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学家其人

在那个特殊时代结束后,一本印着《哥德巴赫猜想》的报告文学小册子在中国掀起了购买的热潮,引发了全民研究数学的热情,而他的主人公,便是那个一直在为了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而孜矻以求的数学大师陈景润。

可我们要说的故事,得从他的后半生说起。

在1978年,步入中年的陈景润已是闻名遐迩的数学家。在他之前的个人历史里,有从小饥寒交迫一心求学,也有“文革”时受到地不公正待遇,也有证明了“1+2”之后的名声大显……在他的故事里,他好像一直是一位在数学的崎岖山路上只身攀登的孤独英雄,充满着理想、恒心和毅力,独与爱情无关。

在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发表后,陈景润成为一代人的精神偶像,他的事迹很快传遍了大江南北,一封封求爱信也堆成了小山,组织也十分关心他的“个人问题”。然而,他都淡淡地推却了。

爱情女神好像对于深爱数学研究的陈景润,一直没有开始她的眷顾。

二:爱情的降临和婚后的幸福家庭生活

时间的节点来到了1978年,这一年,积劳成疾的陈景润被送进了医院的高干病房,而由昆也在命运的巧合下来到了这所医院。

“说实话,我在认识我先生之前没有看过那篇报告文学,只知道一点,也没有很在意”,听说这位大数学家住进了医院,年轻的由昆和几位同伴一起去看看那个数学家是否有写的那么“神”,结果发现这位数学家很是随和,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呆板,有时还会说笑两句。

由昆当时并不是陈景润的主治医生,但值班时每天要到高干病房查房。陈景润从来不会记得哪个女性的名字,却唯独记住了由昆,每次查房时,总会和她多说几句。

由昆那时每天查完房,都会在病人晾衣服的阳台上听广播学英语。一次,陈景润突然问由昆:“我们能一起学外语吗?”由昆点了点头。从此,两人开始结伴学习外语,而情愫也在两人间慢慢生根发芽。

尽管由昆自己对陈景润的印象很好:人很好,非常有才华,但是他只是想把他当作师长朋友一样看待,从来没有想过和他结婚的事。忽然有一天,陈景润自言自语地说:“我们要是能在一起就好了。”

由昆以为他在开玩笑,便笑着回应打趣他,没想到陈景润顿时失落地说:“是的,是的,您那么年轻漂亮,我年纪大,身体又不好……”看到陈景润失魂落魄的样子,由昆吓坏了,转头就跑地无影无踪了,年轻的她并不知道自己该如何面对这份感情。

几天后,轮到由昆值班查房,例行公事之后,陈景润喊住了她,小声地说:“对不起,由医生,我们还是一起学英语吧,是我不好,乱说话。”可是又过了一段时间,陈景润在一次情景下又忍不住旧事重提。

由昆直接摆出了三条理由拒绝了他,说自己不会做那些传统女孩子会做的事情,做饭做衣服都不会,又坦白自己的脾气不太好,不适合和别人相处。陈景润认真的一一回应说:

“不会做饭,我们可以吃食堂。你穿军装,就把你穿剩下的给我穿也没关系。我会让着你,肯定不会跟你吵架。”

最后,陈景润使出了最后一招,赌气似的说到:

“如果你不同意,我就一辈子不结婚。”

那天回去后,由昆失眠了。陈景润说的话深深的烙印在他的脑海里,这一次,由昆真的心动了:

“我想,如果他这辈子真不结婚,生活不好的话,我能幸福和安心吗?”

于是由昆给家里很认真地写了一封信,介绍了自己目前的感情状况,父亲也回了一封长达十几页的信,鼓励她自己做决定。深思熟虑之后,她决定接受陈景润真挚的感情。

两年后,他们便结婚了。很快便有了一个儿子,陈由伟。陈景润原来是想让儿子和爱妻姓由的,以示不忘爱妻养育之恩。后来在由昆的执意不肯的情况下,才退而求其次,夫妻二人的姓氏,用在儿子的名字里。

那时,每天晚饭后,陈景润会看新闻,由昆给他按摩,说些体己话,儿子也会调皮的给他捶腿,跑前跑后,一家人其乐融融,莫不静好。

三:后人现状

陈景润这一生只有陈由伟这一个儿子。儿子小的时候很淘气,但是陈景润却不以为意,认为只有多活跃,才能让孩子不会死读书,会开动脑子想问题。因为陈景润的话,陈由伟更加放开了天性,无拘无束地探索世界。

陈景润工作很是勤勉,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但是,有了儿子之后,他会去排长长的队给由昆买鱼、鸡等营养品,会每天都挤出时间陪儿子玩。儿子很是聪明,在一岁的时候就会背儿歌,两岁已会不少英语单词。陈景润常用糖果教他做算术,用扑克牌教他识数字。尽管在孩子出生前他曾和由昆讨论过,并直言不讳的希望儿子继承他的衣钵,最好学数学。但是,真到了儿子懂事时,陈景润却很是开明,让儿子自由的发挥他的天性。

在陈由伟小时候,家里有一个计算器,陈由伟总是按来按去,每弹出一个数字,他总是好奇地盯着它,想知道它怎么能弹出来的。后来,他不仅一遍又一遍地按计算器,而且还逐一地挖掘这些键,看看里面隐藏着什么。作为母亲,由昆匆忙地赶过来,想阻止儿子“搞破坏”的行为,可陈景润觉得儿子像在做研究一样,就悄悄挥手示意她离开。陈由伟一边拆开按钮,陈景润就跟在儿子屁股后面把它们一个一个放回去,脸上露出笑容,非常耐心。

这样的熏陶下,陈由伟的勇气自然就更大了。每次拿到崭新的玩具,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拆开它,因而不知道报废了多少玩具,但是陈景润却大力支持自己的儿子探索的兴趣。

儿子上小学后,他经常和陈景润谈论自己在学校里的事情,比如和同学打交道之类的琐事。陈景润听得很仔细,然后给孩子们当辅导员,提出自己的看法。不久,就自然而然成了他儿子的好朋友。上了学之后的陈由伟完全不像他有点木讷的父亲,他头脑灵活,思维敏捷,性格开朗顽皮,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小竹子”。

陈景润作为数学家,更是有意地培养了他儿子对数学的兴趣,并希望他将来能接替他,完成自己未竟的事业,但是他当他发现他儿子对音乐更感兴趣的时候,虽然他有点失望,但他仍然热情地鼓励儿子学习他喜欢的东西,比如儿子喜欢的小号,不了解的他总是叫小号为“小喇叭”,但依然不妨碍他的大力支持。

在陈景润过世一年后,陈由伟即将踏入大学,而此时他父亲的母校——厦门大学向他发来了申请,给了一些诱人的优惠的条件。然而在仔细考虑之后,他还是拒绝了。当时,他的理由便是自己不想在父亲的背影下过一辈子,想过自己的人生。

最后,他去了北京一所大学,选择了商科。可是仿佛是命中注定一样,陈由伟还是走了父亲研究数学的路。

在读了一年商科后,陈由伟突然想转学数学。他赶忙打电话给妈妈,妈妈尊重儿子的选择,并没有多说什么,而是让儿子自己去选择之后的路。

陈由伟当时觉得自己有信心转学数学,是因为商科中的数学课,他学得特别轻松,觉得自己在数学上有天赋。不过,在他真正转到数学系时,他沮丧的发现,数学系的数学和商科的数学,根本不是一个概念,一个难度。

但是,自己选择的路,跪着咬牙也要走完,为了适应数学系的数学压力,他采取了最笨的学习方法:刷题。没有课的时候,他就泡在图书馆,整日做题目。每回要考试时,他都会去找本《数论》,放在自己一旁,因为上面有父亲的“陈氏定理”,他会像现在很多平常的大学生一样,默默的祈祷着自己的父亲,希望自己的父亲保佑他考试必过。

陈由伟在度过刚开始适应的一年后,他的数学慢慢跟上了数学系的节奏。但是也发现了自己数学天赋不足的事实,因此读研究生时,他曾想换个专业,但是,老师鼓励他说,你的数学越读越好,有前途,继续学数学吧。陈由伟因此才坚定了自己学数学的信念,继续完成了数学专业的硕士课程。不过,对于止步于数学博士这件事,陈由伟并不囿于自己的父亲是个大数学家的事实,反而很诚实地说:数学太难了。

几年后,陈由伟学成回国,并没有像自己父亲所期望的一样从事数学研究,起先在银行工作,现在出来自己创业,开了家医疗公司,从事和医疗保健有关的业务,高高兴兴地过起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他开玩笑说,我可能是子从母业。

四:做自己就是过人生

记得在一次采访中,陈由伟被问了一个问题,也是很多人都好奇的问题:小时候,你爸爸辅导过你数学吗?

他努力的回忆,在陈由伟的记忆中,似乎只有一道。当时,他在按部就班“1+2+3+4+5+6+7+8+9+10”时,父亲看到了,教他方法,

“你试试把1+9,2+8,3+7,4+6先加,凑出4个10来,再加上10和5,就是55了。”

陈由伟回忆说,那天应该是妈妈去上班了,少有地由爸爸负责看着他写作业。在书房里那个狭小的空间里,父子二人很默契地做着自己的事,有时父亲还会来帮他检查数学作业,教他题目。他后来每次想起那个画面,就觉得很幸福。但由于当时的陈由伟太小了,还没法体会到和父亲相处的美妙。

很多名人的子女,都莫名背负上了社会的许多期望,人们总是拿虎父无犬子来要求他们,就像陈景润的儿子,就必须是个数学天才一样,可是现实无数次告诉与我们,他不是。

其实是不是,又有什么要紧。陈景润和所有父母一样,对自己的儿子,我想只愿自己儿子平安喜乐,一生顺遂,自己也就心满意足了。陈由伟怀念的又哪里是这道数学题,对于十五岁就离去的父亲,温馨的亲情留念,才是值得被深藏的。

陈由伟无非是给我们做了个好榜样,做自己想做的事,才是过好自己的人生,不要因为任何人去改变自己的心意。

文/枕猫

1.《数学皇冠上的明珠 “数学皇冠上的明珠”陈景润62岁因病去世,唯一的儿子现状如何?》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数学皇冠上的明珠 “数学皇冠上的明珠”陈景润62岁因病去世,唯一的儿子现状如何?》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50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