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豫不决
【成语名字】犹豫不决【汉语拼音】yóu yù bù jué【成语解释】迟疑不定,无法拿定主意。※语或本《战国策.赵策三》。【成语典故】※《战国策.赵策三》秦围赵之邯郸。魏安厘王使将军晋鄙救赵。畏秦,止于荡阴,不进。魏王使客将军新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秦所以急围赵者,前与齐愍王争强为帝,已而复归帝,以齐故。今齐愍王已益弱。方今唯秦雄天下,此非必贪邯郸,其意欲求为帝。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成语注解】1、 平原君:赵胜,?~公元前351,战国赵武灵王的儿子。封于平原,故称为平原君。喜宾客,食客多至数千人,为战国当时有名的四公子之一,亦为赵之名相。【成语出处】1、《史记.卷四○.楚世家》:“楚王业已欲和于秦,见齐王书,犹豫不决,下其议群臣。”2、《晋书.卷五七.赵诱列传》:“隆犹豫不决,遂为其下所害。”3、《三国演义.第四三回》:“且说孙权退入内宅,寝食不安,犹豫不决。”4、《醒世恒言.卷四○.马当神风送滕王阁》:“当下子章遂对众客之前,朗朗而诵,从头至尾,无一字差错。念毕,座间诸儒失色。阎公亦疑。众犹豫不决。”5、《二刻拍案惊奇.卷五》:“钦圣虽然遵旨谢恩,不知甚么事由,心中有些犹豫不决。”6、《红楼梦.第二六回》:“这件事待要放下,心内又放不下,待要问去,又怕人猜疑。正是犹豫不决,神魂不定之际,忽听窗外问道:『姐姐在屋□没有?』”【成语用法】语义说明 迟疑不定,无法拿定主意。使用类别 用在“犹豫不定”的表述上。【犹豫不决造句】 1、这事十万火急,岂容你犹豫不决,贻误时机!2、总经理一向果断,怎么今天这么如此犹豫不决?3、他要是能当机立断,就不会陷入犹豫不决的烦恼状态。4、到底要不要答应对方的要求?他犹豫不决地在屋子里踱来踱去。5、面对这么多的机会,我倒犹豫不决起来,不晓得该选哪一样才好?6、听了妻子的.分析后,他辞职的决心有些动摇,变得犹豫不决起来。辨识【近义词】:狐疑不决,迟疑不决,优柔寡断,举棋不定【反义词】:快刀斩乱麻,斩钉截铁,当机立断,毅然决然辨似:形音辨误 同 “犹豫不决”及“优柔寡断”都有三心二意,拿不定主意的意思。异 “犹豫不决”用在对于发生的问题难以决定,一般是就具体事件来说;“优柔寡断”用于指称一个人在遇事时缺乏决断力,是就性格上来说。犹豫不决 优柔寡断 辨似例句到底要不要答应对方的要求?他犹豫不决地在屋子里踱来踱去。这孩子就是如此优柔寡断,什么事情都得别人帮他拿主意。【参考词语】:犹豫未决【汉语拼音】:yóu yù wèi jué【成语解释】:犹“犹豫不决”。见“犹豫不决”条。1、《旧唐书.卷五七.裴寂列传》:“高祖将先定京师,议者恐通(人名,指屈突通)为后患,犹豫未决。”2、《三国演义.第一六回》:“陈珪又说吕布,使解韩胤赴许都。布犹豫未决。”【犹豫不决的成语故事】“犹豫”一语就是迟疑不决的意思。在《楚辞.屈原.离骚》中已可见到:“心犹豫而狐疑兮,欲自适而不可”的用法,它在文献上有许多写法,如“由豫”、“游预”等。至于“犹豫不决”一语可能出自于《战国策》。据《战国策.赵策三》载,有一次秦国派兵进攻赵国,包围了赵国的首都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援,魏王派出将军晋鄙带兵前往救援,但是晋鄙害怕秦国的势力,不敢正面交战,因此就把军队驻扎在荡阴这个地方,按兵不动。另一方面,魏王又派了将军辛垣衍为使臣,前去邯郸劝说赵王,说秦王其实并非真正要占领邯郸,只是希望各国能拥戴他,尊称他为帝,这样秦王一高兴,就会退兵,邯郸也就可以解围了。赵国的相国平原君一听到这样的事情,认为事态严重,一时拿不定主意。当时齐国的高士鲁仲连正好在赵国游历,听说魏国派人劝说赵国尊秦为帝,感到很气愤,于是要求平原君为他引见辛垣衍,准备当面劝他打消这个念头。原文中的“犹豫未有所决”后来可能演变成“犹豫不决”这句成语,指迟疑不定,无法拿定主意。1.《魏安厘王 犹豫不决》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魏安厘王 犹豫不决》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483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