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直让我写一篇纪念母亲的文章,因为悲伤,不忍心写,因为痛苦,所以写不了文章。妈妈去世一周年的时候,在梦里,妈妈越来越多,像战鼓和号角一样催促我快点写城门,履行自己的誓言。(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家人)母亲作为自己最亲近的人生下了我,一起生活了几十年,那张脸、那句话、那一行刻在头上,融合在心里。(莎士比亚)。

我对母亲的认识从幼年开始,比青年、比中年更深,持续到晚年。(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他的家人)印象中的母亲以坚强、勤奋和诚实待人。一生历经苦难坎坷,历经苦难沧桑,历经曲折不幸,幼年丧父,中年丧子,晚年孤独地生活。漫长的人生道路,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她都经历过,背负了很多无法承受的重担,她也选了。苦难对人来说可能是财富,更多的是不幸。连大字都不懂的母亲,坚毅顽强,但回忆过去岁月的时候,无法停止悲伤,埋怨自己的生命不好,连连说。人生只有八角米,走遍天下不能乘胜追击。谁叫我周冬连?(莎士比亚)。

老人家去世的前一天,又打了我的电话,因为工作原因,我没有接她的电话,后续也没有及时回复。对我来说,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内疚和遗憾,但在世界上不能说是后悔药。(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后悔名言》)和晚年的母亲或我视频或打我电话,是她每天付诸行动的必经之路,也成为了引领所谓日常和日常生活的必经之路。(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她的家人)在那个冷清孤独的山村里,这成了她了解亲人的唯一途径和手段。子女们行千里,莫宇每天都在,在她身上成了实实在在的行动。(威廉莎士比亚,孤独,孤独,孤独,孤独,孤独)此时此刻,斯人已经去世了,我有心,有时没有机会进行长时间的对话,在家乡后房间安静休息的母亲只能听我用的文字和她沟通心灵。(莎士比亚。)(莎士比亚。)

妈妈的辛苦很悠闲

人生的苦是幼年丧父,中年丧子,晚年孤独。这三种痛苦,我母亲正好又都遇到了。

1938年,抗日烽火连日来,母亲出生在湖南汉寿县月明潭乡(原名煤炭)花莲表妹一个平凡但不平凡的家庭。不平凡的是,我外公是原国民政府的党员,在村里担任保障职务。一般来说,母亲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但国民政府时期民生下降,家乡经济非常落后,民众基本上在生存线上挣扎。这种经济状况和战争持续下去,妈妈完全没有接受基础教育,连大字都不知道,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百分之百是文盲。(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家人)作为保障的外祖父,长期忙于收税、抓壮丁等事务,几乎没有管理家里的事。外婆一共生了7个孩子,由于家庭困难、营养不良、医疗条件差异等原因,妈妈的其他5个姐妹相继夭折,最后和舅舅一起活了下来。根据母亲的口述,她三岁时癫痫发作,没钱治疗,差点被埋葬,幸好她又慢慢地缓了气,才没有早点离开这个世界。(大卫亚设)。

一般来说,大难不死要有后福,但这种福运没有来到她身边。外公在国民政府的保障下没有给家庭带来实惠,妈妈和舅舅小时候,经常没有吃的,衣服遮不住,妈妈一辈子没有接受过任何学校教育。舅舅是家里唯一的儿子,只受过一点基础教育。(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家人)小时候的母亲和舅舅两人为了生计,经常光着脚捡稻穗、翻红薯、捡花生,在出生地的几个村子里赶脚。(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家人)妈妈说奶奶是小脚女人,行为上不利于农活,妈妈是两个孩子中的老大,大部分时间都把她冲到前面,赋予了她更重的种地重任。所以,我印象中的妈妈总是有5比3粗的感觉。不是针线活非常敏捷出色的人,后来我小时候穿的布鞋、毛衣、毛衣、毛衣、毛衣、毛衣、毛衣、毛衣、毛衣、毛衣、毛衣、毛衣、毛衣,这一点也是爸爸经常抱怨的地方,后来在挑选终身伴侣的时候,一定会做家务。(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我的家人)后来我深刻地认识到,在成长过程中,连温饱都解决不了。哪有心情做那样细致的针线活?(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食物)绣花枕头不能当饭吃。妈妈向我诉说小时候的往事时,大冬天除夕,有时帮助外婆做农活,双脚经常冻伤,仍然风雨飘摇,所谓的父亲贵妇英,在妈妈的回忆中几乎一句话也表达不出来。(莎士比亚)。

人生的苦总比早点失去父亲的爱好。阴阳分成两部分。(西方,人生谚语)外公从解放之初就去世了,父亲成为主人,是家里七个姐妹幸存下来的唯一女孩,十二岁的母亲从此背负着生活的重担。(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家人)她和未满10岁的弟弟一起打水、砍树、种菜、施肥、种植水稻、捡红薯、农活和家庭生活成了她生活的常态。老人家晚年回忆着这些艰难的岁月,总是像给家庭用针挑水一样,

人生悠悠,没有过失者的痛苦。小时候,妈妈经常在工作的时候坐在低矮的房子前面,不自觉地哼着歌哭泣。(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她的家人) (童年,童年,童年,童年)每时每刻,我都知道母亲想念她的儿子。妈妈的私生子的辛苦被泪水所笼罩,内心充满忧虑。(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家人)每年清明节、中元节,乐观向上的母亲们此时话少,远远望着对面青山,或者躲在墙角,充满遗憾和悲伤。(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我还记得年幼的我,哥哥出差日,妈妈披风飘飘,抚摸棺材的那一幕。几乎不忍心回想。(莎士比亚)。

健康的身体,幸福的源泉。母亲的痛苦,老年的痛苦,四肢的痛苦,大脑的痛苦使她彻夜难眠的痛苦,忍受的痛苦只有她自己知道。(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家人)四年前,被二姐安享晚年的她,由于不小心摔倒在洗手间,被紧急送往广东省河源市人民医院,被诊断为股骨头骨折,需要手术治疗。我在紧急筹措资金的同时,大哥让我去医院拍照

料她,手术过后她唠唠叨叨最多的事情是:自己遭罪也就算了,还要让我的儿子背负重担,花这么多钱来为我看病……当年的国庆节,我驱车南归,在二姐租住的房子里,看到刚刚出院的母亲:脸蜡黄、腿细小、嘴颤抖,哼哼唧唧……但在见到我的那一瞬间,立即紧紧抓住我的手,生怕我会马上离开她一样。刹那之间,母子二人泪珠连连,周围的人也掩面不忍相看。我问老妈妈:“您现在还好吗,脚还痛吗?工作之故,手术没有能够在您身边,对不起您!”母亲摇摇头说:“只要你好,我没事,脚痛的时候 可以吃止痛药……”

孤独寂寞,没有执子之手与之相伴,晚年母亲之苦无人能理解。有时我打她的电话,术后康复不久的她,说自己在拖着残腿,正慢慢地攀爬或缓缓拔步来到老父亲与爷爷奶奶的坟头,看看他们歇息的地方是不是杂草而丛生了,或者是不是如昨而依旧。电话那头,满是母亲的赞语与笑声,间或会说到:这个地方可是我和你老头子经常劳作过的地方,时间真是快,一晃就是几十年了!他歇息的地方不错,你奶奶吃了一辈子的苦,能够选择这么一个风水宝地安息,算是很有福气了……我知道,这是母亲正在思念已经离开人世有好几年的父亲,心中无以而托,所能心心在念的只能是那堆黄土了。在没有她口中“老头子”的日子里,再也不会有那么磕磕绊绊了,再也不需要有那么准时的饭点了,再也没有那么需要讨论不休的话题了,更没有那么多埋怨与争吵了。长夜漫漫,几何时,谁能知道与体谅,在那个小小山村里,那些孤独的年月,我的母亲是如何度过的?她到底在想一些什么呢?唯一能够理解的,是她千方百计要辗转回家的各种理由。

母之善悠悠

出身于穷苦之家,母亲待人诚、与人善、感人恩,愿意把方便留给别人,把好的东西与人一道分享,甚至受骗也不愿诿过于人,这在人心不古的今天也算得上是独特的风景线。

母亲之善良,有口而皆碑。邻里之间,吵吵闹闹有之,家长里短,经常会有口角相争的事情。让我颇为惊讶的一点,母亲与邻居之间,绝无隔夜之仇。我记得,屋门口的田,禾苗青青,长势喜人,邻居刘伯家放养的牛疏于管理,溜到我家水田里面跑餐一顿,连带把田里踩踏得乱七八糟……老母发现之后,把刘伯家的牛扣了下来。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栽的秧苗被牛啃得只剩下半截,母亲非常愤恨,要我立即把刘伯家人找来,讨要说话。农村人不懂得如何调解,三言不合,就对骂开来。一个人要求赔偿,一个人坚持是牛吃的,与自己无关。吵闹半天,僵持不下,双方撤兵而归。当天晚上,母亲与我聊到此事,依然愤愤不平,说这一分多地的青苗,被刘伯家的牛吃了,早稻收成肯定就会大打折扣,必须要他们赔。我点点头赞同,同时也提醒母亲:去年我家青黄不接的时候,是刘伯家接济我们,才让我们渡过难关的。母亲无语,第二天早上,立即将扣留的刘伯家那头牛仔完璧归赵。后来,两家又和好如初,没有因为牛吃青苗一事而伤了感情。母亲之为善,此事亦可见一斑。

特殊的年代闹过不少荒唐事,尤记得母亲给我说起一事,让我懂得什么叫感恩。那是文革年代,不允许有任何资本主义尾巴存在。我的父母利用空闲时间,好不容易做了几十个竹耙子,由大姐背到邻镇崔家桥去换点油盐钱,途径村口检查人员,拦住我的姐姐,要扣留竹耙子,并且还要通知村里抓人,关键时刻,有一个瘸腿大叔勇敢地站出来,挡住检查人员,制止其所为:不要为难一个姑娘家,她也是为了生活……结果姐姐顺利过关,卖掉了竹耙子,换来了宝贵油米钱。后续多年里,母亲一直都唠唠叨叨此事,感念那位瘸腿大叔的拔刀相助与路见不平一声吼。据大姐后来告知,在我们家境转好后,母亲与大姐还曾特意上门拜谢,对方大叔对此大为赞叹,说我们一家懂得感恩,老朱心善至极。

母亲之善,还体现在家里有什么好的东西,定要与人共享之。于是,你可以见到有趣的一幕:姐姐从广东打工回来,买回来的水果、糖果之类的,她都要东送西送,最后落到自己头上的,却寥寥无几。在我老爸嘴里,她是典型的“败家子”。后来,我参加工作,母亲这一做法也是风水轮流转,电话里要求我多带一点江苏、海南之特产,目的无他,就是让邻里一同分享,她的观点,在外工作,就应该带点东西来犒劳父老乡亲。母亲这一“癖好”延续到她手术刚刚愈后不久,那年春节回家,母子两人热聊不到一阵子,她就窸窸窣窣去忙里忙外,拿着塑料袋,把一些小吃一份一份罗列好,自己拄着拐杖,一步一步,走东家、串西家,一直到送完为止。母亲所为,在她仙逝之后,得到了回报,上山那天,左三圈、右三圈,老老小小,送她上山,沿途上助力其棺木稳步有序前进,一声声呐喊,似乎在诉说着善行之力量。

母亲生前自己受苦甚多,对于那些乞讨化缘之人,都会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小时候,有一位打渔鼓的人,乞讨来到我家,天色已晚,欲借宿一宿。母亲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把这个打渔鼓的人安顿下来,烧上热水,倒入木桶,嘱咐我送予对方洗脸烫脚。当时,我颇为不耐烦,认为她对一个陌生人如同亲戚一样,问寒嘘暖,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母亲严厉呵斥我: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人家走村串巷打渔鼓,不是生活迫不得已,谁还会愿意走这样路,干这样的事呢?她为此还特意讲起一个她自己所亲历的故事:60年代的一个冬天,她在茅草街探望父亲返程中,茫茫黑夜,筋疲力尽,身无分文,是一家质朴的农家人让她借宿一晚,第二天还赠予干粮与盘缠,才让她有力气、有本钱赶回外婆家。或许不识字的母亲,是曾经的经历让她的感触更深,才会有对别人的考量如此之多。

被他人所骗,母亲亦是一笑了之。时有某人,打着认识我的幌子,找我老母寒暄,母亲客气招待。此人知我老母喜好算命,一顿浮夸,告知母亲她儿子前程如何似锦,将来还会更上一层楼等等。不识庐山真面目,母亲听得心花怒放,此人借机说他家里人生病,需要向她借钱。不辨真伪,母亲欣然应允,抖抖嗖嗖从她的烂皮包中拿出300元给了对方。后有近邻及时来告知,说此人是骗子,已经骗过了不少老人。母亲却不以为然,说人家家里人已经生病了,这样做也是急需要钱,就是被他骗了,也只有300元,就当我生病吃药了的。邻居无奈摇摇头,苦笑着说:老人家心太善了,对骗子也能忍三分。

母之勤悠悠

母亲一生勤劳,坐不下、闲不住,家乡父老常常说,国华伢子能够走出杏花村,其母功不可没。在我印象中,操持这个家庭,让我能够有机会上学,母亲的坚持与执着居功至伟。

母亲的勤写在双脚上、印在双手上。每年的“双抢”时节,母亲忙里忙外,既要张罗各类生活用品,还要准备各种农具、肥料,操心布局哪天请人割稻、打谷、耕田、插秧。为了跟上紧凑的时间节点,母亲往往是天还没有亮,就会早早起床,把饭提前做好,随后神不知鬼不觉下田割稻、扯秧,等到我醒来的时候,母亲已经提前完成了这一系列环节。记得有一次,睡觉前母亲给我做了一个交代,要我早早起来,多割一点有露水的牛草,让为我家打租的牛儿能够吃饱喝足后,耕田的活干得多一些、快一些。作为一个十岁左右的人,答应得满满当当,执行的时候却出了问题。挑肥料、铲杂草、背耕具,母亲在离家2公里之外的山田已忙碌了几个小时。回到家里,太阳已经开始晒屁股了,我却还在梦乡之中。此情此景,母亲又气又急,大声呵斥:“国华儿,你知道吗,牛儿不吃草,哪里有力来干活,说好说歹,才有机会把人家请过来,我已经在田间干了三个多小时了,太阳升起丈把高,你却还在睡大觉,误了大事啊……”火头上来,青筋暴起,拿起竹条就开始“竹笋炒肉”。在我鬼哭狼嚎之余,母亲又叹了口气,自己默默地拿起镰刀和草绳,快速起步,赶往门前的田间之地,自个儿割草忙碌去了。望着母亲远去的背影,想想因自己懒惰而导致的结果,我也赶紧拿起镰刀朝对面山头奔去。这山头上下左右可是坟头相连,平时我们小伙伴们都不敢来此砍柴割草,可今天为了将功补过,我还是麻起胆子,屏住呼吸,来到了这里。夏天山间的各种昆虫和鸟儿欢乐歌唱,加上青青的绿草,让人有神经紧绷之感,但一想到自己因懒散造成了如此之后果,所有顾虑立刻放下来,用心用力割草,没有多久,几捆牛草就完成了。回到家里,母亲也割草归来,看到我劳动成果,站在屋檐下的母亲欣慰地笑了,显然是对我知错能改的肯定,那笑容至今还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之中。

我的家乡,地处丘陵地带,人多地少,经济收入低下。为了油盐柴米之生计,母亲无所不用,把自己的勤劳发挥得淋漓尽致。上世纪80年代,芋麻一度价位节节攀升,我们家里没有种植这样的经济作物。勤劳的母亲如同小蜜蜂一样,把视野拓展到荒山野岭,去那些不为人所关注之地寻找野芋麻。采摘这样的野芋麻,不仅要担心蛇咬,更要担心山蜂叮蜇。那个时候夏天,母亲会把自己包得严严实实,小溪边、田埂上、山坡上,都留下了她的身影。她起得早,为了一小把芋麻,折返数十里,一根根地拨,一把把地系,不断将其搁放自己的肩膀之上,往往一捆芋麻下来,全身湿透,手上血痕点点。采拨的芋麻,必须及时浸泡在水里,以免晒枯而不能刮皮获得其精华。野芋麻皮多肉少,母亲背回来的几捆芋麻,在我的配合之下,通过芋麻刀一片片予以剥离,放在竹竿上晾晒,待太阳西落,收摞在一起,还不到半斤,这是运气不错情况下的收获成果。有时候,母亲跑了一整天,饥肠辘辘,所获却无几,回到家中时候,瘫坐在椅子上,半天都缓不过神来。此时的我,则会扮演勤务员的角色,为母亲烧水端茶,宽慰她的失落与付出。

为了我的求学历程不被中断,母亲与父亲一道,尝试各种途径为我赚钱。隔壁桃江县花桥港乡水满村经济比我们县活跃,通电也比我们家乡早近20余年。当时那边有一个造纸厂,收集竹笋成长时脱落的外皮(我们称之为笋壳页),大概价位在每斤二分钱。价格低廉,费力颇多,几乎没有人愿意做这件事,山间蚊虫扑面、荆棘丛生,收集费时费力。母亲自己穿草鞋,让我穿上胶鞋,带着我越过一座座山坡,穿过一个个山坳,一片片收集好竹笋叶,由我递交与她,一把把扎齐之后,随即又用竹木条捆扎好丢在山路之上。随后,母子二人咬着牙根,一捆接一捆,沿着山间羊肠小道,踉踉跄跄,连滚带爬将它们运回家中。第二天,我与母亲挑着用绳索绑紧了的竹笋叶,一路前行一路歇息,娘俩的肩被磨得红通通的,母亲肩上的皮都磨掉了,但她没有叫一声苦。歇息的时候,我摸了摸妈妈的那个厚实肩膀,居然探到一个大包,我问妈妈是不是压出来的。妈妈当时说:没事,这是风包,不碍事的。多年后,当我再次摸到她背上的这个硬包时,才明白了这是岁月神偷留下来痕迹,怎么可能会消失呢?村里人看到母亲这样拼命,无不感慨万千,毕竟这是一般男人都难以承受的活,她一介弱女子居然抗承了下来,靠的是什么?我想应该是一种顽强的信念与意志,甚至比钢还要韧、比铁还要硬。

到了高中阶段,进入县城学习,各种花销更高了,为了让我安心学习,母亲走村串户,大字不识的她又开始尝试做烟生意。所谓的烟生意,就是由父亲从常德进来当时乡下人喜欢抽的各种品牌香烟(其中名气最大就是无过滤嘴的常德牌香烟),母亲负责挨家挨户去销售。对于她来说,这个生意是不小的挑战,一天奔走几十里,耗费体力不说,晚上回到家还要拼尽脑力,把白天的现金交易与各类赊账理顺。有的时候,一盒烟对不起来,两位双亲就会为此要大吵一场。还有的时候,赊账的人多了,母亲又记不起来,导致的损失还不小。

90年代,猪肉价格不断上涨,母亲又开始与父亲一道尝试煮酒与喂猪,母亲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穷要读书,富要养猪。她是这么教育我们,也是这样认真去实践的。那时候,家里修了两个猪栏,喂养了母猪与肉猪,山村的角角落落都可以看到母亲打猪草、收潲水的身影,当看到一头头小猪仔茁壮成长时,母亲眼里满是希望之光,憧憬马上可以过上幸福生活,有时候猪仔生病死亡后,母亲又愁容满面,彻夜难眠。再后来,母亲还尝试采摘茶叶、金银花等措施,凡是农村里面能够赚钱的途径她都试过了,特别采摘茶叶,夏日炎炎的山坳里、坟头边,她汗水满身、双手磨皮,家人屡屡劝她,不要太累了,毕竟这些途径是赚不了几个钱!母亲不为所动,坚持而为之,仿佛自己是一台永动机一样,一定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母之爱悠悠

母亲有大爱之情怀,她的爱不仅体现在爱子女,还体现普爱他人。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特别调皮,有时候还喜欢无端挑起与他人之间的争端。比如邻村有一个瞎子,经常从我家门前经过。我们几个小伙伴为了捉弄他,特意在路上挖了一个坑,坑里灌满水,面上铺上草。结果,老人的竹仗起了作用,我们阴谋诡计没有得逞。一计不成,我们又生二计,唱所谓的民谣激怒他:瞎子瞎摸笔架,笔架倒瞎子跑……老人非常生气,找到吾母,予以投诉。母亲二话不说,把我抓过来,一顿暴揍,一边打一边流泪,她说到:你们的心哪里去了,拿别人的缺陷开玩笑,看我今天打不死你……自大哥去世后,母亲还是这么重重地打我。“你知错了吗?你必须赶紧给伯伯道歉,以后再也不许出现类似的事情!”母亲的这场教育,对我人生触动极为深刻,我永远记得母亲说的那句话:不要把别人缺陷当做你的开心事,将心而比心,假如你的眼睛看不见,会让别人这么来说你吗?朴素的母亲也许说不出那么多的大道理,但她知道做伤害他人之事是不道德的,也是不允许的。

小学升初中后,由于要住宿,每周开支逐渐增加。刚刚开始,带上母亲为准备的干菜,加上父母给的1—2元的零花钱,勉强可以应对之。后续干菜吃多了,身体扛不住,给母亲抱怨学校食堂的饭菜差,吃不饱、睡不香。为了节约钱,也为了混一顿好吃的,母亲同意我每周中间间歇回来一次。毕竟家里的油水还是要多一些,有时候吃酒席带来的扣肉母亲自己舍不得吃,往往会留下来给我打牙祭。记得有一次,对门山头伯母家嫁女,知我老母之心愿,特意让厨师给我留了一碗扣肉,她带回家来,放在碗柜里静候我从学校赶回来后美餐一顿。星期三如愿以偿归来,晚餐自然是吃得格外香。母亲望着我,连连说:“不急不急,这碗肉专门为你留下的,我知道你在学校里挨“烤”了。”第二天要赶回学校,恰逢大雨不止,鸡鸣时刻,母亲点灯起来做饭,山村的黑夜雾雨绵绵,离家之际,母亲怕我害怕,坚持要送我一程,彼时的山路,泥泞不堪,高低不平,她背着我的书包引领在前面……母亲知我害怕,山路十八弯,最怕黑漆漆的山路,何况还有不少口耳相传的故事呢!送了一程又一程,来到南安村,走过打米厂后,前面那个坡恰恰是我最为后怕的,送到此处,天色渐明,母亲却不再护送我那一程了。我眼里含泪,心里满是抱怨,最是关键时,母亲却不管我了。我昂起头,一言不语,从母亲手里接过书包,大步流星往前走。在我走过坡路转弯处,回头一眼,居然发现一身湿漉漉母亲远远站在路边,一直在注意我,不断向我招手,鼓励我前行……刹那间,我的泪水流下来,内心深处感受到了满满的母爱,摸摸书包,除了热乎乎的菜瓶子外,还有一个熟透了桃子……这不禁让我脑海里又翻滚出一幕幕:碗柜里留存水果,母亲说她不喜欢吃,留给儿子吃,留给外甥女吃;做好的鸡蛋花,母亲说你们爷俩爱吃,我胃口不好,你们吃;辣椒炒肉,她很少伸筷子……这种传承于血液里的爱,历久会弥新,代代而相传。到如今,对自己儿女我也好上了这一口,好吃的假说自己不喜欢,这种隔代相传的私爱,是因为有母亲做榜样在前面。

高考之路,尤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两次落榜,母亲两次流泪。记得94年高考张榜的那一天,母亲也是早早起来做饭,送我一程接一程的山路,希望我能报来好消息。上午十点左右,在县教育局一楼人山人海的大门前,我看到了自己的高考成绩单:464分,全省文科排名6000多名。对于湖南这样的教育大省而言,这样的名次自然是榜落孙山,没有机会被录取为公费生。作为二中文科生中的佼佼者,此一战让我垂头丧气,失落无比。下午归得家来,躺在床上一言不语,母亲送来饭菜也一动未动家。知子莫如母,这一天母亲一直陪伴着我,与我聊起她不幸的童年,说她过去悲催经历:讨米当叫花子,疼失爱子,为儿女存“屋角”……高考尽管失败了,人生还有别的路子可走,如复读或参军等等,只要自己努力了,还可以卷土重来,妈妈相信你的能力与本事,我和你父亲会想办法让你有书读到无书止。那一番细聊,让我似乎又看到了希望,收起书本再战高考,或许是这种鼓励、这种信任,让我愈挫愈勇,再也不轻言放弃,即便第二年西安铁路警察学校未能如愿也是以偿也是如此。

我还记得,母爱之伟大,更展现于其坚毅与执着一面。有母亲在,就不会感觉寒冷,尤其身处冬天我感触更是如此。1984年的春节,家中遭遇巨变,没有钱过年,母亲独木难支。好在舅舅家里送来了四斤猪肉、六块豆腐,母亲也从地里拔了自家种植的萝卜、白菜,硬是凑合着过一个年。大年三十那天,天寒地冻,母亲不知道从哪里探听到的信息,说收鸡胃、鸡毛是可以赚点钱。她东挪西筹五块钱本钱,吃完年饭之后,就责令我和姐姐满村去收集这两样东西。我们两姊妹穿着单薄的衣服,脚上没有袜子,穿着一双视为宝贝的黄胶鞋,迎着刺骨寒风,挨家挨户去搜罗。好心人亦多,或一分或两分,有的甚至不要钱。当我们把满满一袋子鸡胃与鸡毛交到母亲手中时,已经是除夕之夜了。此时天色已晚,漫天大雪纷飞,山村到处都是白雪皑皑,当雪光倒映在母亲脸上,与那晦暗的煤油灯光交织在一起,我所看到的是母亲的坚毅与执着。别人家在过年,我们家却在想如何过年,母亲所能做的,就是把我们紧紧保抱住,让她暖暖的热流传遍姐弟俩全身。那一刻,我感受有母亲在,冬天就并不是那么的寒冷。那一年,我不过是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我姐姐也仅仅十一岁,但就是那个特别的春节,那个影响我人生致远的特别冬天,那个充满暖流的拥抱,让我感受到了人间特有的温暖。

母之盼悠悠

考上大学后,与父母聚少离多,特别是参加工作后,与父母就没有一起过几次年。盼儿女归来、盼儿女有成,成为母亲常年挂在嘴上的话题,特别是在父亲辞别人世后,随着视频电话 的普及,母亲之盼尤为显著。

上世纪90年代起,我姐姐一家开始从事运输工作。常年在外姐姐姐夫,一路平安成为父母最大的企盼。家里装的一部电话,平时话题聊得最多就是平安,或者是询问他们有无事情可干,生意好不好?姐姐姐夫们回家过年,两位双亲彻夜而不眠,烧水、做饭,忙得不亦乐乎,老两口守在家门口,盼星星、望月亮,只等家门口的喇叭声一声响。一旦姐夫哥的大卡车在远远的村口处亮起远光灯时,两位老人立即冲出家门,迅疾走下家门口的小坡,双双迎接姐姐们的归来。老两口把姐姐姐夫接到家里,提水、备衣,待洗漱完毕,在满满一桌饭菜前,他们端坐在一边,笑眯眯地看着儿女们吃饭,自己不动碗筷。父亲嘘寒问暖,母亲则忙不迭地夹菜,盼女归来过年的喜上眉梢之感溢于言表。早上醒来,老两口轻手轻脚,生怕自己细微之声会打搅到姐姐姐夫们睡眠,声音高亢的母亲此刻也变了一个人似的,只顾埋头干活,不说一句多余话。

大学毕业后,我远在南京工作,盼儿回归同样成为了父母们的心愿。虽然一年有一次探亲假,但也只有短暂的二十来天。如何实现与父母团聚,考研成为我动力之所在。2002年,此愿成真。回到武汉读研究生,距离随之拉近,母亲稍稍安心。研究生毕业季,我原有机会在广东商学院工作,父母听说我有机会与湖南商学院签约,打来电话,催我回到家乡,说这是最好的选择,尤其老父亲很有哲理的话时刻敲打我的心扉: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工作不到半年,我选择冲刺公务员,结果遂愿录取。在将要离开长沙之日,晕车厉害的母亲亲临长沙,考察我的工作环境,在美丽的大学校园里转了一圈又一圈,与我谈了一次又一次,最后还是定夺放我南飞。在离开长沙时,母亲对充满青春朝气的校园,一步一回头,挥手不忍别,这也是老人家唯一一次进入大学校园们,也是最后一次。

2008年,在海南的我已经有了二个年头没有回到家乡,巧遇我去湖南省委考察工作,领导闻讯,决定派车送我回家看望一下双亲。车开到家乡镇上,可是由于村村通工程正在如火如荼推进之中,家乡泥泞不堪的山道,到处都是沙子与水泥,坑坑洼洼,遇上蒙蒙细雨,更加难行。电话那头的老母与老父,每隔十分钟,就紧急来电,到了哪里?你妈妈在准备饭呢,快点、快点……村头那边老父停止打牌,在村头翘首以待,不断追问砍肉的师傅,是否有车进村。当车辆来到家门口后,老母从斜坡上颤巍巍走下来,大声问到:“儿子回来了?老倌子!”我赶忙迎上去,搀扶住母亲。母亲在那个斜坡硬是愣了好几分钟,牵着我的手,左看右看,摸着我脸说:“儿子瘦了,不过还是那么年轻……”堂屋里摆满了一桌子菜,母亲和父亲不停夹菜,唯恐我的肚皮撑不下的感觉。一个多小时之后,雨下大起来,考虑到第二天要去重庆,我就和父母商量,今天就不在家里过夜,回长沙休息,路不好,雨下得大,怕耽误了行程。母亲听了,良久无语,对父亲说:“老倌子,算了,孩子的工作要紧,毕竟陪我们也只有一个晚上,明天还不知道天气如何,不要苦孩子了……”随即,我拿起行李,准备出发。此时,母亲又开始了她的唠叨了:工作要认真,做事要发狠,不要辜负领导……两位老人,双双送我下坡,走入车门前,又摸摸我的脸:多吃点,多吃点……泪眼婆娑的我,再三再四点头应承,车慢慢消失在村道上,车里我依然可以看到父亲还在挥手,尤其是母亲,习惯如常,跟着车往前移动,不断追跑……

父亲去世后,与母亲约好每年都要回家与之过年的,这一要约做得最好的是我的姐姐。我的姐姐坚定不移落实老父亲生前之交代:我走了,你母必孤单,她不识字,也无爱好,你和大姐要管好你娘,老弟远在海南,孝心他是尽不上的……父亲不在了,两位姐姐轮流伺候她,特别是我的二姐,两口子结婚后,除了一次过年未回家外,几乎每一个年都要回来过,父亲走后亦不例外。2018年,这是一家人团聚于家乡的一个年。此次回到家乡,举案齐眉间,过去所见的叔叔婶婶们,渐渐老去。见到我后,都不断嘱托:国华,你娘吃苦尤多,晚年一人居家,内心是很孤独寂寞的,你要多陪陪她……我也感受到陪伴着儿女的老母,言语少了,不安多了,神采也不如过去了。由于腿脚不利索,不知疲倦的母亲没有了以往的生机与活力,陪伴每一位亲人,合影留念,脸上虽笑容可掬,但缺了一点什么似的。我心里清楚,一人孤零零呆在家里,长夜漫漫,盼儿女归来,可能是她彻夜难眠的缘故了。此次归家,母亲唠唠叨叨最多的是:何时与父一同归,死后要从简,葬在父亲边之类话。我安慰老人家:不用担心,除了腿疼毛病外,您老人家的身体好着呢!老人家对我摇摇头,指指外面那块坡地上的油菜园子:不行了,去年栽苗、除草,都是坐在矮板凳上进行的。我握着她的手说:老娘啊,不要干了,不缺这几个钱,把身体折腾坏了更不好。老人家点点头回答到:就想给你减轻一点负担,多少也能打几斤油,你可以带到海南去吃。在我和姐姐即将驱车离开之际,坐在我身边的老母,几无笑容,脸上写满失落与不安,紧紧握着我的手:儿啊!在外要保重……

结语

2019年春节约好与母亲团聚,全家人的机票都买好了,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心愿未能成真。据我姐讲,母亲比以往更加衰老,听说我回不了家还很生气,坐在家里更加沉默不语,喜怒无常,有时候会还喃喃自语,发一些不回来就不回来牢骚话,火气十足。显然,母亲是真的老了,再不是那个永不言败、风风火火的母亲了,也或许是因为再也盼不到与儿子共度春节的失落与忧愁交织在一起的缘故。

再到2020年七月初八,清晨六点不到,处在静音状态下的手机一遍遍响起, 当晚辗转反侧的我,等来的是噩耗:母亲永远离开了我们。从此,各种唠叨不再,留在我记忆中的只能是其宛如眼前的音容笑貌了。斯人已逝,何处是我家?也许青山巍巍,家乡的那堆黄土才是我的牵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娘亲今何在?乡人遥指杏花村!明年的清明,父母双亲,我所做的,就是您的意愿:不望年、不望节,就望我儿的纸一叠……

娘亲,愿您在天堂里永远幸福安康。

作者:袁国华系海南省农信联社宣传部部长

审核:陈智胜

1.《【母爱如水的作文八百字高中】大爱默默地把母爱写成了水——,是在母亲逝世一周年之际写的》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母爱如水的作文八百字高中】大爱默默地把母爱写成了水——,是在母亲逝世一周年之际写的》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900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