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解答:
2005年10月23日,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改革论坛”在北京中苑宾馆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深化改革与构建和谐社会”.以下是中国体改研究会会长高尚全同志做《改革是推动和谐社会根本动力》的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理事、各位专家和企业家.各位朋友.中国改革论坛暨中国改革研究会年会是探讨改革发展的会议,也是贯彻十六中五中全会的一次会议,这次会议 国家发改委领导很重视,主任、张副主任参加了今天的会议.主任刚刚做了主题演讲.我们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改革和和谐社会,刚刚马主任讲的题目是构建 和谐社会的体制保障.必须坚持一个基本制度,深化五个方面的改革,讲得很好.我们这次年会的报告是改革是推动和谐社会的根本宗旨.印发的材料是五中全会之 前起草的,根据五中全会的精神做了一些修改.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和谐社会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目标,是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把握现实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发 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重大举措.不久前闭幕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进一步指出要安全、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 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实际,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强调十一五时期必 须认真解决前进道路上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为后十年胜 利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构建社会和谐的提出标志着党的历史性突破,也标志着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宏伟的工程,涉及到整个社会的经济基础上层 建筑以及意识形态.特别是经济制度转型时期,如何促进改革的继续深化,构建和谐社会的体制基础是一个迫切和艰巨的课题.二十七年来中国经济改革的经验证 明,体制改革与社会发展始终是互动的过程.下面分三个问题来讲. 一、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转型时期的重大主题.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政治社会深入的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成功地克服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舒服,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 制、体制.实现了由封闭型经济社会向开放型经济社会的转变.中国经济以持续二十多年的快速增长推动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社会财富和人民生活的总 体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改革及其所释放出的巨大的社会生产力,为形成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重要的体制基础和物质条件.同时也为未来 社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然而与中国仍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和特殊时期,工业化从劳动以及企业经济由人力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经济转化,农业人口向 城市转移,封闭型经济向参与国际分工的开放型经济转变.这些过程与体制转轨过程交错在一起,使得社会发展当中的新兴矛盾呈现出异常复杂的状况.因此在较长 时期内如何构建和谐社会依然面临着重大挑战.因此构建和谐社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并进的社会.和谐社会应该是协调发展的社会,和谐社会应该是各地区共同 发展,共同提高的社会.和谐社会应该是人与自然长期协调相处的社会.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了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的阶段,从国际发展经验来看,这个时期往往是产业结构快速转型、社会利益格局急剧变化,社会政治 体制不断面临新挑战的时期,也是制度变化和发展相互重合又相互互动的历史阶段.其中体制创新是及时化解矛盾和冲突的最主要的方式,也是成功跨越这一时期的 基础.体制创新深刻的性质并不取决于变革的方式是激进还是渐进.重要的是创新是否实实在在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且建立了合理、公正而有效的解决社会 矛盾的新的机制.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制度或者体制创新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我们既不能满足于二十多年来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绩,无视改革 不平衡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应该把这些负面影响不加分析地归结到改革基本方向的选择.继续深化改革依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动力. 二、当前制约和谐社会的体制因素. 改革本质上是利益关系的调整,但是这种调整不是人为地重建和固化一种新的利益格局,而是在于形成一种公平、富有效率的利益调节机制,在形成公平、富有 效率的利益调节机制形成是和谐社会构成的重要体制基础.中国改革前的利益关系大体是相对的平均主义格局.之所以是相对主要是这种平均主义是建立在城乡不公 平的基础,并且无视个体贡献多少,不仅严重制约了经济效率的提高,而且背后隐藏着极大的.在这个意义上打破平均主义、重建新的分配关系,既是改革的 起点,也是改革的必然结果.然而利益分化导致社会分层的过程中,与传统体制某些重要环节改革的滞后,制约了公平、有效的利益调节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并在相 当程度上成为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体制性因素.当前,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市场秩序混乱、、法制不健全等问题,都具有一定的深层次 体制性原因. 1、行政性资源配制中的权力市场化问题. 资源的行政性配制在任何社会都会存在,但是权力运行的特殊性,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和效率,同时为了防止权力“寻租”性,成熟的市场经济都严格限制 其介入的领域,并且对权力的运行实施有效的监督.中国在体制转轨中虽然大幅度减少了行政性资源配制,但行政性资源配制不仅在国有经济部门依然存在,而且近 年来已经出现在非国有部门渗透的迹象. 社会资源的行政性配制客观上存在着权力市场化的可能.从八十年代中期利用产品双轨价差牟利,到九十年代要素市场中的寻租,人们不难观察到大量权力市场 化的现象.近年来,在土地转让、资金信贷以及股权融资等领域,权力市场化的现象依然没有止步的迹象.问题是权力作为个人或群体的资源参与市场化,本质上是 对社会财富的瓜分.在形成少数暴富阶层的同时,不但侵犯了他人创造财富的收益,而且减少了社会可支配经济资源,削弱了社会调节贫富差距的能力,加剧了经济 转型时期社会的利益关系失衡. 2、要素市场化之后的问题 现代市场经济的最基本特征是市场经济主导资源配制.中国改革在推动市场化的过程当中,取得了重大进展,并且也是最成功的方面,重塑了多元市场主体和产 品市场化,而在对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要素市场方面,市场化的进程明显滞后.只是当前经济运行当中存在着深层次的矛盾,也是影响经济健康发展 与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 在劳动力市场方面,九十年代以后随着国有用工体制的改革,以及非国有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就业机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农民的非农就业不再局限于短期流 动,出现了长期性、职业化、城市化特征.在这种情况下与传统的农民工的概念相联系的制度性安排已经明显滞后,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社会保障成为劳动力要素市 场化的突出问题. 在土地市场化方面,和土地开发商成为最大的获利者,土地使用权拥有者的利益不同程度上受到损害.近年来在城镇和农地征用环节发生大量的民事纠 纷,主要是农业利益的补偿问题.而且反映了的征用和市场化的矛盾,反映了在土地市场中的功能定位及权力运行程序方面的缺陷. 在资本市场方面,国有银行垄断信贷市场的情况下,资本约束不足,难以形成有效的风险防范和效率激励机制,从而形成银行系统大量的不良债权.股权融资方 面,一方面是层次单一,无法满足现在融资的需求,另一方面全国性股票市场存在着严重的制度缺陷.近年来股票市场不断下跌的走势表明,如果不从根本上克服体 制性缺陷,股票市场融资功能将受到严重的影响. 3、经济转轨中的资本与劳动关系平衡问题 资本与劳动的关系问题是市场经济普遍存在的问题.中国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资本是作为一种要素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资本与劳动的矛盾总会通过 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转轨过程中国外资本和国内资本的发展,本身也隐含了资本与劳动的矛盾.即使是在国有资本与代理链条的下端,代理人几乎获得了与私人 资本同样的权力,并且在若干方面模拟私人资本的经营方式,客观上存在职工权利被侵害甚至剥夺的可能性.问题在于形成平衡资本劳动的机制方面的滞后,特别是 代表劳动组织化力量的工会如何适应市场化进程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索. 4、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转型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保障体系,有效地避免了弱势群体的扩大和需求萎缩,促进了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并且在调节市场竞争中资本与劳动的矛盾发挥 了重要作用.因此,社会保障虽以若势群体为保障对象,但其功能实际上是保障社会.社会保障体系往往又称为社会安全体系,中国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已取得了 一定的进程,但受到转轨时期经验有限和利益格局变化的影响.在不同层次上企业、、个人的权利、职能不很确切,合理的分担机制还很不完善.这也是社会保 障改革滞后的重要原因. 5、利益表达机制问题 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利益分化加快,思想观念冲突的社会性日益突出,冲突的焦点几乎普遍与不同的利益群体的价值取向相关,在基本价值参照系方面形成共识 的困难越来越大.应该说在社会发生巨大变革过程中发生思想观念的激烈冲突并不奇怪,利益多元化和思想观念多样化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问题在于,在利益平衡 机制还很不健全和完善的条件下,强势利益集团往往占有甚至垄断表达渠道.这种情况一旦左右现实发展方向,就会加剧社会利益关系的失衡,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三、以改革完善和谐社会的体制基础 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一定的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前提,党的十六大提出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贯穿当前和未来社会发展的总体指导思想,也是 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制基础的基本原则,在这个意义上,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改革全面深化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中报道中提出改 革是促进发展的强大动力,目前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加快推进改革,使关系经济全局的重大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1、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方向 2、深化行政性垄断部门的改革. 3、建立以利益调节为核心的社会整合机制. 4、推进以行为规范为重点的职能转变. 5、在宪法框架内稳步推进政治改革. 6、坚持以人为本的改革观.
1.《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589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