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年前自杀的北大女孩

2018年4月5日,北京大学95级毕业生李悠悠在豆瓣发布《现南京大学文学语言学系主任、长江学者沈阳教授,女生高岩的死真的与你无关吗?》一文,悼念逝去的好友高岩,并直指高岩的现代汉语教师、北大中文系前教授沈阳曾与1996年至1998年期间对高岩进行多次性侵,致使其在1998年自杀身亡。

一时间,在北大学子、校友间和网络上迅速流传。

发生在20年前的一场悲剧,就这样在20年后的清明节重新刷了屏。

李悠悠在文中提到,高岩是北京大学1995级中文系本科生。当时,从北大中文系博士毕业三年的沈阳副教授担任高岩大一现代汉语课的授课老师。

高岩本是世人眼中的天之骄女,成绩一直排名年级第一。

可大一下半学期,高岩突然跟李悠悠说起,沈阳要求她把作业送到他家:「他从背后把我给抱住了」、「开始亲我的脸」、「很害怕」;

大二上学期,高岩又向她说起:「他像饿狼一样向我身上扑过来」、「沈老师脱光了她的衣服,对她做了她从未做过的事儿」。

李悠悠原文截图

像很多高校性丑闻的加害者说辞一样,文中写道:高岩说自己曾拒绝,但沈阳说因为爱她才这样对她。

而更让高岩崩溃的是,自己并不是唯一的受害者。沈阳在「因为爱」对她做「她不喜欢做的事」的同时,又在和同班另外的女生频繁约会,而且也发生了性行为。

甚至告诉班上的其他同学是「高岩主动往我身上贴」、「她自己神经病」,对于高岩和沈阳的关系整个年级都谣言四起。

李悠悠原文截图

身体被摧残、加上精神上被污蔑,这让「乖女孩」高岩渡过了她短暂的21年人生里最悲怆与艰辛的一段时间。最终在1998年3月11日,以自杀的方式离开了世界。

除了对故人的怀念,李悠悠和高岩的父母还在文章中强烈要求沈阳能在20年后给这件事一个说法。

高岩父母关于沈阳与女儿自杀直接有关的讲述视频

可很明显,对于自己与高岩之死有关的指责,沈阳一直是予以强烈否认的。

李悠悠提到,在高岩刚刚去世、人们议论纷纷之际,沈阳曾当众说道:「有人为我自杀,说明我有魅力」。

而在20年后事情再次发酵之后,沈阳在4月5日接受@新京报采访时也明确表示:当年北大中文系党委和北京海淀警方均有调查和明确结论,根本不存在李悠悠所说之事,直言「上述指责均为恶意诽谤」,并称「为此我将保留控告的权利」。

2、渐渐浮出水面的真相

好在,在高校性丑闻频发、中国ME TOO风潮悄然兴起的当下,真相并没有因为当事人的否认而销声匿迹。

在李悠悠一文刷爆朋友圈后,立刻有当年中文系95级班主任王宇根发表纪念文章,表示「当年的直接当事人都有道德义务对此加以澄清和交代」;

紧接着,@谷雨实验室采访了高岩去世时的北大中文系时任系主任费振刚。费振刚认可了「北大校友写的文章基本属实」的说法;

问:您的意思是北大校友写的文章基本属实,系里也依据了这个事处置了沈阳,是这样吗?

费振刚:是这样的。

并指出,在高岩去世后北大校方举办的内部会议上,沈阳也承认与该女生有过「男女关系」,这也是学校处分他的依据。

问:当时沈阳老师自己承认他和高岩有过性关系吗?

费振刚:我想是应该承认的。要说没有这个事情怎么会处理他。他接受这个处分,他没有说我抗拒。

4月6日下午,北京大学的官方回应也映证了费振刚教授的说法——

早在20年前,即高岩自杀的1998年3月,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就曾对这一事件作出过事实认定;学校也于1998年7月对沈阳做出了行政处分,将表示于下周一的工作日宣布行政处分的具体内容。

至此,这已经不是件一人实名举报的爆料,而是多人举报、且描述的事情能互相印证的悲剧。

然而,令高岩的好友和父母心寒的是,尽管事实在当年就已经如此确凿,可不仅当事人沈阳逍遥法外、继续任教了十余年,整个北大也一直流传着对高岩死因的流言。

就比如除了李悠悠,在另外两名高岩的同学发布了的一篇名为《北京大学95级徐芃、王敖请长江学者沈阳不要再说谎了》的文章中,就曾提到——

沈阳在高岩离世的20年来,一直在讲台上编造「女生为一个老师痴情而死的师生恋」的故事,给其他学生洗脑。

二十年了,我们级的同学没有得到任何解释,没有任何人道歉。听别人说起这件事,高岩都成了一则花边新闻里的某个女生。

我听到的失恋的流言和种种对高岩的人身攻击都每每让我感到不寒而栗。

而在李悠悠的文章引爆网络之后,也有不少曾经上过沈阳课的北大中文系校友,在社交网络上站出来表示对于这位老师的好色传闻,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可就这样,一位早就臭名昭著的狼师,依然在中国最有名的高校里继续寻找着自己一个又一个的猎物。

3、纵容狼师的那些「心照不宣」

这次事件的特殊之处还在于,在一次次高校性丑闻事件之后,舆论的关注点已经不只局限于受害者本身,也开始注意到这些黑暗背后的力量。

就像沈阳曾为了评选长江学者曾辗转三座知名高校任职,舆论立刻掀起了一场「南大、北大究竟谁之过」之争。直至目前,据@新华社报道,被卷到舆论风口浪尖的三座高校官方分别做出了以下的回应——

北京大学:1998年7月对沈阳做出了行政处分,立即复核情况。

南京大学:停止沈阳在南大的工作,建议其辞去教职。

上海师范大学:终止与沈阳签订的校外兼职教师聘任协议。

南京大学文学院前院长丁帆就「引人失察」道歉

对此,沈阳本人也于今晚做出了最新回复:「三个大学都拿师德说事,请问这种定性靠什么?」

@每日人物

不能否认,南京大学能够承认调档时候的失误,北京大学能比较及时和公开地承认悲剧的事实,比起很多在类似事件中踢皮球的高校,做得要好得多。

尤其是对比我们曾写过的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自杀门中,至今一直声称学校和老师无责、被舆论要求说明真相却依然无动于衷的学校而言,更是天壤之别。

但问题是,北大在明知沈阳教授存在严重的师德问题的情况下——

为何还能让其继续担任北大教授10余年之久,甚至留用期间还任职至系副主任?

对此,当年中文系主任费振刚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时的解释是:事发的1998年,正赶上北大百年校庆,尽管对沈阳做出了记大过处分,却没有别的。

我们不敢想象,当乖乖女高岩在被自己最崇拜的老师伤害、连最信任的象牙塔也不能给自己最后的保障时,经历过怎样的幻灭与绝望。

更不忍想象,在学生都知道这是位好色的老师的情况下,这种为了所谓学校名誉的冷处理,会让丝毫不顾忌的沈阳在至今的20年里染指多少无辜的学生。

疑似被导师逼死的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陶崇园也是如此。

他曾向学校明确要求换导师,得到的回复却是「需要现任导师同意」。但凡校方给这位寒门学子多一点希望,或许这场悲剧就本不至此。

换句话说,逼死高岩和陶崇园的不仅是狼师,还有丑闻背后的那些「心照不宣」。

电影《聚焦》截图

在这里,无辜受害的学生们从年少清纯变得手无缚鸡之力,每天好似被无数双无形的大手蒙着麻袋用乱棍棒打。

他们困在其中,孤立无援,最终自戕。不是不敢表达,而是表达了都没用。

甚至玩笑话里的高校丑闻后就会出现的「保研路」,反而成为一场场集体心照不宣中仅有的、不至于走上绝路的选择。

4、不再习惯黑暗,就是光明的开始

更可怕的是,在学校的问责机制全面失效以后,久而久之,连群体里的隐形纠错机制也被排除了。

在沈阳用「师生情谊」的幌子模糊这场悲剧多年之后,这似乎成了北大中文系内部公认的事情,甚至新生一入学就不得不被迫接受这种潜规则的文化熏陶。

就像北大网络文学论坛自媒体@媒后台的采访中,一位学生@哥德堡玫瑰所说:时至今日,仍然有男生指责被沈阳「亲密对待」的女生「难道没得到好处」,而也确实有女生借助性别和容貌优势去向沈阳求取过推荐信。

20年后,这场悲剧早已被发酵成为了一个流言纷纷的校园桃色事件。

大家在见怪不怪的同时,开始在茶余饭后当做笑话一般议论着他的「沈门八艳」,然后又以一种「过来人」的身份对师弟师妹传授着漂亮女生才能入他门下经验。

甚至很多北大学生,在学校发文承认高岩之死与沈阳有关之后,才意识到这背后竟然有一条无辜的生命,而感到后怕。

高校本应用更完善的规则去禁止任何所谓的桃色事件,实际上大家却多默认、甚至向往着这种不平衡的关系。

当基于权力胁迫的师生性关系被蒙上师生真爱的幌子,当有违师德的老师被打上风流的标签宣扬,越来越多的人当做听八卦一样,造就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杜撰空间。

再没有人会掀翻一众人的「习以为常」,大声说出「这就是性骚扰」。以至于,铁打的教授在校园里20年屹立不倒,不敢发声的受害者一批又一批。

电影《聚焦》截图

当然,换个角度想想,对于此次沈阳事件的结果其实已经很难得了。

多位北大学生、老师在事发后敢于站出来指正,三所高校都表达了对狼师不再容忍。虽然没能阻止悲剧的发生,但至少让人看到了一丝曙光,避免了更多悲剧。

对比之下,根据去年公布的一份《中国大学在校和毕业生遭遇性骚扰状况调查》——高校性骚扰中超过一半的人选择沉默,向校方和警方报告或报案不到4%。

这才是更细思极恐的事情。

按照北大官方的说法,当年行政处分的具体内容将于4月9日公布;南京大学也表示将立即成立专门工作组对此事进行研判。

我们庆幸在中国ME TOO风潮逐渐成熟的今天,「不正常」不再被美化成「正常」,试图隐瞒龌龊也已越来越不可能,随时随地都可以上演20年前的坏人现形记。

更但愿这会是个好的开始,20年了,请别再容忍狼师丑闻不了了之。

1.《北大丑闻 北大性侵门 | 20年了,请别再容忍“狼师丑闻”不了了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北大丑闻 北大性侵门 | 20年了,请别再容忍“狼师丑闻”不了了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39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