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本身的问题,学生个人和学生群体在教育活动中应表现出的高度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长期受到压制。如何在实现现代化目标的指导下,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实现学生的持续发展,成为教育改革和研究的中心。我们以信息技术为平台,努力创造以学习者、知识、评价为共同体的学习环境框架,同时发展孩子们的听、读、写、信息技术能力。
作家:元信书李涛
扫盲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汉字是中华文明不断产生的最核心的载体。汉字学习直接关系到学生后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如何在传统识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信息技术使识字教育更加有效?
以游戏为出发点,通过信息技术设置游戏场景,开展有趣的识字活动。像“蛙跳”这样的识字游戏,电子白板上会出现会跳跃的青蛙,青蛙跳到哪个字,让孩子们读哪个生字,孩子们也离开座位,站在各组之间的通道上阅读,与青蛙一起跑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掌握知识。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积累了数十种适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的游戏,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喜爱。
以再现为出发点,实现对生者的巩固和强化。我们知道中国的汉字短语很复杂。同音字、形根字特别多,我知道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特别容易混淆,使用字的时候往往是长官李代。所以一接触扫盲教授,我们就参考信息技术下拼音教授的经验,将“打字”融入教育,在学生面前提高生字的“再现率”。在操作过程中,我们不仅把打字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而且在准备作业时还会添加“打字”这种作业类型。同时敲击键盘的过程也是学生进一步巩固辅音、辨别字形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快乐认识”、“快乐辨别者”的平台。
以视频为出发点,加强汉字笔顺。大一学生经过幼儿园的学习,对拼音阅读和生字阅读有一定的基础,但拼音写作和生字写作困难重重。首先,手指关节在发育,所以使用的协调性不足。第二,一年级的孩子们大部分对笔记顺序缺乏信心,所以笔画顺序成为了教学的难点。过去,在传统教师示范书、学生练习书的基础上,我们在大一第一学期的每篇课文后面添加了“笔顺美科”。也就是说,老师当天把学习的生者的笔顺拍成了视频,送到叛军那里,为孩子们提供了重新学习的机会。不仅如此,学校还在每个团员结束时整理和拍摄教务组难以掌握的生者的笔顺,送到班级组继续学习,提供机会,让家长知道教育的难点,进行有效的指导。
以敲单词和短篇课文为出发点,为习作教学提供基础。单词输入是技术,也是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单词输入直接影响学生使用文字的能力和以后利用电脑读写的能力。因此,低年级语文的各单元教学完成后,教师要将单词复习与信息技术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反复打单词。同时,教师也布置了打短课文的作业,使学生们可以在再现单词的同时复习课文,同时学习标点符号的应用。这种方法不仅减少了原来的抄写方式,还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为写作和习作教授做了准备。(莎士比亚,坦普林。)
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整合
除了传统教师讲授学生听力、师生朗读、多媒体示范阅读、阅读等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外,我们还创立了一些主题性阅读教学课型。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以书面形式共享读书心,网络交流成为积极的生活方式。近年来,我们采用了把口语变成书面语的方式,引导学生书面表达自己的思想。在信息技术与语文的深度融合实验后,我们在班级网站上展开了交流阅读心得的思考。因为孩子们在网站上交流,所以可以达到互相分享的目的,在分享过程中,孩子们也互相留言,交流更加自主、愉快、有效。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军文阅读,避免教学统一性,使学习充满个性思想。《一对多篇》是现代语言教育的创新授课型,但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存在差异,不适合传统教室。如果在信息室选择这种授课型,学生朗读的自主性将得到充分发展。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把阅读速度差不多的学生聚集在一起,确保阅读进度在小组内的统一性,使学生之间的思想相互冲突。(威廉莎士比亚,读书,读书,读书,读书,读书)交流完成后,各组可以将情感传递到网站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信息技术下的思维导图教育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了提高学生对文章思维的梳理,我们在三年级开设了思维导图阅读教学法。也就是说,在日常单元教学中,选择一些线索明显的课文,信息技术教师和语文教师开展相同的教学活动。语文教师负责以理解和朗读为核心的语文教育,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后,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梳理思维导图。也就是说,在应用中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促进学生自主复习能力和认知能力的提高。从四年级开始,让学生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做思维导图预习作业,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课文预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外阅读的结合使课外阅读更具指导意义。除了学习语文教材外,《新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也有要求,因此在新时代通过阅读软件为学生提供阅读平台至关重要。例如,如果能使用《为你诵读》软件,就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量。“为你读。
》中有大量的名家名篇,还有名家指导阅读,使阅读更具有宽度和高度。信息技术与作文及综合性学习相融合
国外很多儿童教育研究机构认为,六七岁是孩子表达能力最重要的发展期,此年龄段的孩子有强烈的表达欲望,而且想象力丰富,如果在该年龄段开始写作训练,将会为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信息技术下的拼音识字教学使低年级习作成为可能。与国外使用拼音文字的国家相比,中国汉字在认识和书写方面有一定难度,加之小学生在上学初期只有六七岁,写字能力还比较弱,致使教育同仁一致认为写作训练的最好时期是三年级。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如果把信息技术同拼音学习、识字学习紧密结合,一二年级的写话就会顺利进行。当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丰富的想象力、熟悉的键盘输入三者相遇时,低年级的写作教学会非常顺畅。
手机主题拍摄和无线投屏应用为习作教学提供有效场景。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小学中年级开始,正式进入习作教学。现实教学中,三四年级的孩子害怕写作,写出的文章也会出现一些空话,如何让学生把作文学习和自己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我们想到了手机在教学中的作用。如今每个家长都有智能手机,所以尝试进行了让孩子用照片记录生活,用文字描写生活的活动。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学生的学习视野开阔了许多,作文能力也得到有效增强。其实,在本次研究中,我们也借助无线投屏将学生在课堂中写得好的段落随机展示在投影中,优化了传统习作指导课的固定模式,使信息技术更好地为习作教学服务。
信息技术下作文展示与多元化评价使学生爱上习作。以往,学生的习作都是通过手写完成的,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我们不仅从一年级就开设信息机房下的语文读写结合课,并以周为单位,每周布置一篇手机写话或电脑习作。同时,从三年级开始,把每学期的八篇作文进行划分,即四篇手写,四篇机打。由于每学期一半的作文都是在信息技术下完成的,信息技术提供的随机阅览性和随机评价性为作文展示和激励性评价做好了铺垫,作文批阅与评价不再只是教师的专利,这既减轻了教师工作负担,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同伴的评价的力量,感受学习与生活的美好,从而爱上习作。
开放机房为语文研究性学习提供交流成长平台。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非常重要的板块,那么,应该如何把手机、电脑等纳入研究性学习,让其发挥更大作用呢?根据语文教学每学年设置一次大型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我们采用学科整合的思路,语文教师分配小组,组织学生体验研究,信息技术教师组织学生做PPT进行小组汇报。如上一学期,三年级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孩子们在小组观察、体验的基础上,利用课余时间走进机房制作PPT,并进行合作性展示训练。
在项目实施中,我们取得的成效与创新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从实验一开始,语文实验教师就要进行计算机培训,随着实验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逐步提高。教师从思想上改变了旧有的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符合时代发展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的语文教学模式。
丰富了教师的专业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尽量把社会生活中有用的信息纳入语文教学内容。在教材的整合当中,教师要阅读大量相关的内容,并对这些内容进行整合。这一整合过程,不仅开阔了教师的知识视野,也为丰富教师专业知识,强化教师专业技能奠定了基础。
加强了研究型教师队伍的形成。从课题的前期准备开始,我们课题组的成员就定期开会,随时碰头。实验每进展一步,都需要大家及时沟通。实验的开展,为大家提供了沟通交流合作的平台,促进了教师合作意识的增强。同时,实验进展过程中,教师不断小结,不断反思,为研究型教师队伍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第二,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因为这项实验把握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和情感需要,加之信息技术操作的不断渗入以及网络评价的有效应用,从根本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为我们的教材是多元化的,所以教学内容也异常丰富,丰富的文化内涵有效地促进了多角度思维能力的形成。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坚持让学生自读自悟,即通过批注、勾画、小练笔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与文本进行平等对话,通过网络进行生生、师生的对话,这些做法都使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得到了有效发展。
促进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阅读和表达(写作)影响着一个人素质中最核心的部分——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本课题研究可以使学生通过大量的读写体验反省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养成内省和深思的习惯,促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与形成。
第三,促进了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形成。教学方式的改变,促进了师生关系的改良。网络提供的评价平台使每一位学习者都有可能成为评价者,这一特点首先改变了“教师是唯一的评价者”的传统评价模式,使师生关系从不平等走向平等。其次在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我们充分尊重学生自身对文本的感受,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这一切都为改变传统教育中师生的关系提供了基础,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有效发挥,促使更加和谐、更加融洽的师生关系的进一步形成。
第四,带动了家庭教育的不断发展。这项实验的开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理解。从实验一开始,教师就要不断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提高了家长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实验过程中,要求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学习的机会比较多,加之由于网络在教学中的优势——学生个体和群体的多项学习成果都展示在网络平台中,家长能亲身感受到孩子的成长,能感受到我们的课题研究是切实为学生的成长服务的。实验的这些特点均促进了家长对教师、对学校、对实验的信任,促使家长更加积极地配合学校实施对学生的教育。
对于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计算机硬件不能完全满足实验需要。在此实验过程中,计算机和网络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可受硬件数量所限,实验班的学生在学校不能随时使用电脑,部分学生家里也没有电脑可供使用,致使实验不能按理想中的状态持续发展。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硬件的问题,但硬件问题是基础,在实验前期就应当作好准备。
第二,传统的考试方式对课题发展的制约。虽说新课程强调多元的评价方式,但受各种因素的制约,考试依然是上级部门考察学生发展状况的唯一或最重要的一项评价工具。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不断受到来自功利性目的的学习行为、学习观念的干扰,这种干扰有来自教师的,来自学生家长的,也有来自上级部门的。所以实验教师必须冲破单一的评价方式——考试带来的压力,把各类干扰因素降到最低。
第三,网络对学生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随着计算机在语文课题中的应用,学生对计算机的了解越来越深入,网络的诱惑也越来越大,有的学生甚至会产生对网络的痴迷,这对学生的视力以及身心健康的发展都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面对这一点,教师除必须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外,还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艺术,使学生始终认识到:网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工具,而不只是娱乐的工具。
第四,打字能力的增强也带来了孩子手写能力的弱化。由于我们过于注重信息技术下识字能力的培养,而相对弱化了学生的手写能力,即经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实验班孩子的认字能力虽然很强,但字写得很不规范。所以后期,我们将把处理好写字与打字的关系作为研究的一个分支,在两者结合中重视学生写字能力的培养。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西安经开第一小学
本文刊登于《陕西教育》综合版2018年第12期
编辑:祥子
《陕西教育》(综合版)是由陕西省教育厅主管,陕西教育报刊社主办的综合性教育类月刊。
栏目设置见置顶文章,发表不收取任何费用,投稿邮箱:sxjy_wb@163.com
1.《【小学语文作文与信息技术融合】教育改革的前沿|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深度融合项目研究。》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小学语文作文与信息技术融合】教育改革的前沿|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深度融合项目研究。》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905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