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大海有多大大海啊大海.
解答:
大海是生命之源 人们总是这样说,但好多人却不知道,海和洋不完全是一回事,它们彼此之间是不相同的.那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关系呢? 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是海洋的主体.世界大洋的总面积,约占海洋面积的89%.大洋的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最深处可达1万多米.大洋离陆地遥远,不受陆地的影响.它的水份和盐度的变化不大.每个大洋都有自己独特的洋流和潮汐系统.大洋的水色蔚蓝,透明度很大,水中的杂质很少.世界共有4个,即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夏季,海水变暖,冬季水温降低;有的海域,海水还要结冰.在大河入海的地方,或多雨的季节,海水会变淡.由于受陆地影响,河流夹带着泥沙入海,近岸海水混浊不清,海水的透明度差.海没有自己独立的潮汐与海流.海可以分为边缘海、内陆海和地中海.边缘海既是海洋的边缘,又是临近大陆前沿;这类海与大洋联系广泛,一般由一群海岛把它与大洋分开.我国的东海、南海就是太平洋的边缘海.内陆海,即位于大陆内部的海,如欧洲的波罗的海等.地中海是几个大陆之间的海,水深一般比内陆海深些.世界主要的海接近50个.太平洋最多,大西洋次之,印度洋和北冰洋差不多. 大家知道,蛋白质是构成生物体的最重要的物质,它是生命的基础.现在人类消耗的蛋白质中,由海洋提供的不过5%~10%.令人焦虑的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海洋捕鱼量一直徘徊不前,有不少品种已经呈现枯竭现象.用一句民间的话来说,现在人类把黄鱼的孙子都吃得差不多了.要使海洋成为名副其实的粮仓,鱼鲜产量至少要比现在增加十倍才行.美国某海洋饲养场的实验表明,大幅度地提高鱼产量是完全可能的. 在自然界中,存在着数不清的食物链.在海洋中,有了海藻就有贝类,有了贝类就有小鱼乃至大鱼……海洋的总面积比陆地要大一倍多,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渔场,大抵都在近海.这是因为,藻生长需要阳光和硅、磷等化合物,这些条件只有接近陆地的近海才具备.现在研制出了一种在1公顷上的海水上繁殖的一种藻类,它可以制造20多吨的蛋白质.海洋调查表明,在1000米以下的深海水中,硅、磷等含量十分丰富,只是它们浮不到温暖的表面层.因此,只有少数范围不大的海域,那儿由于自然力的作用,深海水自动上升到表面层,从而使这些海域海藻丛生,鱼群密集,成为不可多得的渔场. 海洋学家们从这些海域受到了启发,他们利用回升流的原理,在那些光照强烈的海区,用人工方法把深海水抽到表面层,而后在那儿培植海藻,再用海藻饲养贝类,并把加工后的贝类饲养龙虾.令人惊喜的是这一系列试验都取得了成功. 有关专家乐观地指出,海洋粮仓的潜力是很大的.目前,产量最高的陆地农作物每公顷的年产量折合成蛋白质计算,只有0.71吨.而科学试验同样面积的海水饲养产量最高可达27.8吨,具有商业竞争能力的产量也有16.7吨. 当然,从科学实验到实际生产将会面临许许多多困难.其中最主要的是从1000米以下的深海中抽水需要相当数量的电力.这么庞大的电力从何而来?显然,在当今条件下,这些能源需要量还无法满足. 不过,科学家们还是找到了窍门:他们准备利用热带和带海域表面层和深海的水温差来发电.这就是所谓的海水温差发电.这就是说,设计的海洋饲养场将和海水温差发电站联合在一起. 据有关科学家计算,由于热带和带海域光照强烈,在这一海区,可供发电的温水多达6250万亿立方米.如果人们每次用1%的温水发电,再抽同样数量的深海水用于冷却,将这一电力用于饲养,每年可得各类海鲜7.5亿吨.它相当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人类消耗的鱼、肉总量的4倍. 通过这些简单的计算,不难看出,海洋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是完全可行的. 西方观点 海洋ocean 大海sea 【摘 自】大英百科全书 【中文词条】海洋 【外文词条】ocean 知识分类:地理篇>海洋 连绵不绝的盐水水域,分布於地表的巨大盆地中.面积约362,000,000平方公里(140,000,000平方哩),近地球表面积的71%.全球海洋一般被分为数个大洋和面积较小的海.三个主要的大洋为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北冰洋被看作是大西洋延伸出去的一部分),大部分以陆地和海底地形线为界.三大洋在环绕南极大陆的水域即南极海(又称南部海〔Southern Ocean〕)大片相连.传统上,南极海也被分为三部分,分别隶属三大洋.将南极海的相应部分包含在内,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分别占地球海水总面积的46%、24%和20%.重要的边缘海多分布於北半球,它们部分为大陆或岛弧包围.最大的是北冰洋及其近海、亚洲的地中海(介于澳大利亚与东南亚之间)、加勒比海及其附近水域、地中海(欧洲)、白令海、鄂霍次克海、黄海、东海和日本海. 海洋平均深度约为3.7公里(2.3哩).从一般深100~00公尺(330~660呎)的大陆棚坡折开始,大陆坡一路降为广阔的深海平原.约有75%的海床深度在3~6公里间,只有约1%的深度更深.最深的水域分布在较窄的海沟中,其中大部分与太平洋岛弧有关,目前已知最深的是马里亚纳海沟(Mariana Trench)的11,034公尺. 海床表面多半为疏松沉积物所覆盖,其下为固结沉积物和地壳火成岩.虽然海床大部分地区相当平坦,但也有许多类似山脉的地形,如海山.所谓的洋中脊就是一个主要地貌,其主干与支脉延伸至各大洋.海脊的山峰高于深海海床2~3公里,其火山活动区域是形成新的海底玄武岩地壳的地点,在海底扩张运动上扮演关键的角色(参阅板块构造学〔plate tectonics〕).近来对太平洋海脊的研究发现,在形成新地壳的活跃地区,海水会在玄武岩间循环流动,并在高温下起反应而发生剧烈变化.经过这些热水交互作用的溶液会穿过地壳中的气孔回到海洋,在某些气孔测得的温度最高达350℃(660℉). 若以地质年表的标准来看,相较於深海中水分子的平均寿命从数百至大约1,000年不等,海洋中的一般水循环可说十分迅速.在洋面,风压摩擦上层海水制造出洋流.主要风力系统决定主要洋流最初的流向,但流向也会受到地球自转和地形的影响而改变.北大西洋热带及温带地区顺时针方向的回旋就是一例,其包含加入湾流(墨西哥湾流)的强西边界流.其他地区也有类似的回旋洋流生成.在主要海洋的东大陆边缘附近,表层的海水通常会被驱离海岸,而被来自中等深度、较寒冷而养分较丰富的海水所取代.这些海水向上涌出的海岸地区往往生态丰富而盛行渔业.风生海流(Wind-driven circulation)在不同深度上对海洋都有影响,但大部分中等深度和所有最深海域的海水特性均取决於热盐环流(Thermohaline circulation).热盐环流肇始於海水在高纬度地区因冷却致使密度变大而下沉,一直下沉到某个水密度相同的深度为止,才开始横向流动,如此便形成少量温度和盐度独特的水体;这些水体的混合产生性状各异的水团(Water Mass),充塞在海洋不同区域的特定深度中.大部分不受表层环流影响的水流都成片地由南向北或由北向南运动,但也有明显的例外,如地中海生成的海水就出现在部? 壑今必`度的大西洋地区. 海洋的许多重要特征皆由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决定,此外再加上压力,便决定了海水的密度.海水的热量主要来自其表面吸收的太阳能,而表面的水温会随纬度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但表面温度的分布却明显受到表层洋流的热传导以及诸如涌升流(Upwelling)等其他区域性特征之影响.广阔海洋的温度从不到-1℃直到28℃(30~82℉)不等.在热带及温带纬度地区,大洋海水的温度在温跃层(位于海水充分混合、深达100公尺左右的表层之下)下降得最为明显.深於1公里后的水温变化缓慢,趋向一般在2℃以下的底层水温.以总量来看,约有50%的大洋水温介於1.3~3.8℃间.海水表层的盐度——即海水中所含溶盐的比率——各不相同,主要视当地海水的蒸发流失量和降雨量之间的对比而定.大洋的平均盐度为34.7.有大河注入大量淡水或大量冰山融化的地区,海水盐度会略低;蒸发水量极高的地区,盐的浓度就会高一点. 海水含有各式各样溶解的无机物、,有机物,气体和有机物.除了以上溶解成分,它还含有悬浮微粒物质(如浮游生物).除了水之外,最丰富的无机成分依序为氯化物、钠、硫酸盐、镁、钙、钾和重碳酸盐等.这些主要成分不像许多微量物质,其浓度各不相同但几乎和盐度成固定比例.大洋海水呈微碱性,pH值接近8.地球化学家认为,尽管物质不断进出增减,至少过去6亿年来,海水的主要组成特征多少维持一致. 海洋似乎是在地球史的初期形成的.在地球温度升高、分成3个主要地带(地核、地幔、地壳)时,火山作用将大量水蒸气连同其他过剩的挥发性物质一起从地球内部释放出来,并带往熔岩的表面.水蒸气形成热云溢出熔岩,随后凝结成足够的水量而形成海洋.
1.《水域占地球表面积约多少比率 大海有多大大海啊大海.》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水域占地球表面积约多少比率 大海有多大大海啊大海.》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523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