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孔润年先生信息告知,由他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最终成果——《文化建设的伦理审视》一书,已经通过国家社科规划办组织的专家评审,这部50多万字的著作将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与此同时,孔先生还寄来了他新近出版的《宝鸡地域的中华文化》一书(陕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2月版,28万字),先生谦称这是衍生成果,我却不这么看。实际上,这样一本带有浓郁地域色彩的著作凝聚了先生的很多心血,也体现了孔先生作为一个伦理学者的家国情怀。

《宝鸡地域的中华文化》一书,是孔先生伦理文化研究历程的一个缩影。他专心从事伦理学研究已经30余载,心无旁骛,笔耕不辍,著述颇丰。纵观他的研究历程,具有关注当代中国社会伦理问题的宏观视野,如对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社会转型期的伦理、应用伦理、伦理学基本问题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基础性、前沿性、创新性研究和贡献,相关的著作如《社会转型期的伦理探索》、《伦理学基本问题新探》、《中国传统道德论史纲》、《应用伦理学纲要》、《文化建设的伦理审视》等,引起国内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成为我国伦理学研究领域中陕西学者的领军人物之一。

同时,孔先生在他学术活动的初始阶段就把生于兹、长于兹的故土——宝鸡作为自己研究的重要对象并长期坚持,承担起了一个学者对自己家园故土文化精神探索的历史责任。在孔先生看来,宝鸡既是炎帝故里,又是周秦文化发祥地,还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释道三教文化的重要传播区。因此,作为一个宝鸡人,承担这一学术责任是义不容辞的,也是自己心想往之的。孔先生有关宝鸡地域文化研究的主要论著有《周秦伦理文化概论》(合著)、《试析“炎帝精神”的涵义》、《炎帝与汉民族伦理文化的形成和特点》、《炎帝研究热的哲学反思》、《简论宝鸡地域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两种炎帝观:科学主义与信仰主义》、《周秦文化的价值取向及其现代启示》、《周秦义利价值观取向的成因及其现代启示》、《西周血缘伦理的形成和历史影响》、《周人伦理文化观的核心、表现和特点》、《周秦伦理文化的内涵、核心和价值》等。而刚刚出版的这本专著《宝鸡地域的中华文化》实际上既是对以往研究的系统总结和全面反思,也展现了先生对宝鸡地域文化及其与中华文化关系的新思考。

《宝鸡地域的中华文化》展现了孔先生独特的学术视角。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国学热、读经热成为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文化研究特别是传统文化的研究成为热门、时尚的话题。但把中华文化归结为几本经书,其结果就是把中华文化教条化、使其变成脱离现实、虚无缥缈的东西。孔先生以深厚的学术功底为基础,在宏观准确把握中华文化的内涵、核心和价值取向的同时,通过对宝鸡地域文化的历史唯物主义考察,由微观到宏观、由部分到整体,阐明了宝鸡地域文化在中华文化形成过程中所起的、独特的源头性作用,以及这种地域文化在文化发展史上与中华整体文化的互动与融通。从历史生成论的视角把中华文化的形成作为一个不断生产、不断发展的过程性存在。这一创新性的研究方法,一方面,引导我们摆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境,跳出宝鸡地域文化,在中华文化生成与发展的广阔视野中重新定位宝鸡地域文化应有的文化坐标,阐发宝鸡地域文化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把宝鸡地域文化作为把握、研究中华文化的一个切入点,避免对中华文化大而化之、笼而统之的阐述,使中华文化变得可亲可敬,真正成为与我们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水乳交融的内在灵魂。

对于恩师的论著不敢妄加评论,仅就自己粗浅的阅读和感受,谈谈这部书的几个特点:

第一,考据与义理并重。在学术研究中,学者们学术兴趣不同,采用的方法不同,或重考据,用证据说话;或重在义理阐发。依我看,孔先生之前的论著大多重在义理阐发、理论论证,而这部著作则是考据与义理并重。义理阐发是作为一个伦理学者的根本,先生之功力在书中体现地淋漓尽致。而考据之完善则在于:孔先生对宝鸡这片故土的异常熟悉和无限热爱,以及数年来文献资料收集整理、田野调查的丰富积累。孔先生在论证“宝鸡是中国孝德文化的发祥地”这一命题时,就分别从传说和理论根据、文献和遗址根据、考古和铭文根据、文化和民俗根据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论证,极具说服力。

第二,追根溯源与关注现实并重。近几年,孔先生主攻伦理文化建设,特别关注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建设的关系问题。他认为历史对现实和未来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但这种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要全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就要追根溯源,从源头上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避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种种偏见和误解。宝鸡地域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形成过程所具有的无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使得宝鸡地域文化研究特别是炎帝、周秦文化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源头的探寻。但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因此,本书的研究并不止于追根溯源,而是要在认识清楚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推动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当代人建构精神家园。

第三,全面系统与重点突出并重。这部著作对宝鸡地域文化的主要内容做了系统、全面的概括。但并没有淹没到宝鸡地域众多的文化历史遗存中,进行事无巨细、面面俱到的叙述;而是在把握宝鸡地域文化价值主旨和核心的基础上,进行匠心独运的选择,从“宝鸡姜水与炎帝文化”、“周原遗址与周文化”、“雍城遗址与秦文化”、“燕伋、张载与儒家文化”、“法门寺与佛教文化”、“金台观与道家文化”等方面,论述了宝鸡地域文化对中华文化形成的作用以及儒、释、道文化在宝鸡地域的传播和发展。既比较全面地勾勒出了宝鸡地域文化的整体形象,又突出了其最为重要的价值。

第四,学术性与大众普及性并重。孔先生在撰写本书时就强调,“要面向大众普及宝鸡地域历史文化知识,让更多的宝鸡人和外地人了解宝鸡、热爱宝鸡,而不以追求面向小众的纯学术价值为目标。”综观全书,理论阐释明白晓畅,毫无某些学术著作的晦涩之感。但其中对宝鸡地域文化的真知灼见比比皆是。如对科学主义和信仰主义两种炎帝观的剖析、对炎帝与汉民族伦理文化的形成和特点关系的探讨、对周文化的道义主义价值取向的阐释等,都体现了先生的学术水平。对于从事宝鸡地域文化乃至其他地域文化研究的学者而言,这本书所体现的学术性和研究方法,无疑起到积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而对于阅读本书的普通读者来说,仿佛进入了宝鸡地域文化的博物馆,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炎帝文化、周秦文化等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让人应接不暇;大量的历史事实、人文典故、人文景观所展现的历史文化变迁犹如一幕幕历史活剧展现眼前。“凤凰鸣矣,于彼高冈”,“ 送客亭子头,蜂醉蝶不舞,三阳开国泰,美哉柳林酒”;无不让人感觉到这片土地的厚重、沧桑与神奇。字里行间所呈现的民俗民风,无不具有浓烈的地域色彩,让人读来倍感亲切。作为一个生长在“堇荼如饴”的周原上、如今漂泊在大都市里的游子,恩师的这本书让我能时时感受到故乡的气息和温暖!

孔先生数十年甘坐冷板凳,厚积薄发,现在仍处在学术盛年,我衷心祝愿先生能够永葆学术青春,也期待着先生更多学术成果的诞生!我和我的诸多同学都受到了先生在学术上的鼓励和帮助,先生孜孜以求的进取精神,也激励着我们这些后学努力前行,以不辜负先生的厚爱和期望!

(本文作者系上海城市管理学院讲师,上海师范大学在读博士生;

联系电话:13512111625)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喜欢此文请点赞留言,欢迎转载,感谢光临!

本公众号投稿邮箱:2265072551@qq.com

1.《刘严宁:一位伦理学者的家国情怀》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刘严宁:一位伦理学者的家国情怀》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6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