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建设了一个精神坐标,形成了独特的精神谱系,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宝贵财富。值此中国共产党百年诞生之际,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红色传统,继承红色基因,延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光明网理论部将陆续出台一系列理论手稿,阐明中国共产党人百年来形成的伟大精神,展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当代价值。请注意!

作者:张文杰(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作为20世纪中国革命史上最能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事件之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长征不仅创造了机长山江的历史史诗,还写了豪情万丈的精神史诗,创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具有独特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走好新时期长征道路必须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是独特的,是在逆境中英勇战斗、敢于胜利、在逆境中通向胜利的伟大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中,长征精神具有独特的意义。在艰苦环境中,以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理想主义为特征,为从苦难向胜利的转变提供了精神传统。在所有历史阶段,特别是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将给予人们强烈的精神支持。毛泽东曾对《矛盾论》至1927-1937年的时局作过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解释。革命斗争中,有时困难的条件超过了顺利的条件,这时困难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顺利的是第二方面。但是,在革命党人的努力下,可以逐步克服困难,开展顺利的新局面,困难的局面可以让给顺利的局面。1927年中国革命失败后,中国红军长征中的情况都是这样。

可见长征精神不仅是坚定理想、克服困难、英勇牺牲的精神,也是在逆境中英勇战斗、英勇胜利、在逆境中通向胜利的伟大精神。进入新时期,中国人民踏上了从富裕到强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不是轻而易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在前进的路上,我们面临的危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哈姆雷特》)在百年前史无前例的时代条件下,应对复杂局面,战胜危险战,特别需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从逆境通往胜利的伟大长征精神。要从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出发。要总结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成功应对危险战的丰富经验,为长期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做好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要走新时期长征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弘扬长征精神是新时期走好长征路的实践需要。今天,我们这一代长征是实现“二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想。今天的长征与当年红军长征相比,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走过的新长征道路相比,在环境、条件、任务、力量等方面都有一些差异,但都是创新的、困难的、复杂的事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进展,夺取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的新成果,夺取具有许多新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新胜利,我们仍然要跨越许多雪山、草地,要征服许多庐山馆、拉贾区,一切都要贪图安逸,长征永远在路上。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不管我们的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不管我们取得了多少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道路上继续勇敢前进。

发扬长征精神是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考验危险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面临执政考试、改革开放考试、市长/市场经济考试、外部环境考试等诸多考验和危险,党员干部有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等,我们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承和发扬包括长征精神在内的革命精神。一切往前走,就忘不了走过的路。走得再远,再光辉的未来,也忘不了过去的过去,忘不了为什么出发。只要我们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强烈的革命意志,就能走过一个坎斗,就一定能取得新的长征胜利,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新时期践踏长征精神,必须把握其科学内涵,切实将工作实践与思想实际相结合,把好传统的好作风摆在实处。坚定崇高的理想和信念。“风雨浸水的衣服骨头更硬,野生蔬菜饥饿的野心更强;将士们一致同甘共苦,革命的理想高于天空。”风雨般的长征道路上,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鼓励、带领红军前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总体上坚持党的理想信念和根本宗旨,但随着市场化、全球化的深入,世俗化、功利化侵蚀了部分党员干部,逐渐丧失理想信念,成为金钱、权力和美色的俘虏。另外,一些党员干部在理论学习上与党中央要求相比也有不少差异,没有深入、走在心里、走在实际中。因此,必须坚持思想理论上的坚强党,坚持学术思想、知识和信仰的统一、建立信仰基础、精神补钙、坚持不懈的思想方向。

保持空前的奋斗精神。长征途中,红军血战康康,司徒赤水,巧妙地渡过金沙江,渡江,夺取吕程桥,辗转独守镇、龙克浦石、乌蒙山,战胜数百万穷凶极恶的追兵,征服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无人烟的沼泽地;

有英勇牺牲、一往无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今天,尽管时代条件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但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传统仍然要发扬下去,全党同志要增强信心、勠力同心,保持忧患意识、增强斗争精神,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现在,外部环境复杂,风险挑战严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实现伟大事业,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持续奋斗。奋斗是曲折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我们要始终发扬大无畏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

坚持独立自主的求实态度。长征的胜利,使我们党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建设、改革道路,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才能把革命事业引向胜利。这是在血的教训和斗争考验中得出的真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为这条路最符合当今中国的实际,是一条通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

坚持顾全大局的紧密团结。团结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力量,是凝聚人心、成就伟业的重要保证。长征的胜利,实现了在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基础上全党的空前团结、红军的空前团结。没有这种思想上政治上的大团结,中国革命胜利是不可能实现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56个民族56朵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主义和暴力恐怖主义,加强民族团结,携手共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军民一致、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长征胜利启示我们:人民群众有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只有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必须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

新时代传承长征精神,要打造好红色文化的精神地标,把红军长征经由的万水千山作为传播长征精神的“大课堂”。长征精神作为红色文化的重要遗产,作为中国人民可切身感知的、足以凝心聚力的典范所在,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品格。但也必须看到,在利益格局日趋复杂、文化价值日益多元的今天,随着时间的流逝、历史距离的拉开、以及代际更迭等等,以长征精神等为代表的红色文化,面对着有效传播传承的困境和衰减蜕变的危机。因此,新时代传承长征精神,必须创新讲述长征故事、传承长征精神的方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工作。2017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中明确,规划建设一批国家文化公园,形成中华文化的重要标识。2019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对建设国家文化公园,做大做强中华文化重要标志进行了部署安排。同年12月,中办国办印发《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2020年11月,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施方案》。在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中,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探索新时代长征精神传承之路的重要举措。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必将成为重要的文化地标,成为弘扬和传承长征精神的重要场所。

应该看到,红军长征经由的万水千山、穿越的民族聚居和杂居地、战斗和转移依托的军事地形、沿线发生的重大事件遗址,具有显著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属性。这些空间性、地域性的文化符号,为人们由感官感触、理性认知上升到精神感召提供了中介,是讲述长征故事、传播长征精神最生动、真切、独特的课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到这样的“大课堂”中去实际感受和体验一番,也就不能够对长征精神有具体、真切的感受。

当然,长征精神以自然人文地理作为载体,自然和人文地理的升华也需长征精神作为指向。否则,长征精神将很容易淹没在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喧闹的世俗场景中。如果不再讲述红军过草地的故事,松潘草原就不会成为艰苦卓绝的精神写照,不过是有着四时风景和藏族风情的广阔无垠的草原;如果遗忘了飞夺泸定桥的传奇,泸定桥就不会成为英勇无畏的精神丰碑,而是大渡河上一所见证了藏汉互通的古桥……没有长征精神的指向,长征沿线风貌就只能展现为以“风光旖旎、民俗风情”著称的人文地理景观,相关走访行为也只能局限于以“游山玩水、打卡晒图”为主体的观光游览活动。基于此,必须把自然人文地理和长征精神结合起来,使人们在自然人文地理的大课堂中感受长征精神、体悟长征精神,实现由感官感触到理性认知、再到精神感召的升华,从而激励起迈向新时代新征程的精神动力。

相关阅读: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专家谈】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立党兴党强党的丰厚滋养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专家谈】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精髓要义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专家谈】学习研究中国共产党精神及谱系正当其时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专家谈】红船精神在精神谱系中的独特地位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专家谈】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专家谈】准确把握中国精神的内涵与外延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专家谈】弘扬西柏坡精神,自信书写时代答卷

来源: 光明网-理论频道

1.《【怎样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高中作文】发扬长征精神,走新时期长征道路》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怎样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高中作文】发扬长征精神,走新时期长征道路》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910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