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4月15日是胡耀邦逝世29周年。胡耀邦的主要成就是:第一,解放了人民;第二,解放思想。在冤假错案的平反中,解放了300万屈辱,胡耀邦也做出了打破思想枷锁的最后决定。胡耀邦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做出了贡献。中国不应该忘记他!
4月15日晚上
有几排稀疏的雨
无声地
对于一个沉默了两年多的男人来说
最后去最后一个沉默的人给我送行
他的生活
不该结束的时候就结束
正文/王伟
▋“历史不能混为一谈——”
24年后,胡耀邦的话,恰恰是对每年忌日那些无限回忆和无尽追忆的回答。
1989年4月15日,胡耀邦突发心肌梗死去世。在他女儿满妹的记忆中,他走得太突然了。那天一大早,正静静地靠在床上的胡耀邦,正等着妻子来看他,这时他秘书握着的手突然松开了,他的头突然转向一边。
当晚,时任央视文艺部主任的邹有凯在回北京的火车上。在收音机里听到胡耀邦去世的消息后,他的悲痛难以抑制。他写道:快乐的你不笑,痛苦的你不哭,多少绿荫播撒大地,那是爱的音符;好大的一棵树,绿色的祝福,你的胸在蓝天,你的深情藏着沃土。
没有多少人知道从此广为传唱的《好大一棵树》就是由此而来的,正如没有更多的人知道这样一组数字:
300多万人因为胡耀邦从冤假错案中平反,55万“右派”因此改名;1703个县留下了调查研究的足迹,3000封普通老百姓的来信,在他们六年的高官任期内,得到了亲自审阅。
田震唱道:好大的树
▋“我不去油锅,谁去油锅?”
1977年12月15日,遗失已久的鞭炮在中共中央组织部办公楼前院响起。
这群文革时期被迫害的干部及其家属,因为胡耀邦就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而放鞭炮。从此“我吃了苦头,找到了中央组织部”;委屈就去问胡耀邦”成了民间最广为人知的一句话。
刚上任的胡耀邦明确表示,现在要真正拨乱反正,首先要做的是全面落实干部政策,平反冤假错案,纠正“文化大革命”期间颠倒的干部路线。
在鞭炮声炸响的委屈和希望中,胡耀邦面对重重阻碍,一步步挣扎。当它不断强调“建国以来的错案、假案、错案,无论哪个级别的组织,哪个领导决定批准,都必须实事求是地予以纠正。”有时候总有一个很强烈的疑问:“毛主席批准了怎么办?”
“还是平的!”,胡耀邦坚定地回答道。
1950年2月,成都解放后,年仅35岁的胡耀邦前往南充担任川北区(当时的省级行政区)党委书记、行署主任、军区政委,成为“中国最年轻的省委书记”。
1952年夏,胡耀邦调到北京。在随后的14年里,他先后担任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第一书记。
基于这段工作的积累和经验,胡耀邦于1962年11月10日走上放权让位的岗位,肩负重任,担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湘潭区委第一书记;1964年11月调任中共中央西北局(辖陕、甘、青、宁、疆)第三书记、陕西省委第一书记。
“陕西胖,耀邦瘦!”当时贫穷落后的陕西,被胡耀邦的日以继夜的工作改变了,但胡耀邦并没有通过深入青年,把土地绑在脚上,逃脱文革的摧残。
胡耀邦是第一个被公开展示和批评的中央委员,在被大规模围攻和直接被击中身体后被送到“五·七”干校,他知道这种屈辱,所以他在1975年因邓小平的器重而再次出柜。他升任中组部部长后,更坚定了以申冤为先的决心。
“文化大革命”期间,薄一波等61人被划为“汉奸集团”,他们的家属、亲友、老部下几乎都加入了集体惩罚的行列,因此受到审查和迫害的人有几千人。
胡耀邦平反的第一个大案是轰动全国的“六十一汉奸集团”案。当胡耀邦向邓小平讲述自己的复习思路时,邓小平不禁为自己的勇气和魄力感慨良多。
在胡耀邦的领导和突破下,经过近半年的调查取证,“六十一汉奸集团”案经过12年的平反终于彻底平反。与此同时,全国冤假错案治理工作全面展开。
不推倒最深的墙,很难推动最根本的改变。“六一卖国贼团”案反映了胡耀邦刚健的行为,但在平反彭的过程中,他的远见卓识凸显出来。
依靠邓小平、叶剑英、陈云等的支持。说着话,胡耀邦站起来,把有关彭平反的工作向前推了推。最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一致通过:彻底平反彭,并恢复他的名誉。
彭平反后,时任中共中央委员、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秘书黄克诚把稿子交给了胡耀邦。
这份手稿是在被软禁期间写的一批回忆,经过多次波折,由他的侄女秘密保存,送给彭的老战友、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黄克诚。
彭能打起来以后,黄克诚才敢把彭的稿子交给中央,当然是交给胡耀邦了。胡耀邦没有在收到手稿后立即将其保存在中央档案馆。而是组织力量认真整理彭的文稿,公开发表,并以彭自述的名义在全国发行。
又有多少人知道,彭之前在国内外引起反响的自述空,也因此而向世人展示?
“我不去油锅,谁去油锅?”这一切,胡耀邦都极力反抗,做的都很细致。到1984年底,300万干部的冤假错案终于得到了纠正和平反。
值得一提的是,在胡耀邦平反的冤假错案中,当年有不少人是胡耀邦平反的。满妹曾经跟父亲开玩笑说:“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但我觉得你肚里能驾空母船。”
于是,在“反右”运动中受委屈的55万“右派”,也被胡耀邦改名。在这些令人惊讶的数字中,有人“惊讶”,胡耀邦“纠正”得太多。胡的回答很简单——为什么没有逮捕太多?
胡耀邦被后人评价的主要优点是:第一,解放了人民;第二,解放思想。在冤假错案的平反中,解放了300万屈辱,胡耀邦也做出了打破思想枷锁的最后决定。
▋“如果思想受到束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变成主从关系。”
1977年3月,胡耀邦当选中共中央委员,担任中央党校副校长。
1978年5月10日,中共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率先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新华社、人民日报、解放军日报播出。于是,关于思想解放的大讨论全面展开。
这个历史节点,此后被反复回忆和赞美,没有胡耀邦的勇气和智慧,不可能如此华丽。人民日报评论部前主任马立诚在他的名著《三十年的对抗:
这么大的举动,即使从今天的角度来看,也是大胆的。
1978年3月,完成党校学习,被胡耀邦调任《光明日报》总编辑的杨锡光,收到南京大学老师胡复明写给报社的文章《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标准》。兴奋却又忐忑的杨锡光交给了中央党校,希望能先在《理论动态》上发表。
忙于平反冤假错案的胡耀邦敏锐地意识到这件事的重要性,说:“把稿子拿来看看。”
经过《光明日报》和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的反复修改,这份草案于4月底首先送交胡耀邦审阅。胡耀邦“画了一个圈,改了一个字,改了一些标点符号”。
5月6日,胡耀邦在家中召集《理论动态》编辑组开会,说这份稿子很重要,需要认真推敲,无懈可击,并提出了两点修改意见。8日,《理论动态》将胡耀邦的意见报给了孙长江,孙长江根据胡耀邦的意见做了修改。由此形成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最终版本。
当时,如果要以社论的形式发表一篇特别重要的文章,必须经过主持中央政治局宣传工作的领导审批,负责这个职务的汪东兴不会让这篇文章“兴风作浪”。
为此,胡耀邦决定由《理论动态》出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二天由《光明日报》在“特约评论员”的署名下出版,第三天由《人民日报》、《解放军日报》出版。新华社全国电气化。
这样就可以避开汪东兴的复习。当时只有胡耀邦的包大胆,敢这样绕过华国锋或者汪东兴。
“这篇文章的发表是一场摊牌。凡是洞察中国政局的人,都觉得风暴要来了。”
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世时,批评声如暴风骤雨。
5月12日晚11时,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编辑出版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党委副书记吴冷西,愤怒地致电当天载有这篇文章的《人民日报》社长胡绩伟,称“这篇文章犯了方向性错误”,“插旗”。
大家都知道“插旗”的定义是什么意思,胡耀邦也不怕。然后胡耀邦修改定稿《历史向前滚动的趋势》一文予以反驳。
恐慌。
6月15日,汪东兴在中央直属新闻机构负责人会议上发言,直接批评“特约评论员”和胡耀邦,严厉指责《人民日报》和新华社,要求“接受教训,再也不要以身作则。”
但就在汪东兴要求“绝不再犯”的第二天,《人民日报》迫于压力发表了一篇《论真理标准》,立即被新华社、光明日报、解放军日报刊登。
愤怒和对抗继续升级,以胡耀邦为首的意识形态解放者等待期待已久的全国讨论。在“滚滚向前”的历史潮流之前,邓小平最后明确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颠扑不破的”。
1978年12月,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胡耀邦被增补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三中全会后的第三天,他被任命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宣部部长。
曾在“文化大革命”中两次入狱、后被胡耀邦平反的知识分子郑回忆说:“胡耀邦被任命为中央委员会秘书长、中宣部部长的消息传来,中宣部和宣传系统的干部,以及广大知识界的朋友们,都争先恐后地告诉对方,激动不已。”
长子胡德平对其父胡耀邦解放思想的举措有更深的理解:思想解放运动的背后仍然是解放了人,如果束缚了思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可能变成主仆关系、主从关系、从属关系;
“毛泽东爱看法门寺(京剧,编者注),刘瑾让贾桂坐,贾桂说奴隶习惯站着。胡耀邦常说,认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并为之奋斗的同志是革命者;默默无闻、默默无闻的人是奴隶;做奴隶的,活成奴隶的,都是奴隶,都是无耻之徒。”
▋“今天的胡耀邦仍然是昨天的胡耀邦”
解放思想,平反冤假错案,使胡耀邦在幸运的历史环境中被抛到了权力的巅峰。
1980年,邓小平和叶剑英提议胡耀邦当中共中央主席。经过十几次拒绝,胡耀邦终于同意服役,但宣布了自己的条件:
“主席,只能召开到十二大,作为一种过渡。要想继续下去,必须把主席制改为总书记制,保证党的集体领导和团结。”
1981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选举胡耀邦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叶剑英、邓小平、陈云为副主席。胡耀邦在会后的中央讲话中说:“我有责任向全会说明,有两件事没有改变:第一,老革命家的作用没有改变;第二,我的水平没变。今天的胡耀邦还是昨天的胡耀邦。”
除了复杂的权力中心和艰难的改革之路,生活在生活中的胡耀邦也是清廉、有教养、自律的。无论仕途起起落落,还是世事变迁,都如同“昨日”。
《羊城晚报》曾披露过一则轶事,24年前的4月15日,在一列从湖南开往北京的火车上,一位没买到票的老农蹲在车厢里哭了。面对火车询问,老农大叫:“我弟弟耀邦死了!”列车员很惊讶,为他安排了卧铺。
两年后,老农民胡耀邦的弟弟胡·去世,村民们联合起来:
乡下有典型,两袖清风;
世界上没有先例,一代兄弟都是农民。
"共产党为人民工作,而不是为一个家庭工作。"胡耀邦是个厉害的人,对家人亲戚要求很严格,绝不允许任何特殊化。
1982年,胡耀邦上任总书记不久就召开了家庭会议,郑重地对家人说:谁利用我的招牌和地位在外面做错事,谁就要为自己负责,我不会出面表达我的感情。
与此同时,他还写了一封信提醒家人:“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把尾巴夹得更紧。”
那一年,的儿子去看望一位亲戚,这位亲戚是某县的一位领导。他在讲话中透露了让对方帮他找工作的想法。领导曾经很了解胡耀邦,欣然同意。胡耀邦得知此事后非常气愤。他坚持要领导把侄子送回农村。他对领导说:“你不是在拆我的台吧?”
对自己来说,胡耀邦更讨厌特殊化和特权——“共产党员必须老实”,这是他经常谈论和自省的。
据报道,1989年4月20日,胡耀邦去世的第五天,一名记者来到他家,被他卧室内的景象“惊呆”了:卧室面积约15平方米。靠近窗户的桌子上,有三部电话,一个普通的铁台历,一副老花镜和十几支铅笔。他生前用的茶杯其实是个/。
当时,胡耀邦的生活秘书指着衣架上的一件蓝色隐藏条纹西装对记者说:“这是军队首长生前最好的西装。他只在会见外宾、会见和外出时才戴。头的身体会穿这套衣服。我们在准备人头尸体穿的衣服时,发现这套衣服已经穿脏了,是前一天从人民大会堂洗回来的。”
简约与严谨中蕴含的是胡耀邦的气质和对政治的焦虑。胡德平回忆说,当他得知全国公共宴会的数量庞大而正常时,“浪费公共资金是痛苦的,担心一些同志。多少思想被用来发展经济,用来进行制度创新。”
对此,胡耀邦还写了一首诗《粗话》:“操蛋,以诚为政。”
胡耀邦,一个如此直言不讳、说话迅速的人,于1987年1月16日辞职,但只是沉默。
如胡德平的悼亡诗:
4月15日晚上
有几排稀疏的雨
无声地
对于一个沉默了两年多的男人来说
最后去最后一个沉默的人给我送行
他的生活
不该结束的时候就结束
1.《不该结束 胡耀邦:结束在不该结束的时候》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不该结束 胡耀邦:结束在不该结束的时候》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685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