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身边孤独的老人,做慈善义卖给老人买空;连续三年录制600多个音频节目,为视障群体打造温馨的故事屋;拄着拐杖去北极,为发现极地污染和地貌环境贡献自己的思考和观察...海淀区近日从36名考生中评选出10名优秀少先队员。在这些少年的心中,不仅有身边的人和事,还有无尽的远方和无数的人。
万逍给视障小伙伴送上五彩梦“你好,我是小二。愿我们的故事带给你一个多彩的世界。今天的故事是《呼兰河传》。”1月20日,中关村二小六年级的万晓在微信官方号里按下了自己微信“小二故事屋”的发送按钮,这是微信官方号成立以来的第686次推送。每天阅读和记录故事已经成为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送给所有不想长大的孩子,尤其是2700万对世界充满好奇的视障人士。愿我们的声音和多彩的故事带给你一个多彩的梦。”小二这样介绍他的故事屋。
三年前,小二接触到一部关于视障儿童的纪录片。纪录片中,视障儿童努力看书的场景深深打动了她;在此之前,她很难想象有些人读这样自然的东西有多难。“我想帮助他们。”和妈妈商量后,小二决定利用互联网的资源。于是,2015年2月14日,微信官方账号“小二故事屋”开通,小二特意为所有不想长大的读者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给小鸭子让路》。“录音前我很紧张。”当时还在初三的小二,显然把这当成了一个特别重要的使命。开始录音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剪辑。如果我犯了错,我必须从头再来。七八分钟的故事花了一个多小时;慢慢地,这种训练也开始给萧带来“直播风格”。她开始收获一群铁杆粉丝想听什么样的故事,建议用什么样的语速...每天看短信,和粉丝互动,成了小二最大的享受。
《淘气包马小跳》《笑猫日记》《哈利波特》...在过去的700个夜晚里,用声音演绎不同的角色,已经成为万晓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她觉得还不够,就写了《糖一万》的故事,一只有视觉障碍的小松鼠。难得的是,无论多晚多忙,小二几乎从不错过故事屋的录音。有一次晚上回家参加英语竞赛的时候是十一点。刚录完音,小二坐在椅子上睡着了;当她发烧,迷茫的时候,会坚持把故事记录下来。我侄子从来没觉得这是个负担。“我看了所有我喜欢的故事。一想到自己真的能帮助别人,就觉得很幸福。”
班主任刘偶然发现了一直在悄悄运作的故事屋。在她的号召下,班上的朋友也加入了。"有了点和面,我们班形成了强大的助人文化."越来越多的孩子意识到,播下爱的种子,带来的是欢乐。
尹铭走“南”闯“北”去科考“2017年是我的科技年。”北京大学附属小学六年级学生尹明对过去的2017年做了这样的总结。这是事实。他二月份去了南极,七月份去了北极。年纪轻轻,他就在地球两极留下了科学考察的痕迹。
尹明从小就对科学感兴趣,对波兰人充满了向往。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年2月,尹明报名参加了中科院教育促进会组织的青少年南极考察。幸运的是,在那里,他见证了站在中国南极长城站的“中国青年纪念标志”的30岁生日。"当我看到长城站时,我的眼睛湿润了."尹明还特别注意了一个细节。与其他国家的科研站相比,中国的科研站前只停着吉普车。尹明解释说,便捷的交通可以用于南极的科学研究任务。是探险队员的福气。但由于交通不便,加上南极洲特殊的地形,很多国家无法支撑这样的“奢侈品”。“我觉得特别自豪。”
当他到达南极时,尹明一直关注着它,并为他的科学研究项目积累了材料。有一次他出门,发现了一根很大的羽毛,本来以为是企鹅羽毛,但咨询之后才知道是信天翁羽毛。为什么会掉羽毛?和污染有关吗?南极洲的污染从何而来?尹明的研究课题逐渐有了轮廓。最后他完成了南极企鹅和信天翁羽毛中重金属含量的对比,他的研究让他对极地环保产生了兴趣。
南极洲就是这种情况,但是北极的情况呢?尹明有更强的探究意识,所以去年夏天,他赢得了参加北极探险的机会。但是,在出发前20天,他不小心下了楼,不小心把脚踝扭成了重伤,肌腱把骨头扯断了。医生下了最后通牒,一个月内不能下地行走,否则会留下后遗症。北极之行遭到了家庭和学校的强烈反对。取消就好?尹明几次都不愿意为此而战。最终,不忍摧毁自己科研梦想的母亲为了照顾他,加入了科研团队。
最后坐轮椅上了飞机,却被拦在科研船前。船员们告诉尹明,坐轮椅上船是非常危险的,没有人能坐轮椅去北极。尹明很着急。他站起来,拄着拐杖离开了。剧痛给他赢得了上船的机会。就这样,凭借着脚踝护具、橡胶靴和拐杖,尹明开始了自己的北极科学研究之路。“每天回到船上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双脚‘解放’。每次脚都肿得像个大馒头;第二天,脚还没肿,就开始了新的科学检查,从而艰难地完成了为期十天的北极科学检查任务。”因此,尹明被亲切地称为“北极第一弯”。
在科研过程中,他发现北极斯瓦尔巴特群岛的沃斯利角地区有一种红土。红土是怎么形成的?和古气候有关系吗?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他根据自己在科研中的发现写了一篇论文,获得了海淀区科技创新大赛第一名。
尹明说,他非常感谢他的老师和家人的帮助,这使他有了所有非凡人的经历。将来,他会继续走在科研的道路上。
王海宁作画为孤寡老人众筹空调去年闷热的夏天,80多岁的孤寡老人万奶奶第一次用了空音。老人不禁激动起来,抱住王海宁,激动地说:“孩子,奶奶没有你什么都没有;你来了以后奶奶什么都有了。”
王海宁是海淀区五一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今年是王海宁和万奶奶在一起的第四年。四年来,海宁几乎每个周末都带着父母来万奶奶家打扫卫生,和老人聊天,给老人带来无限的安慰。
去年夏天的一个周末,我再来万奶奶家的时候,万奶奶进门的时候正满头大汗地摇着她的大蒲扇。这位老人住在一个屋顶很薄的简单房间里。夏天,房间就像一个蒸笼。这么热的天中暑了怎么办?所以海宁有了给老人买一把空钥匙的想法。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这不是一个小数目。我该怎么办?这时,电视节目中的一次慈善义卖给了海宁灵感。“我也可以卖画。”
调整好色彩,铺好画布后,海宁一口气画了几十幅水果、鱼、昆虫的水彩画,拿起了满意的作品。她开始一张一张地拍照,然后贴到网上。“叔叔阿姨你们好,我是少先队员,我热爱公益,崇尚尊老爱幼的美德。我关心的孤独老人住在一个简单的房间里。太热了。我不能让我奶奶过夏天。我想用慈善义卖的方式..”定价十块二十块的儿童作品,实际上被网友空抢走了,有的被“炒”成高价。“我知道大家都在鼓励我,我的作品可能不值这个钱。”经过三天的努力,海宁终于完成了近百部作品,筹得1600元。加上平时积攒的零花钱,万奶奶终于在凉爽的夏天吹来了凉风。
这个公益不是海宁的心血来潮。早在4岁时,她就加入了北京郭冯志愿者服务队,成为最年轻的注册公益人士;6岁时,在叔叔阿姨的支持下,她组织成立了自己的红领巾慈善团体“遇见梦想”。这一年,她带领公益团的朋友们,千里迢迢,从车站、学校、养老院到孤寡老人,以各种形式开展了40多项公益活动。“帮助别人并不难。看到别人因为我的帮助而开心的笑,我觉得很开心。”
1.《十佳少先队员 揭秘海淀区十佳少先队员的故事 孩子们做过这些好事儿》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十佳少先队员 揭秘海淀区十佳少先队员的故事 孩子们做过这些好事儿》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752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