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于2009年开设“研究生数学基础强化班”,整合北大及国内外优秀数学教育资源,面向全国招收数学系(院、所)的本科高年级学生和低年级研究生,旨在向学生讲授前沿数学研究成果,增进学生对国际数学发展新趋势的了解,为他们进一步深造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第一期开班至今,已过去了8年时光,强化班的教学成果逐步显现。我们选取了早期强化班两名学员写于2015年数学中心创立十周年之际的回忆文章,分两次推送,使大家走近强化班,了解强化班。

王学成,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第2期强化班学员。本科就读于中央财经大学,2011年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目前在美国布朗大学做博士后研究。

得知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正在征集十周年纪念文章时,我才猛然意识到,从第二届数学中心强化班毕业到现在,已经快五年了。那一刻,当初在中心强化班的日子仿佛又浮现在眼前。白驹过隙,五年间发生了许多,我也成长、改变了许多,但对那段时光的记忆现在依然很深刻。着手写这篇文章时,一开始我很担心自己跑题,因为很多相关事情都在那个时间段发生。也因为这些事情,让我思考过很多关于理想、关于生活、关于怎么过好这一生的问题。现在回忆起来,虽然细节早已模糊,但我仍然记得自己没有为得到某个答案而妥协。

我参加的第二届数学强化班是2010年的春季学期,也是我在中央财经大学读数理经济和数理金融专业的大三下学期。那段时间,我无数次坐651路公交车从皂君庙到农科院,再转地铁四号线到北大东门,通勤在两个平行的不同世界,两个世界的人关心着不同的问题。即使对于同样一件事情,也有着不同的想法,我感觉自己如同身处在海洋寒暖流交汇之处。后来,我从金融转向数学专业,不出意外的,我被问及过很多次这“非主流”转变的缘由,大多数我给的回答是:我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思考决定尝试一下。虽然这回答听起来太过轻描淡写,或许还有搪塞的嫌疑,但对我来说,这确实是一个浓缩的总结。

在数学中心的时光虽然短暂,但很充实。这期间,我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同期同学和北大数院的同学,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北大的课程很丰富,让我现在仍然记忆犹新的是张恭庆院士所教的变分法,这门课的第一节课就让我折服了。张先生很娴熟地介绍了变分的基本概念后,引入了许多在各个分支里可以用到变分法的例子。所有这些又恰到好处地点到为止,让你对问题的框架有所了解的同时,又具有一些启发性。现在看来,这正是我如今作报告时,所希望自己能达到的理想状态——在一个小时或者更短的时间内,不仅能够让那些对报告课题有所了解的人知道你新的想法,也能够让那些对报告课题不太了解的人对你的课题和主要结果有所了解和启发。

除了课程外,中心的讨论班和报告也很丰富。在偏微分方程这个方向上,当时有Benoit Pausader 和Xiaoyi Zhang受苗长兴老师之邀来中心作关于薛定谔方程的前沿的报告,郭岩老师上过关于Euler-Poisson 的短期课程。通过这些报告和课程,我了解到各个问题最近的进展,以及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些进展背后更深层的想法,受益良多。为了避免显得太过空洞,我举一个自己的例子。在Benoit来中心给报告之前,当时我已经考虑三维双曲空间上能量临界薛定谔方程的整体适定性这个问题快一个半月,时间不算长到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但也不算短到对其中的难点没有认知,正在一筹莫展之时,Benoit来中心做报告。通过和他聊天,我得知其实他和他的合作者们(包括我现在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导师)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只是暂时还没有完全写完。虽然我得知自己白忙活了一阵,但是我还是很高兴地知道这个问题是有答案的。

在数学中心十周年庆典之际,我希望通过自己点滴追忆当年时光,愿数学中心继续深远地影响一代又一代人。

得知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正在征集十周年纪念文章时,我才猛然意识到,从第二届数学中心强化班毕业到现在,已经快五年了。那一刻,当初在中心强化班的日子仿佛又浮现在眼前。白驹过隙,五年间发生了许多,我也成长、改变了许多,但对那段时光的记忆现在依然很深刻。着手写这篇文章时,一开始我很担心自己跑题,因为很多相关事情都在那个时间段发生。也因为这些事情,让我思考过很多关于理想、关于生活、关于怎么过好这一生的问题。现在回忆起来,虽然细节早已模糊,但我仍然记得自己没有为得到某个答案而妥协。

我参加的第二届数学强化班是2010年的春季学期,也是我在中央财经大学读数理经济和数理金融专业的大三下学期。那段时间,我无数次坐651路公交车从皂君庙到农科院,再转地铁四号线到北大东门,通勤在两个平行的不同世界,两个世界的人关心着不同的问题。即使对于同样一件事情,也有着不同的想法,我感觉自己如同身处在海洋寒暖流交汇之处。后来,我从金融转向数学专业,不出意外的,我被问及过很多次这“非主流”转变的缘由,大多数我给的回答是:我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思考决定尝试一下。虽然这回答听起来太过轻描淡写,或许还有搪塞的嫌疑,但对我来说,这确实是一个浓缩的总结。

在数学中心的时光虽然短暂,但很充实。这期间,我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同期同学和北大数院的同学,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北大的课程很丰富,让我现在仍然记忆犹新的是张恭庆院士所教的变分法,这门课的第一节课就让我折服了。张先生很娴熟地介绍了变分的基本概念后,引入了许多在各个分支里可以用到变分法的例子。所有这些又恰到好处地点到为止,让你对问题的框架有所了解的同时,又具有一些启发性。现在看来,这正是我如今作报告时,所希望自己能达到的理想状态——在一个小时或者更短的时间内,不仅能够让那些对报告课题有所了解的人知道你新的想法,也能够让那些对报告课题不太了解的人对你的课题和主要结果有所了解和启发。

除了课程外,中心的讨论班和报告也很丰富。在偏微分方程这个方向上,当时有Benoit Pausader 和Xiaoyi Zhang受苗长兴老师之邀来中心作关于薛定谔方程的前沿的报告,郭岩老师上过关于Euler-Poisson 的短期课程。通过这些报告和课程,我了解到各个问题最近的进展,以及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些进展背后更深层的想法,受益良多。为了避免显得太过空洞,我举一个自己的例子。在Benoit来中心给报告之前,当时我已经考虑三维双曲空间上能量临界薛定谔方程的整体适定性这个问题快一个半月,时间不算长到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但也不算短到对其中的难点没有认知,正在一筹莫展之时,Benoit来中心做报告。通过和他聊天,我得知其实他和他的合作者们(包括我现在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导师)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只是暂时还没有完全写完。虽然我得知自己白忙活了一阵,但是我还是很高兴地知道这个问题是有答案的。

在数学中心十周年庆典之际,我希望通过自己点滴追忆当年时光,愿数学中心继续深远地影响一代又一代人。

1.《【特稿】王学成:追忆我在强化班的当年时光》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特稿】王学成:追忆我在强化班的当年时光》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7700.html