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特烈二世(1712年1月24日-1786年8月17日)也被称为腓特烈大帝、腓特烈二世、普鲁士王国国王(1740年5月31日-1786年在位)、欧洲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作家和作曲家发动过两次西里西亚战争。1756年,对法兰西王国、俄罗斯帝国、奥地利公国等国发动了7年战争。1772年,乘俄罗斯帝国奥地利公国和波兰内政危机,首次瓜分波兰领土,获得了西普鲁士的领土。1785年组建了由15个德国联邦国组成的诸侯联盟。1786年死于波茨坦。腓特烈二世是欧洲“开明独裁”的代表人物,在政治、经济、哲学、法律、甚至音乐的诸多方面都颇有建树,是启蒙运动的重要人物。在他的铁拳统治下,普鲁士的国力迅速上升,在很短的时间内跃升为欧洲列强之一。腓特烈二世是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名将之一。
腓特烈二世是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一世和汉诺威的苏菲多萝西亚的儿子。弗里德里希是在他父亲“士兵之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的严格、强硬和军事教育下长大的。1730年,腓特烈二世试图和朋友汉斯赫尔曼冯卡特一起逃往英格兰。但是以失败告终。他们被关押在德沃边境的小镇昆斯特灵,在那里卡特被处决了。究竟弗里德里欧是否只看到和听到了处决,存在争议。弗里德里希二世的父亲一再受到亲奥地利势力的压力,弗里德里希不愿意嫁给伊丽莎白克里斯蒂娜冯布莱恩施怀克-贝芬。埃利泽白是哈布斯堡家族的远亲。两个人没有生儿子。弗雷德里克基本上和她分居了,只有在庆典的时候一起出现。但是弗里德里希在父亲去世前保证不会对艾莉供述不忠。在莱茵斯堡的四年(1736-1740)可能是两个人在一起最幸福的一天,但还没有确定这是真的还是为可疑的父亲演出的。弗雷德里克喜欢的几位女性是所谓的“女主人”安斯瓦赫的卡罗琳和叶卡捷琳娜大帝。他给他们写诗,互通信件。而且,当时叶卡捷琳娜远嫁俄罗斯的时候,弗里德里希也表示赞成(叶卡捷琳娜的出生地——什切青系东普鲁士范围内)。1740年,腓特烈二世登基,享年28岁。受法国启蒙哲学思想影响的腓特烈二世,被当时的人们认为会成为有思维能力的开明王,甚至可能偏向于文弱。(威廉莎士比亚、温斯顿、莎士比亚)事实上,他一上台就解散了父亲的巨人投弹兵团(留下一个连队担任主席护卫),并下令禁止军队体罚兵(这个命令后来在战争中撤销了)。但是腓特烈二世拥有祖父留下的优秀军队和足够的国库,本人对战争并非生手,当年在波兰王位上继承战争期间,曾在当时欧洲第一位欧根亲王身边参观过军事。(威廉莎士比亚,温斯顿,战争) (威廉莎士比亚,温斯顿,战争)虽然很难说腓特烈二世在那短暂的时间里能从欧根亲王那里学到什么技能,但欧根称赞过腓特烈二世在战场上的冷静态度,但年轻的腓特烈二世并没有给年长的欧根亲王留下深刻印象。最重要的是,腓特烈二世登基后不久,普鲁士有了扩张的好机会3354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40年,奥地利直到1739年才结束了对土耳其战争的漏洞,正好被普鲁士利用。通过这场战争,它变得四分五裂,缺乏自然资源的普鲁士获得了非常有经济价值的西里西亚地区,同时也为普鲁士赚了难以防守的警戒线。(大卫亚设,Northern Exposure(美国电视剧),战争)在这场战争中,腓特烈二世和陆军元帅施韦林的库特克里斯托弗伯爵为普鲁士战胜了西里西亚。在第二次西里西亚战争中,他成功地捍卫了这个地区。这场战争,普鲁士没有参与全过程,只有一、二、一、二、一、二、二。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直到1748年才正式结束,但弗里德里希普鲁士王国从1745年开始退出战争,成为壁冠。从此,1756年7年战争爆发,弗雷德里克获得了10年的和平建设时期。西里西亚是纺织工业的中心,是德国最富有的省份之一,每年税收占普鲁士全部税收的四分之一。在过去的十年里,弗雷德里克整顿了军队,发展了经济,为未来七年的战争做好了准备。19世纪50年代普鲁士的外交状况越来越严重。
首先,弗里德里希(Priteries)与英国建立了友谊,签订了《白厅条约》,保证英国、王毅和德国在汉诺威领土上不受侵犯,并以武力"对付任何侵犯德国领土完整的国家",这极大地激怒了与英国争夺海外殖民地的法国。奥地利大公玛丽亚特雷西亚从未忘记卧薪尝胆。她的总理柯尼茨利特伯格亲王成功地联合了俄罗斯女子沙皇伊丽莎白彼得罗夫纳和法王路易十五。在普鲁士脖子上戴上外交串,积极准备收复西里西亚。(威廉莎士比亚、温斯顿、哈里西亚、Northern Exposure(美国电视新闻))弗里德里希二世看到情况越来越严重,决定对奥地利实施先发制人的打击,而不是等待战争的到来。七年战争由此展开。在七年战争中,他的部队攻入了萨克森王国。此后,普鲁士与奥地利、法国、俄罗斯等三个邻国大国同时作战。当时普鲁士和联盟的军队人数为1:3,人口比例达到1:20。七年大战后,在多次面临亡国危机的时候,腓特烈二世终于保住了西里西亚,其个人也获得了军事史上永世不朽的英名,获得了“大帝”的称号,进一步确立了“军事天才”的个人荣誉。普鲁士还跃升为欧洲五大巨头之一(其余四个国家是奥地利、法国、英国和俄罗斯)。在伏尔泰和米拉博等人的见证下,他在那个群雄争霸的时代创立了当时最现代化的国家。在他的倡导下
(1772年),波兰被第一次瓜分。当时奥地利和1764年新近与普鲁士结盟的俄罗斯处于武装冲突边缘。为了自身利益,腓特烈二世用波兰的土地去满足两国对土地的欲望。普鲁士武力兼并了所谓的波兰-普鲁士,即是西普鲁士。从此他自称为腓特烈大帝、普鲁士之国王(könig von Preußen)。而不是像其两届前任,称自己为普鲁士里的国王(könig in Preußen)。在腓特烈二世晚年,他曾发动过巴伐利亚王位继承战争,使得了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二世的企图没有得到成功,就是以比利时去换取巴伐利亚的大部分。奥地利的这个计划导致了普鲁士组成君主联盟(1785年)。在内政方面,他推行了农业改革(土豆)、军事改革、教育改革、法律改革,在Drömling和Oderbruch实施排水工程,废除了刑讯还建立了廉洁高效的公务员制度。他的名言是“我是这个国家的第一公仆。”他对法律的发展贡献良多。另外,当时普鲁士的人民可以通过上书或求见的方式向国王求助。腓特烈二世在他的准则“国王是国家的第一公仆”下竭力避免封建制度的流弊。对此他对自己手下的官员非常不信任,他深深感到等级观念会作祟。“我很不高兴,那些在柏林吃上官司的穷人,处境是如此艰难。还有他们动辄就会被拘捕,比如来自东普鲁士的雅各布·特雷赫,他因为一单诉讼而要在柏林逗留,警察就将他逮捕了。后来我让警察释放了他。我想清楚的告诉你们,在我的眼中,一个穷困的农民和一个最显赫的公爵或一个最有钱的贵族没有丝毫高低之别。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腓特烈二世1777年至司法部部长的信)奉行“人人平等”的原则,这是他当政时期的特色。同时他对移民和小宗教信徒(胡格诺教徒,天主教徒)宽容开放,也是他内政的特色之一。在柏林的弗里德里克花园那里,一座新教的教堂和一座天主教教堂并排而立,可算得上18世纪独一无二的景致。腓特烈二世后来还说:“纵然行事方式各异,但人人都是可到天堂的”。但是对犹太人的歧视,腓特烈二世却是一字不漏的继承了前任的政策——1750年修订后的总特权政策,1763年犹太瓷器规定。普鲁士是欧洲第一个享有有限出版自由的君主国。他希望彻底废除农奴制,但在普鲁士地主的强烈反对下失败。但在国王的属地上却能逐步实行,腓特烈二世在新开辟的地区里建立小镇和农村,让有自由身份的农民入住。当出于国务原因而需要延长农奴合同的时候,这些帮工,雇农和女仆会被问及他们雇主的情况及待遇,管理不善的雇主,其手下的雇农将有可能被调派到有妥善管理记录的雇主处。在腓特烈二世统治时期,普鲁士兴建了数以百计的学校。乡村学校的师资素质良莠不齐,而且偏低。这些学校只能培养出一些有读写能力缺陷的军官。但是这种举措为日后德意志的复兴奠定了重要基础,因为之后的很多年,普鲁士的识字率均为全欧最高甚至远超英国。腓特烈二世和伏尔泰有书信来往并且曾在波茨坦会面过。他自己写有大量法文著作,是18世纪影响很大的一位作家。他1740年写下的《反马基雅维利》(Anti-Macchiavell)在欧洲非常有名。在书中,他用批评,进步的角度去分析了马基雅维利的国家政治观点。然而腓特烈即位之后却不得不为了现实,退而求其次成为了马基雅维利笔下所写的楷模,一个“开明专制”的君主。广为流传的无忧宫磨坊主传说被视为腓特烈二世对法律的一次较量。但经证实,这个逸谈是假的,是伏尔泰为了启蒙法国人而改编的,真实的故事是该磨坊一直为皇室提供粮食,所以不可能拆。1786年8月17日,腓特烈二世于无忧宫中在他的沙发椅上安然逝世,享年74岁。他身后无子,由侄子继承,就是腓特烈·威廉二世。这时距离法国大革命仅有三年。他的意愿是在无忧宫露台他的爱犬旁下葬,但他的继任,也是他的侄子却将他葬在了波茨坦格列森教堂的底下墓室里。1844年他棺材被移往马堡的伊莉萨白教堂。直到1852年才在路易·费迪南德的发起下被迁到霍亨索伦城堡。但直到德国统一后的1991年8月17日,这位国王才到了他想到的地方,在他生前已建好的墓穴下安身。他的话“Quand je suis là,je suis sans souci” (吾到彼处,方能无忧)。这位思想自由的共济会员在教堂里寻不得安灵。他愿意自己的爱犬离他更近一些。人们在英灵殿(Walhalla)为他塑半身像以作纪念。在他过身后人们树立很多纪念碑,最有名的是在柏林菩提树下大街(Unter den Linden)腓特烈大帝骑马像。二战时塑像幸存,并在民德时期重建。
为征到足够兵员,普鲁士王室不择手段,募兵官把活动范围扩展到德意志其他各邦去,实际上就是一种有组织的强夺人力。作为当时德意志各邦国中最强大的军队,很多有雄心有抱负的外邦青年还是被吸引到普军来服役,其中就包括沙恩霍斯特这样的一代名将。并且通过这种在各邦国间征兵的方式,使一盘散沙的德意志民族加强了内部联系,普鲁士军队也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整合民族力量的纽带。随着普鲁士军队的迅速壮大,弗里德里希二世极力要求军队具有铁的纪律和高度机动的能力,把“严明军纪”上升到了“军魂”的高度。他训练的骑兵能保持整齐的队形长距离奔驰,并在冲锋后迅速重新编队,普军很快成为欧洲效率最高的军队。恩格斯后来评价,弗里德里希二世的军事组织“是当时最好的,其余所有的欧洲政府都热心地效仿它”。当时弗里德里希二世着重培养军官的忠诚服从精神和军人荣誉感,并通过他们和严厉的军法来控制整个军队。对士兵的训练更是异常严格,皮鞭加棍棒的野蛮军法充斥整个军队。弗里德里希二世刚即位时,普鲁士军队的武器装备不能自给,必须花费大量资金从国外进口。为摆脱这种受制于人的不利局面,他在登基第二年便着手发展军事工业,对其免税并给予补贴。在官方扶持下,普鲁士军工生产连创佳绩,除数量增长外,武器性能也有了很大提高。弗里德里希二世的技术革新往往与战术改革相配套。他在提高滑膛枪射击速度的同时,对步兵作战编队也进行了相应调整。根据古希腊的楔形阵,结合自己军队的火器性能,他发明了斜行战斗序列。弗里德里希二世高度重视各兵种的协同作战能力,并且首创了骑炮兵,让骑兵装备轻型火炮,将骑兵的高度机动与炮兵的强大火力完美结合在一起。军制改革方面,弗里德里希二世在位期间所设立的侍官总署与先前已存在的军需总监部一起,共同奠定了后来总参谋部制度的基础。除完善指挥体制外,弗里德里希二世还将普鲁士的军事传统进一步发扬光大,真正确立了全民皆兵的国防动员体系。当时曾有人这样描述普鲁士:对其他国家来说,是国家拥有一个军队;对普鲁士而言,则是军队拥有一个国家。弗里德里希二世对军事后勤投以极大关注。为保障战时庞大的物资供应,他打破单纯依赖兵站进行补给的传统模式,改之以新型的复合保障制度。具体做法是:由单兵携带可供自身消耗3天的口粮,团属补给车队携带本部8天的面包定量,而最高一级的军补给车队则为全军携带一个月的食品供应量。同时,又在柏林等交通枢纽设置仓库,预先将大量战备物资储存在内。由此,普军形成了一套严密高效、机动灵活的后勤保障体系,为频繁的王朝战争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资支持。弗里德里希二世信奉“强权即公理”,在其铁腕统治下,普鲁士的国力迅速上升,在很短时间内便跃居欧洲强国之列。在此基础上,弗里德里希二世不断进行对外战争,扩张领土。到1786年他去世时,普鲁士的领土扩大了1.6倍,人口也由300万增至500万。普鲁士的迅速崛起,为19世纪下半叶德意志的统一和复兴奠定了基础。
他对所有艺术都感兴趣,他自己起草设计了波茨坦的无忧宫,并聘请建筑师克诺伯斯多夫兴建。他收有很多名画,吹得一口好长笛(长笛教师 Johann Joachim Quantz)还作曲。他于1747年在无忧宫与作曲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会面。腓特烈即兴给出了一段自己的旋律,并表示希望巴赫能够将这段旋律改编为赋格曲,巴赫对于国王的音乐天才深表赞赏,但是由于改旋律不是那么简单,于是巴赫随后才将改编好的六声部赋格写完并寄给腓特烈大帝,并题名《音乐的奉献》(著名的Bwv 1079),意为奉献给自己的友人腓特烈,然而官方文件里不见腓特烈声称收到巴赫的礼物的记载。除了母语德语,腓特烈还能说法语、英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他能听得明白拉丁语,古希腊语和希腊语,还有希伯来语。他晚年的时候,还去学习了斯拉夫语、巴斯克语和中文。即使忽略他作为政治家的作为和他对立法所做的贡献,单凭他在军事上的表现,就足以使他在历史上占一席位。在西方军事历史学家的著作中,腓特烈大帝是公认与亚历山大大帝、凯撒大帝、汉尼拔、古斯塔夫二世、拿破仑齐名的军事伟人。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腓特烈初次绽放光芒。索尔战役更是腓特烈第一次试图把经过自己思考和设计的斜线式战术付诸实施。战后腓特烈写出了他最重要的军事理论著作《战争原理》(又译为《军事教令》,德语:Die General Principia vom Kriege)。这本书集中体现腓特烈对自己早期战争经验的总结和思考,不仅仅是行而上的战争理论,而且贴近实际,是当时最好的战争实践指南。腓特烈其实是用法文写成此书的,后来才译成德文,仅仅下发给普鲁士的将级军官,不得外传。但是他没有把法文原版的第12章翻成德文,因为这一章写的是腓特烈本人驾驭部下的经验,当然不愿意让部下看见。后来在七年战争中的1760年2月,奥地利从一位被俘虏的普鲁士少将那里得到这本书,这才流传于世,1762年这本书传到伦敦,在那里公开刻印出版。七年战争中,腓特烈大帝遇挫愈强,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以普鲁士一个小国之力,独抗法、俄、奥三大强国,其疯狂程度,可与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或者希特勒相媲美。罗斯巴赫会战更是腓特烈斜线阵势完美的表演之一,今天被美国西点军校选作那个时代的经典战役,以大模型重现在它的军事博物馆陈列中。军事史家亦把此战与洛伊滕会战许为腓特烈大帝军事艺术的巅峰之作,就象拿破仑的奥斯特里茨战役一样。仅凭这两场会战,腓特烈就完全奠定了其作为古今最伟大名将之一的地位,普鲁士的一个永远的军事神话,从此诞生。后世拿破仑评价腓特烈大帝的时候说:“越是在最危急的时候,就越显得他的伟大,这是我们对于他能说的最高的赞誉之词”。1785年西里西亚一年一度的秋季大演习中,英国王弟弗雷德里克王子(约克公爵),美国独立战争中出名的康沃里斯将军(Cornwallis),拉法叶特侯爵都来参观,并向腓特烈致敬。当时腓特烈指挥的普鲁士军队的操演方法,成为全欧洲军界竞相模仿的样板,老国王在训练场上禁不住掩口偷笑“天下英雄入我毂中矣”。在战术层次,腓特烈可以说是近代欧洲第一战术家,比之拿破仑毫不逊色。尤其是在战役层次上:当时欧洲在战略和战术之间,没有战役学这个分科,而腓特烈就是大战术的创始人,德国人口中的「大战术」,就是现代军事科学中的战役学。欧洲军事学从古斯塔夫开始走入近代化,经过杜伦尼、马尔巴勒、欧根、萨克斯等历代名将的探索与尝试,到腓特烈手中,不仅从实践上,而且从理论上给以总结。他所确立的作战原则,例如「保护你的侧翼和后方、迂回敌人的侧翼和后方」,「我们注意力的目标,应该是敌人的军队」等等,直接指导了拿破仑。可以说在战役指挥上,腓特烈是拿破仑的启蒙老师。
腓特烈一生都生活在高度虚伪的面具下,他自己认为自己从来都不能也不敢成为自然使他成为的那个人,他也不得不收起自己的梦想(成为音乐家,哲学家诗人),而是去走自己父亲期望的道路,无情的消灭敌人,为了伟大的德意志而不是为了自己,对于他的评价很难公正,作为德意志之父,他无疑客观上让许多人崇拜,后世的拿破仑和希特勒都把他当作偶像,甚至连俄罗斯的贵族们也相当崇拜他。但是从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角度来说,他的人格无疑是有很大缺陷且难以弥补的,一生活在痛苦中的腓特烈扮演了完全相反的角色长达40年。不过作为德国人,他确实很符合尼采关于“超人”的典范,也是德国人精神中“把诗人的外表藏在里面,而在生活中竭力遵守的维护discipline”的体现。正如康德的哲学观点:“只有遵守准则的人才是真正的自由的”,隐忍,把反抗藏在内心化为现实中更强大的力量,这就是德意志精神。
我是这个国家的第一公仆 ——腓特烈二世
1.《【腓特烈名言】他是拿破仑和希特勒崇拜的偶像,是现代战役学的创始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腓特烈名言】他是拿破仑和希特勒崇拜的偶像,是现代战役学的创始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876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