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济

我的大学梦

阴差阳错,鱼和熊掌终于都得到了

作者:陆耀文

小时候,我和大多数男孩一样有参军的梦想。但是我还有另一个梦想。这就是大学梦。一般来说,这两个梦想不可能同时实现。因为参军和上大学的年龄都是18岁。当时还没有进入军校或大学升学期间入伍的政策(至少当时我和我周围的人不知道)。然而,阴差阳错,我的两个梦想都实现了。

我第一次意识到入伍梦和大学梦不可能同时实现,是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那时,我在陕西省长县伪装公社上小学。那时军人的社会地位很高,服兵役是很多年轻人,特别是农村青年的首选,姑娘们也想嫁给军人。小小年纪我耳濡目染,早早梦想参军。与此同时,我隐约知道小学是哨所,控诉所,初中是初中,高中,高中上面是大学(大学也分为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十多年后才知道)。上大学似乎是顺理成章、问题中理所当然的意思。但是这两个梦又是互相冲突的。心里既有大鱼又有熊掌,不能有遗憾。(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我完全没有想过我能不能考上大学,或者“剑兵”(通过征兵体检)。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矛盾不知道如何解决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传来了停止大学招生的消息。我心里有大学梦想破灭的遗憾,但最终不用再纠结该怎么选择了。(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大学名言》)。从那时起,我就死心塌地地想服兵役。那时候我家到了户籍所在地——伪装工程词曲大队,我也搬到了词曲小学四年级。这个农村户口在3年的自然灾害期间,父亲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自愿下卷。文革开始后,科级干部的父亲也受到了冲击,家人也在单位宿舍遭到轰炸。

文革期间,按照“缩短学制、进行教育革命”的最高指示,实行农村地区小学、中学七年一贯制,各大队办学。高中实行两年制,由县教育局主办。词曲大队是一个小山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有一个教室和一个老师,显然没有举办7年制学校的条件。所以大四结束后,我继续转学到父亲单位附近的中保大学7年制学校。中保大队是南盘锦的三个大队之一,南盘锦所有“小北京”的美誉。1972年1月,我毕业于堡垒大学的7年制学校,同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南繁中学高三班。这时,张县公安局根据我家孩子多、没有劳动力的实际情况,恢复了我家的非农业户口。

中学时代的作家

1973年初,今年开始征兵工作,当时的政策是毕业班高中生可以入伍。我大一了,不符合应援案,只能眼看着几个毕业班的学长穿着新军装跑去军营。1973年底,我们高中毕业。我也快满18岁了,参军的梦想再次燃起。但是希望的不是征兵工作开始的消息,而是下乡插队的消息。

作者高中毕业证书

1974年春节刚过,大家拍照留念,舍不得分手,准备离开学校的时候,有一天班主任郭洲的老师通知我和甄安云同学去县里参加会议,至于为什么,做什么,都一头雾水。到达县城后,我们糊里糊涂地被带到了会场。看了会议的横幅后,才知道是在县里举行的三级干部会议(“三间会”)。不久,我和其他20多名同龄人上台,分别发了合本《毛选》本,镇村公社党委书记李祖上说了话,县知青和镇村公社完成了交接仪式,我们这些高中毕业生成为了镇村公社的插队者。

当时的政策是,城市户口的应届毕业生必须去农村插队,插队两年才能参军或被录用。胳膊拧不动大腿,我只好乖乖插队,再封锁参军的梦想两年。我被分配到桌口大队,甄安云同学被分配到相邻的贾甲大队。当时大学已经恢复招生,招收推荐的工农兵学生。推荐的第一个条件是政治表现好,不太重视文化基础。因此,工农兵学员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小学、初中、高中是一勺炒杂烩。那时候我总觉得自己是高中生,和小学、初中文化的人一起上三年大学,还能学到什么?(威廉莎士比亚,高中生,高中生,高中生,高中生,高中生,高中生,高中生,高中生)所以从来没想过要上大学。当然,两端,虽然我在插队期间做得很好,但是插队两年来,上大学的指标并不推荐我来插队大队或公社。(莎士比亚)。

1976年初,五四电厂大量招聘,我们毗邻几个村的“老干”(北京地厅)、“新干”(当地地厅),插队两年的人都被五四电厂工作了。我没有改变初衷,放弃了招聘,选择了服兵役。当时工程武装部的赵部长对我说:“五四电站是一个很好的单位,你当了几年兵还不回来吗?”劝道。到时候就不会这么好了

的单位了。”我不为所动,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应征入伍。


1976年3月初,我们陈村公社的10名新兵乘坐绿皮火车,来到位于河北省定县(今定州市)的原三十八军一一四师防化连。新兵训练结束,我被分配到喷火排。当时喷火排担负师仓库的警卫任务,与连队相距不到一公里。


1977年年底的一个星期天,我在定县街头偶然看到一所中学的大门上拉着横幅,上面写着“高考考场”。这使我联想起前不久听到的恢复高考的消息,猛然间意识到那个“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又回来了。我的大学梦又重新燃起,总觉得考上考不上是一回事,但不去试试将会遗憾终生。


动了考大学的心思,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是,自己刚刚当兵两年,三年服役期还没满,要求复员说不出口。思想斗争的结果是,干满服役期就申请复员,回家考大学。决心既定,说干就干,从这时开始,我从书店陆续买了几本有关的书,高中同学、好友马建桥给我寄来了《三角函数》《平面几何》等书籍,利用业余时间开始了复习。在此,我要感谢连队的领导和战友们,大家知道我有心参加高考,但看破不说破,没有人批评或背后议论我“不安心本职工作”。相反,有的老乡、战友还鼓励我,朔州老兵、器材库的仓库管理员卢靖就是其中之一。他不但鼓励我积极准备考大学,还跟我的排长王世昌打招呼,让他不要为难我。(事实上并没有发生王排长为难我的事。)


1978年初,我被任命为班长,这对没有当过副班长的我无疑有点受宠若惊。这一方面是连里对我的信任,另一方面也说明部队建设需要。不过,这也加重了我的思想负担,在部队建设需要的时候,自己提出复员是否合适?1978年8月,高中同学、好友刘登科来信,通报了他考上兰州铁道学院的消息,这更加坚定了我考上大学的信心和决心。


当兵时的作者


正当我何去何从举棋不定的时候,1978年老兵复员工作开始了,指导员辛敏厚宣布:“谁走都放!”这一下子打消了我的全部顾虑,下决心要求复员。决心已定,我更加归心似箭。


1979年1月中旬的一天,我向辛敏厚指导员表达了我想复员的急切心情,辛指导员当即表示:“行,我跟军务科长打声招呼,让你提前走。”几天后,辛指导员告诉我,军务科长同意了,批准我提前复员。1月16日上午,连长覃登云亲自开车,连里20多位战友送我到车站。依依惜别中,我告别军营,登上了开往家乡的列车。


到家没几天,南樊中学的老书记王宏明闻讯前来,问我是否有考大学的想法。这真是雪中送炭,正中下怀!我当即表示提前退伍就是为了考大学。于是,我重新回到母校南樊中学,开始了高考补习。由于深受“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思想的影响,我毫不迟疑地选择了理科补习班。


补习班的板凳还没坐热,广播中传来对越反击战于1979年2月17日打响的消息。军人的使命感促使我想,要不要重新回部队?但转念一想,三十八军是军委总预备队之一,是不会轻易派往前线的。自己还是一颗红心两手准备,一面继续复习,一面做好随时听从部队召唤的思想准备。直到3月16日我军撤军,我也没接到部队召唤的命令,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下。


我是插班进来的,补习班的进度与我的实际情况完全脱节。几个月下来,数理化还没来得及系统地复习一遍。就在这种情况下, 1979年7月7日,我第一次走进高考考场。考试的结果是,我在几个月后收到了五四一技工学校的一纸录取通知书。这当然不是我想要的结果。


与此同时,我收到绛县民政局的通知,我被安排到山西省药物培植场工作。我父亲劝我:“岁数不小了,不要再考了吧。”说实话,通过前几个月的复习,我对重拾数、理、化的把握确实不大。正当我进退维谷之际,高中时的语文老师亓得文对我说:“年龄大的人报考文科更为有利。”他劝我考文科。我顿时豁然开朗:对呀,东方不亮西方亮,干嘛非要在理科一棵树上吊死呢?从此,我下定决心报考文科。


当时,位于南柳坡上的南柳庙是绛县教育局的师资培训基地。为了提高高考成绩,绛县教育局在这里举办了面向全县的文科补习班。亓得文老师在补习班教历史,通过他的推荐,我顺利进入了这个补习班。


参考1979年高考本科录取分数线,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总分400分的规划,其中语文75分,历史85分,政治85分,地理90分,数学60分,英语5分。在时间和精力分配上,我采取了“三三制”,即三分之一用在数学上,理由是数学是文科考生的短板,瘸一条腿肯定不能取得好成绩;三分之一用在历史和地理上,这是因为以前没有学过历史和地理,需要从头学起;另外三分之一用在语文和政治上;英语基本忽略了,因为当年在高中英语课上,总共只学了94个单词,语法更是很少涉及。


作者与大学同学汪月波(左)白明标(中)合影


高考前两个月,运城地区教育局组织了一次摸底考试,我考了全县第二名。这使我考上大学的信心大增。高考前几天,我已经不再看书,大有成竹在胸、胜券在握的感觉。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高考第一天就差点走麦城。1980年高考,7月7日上午考语文,作文题目是,根据达芬奇上千次画蛋的故事写一篇感想。我开始想到了“打基础”这个主题,但又一想:高考能考这么简单的题目吗?于是把思路转向了“精益求精”。这就与题目的要求相差甚远,影响了成绩。


下午考数学,根据事先确定的“先拣会做的做,不会做的放在最后”的考试策略,一拿到考卷我就从头向后捋,一直捋到最后也没发现一个会做的题。顿时惊出一身冷汗:这下可遭了,难道今年又将折戟沉沙、铩羽而归吗?转念一想,不如破罐子破摔、死马当作活马医吧。于是我从第一道题开始做,没想到一冷静下来,立刻柳暗花明,一道道题目迎刃而解,整个答题过程异常顺利。只是在最后一道题目中,心里默念着双曲线,硬是鬼使神差地把双曲线画成了椭圆。


后面两天的考试都稳扎稳打,波澜不惊。这一年,我的高考成绩是总分399.85分,各科成绩:语文65.5分,数学84分,政治82分,历史75.75分,地理89分,英语3.6分。这个成绩位列当年山西省文科第19名,绛县文科第一名,第二名比我低20分。


作者大学毕业证书


高考结束,接着是填报志愿。我想,既然考了文科,干脆就进一所纯文科院校吧。这样,我的第一志愿就报了中国人民大学,被该校的档案管理学系录取。1980年9月13日,我跨进中国人民大学的校门。至此,我的“大学梦”终于实现。1984年7月,我完成大学学业,取得历史学本科学位。


2022年2月28日

于北京家中

作者2013年


作者:任虎成,1956年5月生于太原,插队两年,当兵三年,1980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在国家机关工作八年,2002年考取《法律职业资格证书》,从事律师职业,2016年退休。

来源:新三届

1.《【我的高中大学作文】《知道往事》我的大学梦:阴差阳错,鱼和熊掌终于兼得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我的高中大学作文】《知道往事》我的大学梦:阴差阳错,鱼和熊掌终于兼得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879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