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引进新课,板书主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习作团员——,围绕中心意思写作。(板书作业)

二、练习反馈,提出问题

1.摘要复习交流《夏天里的成长》和《盼》两篇精读课文,围绕中心意思,从多个方面,用不同的例子写,可以具体写出重要的部分。(板书:在很多方面,其他事例的重要部分都是具体编写的。)

2.响应“初试技术”的材料选择练习,显示学生的材料选择,使用圆形统计图显示学生从不同方面和不同案例中选择的数据。

(评价:开课时,姜老师会回顾学生梳理的方法,通过圆形统计图分析学生的选材练习,帮助学生发现选材中出现的问题和选材的倾向。)。

3.以“那些温暖的时间”为例,让学生们知道同一个主题,围绕中心意义,可以从很多方面写,也可以写成不同的事例,可以写自然,也可以写周围的故事,还可以把两者融合在一起写。

(评论:习作最怕的是禁锢学生的思维,教师的及时安排非常重要。通过这样的拨号再次联系本单元的课文,学生们的想法就会打开。)。

4.提出问题:这么多资料,重要的部分是什么?其他部分该怎么写?这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评价:发现问题,提问,明确这节课的任务,后面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生才能更有效地学习。)。

第三,例句带路,学习写作。

1.重要的部分具体写下来。

(1)预习交流《爸爸的计划》,作者说,围绕制定父亲爱情计划的中心意义,最具体地记录了哪些事例。

(2)学生们自由阅读“暑假计划”段落,并问:“作者为什么具体写了这部分内容?”以为。

(3)学生们报告并从中交流灵感。

摘要:可以围绕中心意义,具体写出最能深刻感受到自己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

(评论:姜老师掌握习作例句《爸爸的计划》的《暑假计划》部分进行分析指导,其解释准确而深刻,教育的切入点也合理而巧妙。)。

2.剩下的部分我简单地写一下。

(1)学生事故:有一个具体描述的事例,其他事例怎么写?

(师傅总结道:板书“其他部分写得很简单。”)。

(2)学生默读《爸爸的计划》第一、二自然段,特别注意例句旁边的注释,看看作者是怎么写其他事例的。

(3)学生报告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反馈进行指导。

摘要:简单的写作有方法,可以列出来,也可以用一两句话写。

(4)剥竹笋衣服的动画效果,感受到例句母片布置的妙处。

(评价:老师关注例句的注释,让学生通过注释知道作者是如何处理其他内容的。剥竹笋的动画片生动地表现了《爸爸的计划》在母片布局上的妙处。)。

第四,构思详细,母片布局详细

1.学生们练习材料选择,哪个部分写得具体,其他部分写得怎么样,旁边做标记。

2.交换报告。

(评论:有习作方法的指导,老师让学生构思自己的选材大纲,可以说是趁热打铁。学生通过构思,后面的习作更有气魄。)。

第五,毛笔习作,交流共享

1.巧妙连接,拓宽思路。

(1)今天的习作以汉字为主题。因为中国的汉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2)《初试技术》中的一些题目浓缩成一个字,这个字既是题目又是中心,你想到了什么字?

(评论:教师敏锐地抓住了“初试技术”和“习作”之间的内在关系,巧妙地整合了两版,使学生们能够将“初试技术”的题目浓缩成一个字,让学生感受到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

2.明确要求,现场习作。

(1)明确写作要求。

你可以选择感受最深的一个字作为题目,围绕中心意思,写成其他事例,或者在其他方面写习作。可能是教材中提供的字,也可能是其他字。

还可以自拟题目。可以用“初试身手”中的材料,也可以写其他内容。

(2)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评析: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江老师在布置学生习作时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江老师给予学生的习作空间也是广阔而自由的,习作的内容自然也是丰富的。)

3.展示习作,交流互评。

(1)学生展示习作,不出示题目,其他同学听完,猜一猜题目是什么。

(2)学生互评。

(评析:这个环节设计得很巧妙,通过猜题目评价学生的习作是否围绕中心意思写,既有趣味又有实效。)


六、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这节课我们通过习作例文《爸爸的计划》了解到什么是重要部分,其他部分该怎么写。围绕中心意思还可以怎么写呢?课后,请大家读一读第二篇习作例文《小站》,看看它又能给你怎样的启发。



一、精读课文,井井有法

习作单元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不同于阅读课文的精读课文,教学时,要重在引导学生学习表达的方法。

【教学现场】

师:《夏天里的成长》这篇课文写了哪些事物的成长?

(植物、动物、人、铁轨、水……)

师:如果仅仅写一类事物的成长,可以吗?

(生思考交流)

师:这篇课文从不同方面写出了夏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中心意思就表达得更加全面,也更加充分了。

师:《盼》这篇课文围绕着中心“盼”,写了哪些事情?

(生汇报交流)

师:这四件事情是平均用力吗?为什么?

(生思考交流)

师: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可以用不同事例写,要把重要的部分写具体,这样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个单元的习作要领是,围绕中心意思可以从不同方面或者用不同事例来写,要把重要的部分写具体。两篇精读课文也正是从这两个写法上编排的。教学时,教师不必对课文咬文嚼字,而是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写法,并体会这种写法在表达中心意思时的好处,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习作方法。


二、习作方法,层层推进

学生习得习作方法不是一蹴而就的,统编本教材在编排时就注重了习作方法的逐层推进。两篇精读课文,让学生了解了选材的多样性和详略得当的习作要领。两篇习作例文则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了范文指导。

第一篇习作例文《爸爸的计划》,细细分析,这篇例文能为学生谋篇布局提供很好的借鉴。执教时,让学生找出详细写的事例,思考作者为什么把这件事写具体,然后借助例文的旁批,思考作者如何安排其他事例,既而让学生明白,简单写也是有方法的,即:可以罗列,也可以写一句话。

【教学现场】

师:作者围绕着爱订计划的爸爸,把哪一件事写得最具体?

生:订暑假计划。

师:作者为什么把“订暑假计划”写得最具体?

生:因为这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所以印象最深。

师:是的,围绕中心意思我们可以选择印象最深,最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写具体,写详细。那其他事例作者又是怎样写的呢?请大家读一读例文的第1、2自然段,还有旁边的批注。

生:罗列或者用简单的一句话。

师:这样一来,文章就像剥笋衣一样,一层又一层,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爱订计划的爸爸。

第二篇习作例文《小站》含义深刻,围绕小站的“小”,作者从不同方面来写:规模小,停靠时间短,站上的人少。小站的“小”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章的最后两个自然段,话锋一转——小站虽小,然而这里的工作人员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精心布置小站,他们用自己的双手美化着小站的环境,给旅客带来了春天般的气息。这正是文章的中心所在,赞扬了小站的工作人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

在执教时,要让学生体会到围绕中心意思,可以从不同方面写,同时要渗透以小见大、侧面烘托的习作方法。

【教学现场】

师:作者从哪些地方写出了小站的“小”,用笔在书上做上记号。

师:作者从不同的方面写小站的“小”,仅仅是想告诉读者小站很小吗?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

生:小站虽小,却给旅客带来春意。

师:是的,这是这篇文章的中心意思,作者通过写小站的“小”,烘托出文章的中心意思,以小见大。

《爸爸的计划》这篇习作例文解决了学生习作时如何谋篇布局的难点,可借鉴性很强;《小站》这篇例文含义深刻,能开拓习作能力较高的学生的思路。教学中,要抓住习作例文的特点,既解决普遍性的习作难题,又能引领部分能力强的同学开启个性化的习作思路。


三、单元板块,环环相扣

习作单元由两篇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和习作组成。编者在编排单元素材的时候非常注重板块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了搭建学生学习时的梯度,整个单元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思维体系。每个栏目独立却又不可或缺,而如何将这些栏目的练习深度融合,以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这是备课时要思考的重点和难点。

比如,学习完了两篇精读课文,编者就安排了“交流平台”这个栏目,让学生在学习完课文之后交流在学习中习得的方法以及学习的体会。有了方法和体会,学生的习作就搭建了初步的框架。

有了框架,该如何选材呢?“初试身手”栏目先让学生用选择的方式,选择哪些材料是围绕“戏迷爷爷”来写的,在练习中,学生了解到所选的材料一定要围绕中心,用多个事例写,且不能雷同。接着,教材中提供了八个贴近学生生活、能激发学生兴趣和共鸣的题目,让学生思考,交流:围绕中心意思,可以从哪些方面或用哪些事例来写?

习作例文《爸爸的计划》在谋篇布局上是个很好的习作范例,如何将从中梳理的方法运用起来,还得与之前“初试身手”中的选材练习联系起来。

【教学现场】

师:之前,大家围绕“初试身手”中的题目写了提纲,老师要请你们构思了,你打算把哪一件事写具体?其他的事你打算罗列还是用一句话写?在旁边做上标记。

(生构思,做标记,反馈。)

师:有了构思,习作就更有底气了。

从例文中习得了方法,便趁热打铁,运用到选材练习中,将“初试身手”和“习作例文”有机地结合起来,学以致用,训练了学生的思维,突破了习作难点,帮助学生搭建了习作框架。


设计|江海花

评析|徐承芸

教师简介

江海花,中小学高级教师,现任江西省九江市双峰小学科研处主任。执教的《童年趣事》《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识字四》《我最喜欢吃的水果》《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获省级以上教学竞赛一等奖。获2018第三届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观摩活动示范课例奖。撰写的十余篇教学论文在省市刊物发表,主持和参与四项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多次送教、做讲座,先后获评“江西省骨干教师”“九江市学科带头人”“九江市最受学生喜爱教师”“九江市教育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1.《【小学围绕中心意思写作文教学论文】“以中心意义为中心写作”实践教学分析》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小学围绕中心意思写作文教学论文】“以中心意义为中心写作”实践教学分析》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908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