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季的各地馆配会跟往年不同,因疫情影响,不少馆配商纷纷采用“云采书”也就是“线上订购”的模式举行。

2020全国馆配商联盟春季图采会3月30日正式开幕,人天书店集团董事长邹进在致辞时说,人天书店的这一创举,即是应急之策,也是未雨绸缪。看似是馆配服务的转型和升级,但又是一次彻底的回归。图书馆业务万变不离其宗,就是如何发现好书,并把它“据为己有”,网上订货无疑是最好的方式。

对图书馆而言,他们如何看待线上馆配会的举办?对于这一线上订购模式,图书馆有哪些要求或期待?线上馆配会对各方尤其是图书馆的意义有哪些?此次疫情,为图书馆的管理运营以及馆配会等行业性活动带来哪些考验?就以上问题,我们请图书馆人给出他们的思考和建议。

需要一个面向全国、面向所有出版社的大平台

魏 超

北京印刷学院图书馆馆长

线上图书馆配会的举办很有必要。有些出版社比如高等教育出版社也有这样的在线系统,不过比较分散,应该有一个面向全国、面向所有出版社的统一平台。新华书店总店有,但以大中专教材为主。高校图书馆需要这样一个平台。

对于今春采取线上订购模式的图采会,我希望这个平台上能够整合更多的图书资源,以更方便的形式呈现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上,满足各高校个性化需求。

如果说,线上采购形式的图采会,能根本改变图书采购方式,我认为没什么不好。毕竟网上更方便。就像实体书店在互联网时代,不可能再是以前的传统书店一样,它会变成一个个特色阅读空间。线下图采会有了线上平台之后,一定也会改变功能及形式。变了,正常;不变,才怪。

此次疫情属突发情况,应对此次疫情,响应时局,与时俱进,才是应该的。时代会奖赏那些主动求变的人。

线上图采会是一次有益尝试

李晓东

北京大学图书馆资源建设中心主任

此次线上图采会很有必要,是一次有益尝试。希望平台可以为图书馆提供品种更全、信息更详细的选书目录,希望出版社能推荐一些重点书、特色书和大套系图书。

当前采取线上采购形式的图采会,是不得已而为之;线上的活动,还是无法完全替代现场选书,以及和出版社工作人员的接触和互动,还有同行之间的现场交流。

此次疫情对图书馆和供应商都是一次考验,在疫情的冲击下,如何最大程度地恢复业务,充分体现了各家供应商的管理水平和应对危机的能力。

线上采购会开启馆配市场变革

袁伟峰

北京建筑大学图书馆

疫情期间属于非常时期,目前有馆配商在试水线上采购,大家都在拭目以待。如果线上采购很成功,我预测今后馆配商在充分竞争下,数量会大大减少,出版社的书价可能还会涨,并全面上线电子书。

据悉,目前京东、当当也在做馆配,之前电商有一些针对图书馆的零星采购,量不太大,但疫情可能是电商启动馆配市场的契机。目前看线上采购只有一些技术上的问题,如果与各系统做好接口,互联网大鳄进场,竞争将白热化。

电商的技术力量强大,通过投标入围图书馆供应商,解决了图书馆采购的合法性问题。物流比馆配商灵活,既能批采又能零采,再利用大数据分析,做到自动采购或半自动采购,还能比较精准进行馆藏分析等等,这对新老采购人员来说,均有着不同的吸引力。

但目前来看,最大的阻力很可能来自图书馆,最直接的原因是工作习惯和工作流程的合法性。但如果图书馆拿出纸质图书馆配市场三分之一的份额集中到电商,馆配市场就会有很大变化,包括一些有特色的小馆配商将面临生存问题。现在很多小馆配商的现金流已经很脆弱,他们还活着是属于能相互补血,如果停工3个月能活下来就很不易,加上资本大鳄入场,馆配市场会彻底洗牌,老牌的大馆配商恐难抗衡。所以,疫情对图书零售业的冲击和变革,图书馆线上采购或许是个开始。

面临困境的不光是业界,图书馆也正面临困境,因为目前图书馆的新技术都是从别的行业引进或者是衍生出来的,图书馆不掌握任何核心能力,其资源组织能力在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是优势,但在互联网时代,其变革落后于时代发展。比如现在图书馆的采访工作越来越难,读者渴求数字资源,但缺书;采购资源即便想尽量齐全,但复本量已低到不足两本,且大量的预约荐购仍然得不到响应等等。

应对此次疫情,图书馆做了大量的远程数字服务,也让我猜想,图书馆未来会成为学习中心,电子资源充分发挥作用,届时,彼图书馆已非此图书馆。

线上采购形式的馆配会 对馆社店有积极意义

刘培昌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图书馆副馆长

图采会延期举行,对图书馆影响不大,毕竟作为一项日常性工作,图书采选是持续进行中的。由于疫情原因,有的馆配会调整为线上订购模式,这一调整需要出版社的配合与技术方面的支持,在短时间内做出这一调整,可以说是较迅速地应变。

采取线上采购形式的馆配会,对馆、社、店三方来说,有很积极的意义。线上图采会比书展时间长,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图书馆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选择需要的图书,时间安排方面更加灵活,也不会因为展会场地的拥堵而错过部分图书;出版社可以不必因为展位的限制参展数量有限的图书,图书馆也有更大的选书范围;馆配商能更专注地组织采书相关事宜,减少以往图书展会人员的交通、住宿、饮食等琐事的安排。

对于此次线上订购模式的馆配会,我们希望平台能实现以下功能,如馆藏查重(一个馆的多名馆员同时操作、查看图书简介及目录等信息)、同一主题图书聚类显示、按中图分类筛选、按出版社筛选、输入关键词筛选等功能;希望能比线下书展覆盖更多的出版社,系统访问顺畅,可以与出版社互动等等。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社会的生产活动都有很大影响。从资源的使用和服务来看,纸本资源遇到了较大危机。对高校图书馆而言,由于此次疫情在寒假期间发生,图书馆已经做好了读者远程访问相关资源的准备,在数据库商的配合下,电子资源基本能正常访问,出现问题也能及时解决或找到可替代方案。

对于纸本资源而言,读者暂时无法阅览,已借图书的借阅期限可以调整为疫情结束后,读者不用担心超期问题,纸本图书的采选可以借助技术手段远程进行。但图书的到馆及加工出现相当长时间的滞后期,对后续使用也有较大的影响。相信图书馆界对于纸本资源的发展也会有进一步的思考。

另一方面,从图书馆的资源管理维护角度来看,电子资源基本不需要投入额外的精力,纸本资源则需要考虑消毒除尘等问题,这些是图书馆之前未重点考虑的投入部分。

图书馆的很多工作从线下转到线上

胡 宁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采编部主任

在疫情期间,图采会能够如期举办,对图书馆来说是一件大好事,而且足不出户,就能浏览到各出版社的新书、重点图书,线上模式会非常受图书馆的欢迎。

我们参加图采会,一般有几个目的:一是近距离接触已出版的新书,特别是仅仅通过书目无法了解的图书,通过看书来了解其内容;二是接触出版社人员,了解该社的出版动态、重点出版物、想要的但我们缺失的书目;三是参加图采会相关的活动,比如研讨会、新书推介会、与书商、出版社的交流会等等。

也因此,我们希望线上图采会能有以下聚焦:一是可以通过图书的封面、目次、介绍来获取图书信息;二是可以与出版人交流和互动;三是可以通过线上的活动,如线上的研讨会、新书推介会来获取行业信息。

采取线上采购形式的图采会,我认为能加强馆社商三方的沟通与交流,具有积极意义。对书商来讲,通过线上采购,通过获取比书目更丰富的内容,促进图书馆图书的采购。对出版社来讲,有了一个与书商、图书馆沟通和交流的平台,进一步向图书馆推介图书和了解图书。对图书馆来讲,通过线上采购形式,更多、更全面地了解图书,促进图书馆的资源建设,让采购更有针对性、更加准确。

为积极应对此次疫情,图书馆的很多工作从线下转到线上,但应对措施上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在校园网IP范围之外,如何进行书单查重,以及保证其准确性;服务器的维护,避免遭受攻击;如何送书到馆,图书到馆积压问题如何解决等等。我们也在积极应对,包括调整服务器访问,提交到书清单,虚拟送书等等。

线上采访是新模式,也是新变革

王日花

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

线上采访这一图书采访新模式的实施,展现了馆、社、馆配商的应急管理能力,完善的应急管理机制未来可期。

新冠肺炎疫情作为一次重大公共突发事件,对各行业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对出版社、图书馆、馆配商而言,也是对其应急服务能力的一次极大考验。

线上图采会是一次全新的服务模式,图书采访馆员对于线上采访这种新型的工作模式,还是很期待的。此次线上采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展现了图书采购者及馆配商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另一方面,这次尝试也可能带来图书采访流程的一次变革,甚或引发对这一新的应用领域的探索。未来甚至线上采访可能常规化。经过此次疫情,图书馆及周边行业都应该建立科学有效的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服务机制,并对馆员进行培训。

对于此次线上订购模式的图采会,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我们还是有很多期待的。首先,扩大参与范围,对于高校馆而言,希望线上采访能覆盖全校师生。以往图书现采会由于空间、时间等客观因素的限制,每家图书馆参与现采的人数都有限,这就造成了不参加现采用户的隐形需求无法被获知及满足。读者决策采购相比其他的图书采访模式,其入藏图书的借阅率高出很多,线上采访的模式突破了空间、时间的限制,可以更大程度地提高师生们的参与度。

其二,期待形式创新。因为广大师生接触更多的是网上书店,如何展现馆配服务与零售服务的区别,换句话说,如何做到有新意,应该是线上采访工作需要关注的。

第三,在保持原有图书现采的品质基础上,发挥技术优势,提供更完备的服务。如,师生荐购图书时,如果已经有馆藏,是否提供馆藏地点及是否可借;又如,师生荐购的次数是否可以记录,以备采访人员扩大复本量;以及,线上采访能否融入智能采选系统。用户选书时,其实很期待看到全面的书评信息,如同行的入藏信息、书评、作者影响力等。

第四,提供到货跟踪,让师生实时了解物流加工上架等信息,可以作为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此次疫情,客观上推动了图书馆资源建设工作方式的变革。对图书馆而言,通过线上采访,为师生拓宽了荐购渠道,为馆员挖掘了用户需求;实现图书采访工作的远程化办公。

对出版社而言,线上采访能否达到以往现采的销售量,这是一次试水,可以根据暴露的问题调整相应的营销策略。尤其此番因疫情影响,电子书的需求量增大,出版社是否要权衡纸电出版的相关因素——我们理解,纸质版图书销量受电子书挤压,电子书出版要滞后,但突发事件期间,是否应该调整策略?另外,在图书馆的远程服务中,很多电子版图书找不到,因此产生了很多荐购信息,但往往一些年代久远的纸质图书已经无法获取,出版社是否可以考虑补充电子版?

对馆配商而言,线上采访这种新型模式,赢得了图书馆及出版社的赞许,但其中需要考虑的细节也很多。比如是否能够真正模仿以往书展的各种细节,用户体验是否友好等等。因此要多听取图书馆和出版社的相关建议,争取达到三方满意。

此次疫情必然对图书馆管理产生影响。建立科学的应急服务机制应该纳入图书馆的战略规划。第一,制定应急服务规范,纳入图书馆制度,并与上级部门;第二,在图书馆“十四五”规划中,纳入应急服务机制的相关内容;第三,对馆员进行培训,完善科学知识的指导,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第四,组织结构要灵活变通。突发事件期间,灵活调整馆员工作范围,纵向组织结构不利于发挥最大的服务效力,要改变组织结构,横向管理,调动每位馆员的积极性。第五,疫情期间的舆论管理中,要积极发挥图书馆的信息甄别能力,为读者提供科学知识,使谣言止于智者。第六,储备应急设施和物资,加强图书馆公共卫生管理。

记者/夜 雨

1.《北京印刷学院图书馆 线上“云采书”,图书馆有何看法?》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北京印刷学院图书馆 线上“云采书”,图书馆有何看法?》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40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