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侠军,台湾著名艺术家,文化创意产业创业家,被誉为现代中国玻璃之父。早年从事设计、摄影和广告等领域的工作,曾当过演员及导演。而后赴美国底特律创意设计学院College for Creative Studies研习玻璃创作。

成功带动华人世界的玻璃艺术文化和产业后,怀着对伟大中华民族瓷器工艺的使命感,2003年创立,他承接中华瓷器端庄和优雅的美丽传统,以当代艺术和现代语言的创新意象,重新演绎瓷器的新时代风采!同时每一件作品皆饶富中国人文情怀和正面自信的能量气韵。

在知天命的年纪,王侠军真正找到了自己的使命。他说:“我感到陶瓷是我50岁之后要做的功课,希望能重振中国瓷器过去辉煌的文化高度和工艺骄傲。”

在王侠军的眼里,白瓷的白色是安静、最纯粹的颜色,它不吵、不闹,最时尚。而“大器晚成”指的则是王侠军10多年来,为了突破瓷器创作难以克服的种种困难所做的尝试与努力。

这次我们有幸采访到王侠军老师,对于“i-China”青年陶瓷创客计划,相信王侠军老师一定有许多看法与共鸣,一起来看看王侠军老师怎么说?

1

PART

ONE

Q:请王老师说说您对德化白瓷的理解,传统陶瓷产业在台湾的发展现状如何?存在什么问题?

A:我到过德化几次,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在几年前,那次到德化吃完晚饭后,杨院长邀请我到德化陶瓷创新发展研究院做一个沙龙分享。

我记得那时,因为德化连续下了一礼拜的大雨,水都淹到了膝盖,但是当时的沙龙居然来了将近两百人,当我们到达沙龙场地看到这么多人时,连院长、德化副县长都感到非常惊讶。当时我就感受到了大家对陶瓷的一个“企图心”,大家都希望通过交流,能够吸收一点不同的看法。

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看到陶瓷在德化一个工艺的传承,展现陶瓷在德化的生产力,企图心+生产力就展现出德化陶瓷的未来,德化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有非常多的陶瓷从业人员,每个人都是身怀绝技。

当然,这里面也有一个可惜的地方,就是因为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太多、太好了,所以后代子孙就觉得保持现状就足够了,所以一成不变地一直在这优势循环,德化陶瓷的手艺其实是非常的精致的,但每家生产的陶瓷都大同小异,过于单一,缺乏创新,所以我们现在的僵局就是该如何去转型,也就是所谓的创新。

所以我想“i-China”计划也是希望在陶瓷创新转型上能够琢磨。这个活动的意义是借不同的视野展开大家对瓷器充满未来性的一种期盼,更重要是在文化历史和产业的意义上建立承前启后的情怀,毕竟德化深具传承。我走遍了这么多的生产基地,只有瓷都德化最雄心勃勃。

2

PART

TWO

Q:在您看来,对于传统陶瓷手工从业者、艺术家、设计师可以带来什么改变和影响?

A: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会让一个产业或者一个工艺变成一种台面上的显学,虽然当然陶瓷在德化就是一个显学,可是通过现今媒体的传播效应,让它不仅只是产业上的商业活动而已,它更一种有观念和思想深化的文化活动,因此这个活动就会给无论是设计师们还是从业的人员带来一种荣誉感,一种产业的尊严,逐渐去除抄袭的行为,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气氛。

更可以激发大家在保留老祖宗留下的经典工艺的同时,又去做到许多的创意创新,我们有责任去做“做今天的时尚,完成明天的经典。”

我觉得“i-China”计划对于传统手工工艺人来讲很重要的就是带出勇气。关于勇气,常常觉得德化差了一点点,因为老祖宗的东西太多了,太好了要翻越这高墙你需要极大的突破决心,一款新的产品的开发也是一样,突破要脑力财力劳力的巨大投入,但有可能是失败,所以大家都不敢面对创新改变,于是就这么恶性循环下去,大家继续做好做的老東西,态度决定高度。而“i-China”计划的政策支持,相信能给到传统手工从业者、艺术家、设计师们勇气和热情。

所以我认为“i-China”青年创客计划,这个这个平台能够真的能够带动陶瓷行业的所有人,创新的勇气!

3

PART

Three

Q:从您的角度来说,主打的“新设计、新品牌、新未来”的三“新”,具体体现在哪里,有何意义?

A:首先是新设计,不仅形式差异上的创新,更要为这创新建观念上的一套论述,无论从我们的经典或是我们生活的习俗所走出來概念,它将是开发设计的指导原则。产品有形无形价值的构成是什么?除了功能,美学和情趣是否兼俱了,这些都要努力做好创新的功课,这都是要換脑袋來思考。

其次是新品牌,产品、名称和定位问如何做到简单记又有意思的正确连接,当然需要创新,产品和定位无论是蛋生鸡还是鸡生蛋,品牌定位都将定调行销和设计的操作方向,若能更进一步完成文化上的说法,日后运作上一定有更大的迴旋发挥空间。设计观念的核心原头,需要和品牌定位紧扣,以免上下起伏,水准不一,今天不错,明天又不行了,我觉得现在起码要有三年的续航力,建立穏定的风格。这个创新需要深思熟虑还需要灵感。

最后是新未来,要检视品牌存在的意义,是否有生活上文化上甚至工艺上能量的加分。从现代意识到未来启发它是否依然有竞争力?毕竟品牌的建立需要时间,它是面向未来的,对不可预期的明天,如何用现有的普世价值来设定明天的精神不朽,依然需要创意来设定。

相信在海峡两岸青年陶瓷创客“i-China”孵化计划,我们会看到答案!

非常感谢

王侠军老师的宝贵分享

他作为台湾著名艺术家

和陶瓷“打交道”多年

更清楚地知道

对于德化陶瓷产业的现状

必须做出改变、做出创新

这是王侠军老师

1.《德化陶瓷学院 德化陶瓷如何转型?王侠军3个关键必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德化陶瓷学院 德化陶瓷如何转型?王侠军3个关键必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42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