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诸葛亮出师表原文 诸葛亮《后出师表》原文及翻译

诸葛亮《后出师表》原文及翻译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后出师表原文:

  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

  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后出师表翻译及注释

翻译

  先帝考虑到蜀汉和曹贼不能并存,帝王之业不能苟且偷安于一地,所以委任臣下去讨伐曹魏。以先帝那样的明察,估量臣下的才能,本来就知道臣下要去征讨敌人,是能力微弱而敌人强大的。但是,不去讨伐敌人,王业也是要败亡的;是坐而待毙,还是主动去征伐敌人呢?因此委任臣下,一点也不犹疑。

后出师表创作背景

  公元223年,刘备病死,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加紧从政治、外交、经济、军事上全面进行北伐准备。在外交上,派使者联吴;韬光养晦,对魏国劝降书不作答复,以低姿态麻痺敌国。政治上,高度集中军政大权,」政事无钜细,咸决于亮「,励精图治,笼络土著地主,缓和主客矛盾,革除刘璋法令不行的弊政,以身作则,虚心纳谏,调动全国力量投入战争。经济上,坚决与民休息,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多产粮食,增加储备,保护水利工程,发展煮盐、织锦等手工业,扩大财政来源。军事上,伺机平定南中叛乱,治戎讲武,训练部队。

  诸葛亮南征后,北伐魏国提上日程。北伐魏国是刘备集团一贯的方针。刘备以夺取天下为最终目的。诸葛亮鉴于魏国经济必将逐渐恢复,时间拖长对蜀国不利,而及早北伐可发挥自己治国治军优势,何况身死之后,蜀国无人能够蹈涉中原,抗衡大国,因此认为唯有及身而用,才有希望蚕食并最终打败魏国,也可报答刘备知遇之恩,为此决心展开北伐,并且」用兵不戢,屡耀其武「,坚持到底。

  公元228年春,诸葛亮上《前出师表》率军北伐魏国,蜀军在占有陇右三郡后,以街亭、箕谷失利而结束了第一次北伐。冬十一月,诸葛亮获悉魏军曹休攻吴兵败、张颌东下,关中虚弱,于是上《后出师表》决心再次北伐,急率军数万,走古道,出散关,围攻陈仓。

后出师表鉴赏

伪作论据

  良史陈寿修《三国志》,编《诸葛亮集》,在材料的取舍上是经过审慎斟酌的,但其均未收录此表  此表气绥调低,与《前出师表》辞气迥异,非出自一人之手,盖诸葛亮侄儿东吴大将军诸葛恪伪作,目的在于以」此表为他的伐魏主张制造有力的旁证「,因为诸葛恪在《论征魏》一文中曾说:」每览荆邯说公孙述以进取之图,近见家叔父表陈与贼争竞之计,未尝不喟然叹息也"。[7]而「陈与贼争竞之计」的只能是《后出师表》。。  表中所列史实有误。《赵云传》载云卒于建兴七年,而六年十一月的《后表》却说云已死。

肯定观点

   陈寿《亮集》未载此表,不足为伪作之证。  陈氏修史编集对史料取舍,确实是经过审慎斟酌的,但却不是完备详尽的。将《亮传》与《武帝纪》相较,前者显然简略的多,诸如伐吴、南征、八阵、渭南之战等理应明确详述的内容,他都一笔带过,或未作记载。  又陈寿编《亮集》,主要依据司马氏从成都接收运回洛阳的蜀汉政府档案,这个档案经公元264年钟会成都兵变后已不完整。又考裴注所引诸葛亮「言教书奏」,有一部分明确谓「《亮集》载「;而有一部分非出自《亮集》,如《绝盟好议》出自《汉晋春秋》,《与陆逊书》出自《江表传》等;还有一部分未注明出处,如《公文上尚书》《与李丰教》等。这些都说明陈寿所编《亮集》并不完备。《后表》或因重在分析形势,关乎军情机密,不宜公开宣示,故流传不广;或因成都之乱散失,陈寿未见到。  裴松之就是针对《三国志》这种「失在于略,时有脱漏」的情况注补之,且对本文及注引材料每每刻意惩妄论辩,但对《汉晋春秋》所载《后表》只存录而并无疑义,看来裴氏相信这是诸葛亮所作。   所谓前、后表词气迥异、风格不同字观点也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后表》所谓「才弱敌强」,既是诸葛亮转述当初刘备的看法,也是他把蜀汉的总体人才质量、军事力量跟曹操及其庞大的人才群和军事力量作对比后实事求是的结论,它与《前表》中的「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语义类似。  《后表》所谓「夫难平者,事也」,「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等语,是在首次北伐失利后,针对议者非料度「必胜」绝不出兵的观点而讲,是就即将二次北伐的战役而言,并不是对兴复汉室、统一全国的长远目标丧失信心,诸葛亮所列举的曹、刘集团成败浮沉的曲折历史完全证明诸葛亮「凡事如是,难可逆见」乃清醒客观之言。所以《后标》并无「志衰气丧」的情调。  再看二表的用辞风格也基本一致:《前表》所谓「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说的是当前的任务,与《后表》「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辞义仿佛,所谓「庶竭驽钝,攘除奸凶」,说的是自己的职责和决心,与《后表》「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之心志一脉相承;所谓「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指长远的目标,非认为一举大胜,它与《后表》并不矛盾。  《后表》与《前表》及诸葛亮其他文章,都有如下共同的特点:讲究对仗排比、有汉赋骈偶特色;音节铿锵,纵横捭阖,回转层叠,说理透彻;感情真挚,语言酣畅平易。所不同的只是,《前表》偏重叙事抒情,《后表》专注于论述批驳,互为补充映照,合之为一完璧,故当出自一人之手。   诸葛恪不可能伪作。  建兴六年冬诸葛亮二次伐魏前曾向其兄吴公安督诸葛瑾致书通报军情,言「与贼争竞之计」的《后表》应是此时传送到诸葛瑾手中,而后其子诸葛恪看到,再有吴大鸿胪张俨撰《默记》时收录。  假使诸葛恪伪作,他当会大赞叔父,贬抑曹魏,决不会造「难可逆见」一类有余之辞;假使他做伪作的目的是为自己伐魏的乐观主张做「旁证」,则会转引其辞以说服他人,然诸葛恪「见家叔父表」,只是「喟然叹息」而已;诸葛恪「见家叔父表」,在公元253年,时蜀汉尚在,两国使者频往,知情者均在;又诸葛恪作为吴臣,安肯曰「孙策做大,遂并江东乎?」所以,诸葛恪伪作叔父表章是不可能的。而如系张俨伪作,起码首先骗不了诸葛恪这位知情者。  至于张俨将《后表》收入《默记》,一则因为俨是主战派可见,二则因为《后表》与《默记·述佐篇》体例相符。张俨曰:「余观彼治国之体,当时既肃整,遗教在后,及其辞意恳切,陈进取之图,忠谋謇謇,义形于主。」显然,其「陈进取之图」的,主要当指《后表》,他之所以主战并对诸葛亮屡以弱攻强的进取方针予以肯定,受《后表》的感染当是一个重要原因。   关于赵云死亡时间,可能是《三国志》有误。今但知建兴六年夏初赵云箕谷失利退回褒谷道,其秋子赤崖屯田,其后活动一概不见史载,即使建兴七年春取武都、阴平二郡之重大战事亦不见有赵云出现。由此窥测,赵云有可能卒于建兴六年冬诸葛亮上《后表》前,灵柩运回大邑县安葬时至七年春,陈寿或有可能因此误记卒年。

诗词作品:

后出师表

诗词作者:【魏晋】

诸葛亮

诗词归类:

【古文观止】

1.《诸葛亮出师表原文 诸葛亮《后出师表》原文及翻译》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诸葛亮出师表原文 诸葛亮《后出师表》原文及翻译》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464569.html

上一篇

数学家苏步青的故事 老数学家苏步青的养生经

下一篇

草帽歌歌词 草帽歌文本吉他谱

出师表翻译一句一译 出师表一句一句对照翻译

题目:出师表一句一句对照翻译解答: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先帝开创的事业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今天下三分,(现在天下成三个国家.)益州疲弊,(蜀力缺乏,物力短缺,)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然而朝中在首都毫不懈怠,)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忠诚有志的将士在外面舍生忘死,)盖追先帝之殊遇,(是因...

魏国是怎么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怎么灭亡的!

题目:三国的魏国怎么灭亡的!如题!解答:在魏、蜀、吴三国中,魏国地广人多,经济发展快,实力最强,但大权逐渐落入司马氏家族手里. 曹丕建立魏国时,得到大将司马懿的支持.曹丕死后,魏明帝曹睿即位,司马懿和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专权时,篡位野心日益显露,魏帝曹髦曾气愤地对大臣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坐等他来夺走皇位.”不久,曹髦策划除掉司马昭...

三国魏国亡国后是哪个国家

  • 三国魏国亡国后是哪个国家
  • 三国魏国亡国后是哪个国家
  • 三国魏国亡国后是哪个国家
初三出师表课文原文 出师表课文原文及翻译

初三出师表课文原文 出师表课文原文及翻译

《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三国时期(227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夺取长安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出师表》课文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

《出师表》 初中文言文出师表原文及翻译

《出师表》 初中文言文出师表原文及翻译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夺取长安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让我们一起赏析一下这篇作品吧。出师表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

魏国灭亡后是哪个国家 七国灭亡顺序是什么

魏国灭亡后是哪个国家 七国灭亡顺序是什么

七国并不是一起灭亡的,第一个被灭的是韩国,第二个是赵国,第三个是魏国,第四个是楚国,第五个是燕国,第六个是齐国。之后秦国统一天下,建立秦朝,但经过一段时间统治后就灭亡了。经历了春秋时期一系列的大筛选,各个诸侯诸侯的相互厮杀 ,所以在弱肉强食的混战中,使得数量众多的诸侯国减少...

出师表是几年级的课文 出师表是几年级的课文

出师表是几年级的课文 出师表是几年级的课文

出师表是九年级的课文。《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三国时期(227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夺取长安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出师表》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

诸葛亮出师表原文 初中文言文出师表原文及翻译

诸葛亮出师表原文 初中文言文出师表原文及翻译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夺取长安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让我们一起赏析一下这篇作品吧。出师表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