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可谓是人生的一次难得的经历,你可能会去到新的城市,遇见来自四海八荒的人。
而进入大学,我们要面对的问题可能就是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以下几点建议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1.人际距离的差异性
人际距离,是在社会心理学中指关于人际交往中双方之间的距离及其意义。
人类学家E·霍尔认为,由于人们之间的关系不同,距离也不同。他指出了四种人际距离:1、亲密距离,约为15厘米;2、个人距离,一般为 46到76厘米;3、社会距离,约为1.2-2.1米。人们多数的交往发生在这个距离之内;4、公共距离,一般为 3.7-7.6米。
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因为各自成长的家庭的亲密度不同,每个人对人际距离定位很不一样。性格开朗的人,较容易容忍别人的靠近,也愿意主动去接近别人,她的自我空间较小,对好朋友间人际距离定位会相对较短。而性格内向、孤僻自守的人,对靠近他人较敏感,对好朋友间距离也可能定位更远的距离。两人的定位相差悬殊,可能后者不管如何努力也达不到前者的标准,因为前者人际距离对后者来说,是强行侵入私人空间,让后者会有强烈的压迫感和窒息感,若两人可以达成相互理解,消除误会,能尊重和接纳彼此的差异,友情的小船就可以重新起航了。
2.付出的平衡
在人际交往关系中,我们都需要遵循着一个重要的原则——互惠原则——“以对等的方式回报对方为自己所做的一切”,这样的你来我往,关系才能维系,毕竟人不是全能的圣人,也是对他人有需要的。同样,好朋友之间关系也是需要付出与得到达平衡才能继续维系和发展的。
这个付出与回报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如果单单只想自己对朋友诉说烦恼,而不愿听朋友诉说烦恼,这样的友情无疑是无法持久的。朋友之间精神上的交流也是要付出精力和体力的,需要“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才能继续,因此,如果友情发展到某个时候,变成了单方面的付出,互惠的收支不平衡了,友情的小船就有搁浅的风险。
3.体谅他人也顾及自己
很多人在人际交往中会形成讨好型人格,因为讨好的人是很讨人喜欢,虽然必须花费很多精力做一些违心事、说一些违心话去让别人高兴,满足别人需求,但会得到很多他人的回馈,比如友善啊,喜欢啊,帮忙啊,好评啊等等。这些好的回馈会慢慢地让擅长讨好的人相信只有这样长期讨好下去,世界才是安全的,周围的人才是友好的,未来才是有希望的。
然而,长期讨好,意味着总是把别人的需求放置于“自我”前面,“别人怎么想”,“怎么看”的总是高于我们自己,不但你意识层面会累乏和厌倦,而且你的潜意识层面也会揭竿而起,大胆闹革命的:凭什么啊?凭什么你总把别人看得比自己重?我自己为什么那么不足轻重?你什么意思?看不起我啊?
而如果你不自觉地走向了一条通往更为真实和大胆的成长路,学着表现自己,而不只是照顾别人,是个好的发展势头。虽然刚开始尝试另一种新的方式时,很容易用力过猛,矫枉过正。但要相信这个新方向是有前途的成长方向,而针对犯错或不完美的过往,不必太多纠结。
告诉自己:我的目标是要做自己,但也不希望伤别人,我可能以前太过压抑自己,所以现在要学习如何表达和坚持自己。现在的练习题做的错误率有点高,但我可以订正。
最终要学会的是怎么平衡这两者:既体谅别人,也要顾及自己,二者的平衡是真正的成熟个体。
文字|郭烨琪
1.《大学生人际交往 大学生人际关系应当怎么处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大学生人际交往 大学生人际关系应当怎么处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56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