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是什么意思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意思是,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此诗句出自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宋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出生于临川军之新淦县(今江西新干县),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译文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赏析

这首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在写作手法上,起句写飞来峰的地势。峰在杭州西湖灵隐寺前,而峰上更有千寻之塔,足见其高。此句极写登临之高险。承句写目极之辽远。承句用典,《玄中记》云:“桃都山有大树,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天下鸡皆随之。”以此验之,则“闻说鸡鸣见日升”七字,不仅言其目极万里,亦且言其声闻遐迩,颇具气势。虽是铺垫之笔,亦不可等闲视之,实景语中的高唱。且作者用事,深具匠心。如典故中“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本是“先日出,后天鸡鸣”,但王安石不说“闻说日升听鸡鸣”,而说“闻说鸡鸣见日升”,则是“先鸡鸣,后日升”。诗人用事,常有点化,此固不能以强求平仄,或用事失误目之,恐意有另指。

转句“不畏”二字作峻语,气势夺人。”浮云遮望眼”,用典。据吴小如教授考证,西汉人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如《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王句即用此意。他还有一首《读史有感》的七律,颔联云:“当时黯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欲成就大事业,最可怕者莫甚于“浮云遮目”、“末俗乱真”,而王安石以后推行新法,恰败于此。诗人良苦用心,于此诗已见端倪。

结句用“身在最高层”拔高诗境,有高瞻远瞩的气概。转、结二句,绝妙情语,亦千古名句;作者点睛之笔,正在结语。若就情境说,语序应是“因为身在最高层,所以不畏浮云遮目”,但作者却倒过来,先说果,后说因;一因一果的倒置,说明诗眼的转换。这虽是作诗的常法,亦见出作者构思的精深。

这首诗与一般的登高诗不同。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只写了塔高,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这与王之涣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似。前者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后者表现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更加的努力的互勉或自励之意。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脉相承,表现技法极为相似,王诗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苏轼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两者都极具哲理性,常被用着座右铭。

1.《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是什么意思》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是什么意思》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533184.html

上一篇

文的组词 文的组词后面加什么字最好

下一篇

最古知识食潍坊治是谁提出来的 最古之史,实为方志是谁提出的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简答王安石变法的作用和失败的原因.

题目:简答王安石变法的作用和失败的原因.解答:军事实力也有所增强.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极贫积弱的局面. 失败原因: 1、一定程度上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2、用人不当出现了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

古代诗人的故事 中国古代的文人多磨难~举几个失意诗人例子,

题目:中国古代的文人多磨难~举几个失意诗人例子,越多越好~最好写的清楚一些,要分别介绍下啊~只要写出7个以上及经历,解答:白居易,唐代诗人...号香山居士.《长恨歌》、《琵琶行》是他的..曹植.....

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哲理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哲理

题目: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哲理解答:这句诗哲理: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不义而富且贵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的意思

题目: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的意思解答: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与贵,对于我,那些富与贵就如同天上的浮云)“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发财...

刘思义 岳西诗人‖刘思义诗作品50首

  • 刘思义 岳西诗人‖刘思义诗作品50首
  • 刘思义 岳西诗人‖刘思义诗作品50首
  • 刘思义 岳西诗人‖刘思义诗作品50首

冬青树上挂凌霄 唐朝诗人顾况曾写道:“冬青树上挂凌霄,岁晏花凋树不凋.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有( )

题目:唐朝诗人顾况曾写道:“冬青树上挂凌霄,岁晏花凋树不凋.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有( )①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 ④事物运...

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题目: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这首诗充分表达了学习三个代表的必要性!和要加强基层干部建设的迫切性!广开言路,集思广益,与时俱进的在八荣...

艾未未是谁 艾未未是谁的儿子 诗人之子自曝不读书

艾未未是谁 艾未未是谁的儿子 诗人之子自曝不读书

艾未未是谁的儿子艾未未是一名自由派的行为艺术家,很年轻的时候就靠女朋友去了更加自由的纽约,据说在纽约混得不错,有人说他卖的作品很多都是抄袭的,在外国是靠炒作政治让自己出名,自己捧自己上位的,说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