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颖妈谈育儿
最近儿童安全话题再次被提及,我不由想到以前听到的一个真实故事:
一次幼儿园开学,奶奶将4岁的孙子送到教室门口,看到老师正在招待其他孩子,奶奶让孙子自己进去然后就直接回了家。没想到孩子并没进教室,而是自己走出了校园。
找不到奶奶又是一个不熟悉的环境,孩子感到害怕了就在路边哭了起来,刚好有民警在附近巡逻发现了男孩,就将他带回了所里。几经询问男孩始终无法说出自己的家庭地址和身份信息。所以民警只能通过微信发布寻人启事,同时在孩子丢失附近的几所幼儿园里进行问询。
问道男孩的幼儿园时,主班老师通过生源资料的对比辨认,确认了孩子是自己班上的,通过通讯录与孩子的奶奶取得了联系。当奶奶接到幼儿园老师打来的电话时,才恍然大悟,原来孙子没有去学校,想起自己的大意,奶奶也深感后怕,后悔不迭。
这个奶奶可能年纪大了,有点糊涂。以为把孩子送到学校门口,老师就会把孩子带进去,可是老师也在忙,要照顾那么多学生,而且刚开学,老师跟学生并不熟,没记住也是有可能的。幸好最终男孩是无事的。
看过一些其他案例,就发生在校园外面,短短的几分钟,因为老师和家长失之交臂,孩子就被陌生人带走。所以在接孩子和送孩子的时候,一定要与老师做好交接,如果接娃晚到了,也要跟老师提前打好招呼。
我们平时经常能看到一些拐骗和伤害孩子的新闻,有些是陌生人作案,但也有很多是熟人作案。作案人员,再也不是单纯的来自陌生人。如果你只是片面的教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不要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要跟陌生人走”,显然已经太过片面了,某些时候,可能还会害了孩子。
那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安全教育呢?
作为家长不要一味的教孩子死记硬背安全条例,而应该让孩子认识两个常见的安全误区。
陌生人都是危险的
如果我们经常跟孩子强调不要跟陌生人说话,容易走向一个极端。万一孩子在外迷路了,或者遇到困难了,孩子往往需要向身边的陌生人求助。因此我们要教孩子什么样的陌生人值得信任。
最常见的安全性陌生人包括警察,公共场所的工作人员,比如商场的售货员,收银员,管理人员等。平时带孩子外出时可以随时跟孩子进行互动:“你看那个穿着制服的人就是警察,如果我们在外面碰到困难了,都可以找警察叔叔帮助。”“那种穿着红色马甲的人是售货员,如果你在商场走丢了,找不到爸爸妈妈,可以去请他们帮忙。”
当然,还得告诉孩子,要求助时只能在他们工作的地方或者人多的地方去找他们,如果在偏僻的地方碰到穿制服的人,也不要轻易的去寻求帮助。
坏人都长得很可怕
受到媒体以及影视宣传的影响,小孩子们会觉得“坏人”一定都长得很可怕,就像动画片里面的坏蛋一样,吹胡子瞪眼睛,长得歪瓜裂枣,而那些看起来干干净净、说话温柔的人就不是“坏人”,如果孩子有这种想法,那就很危险。
我们应该提醒孩子,只看一个人的长相,并不能判断他是不是坏人,重点是看他的行为。现在也有很多相关的报道,那些侵害孩子的人很多都来自于身边的熟人。所以要告诉孩子,不能根据长相和亲疏远近,来断定一个人是不是坏人,而要看他的行为有没有什么奇怪的地方。
正确跟孩子进行安全教育的方式
进行安全知识科普
对于三岁以下的小朋友,安全规则意识还没有建立,家长可以教给孩子一些简单的安全知识。日常交流时给孩子指出哪些地方是安全的,遇到困难可以去哪里?找什么样的人求助?
平时与孩子一起玩的过程中,有意识地与宝宝聊天:爸爸的电话是多少呀?宝宝摇头:不知.......。爸爸:那爸爸教给你。1-5-8-*-*-*-*-*-*-*-*-,记住了吗?我们再来重复一遍。每天这样多来几遍,孩子的记忆力很好,很快就会记住的。同样的,家庭地址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让宝宝记住。
教给孩子基本的安全规则
认知心理学中,与安全意识紧密相关的一种能力称为警觉力,美国心理学家迈克尔·波斯纳认为:警觉性是注意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持续关注周围环境,侦测周围信息的能力。
一个保持警觉力的孩子,知道熟悉的安全环境里正常人应该是怎么样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正常的。
比如,正常情况下陌生人不会随便给一个孩子吃东西,也不会让一个孩子帮助自己,问路的话可以直接告诉他方向就可以了,而不用跟着他去车里或其他的封闭环境。一个熟人跟孩子聊天,警觉性高的孩子知道如何正常的跟他们交流,如果熟人突然对孩子做一些不正常的举动,孩子的大脑的警觉性就会响起来。
在《魏坤琳的科学养育宝典》一书中讲到:要想提升孩子对周围环境的警觉力,我们需要给孩子一些清晰简单的规则,这样孩子更容易发现危险,碰到危险时也更容易去执行。如果孩子不知道怎么对周边环境产生警惕,我们可以教给他一个秘诀:注意看,注意听。看看周围有没有异常情况,听一听周围有没有什么异常的声音。
相信直觉
我们天生的警觉系统,主要位于大脑右半球的前额叶和顶叶。人类天生就有一些防御危险的机制。当面对危险的情境时我们会产生一些害怕恐惧的情绪。
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如果你感到害怕,身体发抖,四肢无力,或者是听到了一些奇怪的声音,你要想办法尽快离开。
如果孩子哪天告诉你,他感到很害怕,或者他的感觉不太好,你要鼓励孩子大声地将害怕的事情说出来。并且告诉孩子下次碰到这种情况一定要想办法离开现场。
危险情境预演
给孩子提供一些场景预设,问问孩子打算怎么办:如果有人给糖你吃怎么办?有人想让你带路该怎么办?
通常情况下孩子会给出自己的答案。如果孩子的答案你觉得存在危险因素可以给予孩子具体的指导并说明原因。比如针对陌生人给糖的问题,可以告诉孩子,除了家里人和老师,没有父母在场的情况下其他人给糖都不要吃。如果有陌生人找你问路,在你不知道的情况下就说“我不知道”就可以离开了,如果你清楚,告诉他具体的方向和路径,而不必跟着他一起走,并且快速回家。
有时间,父母也可以跟孩子一起玩角色扮演的游戏。比如一个演会抓小朋友的“坏人“,一个就演小朋友。在我家,孩子的爸爸通常都是演坏人的角色,颖宝就是那个小朋友。在我的一声开始之后,坏人抓小孩的表演开始了。
放学了,小朋友走在回家路上,”坏人“走上来问她:“小朋友,你知道怎么去前面的银行吗?”小朋友说不知道。”坏人“又说:你帮我们一起找找看,好不好?”没等小朋友回答,撇了一眼四周无人,”坏人"就快速抱起小朋友,捂住嘴巴,一路狂跑向前面不远的一辆黑色轿车,小朋友奋力挣扎却挣不脱。
在这个情景剧里,爸爸会夸张演绎"坏人“如何把孩子抱起,不让她哭闹并且如何快速离开,让颖宝对危险情景有一些感性认知。
在进行角色扮演的时候,家长除了可以在行为上做一些夸张的表现,事后还要做一些要点提醒,比如注意观察对方脸色,一旦感觉坏人神色不对,或者突然把自己抱起来,或者是捂住口鼻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大声呼叫;如果被关到车内,一定要大声拍打玻璃寻求援助。角色扮演有助于带孩子进入到真实的情境中,帮助培养孩子的警觉性。
在儿童安全事故发生越来越频繁的今天,家长一定要注意在平时的生活中做好安全教育,培养孩子的警觉力,而不是仅仅片面地告诫孩子:不要相信陌生人。
-END-
我是颖妈,注册国际心理咨询师,育儿达人,多平台育儿原创作者。如果你有关于宝宝养育,宝宝辅食、宝宝心理等育儿问题都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帮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烦恼与困惑。
觉得有帮助,记得关注我。
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
1.《如何对孩子安全教育 如何给孩子进行安全教育?“2”大误区“4”种方法要记清》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如何对孩子安全教育 如何给孩子进行安全教育?“2”大误区“4”种方法要记清》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56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