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怪事咄咄是什么意思?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成語簡解 編號: 4020成語: 怪事咄咄注音: ㄍㄨㄞˋ ㄕˋ ㄉㄨㄛˋ ㄉㄨㄛˋ漢語拼音: guài shì duò duò參考詞語: 咄咄怪事釋義: 義參「咄咄怪事」。見「咄咄怪事」條。Emoji符號: 事咄咄宋體矢量字庫:
楷體矢量字庫:
成語詳解 典故説明: 此處所列為「咄咄怪事」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殷浩是晉代的大將軍,和另一位將軍桓溫齊名,兩人實力位階相當,時常明爭暗鬥。殷浩原被封為中軍大將軍,要帶兵平定關河的亂事。但在征討姚襄時失敗,桓溫抓到這個機會上書皇帝,盡訴殷浩的罪狀,使殷浩因此被貶為庶人,離開京城遷居到南方。殷浩被貶之後,仍然過著平靜的生活,毫無怨言,只是每天對空寫字。當地居民都很好奇,偷看他到底在寫什麼,但就只看他寫「咄咄怪事」四個字。可見殷浩雖嘴巴不說,心裡仍然是氣憤不平。「咄咄」是驚歎聲,表示難以置信之意。《太平御覽.卷五○.地部一五.可藍山》引《涼州記》:「定據平涼,登此山,有群狐遶之而鳴,射之,竟不得一,定乃歎曰:『咄咄!此亦怪事也。』」即是敘述赫連定登可藍山時,有好多隻的狐狸繞著他嚎叫,赫連定拉弓射牠們,卻一隻都射不到,因而驚歎地說:「真是怪事!」。後來「咄咄怪事」演變為成語,用來指令人感到驚訝,不可思議的事情。典源: 此處所列為「咄咄怪事」之典源,提供參考。#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黜免》殷中軍1>被廢,在信安,終日□2>書空作字。揚州吏民尋義逐之3>,竊視,唯作「咄咄4>怪事」四字而已。〔注解〕殷中軍:殷浩,字深源,晉陳郡長平人。識度清遠,好老易,負有盛名。初為庾亮記室參軍,後起為建武將軍。朝廷欲平關河,以浩為中軍將軍,以平定中原為己任。征姚襄兵敗,廢為庶人。□:同「恆」,一直。尋義逐之:推求緣由。咄咄:音ㄉㄨㄛˋ ㄉㄨㄛˋ。感嘆聲、驚怪聲。〔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晉書.卷七七.殷浩列傳》書證: 01.清.張尚瑗〈仙霞關〉詩:「七閩路與中原通,怪事咄咄驚天公。」 成語接龍“咄”字開頭的成語
咄咄逼人咄咄怪事“怪”字結尾的成語
大驚小怪少見多怪陸離光怪“怪”字開頭的成語
怪事咄咄“咄”字結尾的成語
逼人咄咄怪事咄咄 參考鏈接参考《國語大辭典》中成語“怪事咄咄”分成的單字詳解:
怪, 事, 咄, 咄。
1.《怪事咄咄 成語: 怪事咄咄是什么意思?》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怪事咄咄 成語: 怪事咄咄是什么意思?》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471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