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孔融,我们大家最熟悉的故事必定是《孔融让梨》。在这个故事里,孔融是个温、良、恭、俭、让的标杆儿,是个懂得孝悌的好孩子,是我们是教育小朋友的最好榜样。可是......长大的孔融,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哦。
孔融让梨(图片来自网络)
孔融是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小时候的孔融聪明好学,成绩优秀,就是我们常常说到的“别人家的孩子。”其优秀程度,可以举例说明:东汉时期清议之风盛行,评论家地位很高,当时有声望最盛的当属李膺,不出名的人如果能登门拜访李膺就会名声大噪,所以拜访李膺如同“登龙门”。当时十岁的孔融,自然也想登一登龙门,可惜“龙门”的门槛高,没关系的进不去,于是孔融就说自己是李膺的亲戚,得以进门。李膺奇怪了,哪来的这么个亲戚,不认识啊!孔融笑答:“您的祖先是老子,我的祖先是孔子,老子曾是孔子的老师,所以我们两家是世代通好的关系。”这个回答,让所有人都对这个十岁小娃娃刮目相看。可是也有个不服气的,一个叫陈韪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是不看好孔融啊!而此时的孔融,立刻怒怼:“想君小时,必当了了。”这也是杠精本精了。
图片来自网络
从这件事儿上,我们看到了孔融的才华,但同时,也看到了孔融恃才傲物的一面,言辞犀利,锋芒毕露。
人有傲气,又有才学,就容易怼天、怼地、怼空气,看谁不对,就和谁怼。可是,有的人真就不能怼,比如曹操。以孔融当时的社会影响力,曹操还是极力想搞好两个人关系的,期初两个人关系也还不错,但是后来当曹操欲“狭天子以令诸侯”的时候,孔融看不惯了,频频上奏傀儡汉献帝,这就摆明了和曹操对着干了。
图片来自网络
孔融是个孝子,但是呢,在东汉末年的政府所谓的“举孝廉”就是个面子上的事儿,形式主义。孔融看不惯,看不惯就得怼,于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孔融,写了一篇文字,他给众人说:“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 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父亲不值得孝顺,孩子不过是其一时情欲的产物;母亲没什么恩情,十月怀胎就好比一件器物暂时寄存在瓶子里,分离后器物与瓶子就没关系了。这本来是一篇抨击时政的文字,写出来解气,结果被人告诉了曹操。东汉时期是以孝治天下的,这样的文字在当时可谓是“大逆不道!”不但人人得以唾弃,甚至说得遭天谴的。
曹操本来就恨透了孔融这块绊脚石,这下终于抓到了把柄,而且是个天大的把柄,于是表奏孔融:“违反天道,乱论乱理”
孔融是个聪明人,也知道自己这次“语出惊人”势必“死方休”了,又恐全家遭殃,毕竟是爱子心切,希望儿子可以不被牵连保全性命。而孔融的儿子亦是非常聪明,当即说出:“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于是,一并被杀。
孔融,本是个孝悌楷模,却因为恃才傲物,不但害死了自己,还害死了家人。
《易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经典,现在很多人用它来算命,实在大材小用可惜了。在“易经”六十四卦里,有六十三卦的卦辞,都是吉凶相对,有利有弊的,唯一有第十五卦,只吉无凶,这一卦就是“谦”卦。在老子《道德经》中,“上善若水”也体现了谦卑的美德和益处;在儒家传统经典《了凡四训》中,也有一章讲的是“谦德之效”。孔融可以说是学富五车的,但是他独独没懂“谦”之一字,害人、害己、害全家。
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 流谦 ,鬼神 害盈 而 福谦 ,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
1.《【害人害己的成语故事是什么】效用模范因为一个字也不知道船的孔融,所以伤害了家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害人害己的成语故事是什么】效用模范因为一个字也不知道船的孔融,所以伤害了家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911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