② 科学的道理,包括经过实践的经典言论、警句、谚语、格言以及作者的说理分析。例如《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一文,全篇仅一千来字,却引用了七则名言,这些名言多数用作论据,有的艺术家的深刻体会,有的是哲学家的研究结论,有的是科学家的经验之谈。由于这些言简意深、富于哲理的名言,是前人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毋需再证明,因而有力地支持了论点,加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⑵分析事实论据应注意些什么?

① 事实必须是真实准确的,是经过检验与核对的,不能凭空编造虚假的"事实"来支撑论点,也不能根据主观需要,任意对事实夸大和缩小。事实的来源一般有两个:一是从亲身观察和实践中来;二是从阅读中来。不管从哪里来,材料都要真实可靠,如果论据虚假,论点也就站不住脚。这里要说明的是,一些神话寓言和故事等,虽不一定真有其事,但寓意深刻,概括了某种现象,隐含着某个道理,讽喻某种错误观点,这些材料也可作为论点的依据,例如《从三到万》一文,便是从一则古代故事笑话中引出论点的。

② 事实必须是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议论文所选择的事实论据要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意义。筛选时要注意角度,力求以少胜多,以一当十,切不可采用流水帐式的方法罗列事实。例如《理想的阶梯》一文,为了阐述"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这个分论点,文章举出了马克思和诺贝尔的典型事实,一位是社会科学上的先驱,一位是自然科学界的典范,很有代表性。又如《说"勤"》一文,在阐明"勤出成果"这一分论点时,选用了五个事例论据:A.马克思辛勤劳动,写出《资本论》;B.司马迁辛勤劳动,写出《史记》;C.歌德辛劳劳动,写出《浮士德》;D.陈景润辛勤劳动,取得震惊世界的成就;E.上海一女青年辛勤劳动,考上高能物理研究生。这五个事例,从时间看,有古代,有近代,也有当代;从地区看,有外国、有中国;从人物身份看,有革命导师,有史学家、文学家、数学家,也有普通的自学青年。第四段的两个事例,一中一外,一练演讲,一练读书;一"天资比较差",一"反应比较迟钝"。这样组合事例,有普遍意义。

③ 事实必须与论点有着本质联系。议论文中所选择的事例和所要论证的论点之间,都有明确的对应关系,做到事例和观点的统一,论点和论据的统一,要防止事例和观点脱节,事实可不可以入选作为论据,要根据观点的需要而定,主要看它能否说明论点。比如《事业篇》,在论述"事业是一生的不朽丰碑"这个论点时,列举了12个名人,从不同角度着重阐明了凡是在历史上留下美名的人,总是创造了永存的事业。干了对人类有益的事业,就能使人生永存,文章做到了论点和论据完全统一。

④ 列举事实后,要对事实加以分析,做到事例与说理紧密结合。例如《理想的阶梯》一文,在论证"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这一分论点时,在列举伽利略、布鲁诺和高尔基的事例后,联系实际,发了一句议论: "相比之下,我们的困难又算什么呢?"在列举了华罗庚、开普勒、道尔顿、爱因斯坦等人的事例后,联系实际,又发了一句议论:"可见根本不在于岗位,而在于有没有真正的崇高理想和为这理想而奋斗不息的顽强精神。"这些议论,把列举的事实同本段的论点紧紧关联起来,有力地证明了论点。同样,《说"勤"》中第三段在列举五个事例后,用"可见"一词引出"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奋分不开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的分析议论,突出了本段"勤出成果"的论点和全篇"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的中心论点,第四段在列举了两个事例后,用"这说明"作过渡,引出"即使天资比较差,反应比较迟钝,只要勤,同样也是可以变拙为巧的"的分析议论,突出了本段"勤出智慧"的论点和全篇的中心论点。

总之,在引用事例时进行阐述,为的是使事例和观点更紧密结合起来,而且可以使读者从感情的、表象的认识提高到理性的、深层的认识上来。只摆事实,不讲道理,就犯了堆砌事例、以例代论的毛病,不能以理服人。引事例,作阐述,可以先引用,后阐述,也可以先阐述,再引用。阐述,可以由作者直接出面,也可以引别人的话语。

⑤ 事例的安排顺序要恰当。如果用两个以上的事实证明论点,要注意事实合理的排列顺序,不能随意颠倒顺序,譬如《事业篇》一文的第四段用了四个分句、一百几十列举了十二位历史人物,排列的次序是:先按不同的事业贡献分为四类:A、为民族文化宝库增添了财富;B、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伟大的爱国精神;C.领导起义或革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D.在科学技术领域留下了发明创造的成果。每一类中又按人物所处时代的先后排列次序,其次序不能颠倒。

⑶分析理论论据应注意什么?

①要确实需要时才引用,并要有自己的分析。例如《说"勤"》一文,用大量事实证明了中心论点"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之后,又引用了马克思(原文为"高尔基",有误)和卡莱尔的名言,以突出中心论点,有力地说明了作者的观点不仅有确凿的事实作根据,也有理论根据,从而加强了文章的说服力。《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一文,在转引了歌德的名言:"人们要有所追求主不能不犯错误"之后,紧接着作了具体分析:"当然,这绝不是说不要努力去防止和减少错误,或者说可以对错误持满不在乎的态度,而是说不要因为惧怕错误而畏首畏尾,缩手缩脚。这也怕,那也怕是成就不了事业的。"这段分析,对歌德的话,作了必要的阐述和补充,以避免引起误解。

②无论是引用原文还是引用大意,都要经过认真细致核对,必要时要注明出处,作者、时间,务必做到与原文观点相符,决不可断章取义或曲解增删。课本中所引名言,绝大多数准确无误,但个别地方也出现了与事实不符的情况,如"天才出于勤奋"是马克思的名言,而《说"勤"》一文的作者以为是高尔基的话,这是因为缺乏认真核对造成的失误。

③ 明引和暗引。点明引文的出处和作者的叫明引,未点明出处和作者的叫暗引。如《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一文,其中七处引用名言都是明引,另一处是从歌德的原话改写而成,未有直接点明出处,是暗引,一篇文章用明引还是暗引,要根据文章的需要而定。

④ 有说服力的论据。应是理论论据与事实论据相结合,既晓之以理,又能言必有据,做到既有理论又有实际,说理充分而又事实确凿,以逻辑推理取胜。

⑷论据的表述方法。无论是用事实论证还是用理论论证,对论据都要表述得当。

① 引述事例要简洁。在议论文中叙述事实与记叙文不同,其目的在于说明生活中确实存在某种事实,并通过事实显示某种道理和规律。因此,不能去追求过分详尽的记叙,交代和描绘,而应该力求文字简洁,内容概括。如上文提到的《事业篇》和《说"勤"》两文引用的事例,叙述极其简洁概括,只要能说明论点就足够了。

② 叙述有详有略,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引述论据,从总体上说应力求简洁概括,即用概述法。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对于读者比较熟悉的人和事,一般采用概述法,但对人们不太熟悉的事例或引述较少的事例,或为了突出人、事的特点,就需作较详细的叙述,例如《说"勤"》一文,在论述"勤出成果"的论点时,列举了马克思、司马迁、陈景润和上海一女青年等五个事例,每例都只用了一个句子概述,文章在论述"勤出智慧"的论点时,举了希腊比摩斯梯尼和我国宋代陈正之这两个事例,每例都用几个句子、一百多字作较具体、细致的叙述,从文字的量来看,超过了上述五例的总和。这是因为此两事例人们比较生疏,且事例较少,故用详叙法引用。但不论怎样详述,也不能像写记叙文那样作细致描述。



4、怎样辨析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⑴论证方法的种类

① 演绎论证法。先摆论点,后摆论据,即先提出一个道理,再加以证明的方法。如《论雷峰塔的倒掉》第一部分的论点是:雷峰塔的倒掉了,该倒。然后从三个方面加以证明:雷峰塔是镇压之塔,雷峰塔的倒掉是我一贯的希望;雷峰塔倒掉了,普天之下的人民都极为欣喜。

② 归纳法。即先摆出事实,再得出结论。如《论求知》一文第八段,先列出六门具体学科的作用:"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然后引用一句名言归纳出论点:"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③ 举例论证。就是用事实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例如《想与做》为了论证想和做联结起来的途径是从实际出发,作者举出了学游泳的例子,恰当地说明了论点。《哨子》一文,在主体部分连续举出六个事例证明论点。

④ 引证论证。就是用理论论据来证明论点。如《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一文,全文仅一千来字,却引用了七则名言,这些名言多数作论据,有的既作论据又作论点,有的作论点。

⑤ 对比论证。即通过将两种完全对立的事物或截然相反的观点不进行对比来证明作者的论点。例如《论基本属实》一文,在从理论上阐述"基本"一词的用法时,列举正确用例和错误用例作对比论证。又如《想与做》的第八段指出有些同学学习语文、数学,只读只记不想,其结果是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而另一些同学则能"想出些省力的有效方法"学习,当然事半功倍,通过对比论证有力地说明了学会"把想和做联系起来",特别是学会动脑筋的重要。

⑥ 比喻论证。就是用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例如《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在论述"失败,错误与成功、真理之间是相互统一的"时,文章首先以"黑夜同黎明"、"睡梦同清醒"的生动比喻,指出"失败与成功"、"错误与真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就是说,所谓失败、错误是相对而于成功、真理而言的,没有失败、错误,就无所谓成功、真理,反之,亦然,正如没有黑暗也就无所谓黎明一样,双方是对立的存在为条件,双方是对立的统一。为了证明相互联系的另一方面,就是在一定条件下,对立的双方是会向对方转化的,作者又以梦中醒来作对比,说明"醒"是从失败、错误转化为成功、真理的必要条件。这样就把失败与成功、错误与真理的辩证关系,十分形象地揭示出来了。

⑦ 类比论证。就是把论证的事同另一件类似的事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发问的精神》一文,在列举了牛顿、瓦特、释迦牟尼和孔子等可贵的发问精神之后,和一般人进行了类比,指出要求知识、明道理、处处都会碰到问题,因此,就要勤于发问,从而证明了发问的重要。

⑧ 诠释论证(分析法)。分析法是通过分析问题进行论证的方法。作者通过分析问题、剖析问题,揭示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证明论点的真理性。用来作为论据的原因,必须是事实上存在的基本原因;用来作为结果的论点,必须和原因有必然的联系,才能进行推理。即用来作论据的既不是事实,也不是理论,而是作者自己对道理的一般性阐释,解释概念和说明定义要求严格完整,判断要准确,界说要清晰。如《俭以养德》一文,在摆出"敌论"之后,接着对"节俭"这个概念作了正确的解释,指出:节俭并不是吝啬,也不是不要"适当地改善自己的生活,有节制地满足自己合理的物质要求",只是不赞成"无节制地信手乱花"。这样节俭的概念就明确了,某些人可能存在的误解就解除了,使后边的分析论证建立在合情合理的基础之上。

以上几种论证方法,都是直接从正面用论据来证明论点,叫做直接论证,或称正面论证。在论证过程中,有时不易找到直接论据,需要从自己论点的相反方面来证明这个论点是正确的,即从论点的反面来论证,叫做间接论证。间接论证法有排它法和反证法两种。

⑨ 排它法

排它法也叫选言法,就是将要解决的问题可能存在的几种答案(论点)都提出来,然后将不正确的论点一一排除,以证明最后剩下的一个论点是正确的。

这种方法是演绎推理中不相容的选言推理在论证中的运用,使用时遵守不相容推理的规则:第一,论证时所提出的解决某个问题的答案,必须容尽所有的可能性,如果还有一个可能性未被提出,论证的结果就值得怀疑,因为被遗漏的那个答案有可能是正确的。第二,所提出的各个答案必须是互相排斥,不能共存,肯定了其中的一个,就必须否定另外几个;否定了另外的几个必须肯定剩下来的一个。

(10)、反证法

反证法是通过证明同原论点相矛盾的论点的虚假,从而证实原论点真实的方法。一般是先提出同原论点相矛盾的论点,然后证明这个论点是错误的从而推论原论点是正确的。

反证法需要运用形式逻辑基本规律中的矛盾律和排中律。矛盾律揭示: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都是真的,其中必定有一个是伪的;排中律则指出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都是伪的,其中必定有一个是真的。反证法证明原论点的正确,正是利用这些基本规律关于两个判断不能同真,不能同伪,必有一真、一伪的规则,只要证明与原论点相反的论点的虚伪或错误,便可以确立原论点的真实的、正确的。

5、 论证方式与论证方法的区别

⑴论证方式是就议论文总体而言,即一篇议论文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要阐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是以正面论述为主呢,还是以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言行为主,也就是说,论证方式可分为两大类:立论和驳论。

⑵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它和论证方式的基本区别在于:论证方式是指一篇议论文所采用的论证的基本形式。论证方法是指论证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方法。议论文的主要论证方法是摆事实、讲道理,但根据文章具体内容或采用例证法,或采用引证法,或采用对比法,或采用喻证法等等,上文已有论及,不再赘述。

6、 如何区别类比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比较论证。

类比论证和比喻论证不仅推理方法相同,而且都含有比的因素,要区别二者,必须紧紧把握住它们的特征,弄清主要区别点。

⑴类比论证必须是同一类事物进行比较,比喻论证则不是同一类事物进行比较。

⑵类比论证时比和被比的事物之间必须具备本质方面相同点,而比喻论证只有相似点,本质属性则不同。

⑶类比论证是用已有事物的属性揭示被比事物的属性,从而证明其正确或错误,比喻论证是为了突出被比事物的特点,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让人接受。如《壮丽人生的最后闪光》一文,作者在讴歌任以沛同志鞠躬尽瘁的献身精神时,"想起了老作家茅盾在他弥留之际,写信给党中央,请求党严格审查他一生的所作所为,是否符合一个共产党的标准,并称如蒙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员,将是他一生最大的荣耀。"据他的家人谈,他提出重新入党的要求,正是因为在"四人帮"深重的破坏下,他深感党的事业遇到了巨大的困难,而一些青年在生活的观念上又发生了许多糊涂和混乱思想,在这样的时刻,他要以自己的行动,最后一次激励后人,并昭示他追求共产主义理想之心,至死不谕。这段文字采用的是类比论证法,因为它符合类比论证的特点。第一,任以沛同志和茅盾同志属同一类型人物;第二,两者之间有本质方面的相同点:一生追求共产主义理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第三,通过类比论证,有力地证明了老一辈革命家的耿耿丹心,可与日月齐辉。

《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一文中说:"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在过了几十年之后来看,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就会使人们感觉那好像只是一出长剧的五个短小的序幕。"这运用的是比喻论证,因为它符合比喻论证的特点:第一,"万里长征"和"一出长剧"与"整个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走完了第一步"和"一个短小的序幕"与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本不是同一类事物;第二,但它们之间有相似点,即时间长与刚刚开始是相同的。第三,通过比喻论证,文章通俗形象地阐明了整个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两者之间的关系,突出了今后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类比论证和对比,比较论证,也容易混淆,需仔细辨别。

⑴比较论证不同于类比论证,更不同于对比论证。对比,是两个不同方面的对照;而比较,则不只是两个不同方面的对照,还可以是更多方面的对照,也不只是不同方面的对照,还有相同方面的对照。

⑵类比论证所论证的事物与用作比较的事物必须是同类的,用作比较的几个方面应有某种联系,即其性质、特征有其相同、相似或相异之处;对比论证,对比的事物必须是完全对立或截然相反的。

⑶类比是一种具体化的论证方法,类比运用得当,可以收到说理具体、内容丰富,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效果。比较论证不仅能把道理说得清楚明白,且能突出事物的特点,给读者留下鲜明印象。而对比论证可以明确是非优劣,还可以体现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

试以《理想的阶梯》一文为例。文章在论述"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这个分论点时,以马克思和诺贝尔刻苦勤奋事例作论据,指出:"那些杰出人物,正是被一种崇高的目标所鼓舞,才产生了惊人毅力与忘我精神。"然后联系今天现实,指出为实现四化而奋斗是中华民族的空前的事业,是崇高的理想,青年人应用刻苦勤奋的汗水,浇开灿烂的理想之花。这段文字运用的是类比论证,作者将过去杰出人物追求的目标与今天宏伟的目标作类比,以激励青年为实现四化而百折不回的艰苦奋斗。在论述第二个分论点"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时,采用了对比论证,没有理想的人――不爱惜时间;真正有理想的人――珍惜一分一秒。在论述第三个分论点"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时,采用了比较论证,文章把当年伽利略、布鲁诺、高尔基的危险,恶劣环境与今天"青年埋怨条件差"作比较,以激励青年要克服困难,奋发向上的勇气。

7、 怎样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

一般文章的语言都应当是准确、鲜明、生动的。对于议论文来说,准确性的要求更为严格,表现在概念使用准确判断恰当,推理合乎逻辑等方面,而鲜明性和生动性是准确基础上为说理服务的。分析议论文的语言,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的色彩。

⑴准确性。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概念使用准确。如《俭以养德》一文,本为诸葛亮的一句名言,作者引用时,给"俭"与"德"等概念作了新的解释,使之具有了时代色彩,体现了作者使用概念的严谨和准确。又如《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一文中说:"这个胜利将冲破帝国主义东方战线,具有伟大的国际意义"其中,"冲破"一词,用得准确,要本句中"冲破"指"战线"上某一段被突破。它既突出了革命力量的锐不可当,又很有分寸地表现了中国革命胜利在国际上的影响,如改用"冲垮"(使"战线"全部崩溃)则过分夸大,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②状语、定语等修饰成分恰当。如《壮丽人生的闪光》一文中说:"如何办丧事,虽不是衡量人的唯一标准,但是,任以沛同志的遗嘱却表达了数十年来无数共产党员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其中,用"唯一"修饰"标准",因为衡量人的标准很多,这里指出不是唯一标准正体现了准确的判断。"数十年"、"无数""共产党员"的定语,形容时间长,人数多,又与"前仆后继"构成主谓短语,准确地表达了共产党人英勇奋斗,后继有人。③用词有分寸感。请看《从三到万》中下面一段话:"学习文化知识能不能走捷径呢?……一定说能或不能,都不恰当。这要看学习的是什么人,学什么,用什么方法,要按照具体情况分析。一般地说,学文化应一点一滴地慢慢积累,特别是初学的人,不宜要求过急。"这段文字有很强的分寸感,首先学习文化知识能不能走捷径,不能绝对肯定或否定,进而指出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然后用"一般地说"作一限制,再强调"初学的人",即按照初学的人通常情况是没有捷径的,而应当一点一滴慢慢积累,这种种条件的限制极有分寸的排除了某些特殊情况,避免了绝对化。

⑵鲜明性,议论文的语言鲜明性主要表现在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如"警号为谁而鸣?为你、我、他,为我们大家而鸣!为中国人而鸣!"回答表示所有人都包括在内,没有例外,表达何等明确,何等鲜明。又如《哨子》一文所用词语,感情色彩很浓,褒贬分明,使论述语言鲜明有力,褒义词语如"慷慨无私"、"精致","讲究","漂亮"、"温顺"等;贬义词语如"寻欢作乐","人面兽心","热衷"、"猎取"、"恶劣"等都体现了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

⑶概括性。议论文的语言要求有高度的概括性,这是议论文与记叙文一个显著不同特点。因为议论文要把抽象道理讲清楚,要以理服人,如果写得过于具体、细致、陷入具体细节中,反而会喧宾夺主,不利于说理。

⑷生动性。议论文的语言和其他文体的语言一样,也要具有生动性。但它不是为了艺术地再现生活,而是为了使论点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议论文的生动性,或采用多种修辞方法,或运用口语和一些文言词语,或变换句式等,如《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一文,用"糖衣裹着的炮弹"比喻资产阶级进攻手段的狡猾、恶毒,又如《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一文引用的名言"若不让错误出生,便不会有真理降世",用的是拟人修辞方法,至于课文中运用的排比、对偶、设问、反问等修辞方法以及长短句结合的例子更是俯拾即是。再看《"偃旗息鼓"与"圆满结束"》一文中的话:"我们有些同志老爱用成语、搬典故、而且三回有两回用错。不用行不行?不行!那不成了大白话了吗?不让人瞧不起了吗?存在着这份儿想法的人可多了去了,从作家到记者,从老师到学生,不计其数"。这段文字何等通俗明快,何等幽默风趣,真是既上口又顺耳。

⑸严密性。议论文要讲道理,以理服人,因此,概念的使用、判断和推理都要求严密性,语言表达要周密,逻辑性要强。如"(这个故事)人们大都当作笑话,而不把它看成一个严肃性的讽刺性故事。"(《从三到万》文中加上"大都"既表明了范围之广,数量之多,但因"都"又有不同,并未作整体范围,全部数量的概括,因为也可能有些人并不把这个故事当作笑话或仅仅当作笑话,这就使语言表达显得十分严密。又如《怀疑与学问》一文最后一段,共十一句,①句提出论点,②③句从反面说理,④⑤句从正面说理,⑥⑦⑧句用事例论证,第9句又是⑥⑦⑧句的总结(分论点)⑽句从正面论述分论点⑾句再从反面论述分论点。文章由个别到一般,层层推进,环环相扣,体现了逻辑严密性。

上面提到的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不同文章体现也有所不同,因此,要结合文章作具体分析,不能抽象地生搬硬套。



8、 怎样分析议论文的写作特点

分析议论文的写作特点,应紧紧扣住文体特点,一般可以从下列几方面进行分析。

⑴分析议论文的三个要素。①论点,一是看作者提出的是什么论点,肯定什么,否定什么,宣传什么,抵制什么,其态度是否正确、鲜明;二是看论点是怎样提出的?是指示型论点,还是包孕型的论点,论点的位置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这样提出论点。②论据,首先要分析论据和论点是否一致,论据是否足以证明论点;其次要看论据的类别,是事实论据还是理论论据,事实论据是否典型,理论论据的引用是否恰当准确;第三,看作者选用论据的角度,弄清作者选用的论据是从哪个侧面,哪个角度来证明论点的,论据与论据之间又构成怎样的层次关系(或广度,从多方面论证中心论点;或深度,逐层深入论证中心论点)。③论证,即文章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是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还是对比法、类比法等等。要分析这些论证方法在文中所起的作用,还应注意这些论证方法的文中是怎样综合运用的。

⑵分析议论文的结构。①分析总体结构,如文章是怎样提出问题(引论),怎样分析问题的(本论),怎样解决问题的(结论)。②进而分析其具体结构形式(逻辑关系),如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总分式等等。

⑶分析表达方法。议论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议论,但有时也要运用叙述、描写、说明、抒情等表达方式。阅读时要弄清各种表达方式之间的关系,分清它们在议论文中的主次地位和作用。

⑷分析议论文的语言风格。上文已述及议论文的语言特点,议论文的语言表达和行文情调,也有不同的风格特征,这与议论文的体裁类别、内容和场合密切相关。另外不同的作家也有不同的语言风格。评论员的文章、革命领袖的讲话一般谈的都是重大思想、政治问题,其风格基础上是庄重、严肃的,当然也不乏形象、生动论述。鲁迅的杂文,因针对的对象不同,谈论的问题不同,写作社会背景不同,语言上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风格:有的隐晦曲折,言近旨远;有的亦庄亦谐,尖锐泼辣;有的凝炼含蓄,耐人寻味,尽管其语言风格不同,但具有的艺术魅力,则是一致的。

总之,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语言特点,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语言风格,不同的表达方式表现不同的写作特色。因此,对具体文章的具体分析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善于把道理讲清楚、讲充分、讲深刻。

1.《【高中作文理想的阶梯】精编议论文》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高中作文理想的阶梯】精编议论文》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870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