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人间词话七则》原文及翻译赏析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人间词话七则原文: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为颠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也。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人间词话七则简析
第一则评论诗词以境界为最高标准。一首词如果有境界,自然显得格调高迈、超逸不群。这也正是五代和北宋期间的词之所以独到绝妙的地方啊。
第二则从词人的表现手法上看,境界可以分为「造境」和「写境」两种,这也是西方「理想派」和「写实派」得以区分的缘由。但两种境界比较难以分别。因为大诗人通过想像所构造出来的境地,是一定要与现实生活相符的;而通过写实所描摹出来的境地,也必定是接近于理想化的。
第三则从创作的主体关系上看,境界又可以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两种。譬如:欧阳修《蝶恋花》词中「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之句、秦观《踏莎行》词中「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之句,都是属于「有我之境」;而陶潜《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句、元好问《颖川留别》诗中「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之句,则都是属于「无我之境」。「有我之境」是站在作者本人的角度去观察认识事物,借物抒怀,所以事物全部显现出作者本人的色彩。「无我之境」则是站在事物的角度去观察认识事物,物我两相忘,最后都分不清哪里是作者,哪里是事物了。古人作词,一般写「有我之境」的比较多,但并不是说就没有人能够写「无我之境」,这在豪迈杰出的人当中自然能够得到完成。
第四则要写「无我之境」,词人只有在超脱世俗、散淡静谧的心境中才能得到。要写「有我之境」,词人却必须是在强烈情感的动态作用下,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去抒发才能得到的。所以,前者显得优美,后者显得宏壮。
第六则我们所谓的「境」,并非单指景物一种,喜怒哀乐,也是人们心中的一种境界。所以,能写真景物、真感情的,就叫有境界;否则就是无境界。
第七则宋祁《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句子,仅仅是使用了一个「闹」字,整首词的境界就全都出来了。张先《天仙子》词中有「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句子,仅仅是使用了一个「弄」字,整首词的境界也就全都出来了。
诗词作品:
人间词话七则
诗词作者:【清代】王国维
诗词归类:【写人】、【音乐】、【知音】、【感慨】
1.《《人间词话》原文 王国维《人间词话七则》原文及翻译赏析》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人间词话》原文 王国维《人间词话七则》原文及翻译赏析》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464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