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下面是八年级下册数学课本内容总结,希望能在数学的学习上给大家带来帮助。
几何知识点1、旋转和平移
平移和旋转是几何中全等变换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其中旋转是对大家几何变化能力进行考察的常用手段。
旋转问题之所以难,就是因为他通过旋转使得图形中出现很多相等的边和相等的角,但是这不是图中直接告诉的,是需要大家自己发现的,而旋转与后面的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四边形等知识结合在一起,会使的题目灵活性非常强,所以这一块在学基础知识的时候一定要牢固把握。
2、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是学习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基础,他的判定方式有五种,在实际应用的时候,同学们往往难以决定到底要采取哪种方式,这就需要同学们根据图形灵活的选择,不同的办法进行解决。
3、特殊平行四边形行
特殊平行四边形是初三的内容,但是很多地方都把它提到初二来讲。这部分知识灵活性强,变化大,综合难度高,往往是同学们觉得几何难学的开端。解决的办法就是把他们的性质和判定列表写出来,由于表述非常的类似和接近,记忆起来比较困难。这就需要同学们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搞清楚这三种图形各自的性质和判定,这样才能在应用的时候不至于混淆。
八年级下册数学定理1、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2、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3、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7、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8、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9、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0、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分式的运算乘法: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除法:除以一个分式等于乘以这个分式的倒数。
加减法:①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②异分母的分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分式方程:①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②使方程的分母为0的解称为原方程的增根。
一元一次方程根的情况
利用根的判别式去了解,根的判别式可在书面上可以写为“△”。
轴对称知识点1、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4、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5、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6、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7、画一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的步骤:找到关键点,画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按照原图顺序依次连接各点。
8、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点(x,y)关于原点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9、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为三线合一。
10、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对等边。
1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等于60,
1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两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3、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一次函数(一)一般地,形如y=kx+b(k,b是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当b=0时,一次函数y=kx,又叫做正比例函数。
(二)一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1、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
2、一次函数与y轴交点的坐标总是(0,b),与x轴总是交于(-b/k,0)。
3、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总是过原点。
4、k,b与函数图像所在象限的关系: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k>0,b>0时,直线通过一、二、三象限;
当k>0,b<0时,直线通过一、三、四象限;
当k<0,b>0时,直线通过一、二、四象限;
当k<0,b<0时,直线通过二、三、四象限;
当b=0时,直线通过原点O(0,0)表示的是正比例函数的图像。
这时,当k>0时,直线只通过一、三象限;当k<0时,直线只通过二、四象限。
1.《初二下册数学课本 初二数学下册课本内容总结》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初二下册数学课本 初二数学下册课本内容总结》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391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