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并非新闻内容,请知晓)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原本被固定在每年6月7日和6月8日的高考,在今年被迫推迟了一个月。高考是全国人民共同关注的一件事,每到这两天,考场附近的工地会被要求停工、附近路段也会禁止鸣笛,目的就是为了给考生们提供一个不受外界因素影响的考试环境。虽说社会在尽力为高考考生创造良好的考试环境,但极个别考生却在考场做着一些“标新立异”的事情。

无论是考场还是考卷,都有明确的规定。比如在考场里禁止大声喧哗、禁止夹带等等,考卷上最具代表性的要求就是语文作文题的那8个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在以全国卷为代表的语文试卷中,总分值为150分,其中作文为60分,也就是总分的40%。想要在语文这一科上和别人拉开差距,必须想办法在作文上动动心思。不排除有许多考生文采斐然,按照要求写出一篇令人惊艳的满分作文,比如2001年江苏考生蒋昕捷的《赤兔之死》,就征服了所有的阅卷老师,成为了一篇难得的高考满分作文。

《赤兔之死》影响了之后的语文考试,许多高三的学生都希望自己的高考作文也能够打个满分。于是在2003年,出现了用文言文写的《吊屈原赋》;2010年,出现了用古骈体文写的《绿色生活》……

不可否认这些考生的确有真才实学,即便是在违反“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的边缘,也是应该得到肯定的。这本来是一件鼓励用心学习的考生的好事,却被一些有心之人看到了可乘之机。

2009年,四川考生黄蛉的作文再次引发了不小的轰动,并不是他的作文写得有多美,而是因为阅卷老师看不懂!因为他的这篇作文,是用甲骨文、金文以及小篆书写的。

甲骨文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文字,距今已有3300多年的历史了。现在已经被确定为文字的数量约4500个,从上世纪初到现在所破解的,也不过只有2000个。对包括中学语文老师在内的绝大多数人来说,甲骨文最多只是我们文明中的一段历史、书本上的几幅图片,能够认识百来个甲骨文的普通人寥寥无几。

所以黄蛉同学的这篇作文,让阅卷老师很是为难。毕竟试卷只规定了“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并没有规定必须使用简体字,所以这篇文章无法直接判零分。

阅卷老师不敢擅作主张,于是将黄蛉的情况层层上报,但大家都是头一回碰到有考生用甲骨文写了一篇作文,所以只能请来了研究甲骨文的专家来一起研究。

在众多老师和专家的研究下,大家发现黄蛉的这篇作文虽然是用的甲骨文,但是作文内容严重偏题,几乎与作文的命题要求不搭边。不仅如此,专家还挑出了这篇作文中的许多错别字,最终这篇甲骨文“神作”只得了6分,可谓是惨淡收场。

由于作文只考了6分,所以黄蛉同学的总分也并不理想,只有区区428分,离当年的本科线差了一大截。但是在媒体的报道下,黄蛉成为了热点人物,“甲骨文达人”的标签也被贴在了他的身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黄蛉说道:“我希望在大学里读语言文字方面的专业,增加对古文字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学成后,我想进孔子学院去教书。”

热衷古文字、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己任,这样的黄蛉赢得了许多人的支持,大家都表示这样的人才应该可以破格录取。没过多久,西南财大天府学院表示愿意破格录取黄蛉,并且免除他的全部学费。但是这所院校并没有文字方面的专业,所以黄蛉拒绝了。

之后黄蛉也表态了,自己想进复旦大学。因为他听说复旦研究古文字的刘钊教授,曾破格录取一位三轮车夫为自己的博士生。因为是古文字研究领域的泰斗,所以黄蛉也对刘教授十分崇拜?但是刘钊教授并没有接受,他认为黄蛉的情况还达不到本科破格录取的条件,不过非常欢迎他将来考自己的研究生。

被复旦拒绝后,黄蛉接受了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橄榄枝,进入了该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对于这位“甲骨文达人”,学校并没有怠慢,特地为他请来了一位教授来给他“开小灶”,算是重点培养了。

但是几个月之后,教授就辞职不愿再教下去了,他认为这个学生“有些浮夸,靠不住”。比如他明明学的是古文字和先秦文献,但是在接受采访时,却信口开河说会读南北朝的《文心雕龙》。教授认为黄蛉不是静下心来做学问的料,只想着怎么吹捧自己。在递交辞职报告时,教授写道:“他的学习情况并不理想,在甲骨文方面也没有多大造诣。”

高考是许多人进入大学的敲门砖,语文作文也是这块砖的一部分。但是有些人却苦心孤诣,想要用这千八百字为自己赚得一张上名校的特殊门票。当才华撑不起野心时,最终打的还是自己的脸。

1.《甲骨文考生 11年前,用甲骨文写高考作文的考生,后来怎么样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甲骨文考生 11年前,用甲骨文写高考作文的考生,后来怎么样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30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