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加星标时刻关注

呆若木鸡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响影。”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选自《庄子·外篇·达生》

《西游记》中,唐僧师傅经常说八戒“你这呆子”,如果换成我说学生“你这呆子”,大概会换来学生一辈子的记恨,说不定家长还会找上门来。可是大家难道没觉出来,唐僧的训斥里带着浓浓的宠溺意味?而且,看似呆头呆脑的八戒其实是很聪明的?

现在的人都愿让人夸奖自己聪明智慧,你要夸这个孩子真机灵,奶奶会乐得合不拢嘴;反之,你要说这个孩子“呆”或者“愚”,家长肯定给你个白眼。没有一个人愿意受“呆”的称呼。

可是庄子给我们讲了个“呆若木鸡”的故事,告诉我们古人所认识的“智和愚”。

当时,有一个叫纪渻子的人,擅长养鸡,而当时的周宣王酷爱斗鸡,就让纪渻子替他专门精心驯养斗鸡,以便周宣王用来进行比赛。转眼过了十天,周宣王就问:“鸡是否训练成功?可以斗了吗?”“不行,不行,这只鸡昂首挺胸,一股子傲气,似乎一种战无不胜的样子,上阵哪能耐久,好歹点挫折就会一败涂地。”又过了十天,周宣王急切地来问,纪渻子回答说:“不行啊,大王,这只鸡只要听见别的鸡的动静就叫,看见别的鸡的影子就跳,一鼓作气之勇是有了,但沉不住气,不懂得“以逸待劳”的道理”。又过了十天,周宣王想总可以了吧,又来催问,纪渻子只能耐着性子回复说:“大王,还是差点火候啊,这鸡还会瞪眼睛、抖冠子,露出一副凶神恶煞的嘴脸,虽说可以战胜一时,但还不是常胜将军啊!”周宣王听得挺懵,心里想:养个斗鸡,咋那么多事呢?只好又熬了十天,终于,纪渻子一脸欢喜的告诉他:“差不多了,这只鸡如今已视其它鸡如草芥了。即使其它鸡再怎么打鸣,它都可以神色如常,看上去呆呆的,木鸡一般,它的德行可以说已修炼到家了。它将无敌于天下群鸡了”。说来也怪,自此以后,没有一只鸡敢上去和它交战,都灰溜溜的跑了。

古人称谁智巧、聪明,可能就意味着这个人太机滑、离道太远,失去了淳厚人性的人也就失去了可爱和博大。所以除了“呆若木鸡”的故事,古人还给我们讲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并在故事中把智叟和愚公相对照,告诉我们智叟不智,愚公不愚,只有具有了纯粹的精神,才是大智,所以就有了大智若愚这个成语。

热播剧《大江大河》中的宋运辉大概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城市所谓的聪明人的眼中,他就是个“书呆子”,大寻认为他不懂保护自己,不懂争取自己的利益,“呆”;三叔认为他不懂人情世故,不懂为自己的前程着想,“呆”;就连费厂长也认为他不过是一个爱出风头,不懂审时度势的书呆子。可真正有大胸襟、大眼界的人,却都充满了对宋运辉的赞赏。刘总工在他身上看到的是对技术的纯粹而深入的钻研,心无旁骛;徐县长在他身上看到的是执着和远大的理想;水书记在他身上看到的是远见、勇气、原则;而雷东海这个改革的先锋更是认为他的小舅子太厉害了!在这个书呆子身上,有最纯粹的思想,不是小聪明,而是大智慧。

我有一位朋友,也是一位老师,长得其貌不扬,二十年前初见她,觉得她有点土,实在,有点木,但二十年的交往下来,我才发现平凡朴实的外表下,是一颗周全细致从容的心,对孩子的教育定位准确,打算长远;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安排有序,做事不急不躁,说话永远轻声细语。

而我教的学生当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上学时看上去不声不响,平时存在感也不是很强,似乎木木的,只知道学习,但最终你会发现,走的最远的竟然就是这样的孩子。

当然,有些人天生纯粹。而有些人,就像纪渻子养的斗鸡,需要一个成熟的过程。大多数人是需要修炼的,从最初的热血沸腾、少年无畏,到中年的稳重、目光长远,再到老年的睿智、圆通。

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曾经像斗鸡一样,因为自己的优势,因为自己的小才华而沾沾自喜,而傲气自持,只是多年之后再回想当初,也只能自哂。

真正的大智慧是什么样子呢?应该是最普通、最平凡的样子。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智若愚是也。

记得读完文章后点“在看”哦!

爱你们!

内容来自:正语文心 图片:神话

文字版权归作者所有,感谢关注《语文周报》,转载请注明出处

1.《教师心语 教师心语 | 大智若愚,木鸡无敌》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教师心语 教师心语 | 大智若愚,木鸡无敌》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52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