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Hans

近期,随着多起“学生遭受体罚后自杀”的新闻事件发酵,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校园安全再度引发社会关注。学生在校期间发生意外而引发的“校闹”事件影响的不只是校长等管理人员,教师作为学生群体在校密切接触的人群,也承受着来自家长和社会的压力,往往充当着“出气筒”的角色。在此现状下,教师越来越不敢对学生进行合理的管教,影响了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导致更多教师选择“另谋生路”,不利于教育生态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如何?

2020年初,英国《卫报》发表了一篇文章称,一项收集了20,000多名教职员工数据的研究发现,英国如今约有5%的教师正遭受长期的心理健康问题,这导致了1/3的教师选择在工作五年内辞职。

图源:卫报

其实不只是国外,国内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令人担忧。2019年,中国教师教育发展协会指导发行的国家级刊物《明日》杂志曾发表过一篇关于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分析的文章。该文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分析得出,32.4%的被调查教师感觉工作压力非常大。教师中亚健康心理患者占到72%,其中61.2%的中小学教师有焦虑征兆,表现为社会适应能力差、人际关系紧张、心胸狭隘、自我封闭、情绪不稳定、牢骚满腹、过于自卑或自负等。

可见中小学教师心理失衡现象相当普遍,就目前而言,教师们的心理状况普遍不佳的原因有哪些?

01

大多教师承受着多方压力

作为一种古往今来都备受尊敬的职业,教师的职业光环也给从业者带来了一定的潜在压力。一直以来,教师在工作中承载着来自社会、学生、家长等多方面的高度期望。

据统计,大部分教师每周课时数在10-18节,除了教学任务之外,教师还要承担很多非教学工作。2017年,新教育研究院发布了《关于“减少教师非教学工作”的调查报告》,其中指出教师真正用于教学及相关准备的时间在整个工作时间中占比不足1/4,剩下的3/4是更为耗时耗力的非教学任务。烦琐的非教学事务性工作消耗了教师大量精力,尤其在中小学阶段,学校大多采取跟班、坐班制,教师不仅每天批阅大量作业、试卷,还要定期进行家访等。

图源:Pexels

此外,据新学说了解,很多学校都会以学生成绩为标准为教师制定KPI,增加教师的教学压力。在现行教育教学管理体制下,硬性的管理规范和规定,量化的检查与评价方法无形中加剧了“同行相克”的激烈竞争。然而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以成绩为导向的KPI很难形成统一标准,再加上学期末,学校依此对教师进行终端评价,更导致了他们产生心理疲劳和职业倦怠。

02

教师薪资不具备竞争力

教师薪资较低的状况一直备受诟病。2018年我国教师基本的工资按照教师资格定,小学教师基本底薪每月只有3000元。而且教师作为公职员工,其薪资并没有随着公务员待遇的提高而提高,因此造成了优秀教师队伍的流失。此外,即使在经济发达地区教师与公务员薪资差距也较大,而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教师之间的薪资也有差别,这些都加重了部分教师内心的失落感。

图源:21世纪教育网

近年来提高教师工资的呼声越来越高,国家层面也出台了相关措施,保障各地区认真落实《义务教育法》和中央有关文件中对“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的规定。2020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将把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保障情况作为重点内容进行督导。这意味着,教师未来薪资可以与公务员比肩,将有助于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涌入教育部门。

03

教书育人的满足感降低

除了受到来自多方的压力和不具备竞争力的薪资外,教师教书育人的满足感也在降低。去年,一名毕业多年的“学生偶遇老师,当街扇其巴掌”的新闻曾引起热议。2020年5月,广东一学生家长在微博上发帖,编造谎言控诉广州市某小学的教师刘某涉嫌体罚学生的新闻也备受关注。在此类事件中,教师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尤其是社会、学校和家长会把诸如学生逃学、品行不良、升学率不高和校园暴力单纯归因到教师个体,导致了教师感到更加“委屈”。通过这些事件可以看到,时至今日,教师被污蔑、殴打的现象还时有发生,教师甚至无法对学生进行正当的批评教育。

图源:人民日报微博

此外,一些民办学校为了争取生源,提出“学生是上帝”、“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等口号,甚至制订“当教师和学生发生冲突时,学生永远是正确的”等荒谬规定。诸如此类的规定让不少教师失去了与学生和家长平等对话的机会,以及教书育人带来的内在满足感。

如何为教师“减负”?

教师心情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其教学情绪,如果教师长期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将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此外,有专家指出,教师的心情压抑、焦虑等不安现象可能导致师生关系紧张,进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长此以往,会有更多的教师选择离开岗位,造成优秀教师人才的流失。

因此,教师心理状况不仅直接影响教学质量,还将对社会的下一代培养造成影响。为了维护教师心理健康,新学说认为可以从三大方面着手:

01

国家和政府完善相关制度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校闹事件发生,这些事件以教师“体罚”学生为由,对教师进行打击报复,导致其人身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因此,有专家建议,国家应该为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明确教师的教育惩戒权。此举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到教师适当的教育惩戒与所谓的“体罚”有本质区别,避免教师成为“惊弓之鸟”。

图源:Pexels

其次,国家已经宣布调整教师薪资不得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近期,国家也开通了相应的举报平台。如果有拖欠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学校所在地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方面的情况,可以实名举报。只有增加教师的工资收入,切实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才能让教师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02

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优化管理

学校管理者要深入了解教师,积极创造条件满足教师的需要。一是满足教师的学习需要;二是满足教师体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三是满足教师的生活需要。

图源:Pexels

针对教师管理,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完善教师工作制度,实现管理的人性化;优化教师工作内容,避免教师承担过多的非教学岗位。例如,现在很多学校推行的班主任制度,作为班级的管理老师,管理全班大小事务,并不参与实际教学工作。

在教师评价方面,学校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让更多的教师通过努力能体会到教育事业的成就感。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在评价教师业绩、师德时让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参与,形成多元、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此外,作为学校应该注重教师的心理健康辅导,通过邀请心理问题专家开展讲座等方式组织教师学习,帮助教师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同时也要定期为教师作心理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师心理上的问题。

图源:Pexels

最后,关于教师无法正常开展批评教育的问题,学校应该积极地把家长与老师联系在一起,通过组建家委会等方式了解双方诉求,共同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

03

社会各界包容与教师自我调节

“给教师一个宽松的工作空间”是继给学生减负之后的又一个“减负工程”,是形成教师健康观念必不可少的、学校整体性工作的一部分。然而,这并不是单靠学校方面就能解决的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实现。社会各界应该对教师多一些包容、理解与尊重,在全社会强化尊师重教的氛围。

此外,教师自身也需学习相关心理健康知识,学会自我调适,情绪稳定地接受“教师”的角色。

目前的社会环境下,部分教师不再将教书育人作为职业目标,而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我们无法否认教师作为职业具备一定的谋利属性,如果只要求教师无私奉献,那么教育事业将难以兴旺。

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国际学校一直走在前列,包括为教师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推行专职班主任制等行动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师的心理压力。

目前国家教育相关主管部门已经就教师薪资、管理制度等进行了调整。2019年,《义务教育法》明文规定,教师的工资不低于同级公务员等平均工资。但从现实的择业情况看,公务员的吸引力要远大于教师。例如,2019年安徽某地2749个中小学教师岗位无人报考,而竟有5000多人竞争一个公务员岗位的火热场面。

今年4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7部门共同印发了《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实施部分职业资格“先上岗、再考证”阶段性措施的通知》,对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实施“先上岗、再考证”阶段性措施。据悉,此举是为了缓解疫情期间教师资格证取消带来的影响,但是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讲,在没有获取教师资格证的情况下,他们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能否承受作为教师的压力还未可知。

1.《教师心理 61%的教师出现焦虑征兆,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刻不容缓》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教师心理 61%的教师出现焦虑征兆,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刻不容缓》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62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